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與金三角的恩恩怨怨

來源: YMCK1025 2020-08-26 20:19:3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953 bytes)
回答: 新照舊影(178)YMCK10252020-08-26 20:17:18

果敢同學會:國軍與金三角的恩恩怨怨

 印閑生 江寧知府 2020-08-26
 

 

 

    如果能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果敢辦一次“果敢軍事學校”的同學聚會,相信一定會吸引全世界媒體的矚目。

    

    在這所學校的校友名單上,有著“鴉片將軍”羅星漢、“海洛因教父”坤沙、“果敢王”彭家聲等一眾大腕。

 

    大家可能不知道,這所日後誕生了無數金三角毒梟的“黃埔軍校”,竟然是國民黨殘軍93師創辦的。

 

    93師,也就是後來“泰緬孤軍”的主力。

 

    這支顛沛流離了大半個世紀的“孤軍”,他們的後人至今仍生活在異國他鄉。

 

IMG_8864.PNG

 

果敢街景

 

    1949年12月9日下午七時,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宣布起義。

 

    盧漢是前“雲南王”龍雲的親信,也是龍雲的表妹夫。

 

    雲南起義後,蔣介石震怒;遂指揮西南國軍殘部,試圖在解放軍進入雲南前將盧漢起義鎮壓下去。

 

    從12月16日起,國軍第八軍、第二十六軍(“泰緬孤軍”的主力93師即隸屬該軍)等部在“抗日名將”李彌的指揮下三麵包圍昆明,全麵進攻,昆明戰役打響。

 

    由於解放軍援軍就在眼前,盧漢的滇軍麵對中央軍精銳的進攻時表現的異乎頑強。

 

    在堅守昆明數日之後,陳賡率領二野大軍進入昆明,二十萬市民夾道歡迎,圍城的國軍則向滇西撤退。

 

IMG_8865.JPG

 

位於昆明翠湖南路的盧漢公館

 

    李彌和他麾下的國軍對於滇西並不陌生。

 

    就在幾年之前,他們中的很多人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將士參與了反攻滇西和緬北的作戰。

 

    此番故地重遊,想必是“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在撤退的路上,李彌率領的正規軍一路匯合了滇桂黔數省的省府軍、防衛軍、關隘邊防軍、警察、消防部隊等,還收納了大量的難軍家屬。

 

    這支敗退的“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進了緬北的果敢、佤邦和撣邦等地。

 

    李彌本人則在泰國曼穀的“大本營”坐鎮指揮十餘萬國軍殘兵,同時籌措軍備,以圖反攻。

 

IMG_8866.PNG

 

 

    五十年代初,敗逃果敢的國軍93師在當地開辦了“果敢軍事學校”。

 

    國軍開辦學校的目的主要是吸引當地的華人(今天的緬甸果敢族)和緬族人加入隊伍,為“反攻雲南”募集兵員。

 

    軍事學校一招生,就吸引了眾多當地上層“土司”的子弟前來就讀。   

 

    時年十四歲的羅星漢和十五歲的彭家聲成為該軍校首批22名學員之一。

 

    後來,比羅星漢、彭家聲年紀稍小的萊莫山土司的兒子坤沙,也到果敢入讀了這所國軍開辦的“軍事學校”。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緬北小城,但“果敢軍事學校”的教官們卻都是一眾身經百戰的“老黃埔生”。

 

    在這裏,羅星漢、彭家聲、坤沙等人不僅學到了正規軍校係統的軍事戰術,還被傳授了中國遠征軍叢林作戰的技術經驗。

 

    這段學習經曆對於他們成年後的“創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若幹年後麵臨其他“土包子”出身的“競爭對手”時,他們的技戰術水平簡直是降維打擊。 

 

    畢業後,學員們按軍校慣例被授予“少尉”軍銜,加入國軍編製。

 

IMG_8867.JPG

 

左一為從良後的緬甸首富羅星漢。羅星漢1934年生於果敢,緬文名字叫“畏蒙”,官至國軍上尉。羅星漢年輕時因經常給當地的國民黨殘軍軍官跑腿打雜,頗得喜愛,軍官們給他起了“羅星漢”這樣一個中國名字

 

