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為什麽被打斷了腿

來源: YMCK1025 2020-09-13 20:26:3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4404 bytes)
回答: 新照舊影(217)YMCK10252020-09-13 20:22:33

原創 || 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為什麽被打斷了腿

 九邊 九邊 2020-05-15
 

1962年中印邊境上爆發了一場短促的遭遇戰,雙方幾乎是一接觸,戰爭已經結束,從此邊境從此大致和平維持到了現在。今天我們就來講下這事。

 

不過要說清楚這事,又說來話長,因為那件事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可以理解為一個結果,又可以理解為一個開始,因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印之間的齟齬才剛剛開始。

 
1

 西藏,我們的西藏

 

西藏這個話題,非常複雜又非常敏感,博主隻能是盡量不踩線給大家講下這個話題。

 

西藏盡管很早就被納入了中國版圖,不過他和新疆一樣,都是那種遠離中央的疆域,類似羅馬帝國的高盧行省,不列顛行省什麽的,屬於帝國邊疆,原因嘛,不複雜,太遠了,交通巨艱難,而且那地方沒法種地,沒法以戰養戰。

 

大家有興趣可以開車去跑一次川藏線,感受下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現在有了內燃機,去趟西藏依舊掉層皮,你們想象下古代大兵團去那地方作戰是一種什麽體驗。

 

所以整個中國曆史上,中原文明絕大部分時候都沒法去新疆西藏實施有效統治。西藏絕大部分時間名義上歸屬中原政權,但是私下裏自己玩自己的,蒙古人牛逼吧,冷兵器時代的瓢把子,依舊沒能深入西藏統治。

 

直到大清出現。

 

大清其實本來也沒想去統治西藏,成本高收益低,而且當時西藏大和尚跑去北京說要求進步,朝廷完成對他冊封,西藏成了大清的一個自治區,依舊在自己玩。

 

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係列的變故,我們知道,在古代,中原王朝最忌憚草原遊牧部落搞事,但是清朝一建立,就麵臨來自新疆的草原遊牧部落準噶爾部的一係列挑戰,隨後清朝對準噶爾的戰爭爆發。

 

這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戰爭,持續了近一個世紀,清朝皇帝和皇子們輪著去草原上作戰,好幾次打到京城貴胄家家掛孝。

 

後來清朝政府重新反思政策,發現為啥準噶爾王能聯合草原遊牧部落搞事?

 

主要原因是他控製著藏傳佛教的解釋權,因為準噶爾王自己就是藏傳佛教的活佛,草原老百姓信教,所以他能煽動草原騎兵鬧事。

 

清朝政府於是考慮拿下西藏,控製教宗,狹教宗以令草原,這就有了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西征西藏的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過成功控製了“教廷”西藏,通過西藏,精神上控製住了新疆和蒙古。通過控製信仰來控製邊疆這麽牛的操作,也就現在美國才會玩。

 

隨後一係列騷操作,大清中央軍率領草原部落聯盟,趁著準噶爾部爆發瘟疫,對準噶爾部落來了一次“犁庭掃穴”(這個詞是我國史書裏的高頻詞,每次出現,都是一個無比悲傷的小故事),整個準噶爾部落被屠,搞的現在隻剩下準噶爾盆地沒有準噶爾人了,近百年的戰爭終於結束,大清的領土也擴張了近一倍。

 

一直到清朝結束,都牢牢控製著西藏新疆蒙古,這也為我國後來解放西藏新疆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據。

 

多說一句這個十四阿哥,正是清宮電視劇裏經常提的那個,也正是因為他有平定西藏這麽大的功勞,才會對雍正皇帝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也就有了那個著名的““傳位十四阿哥”被改為“傳位於四阿哥””的說法,不過這個肯定瞎扯,因為清朝詔書是滿漢雙語的,滿語寫法跟醫生藥單子似的,根本沒法改。

 

 

2

印度說西藏也有他們的一半

 

我們以前講藏傳佛教的時候就說了這事,為啥藏傳佛教那麽非主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不是簡單佛教,它是西藏本地土教(專用詞叫“苯教”)、佛教雜交而成,而這裏的佛教,不是中國流傳過去的,而是從尼泊爾流傳過去的。

