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是宗教,不是迷信,是佛陀教育

(淨空法師)

我們稱孔子"至聖先師",

也可以稱佛為"至聖本師"

印度人講佛,中國人講聖人。佛是什麽意思?覺悟的意思。聖是什麽?聖是明白的意思。明白不就是覺悟嗎?覺悟不就是明白嗎?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們稱孔子"至聖先師",我們也可以稱佛為"至聖本師",意思是"根本的老師"。這樣稱呼,大家就不會覺得迷惑,不會再誤解儒家和佛教是宗教。(第一集) 

 

 

佛是什麽意思?
佛是什麽意思?(佛)是具有圓滿智慧的人、對於宇宙之間一切法無所不知的人,他覺而不迷,是個大智慧的人、大覺悟的人。所以我們供奉佛(的)這個殿堂叫大雄寶殿,也稱為大覺殿。佛告訴我們,大智大覺是每個眾生統統都有的。《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的智慧、你的能力(“德”是能力)、你的相好是平等的,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現在為什麽變成這樣子?一句話說破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華嚴經》上說的。我們今天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你的智慧失掉了、能力喪失了。 換句話說,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能力不就恢複了嗎?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所以,佛法的修行沒有別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就是。大乘教上告訴我們,放下執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妄想,妄想是無始無明,你就成佛了。 (第三百一十六集) 
 
佛法是什麽?佛法是教育
佛法是什麽?佛法是教育。教你什麽?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就是看破。徹底了解宇宙人生是怎麽回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就看破。看破之後自在。為什麽自在?你不再貪著,你就得大自在。世間人不自在,是因為有貪瞋癡慢疑,他不自在。你搞清楚、搞明白了,貪瞋癡慢疑全沒有了,一掃而光,怎麽不自在?就得大自在,徹底放下了。放下之後,確實契入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的境界就是自性的境界、自性性德的境界。這些東西沒學過,雖沒學,他統統表現出來。像中國古人所講的五倫、五常,自然現前,沒人教你,全都會了。對父母會盡孝,對國家民族會盡忠,對朋友講信用,對一切眾生都有愛心,他自然出來了,沒人教他,沒學過,全出來。六祖惠能大師的萬德萬能,他有學過嗎?沒學過,沒人教他過。他在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在以後正式剃度出家弘法的一生當中,所表現的,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第四百九十五集) 

 

佛事是教學、是教育
 
佛事,經典上說的一定要懂得,不是經懺佛事,不是超度亡靈。佛事是教學、是教育。佛是智慧、是覺悟。我們求智慧的事情,求覺悟的事情,叫做佛事。佛菩薩天天給我們上課,每天示現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那叫佛事。他的日常生活是佛事,他的工作是佛事,他待人接物是佛事,沒有一樣不是佛事。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搞錯了。
 
 
“佛事者,指諸佛之教化”。這個地方最好加個字,“正指諸佛之教化”,這叫佛事。現在“佛事”這個名詞被大家曲解。(現在)什麽叫佛事?法會是佛事,經懺超度叫佛事。錯了!經教裏麵講的佛事是教學。“化”是教學的成就。用教學的方法,讓接受教學的人化迷為悟、化惡為善、化凡為聖,這叫化。化是教學的成就,教學的目標達到了。對於根性利的上上根人,標準是化凡成聖。對中等根性的人,化迷為悟。對下根人,化惡為善。
 
所以佛教是佛陀教育,它不是宗教,這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否則的話我們學佛就學錯了、學偏了、學邪了。學偏是學到小乘去了,不偏是大乘。學邪了那就跟佛法相背棄,那不是佛法,自己以為是佛法。這個在佛門裏麵也很多,不少,誤會,把佛菩薩當神明看待,天天求佛菩薩保佑升官發財,錯了。那是學邪了,不是學偏了,比偏還嚴重。偏是偏離大乘,邪是連小乘都偏離了,換句話說,錯了、誤會了,他根本不是在學佛。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要不能夠分辨清楚,我們學佛肯定走彎路。彎路,先是偏,後就是邪。最後結果?結果到三途去了,你說冤不冤枉。學佛學到餓鬼、畜生、地獄去了,這真叫冤枉!所以這個地方錯不得。
 
