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無性無愛40年 卻被人暗戀一生

來源: YMCK1025 2020-09-10 14:44:5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48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0-09-10 20:37:5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疫情下的教師節YMCK10252020-09-10 14:38:31
她無性無愛40年卻被人暗戀一生 一封情書看哭世人


來源:周衝的影像聲色
2020-9-10 11:48

c692.gif


  1853年。

  他在舒曼的家裏,初遇克拉拉。

  一見鍾情。



  此後終生不娶。

  這一年,勃拉姆斯20歲。才華橫溢,俊美如畫。是遠近聞名的美少年。

  

c693.jpg



  他被舒曼邀請到家中,當成座上賓。

  席間,他彈奏了一首自己作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

  曲驚四座。

  舒曼激動得站起來大喊:

  “我要叫克拉拉也來聽。”

  克拉拉推門進來。

  一開門,

  便是耀眼的開端。

  他抬起頭。


  感到瞬間的熱與光。

  就像硝紙遇見磷火。

  一生一度的灼燒,一生一度的璀璨。

  

c694.jpg



  克拉拉穿著家常衣裙,挽發,大眼睛盛著兩泓湖水。微笑若有若無。

  屋子裏有風穿過。

  音符與花朵,一起活了過來。

  他想到一句話:

  長日將盡,你和我的一個夢好像。

  

c695.gif



  那一年,克拉拉34歲。

  年長勃拉姆斯14歲。


  已為人妻。

  丈夫正是舒曼。她還是幾個孩子的母親。

  可氣質逼人。

  鋼琴演奏同樣一流。

 

  c696.jpg



  她站在賓客席中,與眾人一起,看著台上的美少年。

  那是怎樣的一種旋律啊!

  音符的明暗之間,思緒細水長流。

  低回悠遠。

  曲調也是內省的,

  一絲不苟,

  即便變奏也小心翼翼,猶如一個孩子,不敢走遠,時刻回首著故鄉。

  她知道,這個少年並非凡類。

  那天晚上,克拉拉在日記中寫下:

  “今天從漢堡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隻有20歲,是由神差遣而來的。”

  她無恨惜才。

  而之於勃拉姆斯,克拉拉是女神。集美麗、榮耀和優雅於一身。

  他一生寂靜的、沉默的信仰,從這個夜晚開始。

  “很榮幸見到你。”

  他向那團光伸出手去。

  此後再沒真正轉身。

 

  c697.gif




  後人評價勃拉姆斯,都會說,那是一個天才。

  如果加上形容詞,

  那就是,“憂鬱而內斂的天才鋼琴家。”

  

c698.jpg




  他出身於貧民窯,在混亂的漢堡長大。

  十幾歲時,他演奏的地方,一直是三教九流魚龍混雜的酒吧。

  他一生自卑,內斂,苦行僧般地行走在孤獨之中。

  他的戀情同樣如此。

  因為克拉拉是舒曼的妻子,而舒曼是恩師,對他有知遇之恩。

  他什麽也不能說。

  將深情掩埋於心。

  

c699.jpg



  可有些情感,就像燒著了的棉被,沒有明火,沒有聲息。隻有局中人(電視劇)知道,它灼熱得令人疼痛。

  受不了的時候,他開始寫情書。

  從1853年,到1896年,他寫了無數封情書給克拉拉。

  一封都沒寄出去。


 

  c700.jpg

c701.jpg



  這是他一個人的戰爭。

  一個人的雪,一個人寂靜的修行。

  多年以後,有人整理他留在世上的情書。

  其中有一封,寫著這樣無望的話:

  “我渴望靜默地坐在你的身旁。我不敢,怕我的心會跳到我的唇上……”

  還有一封寫著:

  “我一直獨處。

  鍾愛一個人。

  有些話很傻,但我還是想說,你如同百合,也如同天使。”


  那時他已經60歲。

  白發蒼蒼,發了福。一生未曾娶妻。

  他功成名就。

  甚至舉世聞名。

  他賺了很多錢,也成為權威本身。

  但他仍然是不幸的。

  他忘不了克拉拉。他的明月光,始終在照耀。一如既往,從未蒙塵。

  

c702.gif



  克拉拉注定是被人惦記的。

  她太優雅了。

 

  c703.jpg




  她是名門之後。從小練琴,一身凜冽的氣質,華美又清冷。

  當年多少人,將她當成女神。

  又有多少才子,在她的石榴裙下一醉不醒。

  

c704.jpg



  而勃拉姆斯,他是農民的兒子。

  有粗鄙的習性。

  不善言辭,缺乏風度。
 

  
c705.jpg


  哪怕後來名滿天下,隻要站在克拉拉麵前,還是覺得低人一等。

  她注定是他的劫。

  如同宿命。

 