 

而且藏傳佛教裏吸收了大量的印度特點,至於西藏密宗,大量吸收了印度“性力派”,這也是為啥密宗跟中國任何一種宗教都不太一樣,中國很少有宗教講究“男女雙修”,但是這玩意在印度卻是日常。

 

原因嘛,不複雜,大家看圖就能看出來:

 

752CC98F-209B-447B-B3A8-930CBF3D401B.jpeg
 
印度挨著西藏,入藏比從四川入藏容易幾十倍,所以曆史上他倆溝通就很多,甚至在民國,中國人想去西藏,還得繞道印度。
 
但是印度比較奇葩,我那天說印度有100多個民族,2000多種語言的事實不少人驚了,其實也正常,你了解了印度,就會發現它總能給你不斷的驚奇,比如整個曆史上印度從來沒有統一過,一般建立的大帝國都是在“北印度”,連南印度都擴張不到。
 
而且印度曆史上所有的帝國,無一例外都是類似我國春秋戰國那種碎片型的,從沒形成過中央集權,這也是為啥整個印度後來被東印度公司幾千人就給拿下了,英國人在印度從來麵臨的都不是一個幾億人的國家,而是一片一片的碎片,每個碎片都打不過英國人,被英國人各個擊破了。
 
直到1947年英國人離開印度,印度國內還有500多個土邦。也就是說,“印度”這個詞,跟“非洲”是一樣的,不是指哪個國家,而是指那一堆國家。
 
印度這麽碎,所以離西藏那麽近,都沒拿下西藏,反倒是西藏牛逼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吐蕃時代,吐蕃人從高原上下來,對印度一波橫掃,現在恒河邊上都立著一塊石頭,紀念西藏人暴打印度人。
 
這種背景下,印度人覺得西藏跟尼泊爾差不多,這個觀念根深蒂固,一直持續到現在。而且大家知道印度的兩萬多個神吧,其中有一千多個和喜馬拉雅有關,如果說恒河是印度的母親河,他們覺得喜馬拉雅就是他們的爹。
 

印度人從來沒有想過拿下西藏,但是英國人敢,十九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真正威脅西藏的人來了,也就是英國。

 

 

3

英國人來了

 
現在全世界大部分分裂麻煩都是英國人搞出來的,包括英國人自己國內現在越來越壓不住的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獨立勢力,真是自作自受。
 
英國人統治印度後,我們前文說過,英國從一個王國,變成了帝國,關鍵是因為他們拿下了印度,相當於世界上第二大的國家給他們當牲口。這裏沒有瞎說,印度在英國的眼裏,就是一隻奶牛,白色的奶牛。
 
印度給英國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料,兵源,傾銷市場。英國後來幾乎所有的對外戰爭,主力都是印度人和錫克人(錫克人就是印度旁遮普邦的一個民族),錫克人到現在還跟著英國人混,下邊那個包頭的,就是錫克人。
 
B5DB0FA3-E79B-4151-A122-067C144CF24E.jpeg
 
印度對英國這麽重要,英國就得照顧自己的奶牛,英國提出來了一個戰略構想,叫“三個緩衝區,一個內湖,兩個同心圓”,說起來比較玄乎,看圖一眼就看懂了:
 
1CAB36BF-3CC6-454D-970E-49240AAD0AD1.png
 
跟俄國人似的,英國人也是“BUFF狂魔”,準備在奶牛周圍擺一圈緩衝區。這個背景下,英國開始向西藏擴張,連打帶哄,準備把整個西藏拿走,他們稱為“外藏”。
 
而且大家知道,到了1820年之後,大清已經不行了,隨後在鴉片戰爭中又打輸了。西藏本來對大清還是很忠心的,但是現在自己遭到英國人的壓迫,大清卻幫不上什麽忙,英國甚至在1904年攻入拉薩,到處燒殺搶掠,清朝政府自己都快完了,自然是沒辦法管西藏。
 