底下一句話,“亦即一切有益於佛道之事”。佛道是什麽?成佛之道。一切幫助我們、成就我們向佛道、成佛道的事就叫做佛事。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幫助我們成佛的,幫助我們斷煩惱,幫助我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第三百五十七集) 
 
 
佛事是講經教學叫佛事,
就是幫助眾生覺悟的事情。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所示現的,三十歲開悟,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經論裏麵常講“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教學。佛事是講經教學叫佛事,就是幫助眾生覺悟的事情。我們用這樣的解釋,大家就好懂。佛對於一切眾生無量的恩德是什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真的,一點都不假。眾生的苦,六道眾生苦,從哪來的?從迷來的。因為迷,我們把許多事情看錯、想錯了,於是就做錯,感得來的苦報。他要是覺,不迷,他就不會想錯、不會說錯、不會做錯,他怎麽會有苦?自然就離苦得樂。 
 
 
佛法裏頭沒有迷信,所說的全是宇宙之間的真相,給我們講六道,給我們講十法界,給我們講華藏世界、講極樂世界,給我們講遍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刹土,樣樣都是真實。我們覺悟,我們明了,我們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生活,應該怎樣工作,應該如何處事待人接物,這裏麵有真正的樂。佛家講離苦得樂,是事實,不是一句空話,真叫你離苦,真叫你得樂。我們講得比較現實一點,在這個世間你有生老病死苦,除這個之外你還有求不得苦,還有愛別離苦,還有怨憎會苦。這些苦,不論貧賤富貴,統統都有。願不願意受?不願意。不願意,但是離不開。佛把這些理事因果詳細給我們分析,說清楚、說明白了,我們真正覺悟,就回頭了。一覺就回頭,就知道應該怎麽做,就會確定自己一生的方向、目標。我們一生有正確的方向,有正確的目標,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們都是非常順利地通過,提升自己的境界。這裏頭其樂無窮!為什麽?逐漸逐漸學會了個本事,不受外麵環境的幹擾。這是本經裏頭所說的,真實智慧、真實之際、真實利益,這叫佛事。所以佛事不是現在這個經懺,這個不是的,這兩個字我們一定搞清楚。(第三百八十二集) 

 

釋迦牟尼佛的學生,皈依三寶,這是來正式拜老師的學生

從世尊一生的行誼來看,佛教就不是宗教。世尊在學習當中,他什麽宗教都學過,也可以說他的學術是集宗教之大成,集印度學術之大成,他全學了。最後在菩提樹下把所學的也都放下,這才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他這一個示範,意義非常之深,我們要能體會到。我們要想學佛,就得學他這個方法,走他這個路子,我們會有他一樣的成就。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對於一切法平等看待,而且都非常認真地學習,所以他沒有一樣不通。在教學的當中,他確實是教學、是教育,他不是宗教。

 
釋迦牟尼佛的學生,皈依三寶,這是來正式拜老師的學生。當年印度許多宗教徒、宗教的傳教師,都跟釋迦牟尼佛學,佛都接受,都是弟子,一律平等。所以佛教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它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譬如《地藏經》的婆羅門女,那就是婆羅門教的,那就是有宗教信仰的,她皈依佛門,沒有改變宗教。宗教是侍奉天神的,婆羅門教是大梵天,他們的教主是大梵天王,沒有叫她改變宗教信仰。到佛這裏來學什麽?到佛這個地方來學定、學慧,最重要是學智慧,要遵守佛的規矩,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第五百六十三集) 

 

 

佛教傳到中國,建立的寺院庵堂是天天上課的學校,因此佛教是佛陀教育。

佛教傳到中國,建立的寺院庵堂是天天上課的學校,因此佛教是佛陀教育。古時候中國傳統教育,儒家的教育由宰相來抓,宰相底下有個教育部,專門管這個事情,從前叫禮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中國的政治一切為教育服務,它以教育為核心,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你知道你才真的是讚歎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確實了不起。 
 
 
佛陀教育傳到中國來,誰抓?皇帝親自抓。從漢明帝把佛教請到中國來之後,一直到清朝末年,佛陀教育都是皇帝抓的。 在中國還有個道教。皇帝下麵有兩個機構專門管這個,一個叫僧錄司,一個叫道錄司。道錄司管道教的,僧錄司管佛教的。所以道場稱之為寺。寺是什麽?寺是皇上下麵一級機構,辦事的機關。你們到故宮去看就可以看到了,它跟宗教不相幹。廟是宗教,宮、觀這是宗教,寺不是的。所以佛家是寺院庵堂,這不是宗教,這是教育。 
 
