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YMCK1025 2020-09-13 19:03:5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978 bytes)
回答: 這是真的七彩奶油2020-09-13 18:25:08

周國平:中國人到底缺少什麽?

 

    思享無界2 昨天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

    本文節選自周國平北大演講(內容因某些原因有刪減)。

 

    中西比較:對精神價值的態度。

 

    對於“中國人缺少什麽”這個問題,在本世紀初已經有兩種相反的答案。

一種是王國維的答案,認為最缺的是精神文明。

另一種是除王國維以外幾乎所有人的答案,認為最缺的是物質文明,即富強,以及為實現富強所必需的政治製度和思想武器。

至於精神文明,他們或者還來不及去想,或者幹脆認為中國已經充分具備。

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或早或晚都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說西方是物質文明發達,中國是精神文明發達,

甚至是全世界最發達的。

直到今天,還有人宣布,中國的精神文明全世界第一,並且承擔著拯救世界的偉大使命,21世紀將是中國世紀雲雲。

 

    當然,在這兩種不同答案中,對於精神文明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在王國維看來,精神文明的核心是對精神價值的尊敬,承認精神有物質不可比擬的神聖價值和

不可 用物質尺度來衡量的獨立價值,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成就體現為它在哲學、宗教、文學、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

而其他人所說的精神文明,基本上是指儒家的那一套道德學說,其成就體現為社會的穩定。

 

    你們一定已經想到,我是讚成王國維的答案的。

在我看來,中國人缺少對精神價值的尊敬,從而也缺少對守護和創造了精神價值的人的尊敬,這是明顯的事實。

我暫時先提一下這方麵最直觀的一個表現。

在歐洲,任何一個城鎮的居民最引以自豪的事情是,曾經有某某著名的哲學家、藝術家、學者在那裏生活過,

或者居住過 一些日子,他們必會精心保存其故居,掛上牌子注明某某何時在此居住。

我在海德堡看到,這個僅幾萬人口的小城,這樣精心保存的故居就有數十處。

在巴黎先賢祠正廳裏隻安放了兩座精美的墓,分別葬著伏爾泰和盧梭。

如果不算建祠時葬在這裏的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一些政治家和軍人,進入先賢祠的必是大哲學家、大文學家、 大科學家,

總統之類是沒有資格的。想一想即使在首都北京保存了幾處文化名人故居,

想一想什麽人有資格進入八寶山的主體部分,我們就可知道其間的差別了。

 

    從頭腦方麵看中國人缺少精神性。

    說我們不重視精神本身的價值,這是一個婉轉的說法。

換一個直截了當的說法,我要說中國人、中國文化缺少精神性,或者說精神性相當弱。

所謂精神性,包括理性和超越性兩個層次。理性屬於頭腦,超越性屬於靈魂。

所以,精神性之強弱,可以從頭腦和靈魂兩個層次來看。

 

    精神性的一個層次是理性。通俗地說,有理性即有自己的頭腦。

所謂有自己的頭腦,就是在知識的問題上認真,一種道德是否是真理,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知,

一定要追問其根據。從總體上看,西方人在知識的根據問題上非常認真,而我們則比較馬虎。

    在西方,具有純粹的思想興趣、學術興趣、科學研究興趣的人比較多,他們在從事研究時隻以真知為目的而不問效用,

正是在他們中產生了大思想家、大學者、大科學家。中國人則少這樣的人。以效用為目的研究是很難深入下去的,

一旦覺得夠用,就會停下來。同時,唯有層層深入地追問根據,才能使理論思維趨於嚴密,而由於中國人不喜追根究底,

滿足模棱兩可,大而化之,所以理論思維不發達。

此外,本來意義上的熱愛真理也源於知識問題上的認真,因為認真,所以對於自己所求得的真知必須堅 持,

不肯向任何外來的壓力(政府,教會,學術權威,輿論,時尚)屈服。

中國曾經有過許多為某種社會理想獻身的革命烈士,但不容易出像蘇格拉底這樣為一個人 生真理獻身的哲學烈士,

或像布魯諾這樣為一個宇宙真理犧牲的科學烈士。

 

    總起來說,我們缺少頭腦的認真和靈魂的認真,或者說,缺少廣義的科學精神和廣義的宗教精神。

    這裏有一個惡性循環:精神性越被淘汰,實用品格就越牢固;實用品格越牢固,精神性就越被淘汰。出路何在?依我看,唯有不要怕被淘汰!本來,怕被淘汰就是一種實用的計算。如果你真的有純粹精神性追求的渴望,你就應該堅持。

    我希望中國有更多立誌從事純哲學、純文學、純藝術、純學術的人,即以精神價值為目的本身的人。

由於我們缺乏這方麵的整體素質和傳統 資源,肯定在很長時間裏不能取得偉大成就,出不了海德格爾、卡夫卡、畢加索,

這沒有關係。而且,如果你是為了成為海德格爾、卡夫卡、畢加索才去從事這些,

你就太不把精神價值當做目的而是當做手段了,你的確最好趁早去做那些有實用價值的事。

我相信,堅持純粹精神性追求的人多了,也許在幾代人之後,我們民族的 精神素質會有所改觀,

也許那時候我們中會產生出世界級的大哲學家和大詩人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