西藏境內親中央的勢力越來越遭到西藏的拋棄,親英人物上台,和英國聯合對中央施壓。到了1914年,這時候中國已經變成了北洋袁世凱政府,英國要求民國政府把西藏劃給英國做殖民地。
 
袁世凱當然不敢同意,大清都那樣了,依舊把新疆西藏給保下來,如果自己把西藏弄丟了,這可是進史書的惡名,所以拒絕了英國的要求。
 
不過西藏名義上還民國的地盤,實際上已經基本不聽中央的了,也不聽袁世凱的話,私下裏跟英國人簽了個約。
 
這個條約是個秘密條約,具體裏邊有啥,沒人知道,英國人後來說是有根線,叫“麥克馬洪線”,我在網上找了一張圖,就是下邊這個:
 
307D62EA-2C06-4C47-AA9D-ECE714C0DA38.jpeg
 
上圖那個橙黃色區域就是“藏南”,那個綠色區域,就是現在的阿克賽欽,英國人說是1914年西藏當局把那個黃色區域給印度了(當時印度就是英國),麥克馬洪是英國外交官,但是中國當時政府根本沒能力跟英國硬杠,也就隻能是忍著了。
 
不過從這時候開始,就有個關鍵問題,中國所有的政府,從大清到北洋,再到民國,直至新中國,從來沒承認過這條線的合法性。但是印度和英國人覺得既然是西藏人簽的,就是中國人簽的,所以是生效的。
 

雙方這裏的分歧為日後的衝突埋下了伏筆,按理說當時就有衝突,不過接下來的一百多年中國一直在打仗,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回亂,辛亥革命,護法戰爭,中原大戰,北伐,抗日,內戰,沒顧上理他們。

 

 

4

新中國和印度接上了頭

 
新中國是1949年成立的,印度是1947年建國的,比中國早兩年。這兩年非常關鍵,因為印度建國的時候,我國還打的熱火朝天,幾百萬重兵集團集中在華北華東西北,根本沒工夫理會幾千公裏以外的印度人。印度人趁著這個空檔,開始賤兮兮搞事了。
 
印度建國的那個頭目叫尼赫魯,跟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斷食甘地”是師徒關係。
 
不過甘地那人腦子有毛病,反工業化,覺得印度人這麽慘,主要是因為印度的工業化,說是鐵路工廠什麽的把印度人的腦子給弄壞了,建議全部拆掉,印度人從此回到古代,過那種小農生活。幸虧甘地去世的很早,不然印度現在還要更魔幻一些。
 
甘地死後,他的小夥伴尼赫魯上台,有一說一地講,尼赫魯腦子正常的多。正是因為他腦子正常,所以幹了一係列讓我們很不爽的事。
 
他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組織軍隊到處打,把印度那幾百個土邦全給打沒了,拚湊成了現在的那個印度,盡管現在印度依舊是個半散裝的,但是比之前好太多,更像個國家。如果他老師甘地還活著,聽說他到處動武,估計被他給氣死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尼赫魯看出來了印度的地形有毛病,東北邊就是喜馬拉雅,大概是下圖這樣的:
 
1A1DF34F-753D-49A0-9DAD-3C2A8AC3DD8F.png
 
如果尼赫魯知道中國的曆史,就知道這就是典型的“北宋困局”,宋朝也是北邊有一大串山,也就是我們說的“燕雲十六州”,控製著這些山,就可以形成天然防禦。但是宋朝一直不控製著那些山,所以岌岌可危,少數民族一旦南下,無險可守,將會死的非常慘。
 
所以北宋把全國幾乎所有的部隊都集中到首都附近,維持著巨大的軍費開支,準備在平原上迎接草原騎兵的衝擊。然並卵,後來女真人南下,幾乎瞬間滅掉了北宋。
 
尼赫魯不需要了解中國曆史,也能看出來如果印度不控製喜馬拉雅,讓中國把邊境線劃到喜馬拉雅山下,到時候中國隻要把坦克放在邊境上,就幾乎可以一馬平川開到新德裏,這不鬧嘛,那印度日子還咋過?
 