 
佛教從教育變成了宗教,曆史不超過三百年,很近。你想想看,乾隆、嘉慶時候還是學校,變質應該是嘉慶以後。真正變質,我想可能是由於慈禧太後。慈禧太後是清朝的冤家對頭,她的出現是來滅亡大清帝國的,她是來報仇的,這(是)冤冤相報。可是報的是私仇,我們這麽多人受害,她不能不背這個罪孽。你們私人恩怨,你叫這麽多人受痛苦,這是錯誤的。 (第一百四十五集) 
 

 

 

 佛陀教導你什麽?教你戒定慧三學。戒是守規矩,是倫理道德,這是做人的基礎

釋迦牟尼佛是什麽身份?用現代人的說法,他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他提倡多元文化,他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信仰,無論信仰什麽宗教,跟他學習,絕不改變宗教。那就是說,宗教信仰跟他學習是兩樁事情,沒有衝突。好像你是宗教徒,你在大學裏麵學習、上課不妨礙。 佛陀教導你什麽?教你戒定慧三學。戒是守規矩,是倫理道德,這(是)做人的基礎。定是個樞紐,你能不能開悟,先要得定,定的時間久了則豁然大悟。悟什麽?這一悟,對於整個宇宙、對於自己完全了解,要達到這個目的。所以這是一門大學問,是一門真正把自己本來麵目找回來的(學問),它不是搞別的。(第五百六十五集) 

 

 

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這些弟子們四麵八方去推動這個教育

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一天也沒有放鬆。教了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是釋迦牟尼佛。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它不是宗教,把佛教看作宗教,是冤枉。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什麽身分?他是一個社會教育家,本身一生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的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沒有收人供養。他吃飯,每天出去托缽。一生沒有道場,沒有房子、沒有土地,過的是流浪的生活,晚上樹下一宿。上課,大家都坐在地上,自己坐在比較高一點的地方。天天講經教學,沒有一天放假。如果有放假,經典上有記載;沒有放假,真正是非常認真負責的好老師。所以佛法是師道,我們這就明白了。

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這些弟子們四麵八方去推動這個教育。這是什麽教育?我們用世俗的眼光來看,是福德、智慧的教育,人都求福、求慧。所以佛稱之為"兩足尊"。我們念三皈依的時候,念"皈依佛,兩足尊"。這個"兩足尊"就是智慧跟福報滿足、圓滿,沒有欠缺了。學佛的人,福報沒有欠缺,智慧沒有欠缺,那我們就知道這佛教是什麽教育。佛弟子們向四麵八方去推動,有些地方一兩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六七百年就沒有了,唯獨在中國這一支,這個支派能夠維持將近兩千年。這什麽原因?佛教正式傳到中國是公元67年,2067年就滿兩千年。我們要體會到,要能觀察到,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我們就明白了。除中國之外,在全世界每一個地區都把孝道疏忽了,隻有中國人重視孝道,特別重視孝道。(第四百三十五集) 

 
現在佛教變成宗教,

 

我們佛門弟子有罪過
現在佛教變成宗教,我們佛門弟子有罪過。我們老師是大教育家,是大聖大賢,怎麽給他從宗教掛上勾?宗教是迷信。我們明白了,搞清楚了,在任何地方我們都要告訴人,佛法不是宗教。這個話不是我先說的,歐陽大師先說的。那好像是在民國十二年,我還沒出生,他在第四中山大學,就是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做了一次很有名的講演,題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做了這麽個講題。佛教是什麽?佛教是佛陀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得搞清楚。我們學佛,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他的教育教什麽?用一句話說,經典裏麵的話,“諸法實相”。這句話解釋開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教我們(的)是這個。具體來講,不外乎五大項目,這五大項目就是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五個項目都講到究竟圓滿,太珍貴了。後人把他老人家的教學,這些典籍,就是當時這些教材,稱為法寶,有道理!所以我們自己要好好學,要認真地學,要把社會這些誤會糾正過來,這是我們的責任、使命。方老師一生很努力地在做,很可惜他走得太早,七十九歲走的。當時我想,老師如果再能夠多活五年,效果就非常顯著,就能叫社會大眾重新來思考,給佛法定位,佛法確實不是宗教。 (第八十二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