  

c706.gif



  但勃拉姆斯一生都沒有說。

  他不能說。

  也無法開口。

  遇見舒曼之前,沒人聽過勃拉姆斯的名字。

  他在街頭酒吧賣藝,寫的樂曲在庸人看來,就是一氣亂彈,莫名其妙。他孤獨無比,沒有同類。

  舒曼看見了他。

  遇見舒曼,他如同蒙塵的千裏馬遇見伯樂,終於要開始他的傳奇。

  舒曼邀請他到家中。

  同時收他為徒,將他介紹給名流。

  10年前,舒曼本來已經封筆。

  但為了勃拉姆斯,他重新提筆,寫了著名的樂評《新的道路》,發表在影響力巨大的《新音樂雜誌》上。

  在文章裏,舒曼向世界推薦這位年輕的天才。

  語言熱情洋溢。

  ——“他開始發掘出真正神奇的領域。”

  ——“他是百年難遇的天才。”

  這是舒曼一生中最後一篇音樂評論。

  勃拉姆斯懂得這種恩情。

  他尊重舒曼。

  甚至覺得,舒曼是神聖的,身上有著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品質。

  他說:

  “在認識你之前,我甚至覺得,像你這樣的人,隻存在於最稀有的人群之中。”

  “每當我想到大家崇拜你們,就感到振奮。

  我甚至希望,世界最好將你們遺忘。

  那樣一來,你們就能夠擁有更完滿的神聖。”


  

c707.jpg



  那段時間,他住在舒曼家裏,向舒曼學習作曲,也和他們夫妻相處。晨起交談,落日練琴。

  這是勃拉姆斯一生中最溫柔、最甜蜜的時候。

  說不盡的風光無限。

  說不盡的情義千鈞與美景良辰


  愛意泛濫時,節製羞澀的少年,用理智設了一道堅固的堤壩。不允許有絲毫破綻。

  他將深情轉化為旋律。

  20年時間,勃拉姆斯一直在做一件事,完成獻給克拉拉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

  他說:“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

  而克拉拉一無所知。

  

c708.gif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在克拉拉眼中,勃拉姆斯隻是一個年輕人。是才華無限的後起之秀。

  但她根本沒有想到,他會因為她,選擇完全不同的命運。

  那時,她的生活已經出現變故。

  舒曼病了。

  生活一地雞毛,處處狼藉。

  克拉拉必須一邊演奏,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又要照顧舒曼,分身乏術,累不堪言。

  1854年冬,舒曼的精神病再次發作。

  徹夜失眠。

  出現可怕的幻聽。

  有一天,他趁克拉拉出去請醫生時,連帽子也沒戴,離家出走,投入萊茵河自殺。

  自殺時,正巧有船經過,把他救了上來,送進醫院。

  克拉拉悲痛欲絕。

  在此期間,勃拉姆斯一直陪在她身邊。

  他照顧她。

  也照顧她和舒曼的7個孩子。

  為此,他放棄了很多機會。

  他那時聲名鵲起,處處有邀約。但他都婉拒。

  有人說他傻,但天下事,千般情由,萬般道理,不如一個“願意”。

  1854年,舒曼住進了恩德尼希瘋人院(電視劇)。

  境況越來越糟。

  勃拉姆斯和克拉拉輪流探望他。

  有一回,勃拉姆斯獨自去看舒曼。給了舒曼一張克拉拉的照片。

  舒曼如獲至寶。

  他吻著相片中人,臉上忽然有了光。

  勃拉姆斯站在那裏,覺得自己已流幹了眼淚。

  那一刻,他希望舒曼康複。

  又希望舒曼死去。


  

c709.gif



  1856年的7月29日,舒曼離世。

  在他的葬禮上,克拉拉一身黑衣。

  頭簪白花。

  一身悲戚之色。

  勃拉姆斯遠遠地看著。

  他沒有身份,走過去安慰她。也沒有資格,擦去她臉上的淚痕。

  

c710.jpg


  隻在葬禮前夕,他木訥地、慌不擇言地說:“隻要你想,我將用我的音樂來安慰你。”

  克拉拉沒有回應。

  或許是她刻意回避。

  也或許是不合時宜。

  又或者,她根本沒聽懂22歲的勃拉姆斯,到底在表達什麽。

  此後,勃拉姆斯以學生的身份,和約阿希姆一起,為舒曼送葬。

  葬禮結束,勃拉姆斯不辭而別。

  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裏。

  他也沒和任何人打過招呼。

  他像一陣風,消失在風中。從此,他一生都沒再見過克拉拉。

  

c711.gif



  從1856年到1896年,整整40年,他和她再沒見過麵。

  他曾告訴友人,我一刻不停地想她。

  他一直在資助她。

  關心她。

  他的每一支樂曲寫出來,都會將樂譜寄給克拉拉。

  他的深情與克製,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

 

  c712.jpg



  那是一個狂熱的時代。

  藝術家光怪陸離,極其叛逆。

  他們喪心病狂地,將人的天賦、欲望、惡習盡情發揮。然後天才一個一個出現了。

  可是勃拉姆斯,保持著一如既往的嚴謹。

  他不出錯,不放縱,永遠沉靜,永遠自省。懂得適可而止,避免奇談怪論。

  在19世紀,勃拉姆斯煢煢孤立。

 

  c713.jpg


  他在漫長的一生裏,嚴肅又克製地活著。

  未曾娶妻。

  也沒有發生過桃色秩事。

  他經常旅行。

  旅行時,他會在口袋裏塞滿糖果,每到一處,就分給孩子吃。孩子們總是追逐著他。

  但他一生都沒有自己的孩子。

  

c714.jpg


  他反複地寫信給克拉拉,卻不寄出去。

  晚年的時候,他燒了所有信。隻留下幾封漏網之魚,讓我們得以複原他的曠世深情。

  在一封1855年8月的信中,勃拉姆斯寫道:

  “……我在對你的愛中,體會到了至上的安寧。”

  他讚美她的舉世罕有:

  “我親愛的克拉拉,

  對我而言,你是如此的珍貴,我的語言所不能表達的珍貴......”


  當他得知,克拉拉需要錢舉辦音樂會時,他暗暗資助她。

  他總是將樂譜第一個寄給她。

  他要她成為他的第一個聽眾。

  他始終相信,這世間,隻有克拉拉懂他。

  但他不能靠近她。

  不能說愛。

  他用幾十年的孤苦,保護克拉拉一生名節。

  

c715.gif


  40多年後,他老了。

  

c716.jpg


  克拉拉也垂垂老矣。

  

c717.jpg


  她成了病危的老婦人。

  歲月縮短了。

  剩下的光陰隻手可數。

  1896年,克拉拉因病逝世。死時77歲。

  勃拉姆斯得知消息,老淚縱橫:“從今以後,再也沒有愛哭的人了!”

  他登上前往法蘭克福的列車。

  因太過悲痛,坐反了方向。

  他在路上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兩天。

  有時開了車窗,風鑽進來,裹著他的熱量卷走了。

  他像被剝了一層又一層,隻剩下一個芯子,在混沌裏痛徹心肺。

  抵達之時,克拉拉已經入土。

  他在她墓前,拉響寫了43年的樂曲。

  一曲叫《因為它走向人間》;

  一曲叫《我轉身看見》;

  以及《死亡是多麽冷酷》和《我用人的語言和天使的語言》。

  全為她所作。

  曲子如泣如訴。

  悲傷洶湧。

  那個黃昏的落日,變成一隻蒼黃的籃子。

  水中月、鏡中人都毫無例外地,徑直漏向無窮的深淵裏去了。


  拉完曲子不久,勃拉姆斯也猝然離世。

  他的離世,離克拉拉離世,僅僅隔了11個月。

  他的仆人說,離世之前,他曾關緊房門,用整整3天時間,彈奏為克拉拉譜寫的鋼琴曲。

  曲終之後,悲慟長哭。

 

  c718.gif




  一個世紀之後,麗澤·穆勒在她的詩集《一起活著》裏,寫下一首詩。

  名叫《浪漫曲》。

  獻給這段難以定義的關係:

  每當我聆聽那間奏曲,淒愴,卻盛放著溫柔,

  我想象他們兩人,坐在花園裏

  在遲開的玫瑰花

  與暗暗流動的葉影裏,

  讓風景替他們發言,

  不留給我們任何可以竊聽的私語。

  

c719.jpg



  像一支歌已經唱盡。

  他們的故事,也奏完了終章。沒有別的旋律可言。

  隻是世人總是會問,為什麽他不靠近,牽起她的手,一起走完餘生?

  可世間真的會有人,情願一生受苦,嚴謹地守在自己的秩序中。不打擾,不癡纏。

  兵荒馬亂是自己的。

  幽幽暗暗明明滅滅也是自己的。

  他容不得生命裏有汙點。

  也不會留下罅隙,去滋生流言。

  於是緊閉雙唇,在歲月麵前,將所有澎湃,都說給自己聽。

  深情總似無情。從來都是這樣的。

  那一年,勃拉姆斯聲名乍起。

  

c720.jpg



  他乘坐火車,前往意大利。

  在蘇蓮托的橘子園裏,他坐著,喝著香檳酒,看海豚在懸崖下的那不勒斯灣戲水。

  忽然淚流滿麵。

  有人問他:“勃拉姆斯先生,有什麽不對麽?”

  他黯然。

  “我隻是想到一個人。”

  再問,什麽也不說了。

  還能說什麽呢。再提起,就是地老天荒的寂寞。

  一切已成煙雲。

  悲欣交集的往昔,最後都歸於寂寂大荒。如同大夢已去,一切了無痕。

  隻剩一折樂章,在100年後的長夜,講述曾經的發生。

所有跟帖: 

這世上,欺騙與濫情的很多,可是這種發乎情止乎禮的單相思 -尋夢千裏- 給 尋夢千裏 發送悄悄話 (165 bytes) () 09/10/2020 postreply 18:18:49

如果是真愛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461 bytes) () 09/10/2020 postreply 22:31: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