所以就在中國內戰時期,尼赫魯的印度兵團到處溜達,先後拿下了尼泊爾不丹什麽的,這幾個都在喜馬拉雅山的南坡上,尼赫魯把這些區域當成了印度的緩衝區,就在中國淮海戰爭那會兒,印度開入了現在的錫金,並且牢牢控製住了那裏。
 
中國建國之後並不太平,馬上朝鮮戰爭就爆發了,而且西南剿匪也在進行,當時西藏還不歸中央管,依舊是那個政教合一的農奴政權。
 
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國內全力支持這場國運之戰,中央政府知道印度在那裏陰戳戳搞事,也知道再不出手,印度就要把整個新疆吃下去。
 
所以在1950年,解放軍盡管主力兵團已經開始向朝鮮調動,四野的幾個主力野戰軍已經跨過鴨綠江,鄧公在西南組織剿匪。
 
非常困難之際,中央還是讓第十八軍向西藏挺進,西藏那邊的上層貴族眼瞅好日子要結束了,組織了一波反抗,雙方在昌都那地方爆發激戰,不過想想就知道,戰鬥力相差太大,解放軍這邊剛參加完淮海戰役,戰術嫻熟,玩了一個教科書般的“包抄合圍”,藏軍哪見過這世麵,主力迅速崩潰,除了被擊斃的,剩下的都投降了。
 

尼赫魯在印度還想著要支援一下藏軍來著,不過在內閣會議上一討論,大家說現在主力都在跟巴基斯坦對耗,隻能派幾個營過去,大家一琢磨,覺得還是算了,幾個營還不夠解放軍塞牙縫的,所以沒有幹涉,我國順利解放西藏。

 

 

5

中印衝突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毛主席他們一眼就看穿了尼赫魯他們的意思,也深知一個問題:如果中國跟印度沒有緩衝地貼在一起,尤其是中國收回藏南,印度就徹底睡不著了,相當於中國把坦克和兵營擺到印度無險可守的大平原上去了,基本相當於美軍把大炮架在了鴨綠江。
 
這就勢必會造成衝突不斷,中國當時的實力還不允許在西線天天打來打去,補給線太困難。不如退讓一步,吃點虧,不去戳印度的痛處,穩定第一,盡量避免衝突。中國盡管從來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還是默認讓印度人在那裏姑且占著。
 
印度也看出來中國不準備趕他走,所以在1951年1月4日,誌願軍在朝鮮發動第三次戰役,聯軍全線向南撤退,誌願軍隨後攻陷漢城,美國在聯合國搞了個申明,譴責中國入侵韓國。
 
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美國的竟然是印度,這讓中國很高興,覺得旁邊的這個小兄弟還挺講究,其實印度一邊在聯合國支持中國,另一邊印度軍隊正在藏南揮舞鏟子立界碑,準備占著藏南不走了。
 
朝鮮戰爭結束後,雙方感情處的還可以,一度非常好。
 
究其原因,也不複雜,中國當時內地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的鐵路連著西藏,戰略投放能力有限,中國在西藏的軍團後勤不足,所以對印度沒有威脅,雙方就這樣過下去了。
 
然後就到了1958年,問題開始起變化了。
 
當時中印之間有件事雙方沒聊明白。
 
印度占著藏南,中國並沒有趕他們走,印度把這種默許理解成了中國接受了“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
 
其實中國的意思是,“以實際控製線為準”,這裏有個暗示,也就是阿克賽欽,那地方是被中國控製的,1951年解放軍入藏的時候,第一時間控製了那個戰略關鍵點。
 
這個阿克賽欽在清朝就是中國的地盤,而且清朝政府還在喀喇昆侖山上立了個牌子,上邊寫了“到此一遊”,哦不,“中國領土自此開始”,說的很清楚,阿克賽欽已經被大清給占了。
 
7D40C680-5969-4BA3-A01C-429CA3F09652.jpeg
 
不過阿克賽欽跟那個藏南似的,後來被英國人單方麵宣布說是西藏地方政府簽約畫到印度去了,印度就咬住這事不放,非說阿克賽欽也是他們的。
 
這就陷入了一個僵局,如果按照中國的意思,藏南和阿克賽欽都是中國的,印度說都是他們的,所以周總理有個想法,雙方各退一步,各拿一塊。
 
印度人說做選擇是小孩做的事,我都要!
 
問題是藏南對中國來說戰略意義不大,那地方一大半人都是印度人,而且一到冬天沒法從中國這邊供給。阿克賽欽不一樣,那地方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是連接西藏和新疆的關鍵節點,如果被印度占著,簡直不敢想象。
 
所以這事一直也沒談成,而且也沒法談成。
 
到了1959年,終於到了臨界點,因為基建狂魔在修路了,一方麵中國通往西藏的大動脈青藏鐵路已經開工,鐵路是路權國家的基石。這個也不難理解,在沒通鐵路那會兒,萬噸物資上高原是個噩夢級別的難度,有了鐵路後,指數級暴漲,現在每年隨隨便便幾千萬噸物資。
 
另一方麵中國連接新疆和西藏的“新藏公路”修到了阿克賽欽,而且建設兵團開始在阿克賽欽種地了,眾所周知,中國人的種族天賦是種地,在什麽地方種地,那就說明不準備走了。
 
印度人立刻就怒了,發現中國人看來不準備把阿克賽欽還給他們,中方也很納悶,我在我自己的領土上修路,關你屁事?你激動啥?
 
不過要澄清一下,這裏說的“印度人”不是尼赫魯,尼赫魯本人還有探討餘地,他本人是個現實主義者,傾向於解決問題,知道要不回來了。
 
但是這時候印度民族主義起來了,尼赫魯自己也在議會被罵了個狗血淋頭,甚至不少人說他是個賣國賊,把領土賣給中國了,這個背景下,尼赫魯又是解釋,又是發布白皮書,為了重整支持率,尼赫魯在外交上變得越來越強硬而且沒有協商餘地,如果他膽敢商量,他也有可能被趕下台。
 
隨後雙方在邊境衝突升級,經常大打出手,每次衝突後,互相譴責對方有問題,我們也不細說了,也沒啥意思,因為雙方說的都差不多,都是對方無理取鬧,本方被迫出手。
 
隻多說一句,國際上一直都是很喜歡印度的,印度是唯一一個同時拿著美蘇兩大強權援助的國家,究其原因,也不複雜,印度跟中國不一樣,被英國人蹂躪了幾百年都沒怎麽反抗,中間隻有一次大規模起義,叫“印度民族大起義”,不過卻被印度當地的廓爾喀人和錫克人給鎮壓了,整體進取心一直不太強,佛係國家,倒也很符合大家一貫對他們“奶牛”這一成見。
 
不像中國,曆史上就是個擴張型帝國,甚至在清朝,大清的隊伍還打到過阿富汗,而且阿富汗以前也是印度的一部分。中國人自己覺得自己非常溫和,其實其他國家覺得地球上有三個國家擴張野心非常大,羅馬帝國,沙俄帝國,然後就是我國。羅馬帝國被美國繼承了,沙俄被現在的俄羅斯繼承了,我國還是那個我國。
 
所以中印起衝突,國際上一致認為是中國欺負印度,大家的話術基本差不多,“印度溫和的跟隻羊似的,你那麽凶,剛杠了美國,它怎麽可能欺負你嘛”,“玉米愛好者”赫魯曉夫也跑來說是中國欺負印度,和陳毅他們幾個吵成一團,場麵一度很失控。
 

就這樣,事態一點點開始滑向了戰爭。

 

 

6

滑向戰爭

 
怎麽就打起來了呢?
 
因為印度人開始搞一個非常騷的操作,不斷向爭議區派部隊,印度巡邏隊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跑去中國哨所背後去修哨所,印度陸軍參謀長後來對這個事的說法是他準備切斷中方的補給,迫使中方撤離。
 
咱們現在看這這個操作覺得匪夷所思,難道印度人腦子被驢踢了嗎幹這事?這不找打嗎?印度軍方高層裏也有人意識到了這麽做問題很大,要不就派兵團去高原上打仗,要不就別去,陰惻惻去那裏修哨塔算啥事嘛。
 
這個事我納悶了好多年,直到認識了我的印度徒弟,一問,他也不知道,不過他去查了下,一查就清楚了,說是印度在邊境上跟中國鬧騰,已經鬧了一百來年,從來也沒出事。印度覺得自己有主場優勢,中方物資運不到西藏,不可能玩大的。
 
我一下子明白了,他們把本朝當大清和民國了,這不犯錯誤嘛。
 
1961年周總理專門去了趟印度,準備把這事談妥,不過印度那邊已經王八吃秤砣,鐵了心準備多要領土,根本沒法談。
 
不少人說是因為尼赫魯是個固執的蠢貨,所以中印什麽都談不成,這個其實誤解了尼赫魯了,他本人是很希望雙方擱置爭議的,但是印度老百姓不接受,議會也不接受,他隻能是被逼著一步不退,非要中國交出來12萬平方公裏的領土,相當於福建那麽大,這不鬧嘛。
 
談不成,於是總理回國了,戰爭解決的方案也就最後拿上台麵了。
 
“1962年戰爭”主要源於毛主席的戰略構思,毛的風格就是那種“一次戰爭結束所有戰爭”,包括朝鮮戰爭,都是這個思路,主動出擊,直接把對方氣勢打沒,遏製對方的軍事冒險主義。作為主席的學生,鄧公在中越戰爭中也是這個思路,雷霆一擊,然後快速結束。
 
如果不把印度打疼,中印漫長的邊境線上,今後亂哄哄,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事來,而且很容易被冒險家利用,比如中日之間的事,我們反複說過,日本就是典型的軍事冒險成功後走向了下一個冒險,最終引發了全麵侵華,如果在“918”爆發的時候,東北軍能對日軍來個反殺(進攻北大營的日軍連槍都沒帶,反殺日軍沒啥難度,如果東北軍頭目是個強硬型的,問題不大),關東軍的那幾個軍頭也就被帶回日本受審去了。
 
所以在1961年,福建對台灣前線的大炮就運往西藏,各項物資也開始籌備,甚至一批物資是通過海路,送到印度加爾各答,然後從加爾各答送到了西藏,可見印度心有多大。總參謀部也開始籌劃讓哪些部隊去參加作戰。
 
不過最終的決定什麽時候開戰這事非常難,畢竟印度是主場作戰,戰場離印度近,離我方補給幾千公裏山路,萬一我方打輸了,物資又拉不上去,那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一直沒下定決心。
 
為啥最終選在了1962年10月20日呢?在這之前,中國已經忍讓了印度兩年,中國一直在向後退(1959年11月開始,中國就後退了20公裏),這兩年裏,印度人一直在那裏修崗哨立界碑,逐步向前蠶食。
 
因為在1962年10月發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古巴導彈危機,美蘇注意力全部被吸到那玩意上去了,所以中央軍委覺得如果要打,正是時候。
 
由於決定的比較倉促,駐紮在四川種地的130師和西寧的55師才開拔出發前往西藏,在行軍路上士兵們才知道他們要去跟印度人死磕,到了前線後幾乎沒做準備就開始投入作戰。
 
作戰過程倒也輕鬆愉快,整體而言,印度軍隊並沒有準備,我們前文說了,印度人鬧得很凶,其實並沒有做開戰準備,以為在鬧著玩,覺得中國不可能跟他們大打。
 
當時在中國麥克馬洪線以北搞事的印度第4師第七旅,總共1300人,這些人亂哄哄散在幾十公裏的山脊上,又是挖地堡又是修哨所,忙的熱火朝天,唯獨沒準備打仗,連重武器都沒帶。
 
所以中國對印度的戰爭可以說是摧枯拉朽,印度軍隊本來這幾年習慣了中方對他們的一再忍讓,突然發現解放軍以攻擊序列向他們發動進攻,而且照例是先穿插包圍再發動進攻,印軍慌得一批,抱頭逃竄,然後發現退路已經被封死了。
 
而且印度由於前期忙著挖地堡了,也沒實地試過武器,他們當時裝備的是“二戰”中英國軍隊的衝鋒槍,這槍在二十多年前就不大好使,現在在高原上更不好使了,我軍裝備的事56式半自動步槍,高原上交戰距離較遠,衝鋒槍遠遠不如步槍,我方單兵上又壓了一頭。這個說起來大家可能不太理解,玩幾把吃雞遊戲就知道了,距離稍微遠一些,全靠全自動或者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沒啥準頭。
 
戰爭一開始,印度整個戰線全麵崩潰,解放軍一天內就幹掉了印軍第七旅和其他隊伍兩千多人,我方損失了不到五百人,問題是這個第七旅是印度國防軍中的王牌第四師下邊的,這個操作就徹底超出印度人的理解能力了。
 
戰爭爆發後,全世界都震驚了,美國第一時間答應向印度提供武器,肯尼迪隨後承認麥克馬洪線。
 
印度還有個想法,想讓台灣發動反攻大陸,開辟第二戰場,台灣那邊當時蔣委員長還活著,蔣對“反攻大陸”非常有興趣,這也是他一生的夙願,不過還是跟印度說,等我反攻成功了,你得把藏南交出來,阿克賽欽也不給你,中華民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線!印度當場就懵逼了,表示那你還是別反攻了,當我沒說。
 
蔣和毛在維護國家統一這個事情上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才有炮轟金門的事,我們將來再講。而且那天晚上蔣還在日記裏寫下,“甘乃迪狼子野心,寡廉鮮恥,竟然支持麥克馬洪線,分裂我中華之心昭然若揭”。
 
在蔣委員長寫日記的時候,我軍已經跨過麥克馬洪線,收複了藏南重鎮達旺,英軍其他主力也已經趕來,雙方又爆發了激戰,不過印軍又犯了美軍在朝鮮的問題,他們準備打陣地戰,但是很快就被我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又一個旅報銷了。
 
其他隊伍想跑的時候,發現解放軍已經連夜急行軍趕到他們後邊去斷了後路,順利又滅了一個旅。到此,整個藏南已經全被拿下了。
 
眼尖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看出來了,這跟我軍在朝鮮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非常像,都是山地地形,被我軍突襲,然後包抄圍殲,剩下的想跑又跑不過我軍,被截在了半道。不同的是,美軍機械化程度高,素質也高,被突襲依舊能保持秩序,盡管跑的比較艱苦,還是跑掉了,印度人這方麵不太行,迅速被解決。印度人很幸運,見識到了什麽叫輕步兵的巔峰操作。
 
美國駐印大使給美國人的電報裏說,他第一次知道淡定而優雅的印度人竟然會慌,現在新德裏亂成一團,謠言解放軍打過來了。
 
不過很快的,印度人就不需要慌了,因為中國宣布撤軍了。
 

比較尷尬的是,中國當時想給印度人發電報通知他們我軍要停戰後退了,印度管電報機的人已經跑了,以至於尼赫魯多慌了好久。直到尼赫魯的工作人員不知道在哪撿到一張報紙,說是中國軍隊已經撤了,尼赫魯的情緒才恢複穩定。

 

 

7

勝利者的迷思

 
中印戰爭開始的比較突然,結束的也比較突然,更讓人奇怪的是,中國軍隊主動退出了藏南,並且把俘虜的印度牛(印軍裏有大量的牛來馱物資)、軍隊、武器全給印度還回去了。
 
這事一直讓國內很多人感覺很惋惜,覺得錯失收複藏南的機會。
 
其實這事吧,確實不太好搞,藏南離印度太近,離中國核心區太遠,如果陷入長期的苦戰,中國這邊很快就會因為物資供應不上來重演1951年3月我軍在朝鮮的局麵,當時我軍後勤線太長,又遭到美軍轟炸(中印衝突的時候美國航母也正在趕來),補給困難,導致攻陷漢城後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等到美軍發動反擊,隻能是倉促後撤,幸虧當時50軍表現神勇,一個軍頂著聯軍給大部隊斷後,不然可能麻煩會很大。這部分內容我再這篇文章裏寫了《原創 || 朝鮮戰場上那支神一樣的部隊》,已經附在文末。
 
而且吧,就算能守住,接下來發生的事也會違背當初發動戰爭的目的,我軍打這一仗是為了平定邊境,如果打完後,手裏拿著藏南,解放軍兵鋒已經觸及印度平原,印度就成北宋了,腦袋上懸著一把刀,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那樣就把地區衝突升級為舉國之戰,而且無論是西方還是蘇聯都不能接受中國把刀架在印度脖子上。
 
而且大家知道“普法戰爭”吧,普魯士打敗了法國,搶走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當時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強烈反對,說這玩意不能要啊,這玩意是法國人的心頭肉,你拿走這東西,法國人遲早找普魯士拚命,果然,隨後幾十年裏法國軍隊天天都在想著要奪回洛林,他們給巴黎的斯特拉斯雕像披了個黑紗,說是一天不奪回洛林,法國人一天不罷休,最終阿爾薩斯洛林還是被法國人拿走了。
 
我之前跟印度人溝通過好幾次,印度人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這樣,他們對阿克賽欽沒啥感情,因為印度人從來沒占領過那地方。
 
但是對藏南不一樣,如果藏南丟了,就跟法國人丟了阿爾薩斯是一樣的,戰火肯定重燃。如果大家不理解,藏南對印度的意義就是中國丟了西藏,那樣四川就會成為一個大兵營,四川也就成前線了。
 

這也就徹底背離了毛最早的設想,“以一次戰爭終結所有戰爭”,中國已經打了一百多年仗了,不能再陷入一場西線戰爭。

 

8 
戰爭紅利
 
那場戰爭之後,中印邊境基本消停了,我國基本上在西線漫長的邊境線上享受了長達五十年的戰爭紅利,正如我們朝鮮戰爭之後東線再也無戰事。
 
印度那邊狀態不太好,因為印度上層本來準備通過領土糾紛來緩解國內矛盾,沒想到被迎頭敲了一棒槌。
 
尼赫魯在戰前心態就不好,經濟一塌糊塗,他的很多政策遭到國內各方勢力的反對,戰後心情就更加抑鬱了,盡管戰敗責任由那個前期出了一堆餿主意的國防部長承擔,不過他的聲望確實受到了很大影響。出身婆羅門,接受過英國精英教育,一生多次入獄不屈不撓的尼赫魯這次再也沒能緩過來,兩年後鬱鬱而終。
 
尼赫魯死後,印度國大黨推出了他的女兒英吉拉-甘地來接任尼赫魯,英吉拉上台後就開始擴張軍費,印度議會也對自身安全非常不放心,軍費迅速膨脹了三倍多。
 
一般來講,印度在這次戰爭中,有一個長遠的損失,就是尼赫魯,尼赫魯是整個印度曆史上最牛逼的人物,他本來可以對印度完成改革,最起碼得廢除各邦之間的關稅(隨便一個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這玩意對經濟傷害最大),讓印度實現上下一盤棋,而不是各自為政。
 

但是隨著前線打成那樣,尼赫魯聲望暴跌,很快就死了,“散裝印度”一直持續到現在,他沒完成的事,現在莫迪正在做,不過效果依舊不佳。

 

 

9

中印的未來

 
由於中印現在都是核大國,全麵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基本沒了,不過不代表印度人不會搞事。
 
一方麵基建狂魔的鐵路線正在向西藏發展,尤其是重載列車,一列貨車上萬噸載重,用不了多少年,距離就不是問題了,這讓印度人非常擔心,這樣的戰略投放能力換誰都虛。放一張這兩天網上看到的照片,感謝原作者的拍攝:
 
2C4BDE88-4542-4441-87B5-F8D1C999B3C9.png
 
另一方麵如果接下來印度的疫情失控,可能會通過領土方麵的問題向外轉移矛盾,以印度人的揍性,肯定會搞點事,接下來就跟牛皮癬似的,一直會在那裏陰惻惻地搞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