    “泰緬孤軍”入緬後的第一戰不是對解放軍,而是和緬甸政府軍打的。

 

    看到“不速之客”的到來,緬甸政府視國軍為“重大威脅”,遂調集數萬大軍進行圍剿。

 

    1950年2月底,李彌麾下原第八軍的一支精銳李國輝部約3500人來到緬北重鎮大其力附近就地休養。

 

    在這裏,李國輝招募新血,擴充部隊,並改編定名為“複興部隊”。

 

    緬甸方麵在數次通牒遭拒後,調集兩萬餘大軍圍剿李國輝部。

 

    李國輝率軍且戰且退,利用原始森林的掩護數次奇襲緬軍,並一舉拿下緬軍炮兵陣地,繳獲10門大口徑火炮。

 

    之後,國軍利用繳獲來的火炮發動猛攻,一舉大敗緬軍,奪回孟棒、孟果,攻陷大其力,甚至擊落了緬軍空軍司令的飛機,震驚中外。

 

    麵對“泰緬孤軍”強大的戰鬥力,緬方不得不與孤軍和談。

 

    李國輝因此戰成名,日後成為金三角人盡皆知的“小李將軍”。

 

IMG_8868.JPG

 

位於金三角地區的泰北小鎮美斯樂,孤軍的後人們就生活在這個小鎮及周邊地區

 

    “泰緬孤軍”大敗緬甸國防軍的消息一時間傳遍東南亞。

 

    蔣介石看到《曼穀日報》對該戰的報導息後,興奮不已。

 

    他馬上召見李彌,任命他為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讓他赴緬甸召集部隊反攻大陸。

 

    李彌帶著蔣介石的命令從台北飛赴緬甸就職,將散落的各支孤軍一一整編,並建立半永久性的“根據地”。

 

    至1953年,“泰緬孤軍”已經占領了緬甸薩爾溫江以北的數個省,控製著數萬平方公裏的山區土地。

 

    孤軍甚至在當地製定了規範的“賦稅製度”,儼然一個獨立小王國。     

 

IMG_8869.JPG

 

 

    這一時期孤軍也不是沒有想過“反攻雲南”。

 

    隻不過每次精心設計的挑釁都被解放軍暴揍一頓,損失慘重,慢慢也就失去了反攻的信心。

 

    由於維持軍隊的開支十分高昂,孤軍開始做起了“毒品生意”。

 

   一時間,金三角地區幾乎所有的“毒品貿易”都被孤軍壟斷——國軍的各個“軍長”、“師長”,就是最大的毒梟。

 

   而日後大名鼎鼎的羅星漢、坤沙等人,此時都是這支種毒販毒大軍裏的“中下層軍官”,乖乖的在國軍係統內打著工。

 

    割據、毒品、軍事威脅……

 

    孤軍的這些做法導致當時的泰國、緬甸、老撾等國非常不滿。

 

    在軍事作戰失敗後,他們聯名到聯合國狀告台灣,要求孤軍撤離。

 

    1953年4月,聯合國作出決議,要求孤軍解除武裝撤回台灣。

 

    迫於壓力,蔣介石不得不令李彌率部分願意赴台的孤軍和家屬撤台,他們被安置在桃園縣中壢市龍岡的忠貞新村和台北的雙和一帶。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選擇留了下來。

 

    於是,國軍中將段希文接替李彌,自封為國民政府雲南省省主席,繼續領導這支顛沛流離命途多舛的隊伍。

 

IMG_8870.JPG

 

美斯樂的華人學校。注意右側的題詞者——段希文,段擁有中華民國與泰國雙重國籍,是國軍少將,曾任國軍39師師長,1980年病逝於曼穀

 

    孤軍主力的撤退和解散,導致緬北和金三角一帶出現了“力量真空”。

 

    被解散的部分孤軍很快被羅星漢、坤沙等幾路毒梟收編,繼續著鴉片和海洛因貿易。

 

    由於本身就是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人員、戰鬥力非常強悍,一時間羅星漢等人叱吒金三角,連政府軍都對他們敬而遠之。

 

    至六十年代中期,毒梟們已占據了麵積達十萬平方公裏的泰、緬、老撾三國交界處的土地,成為地地道道的“毒品王國”。

 

IMG_8871.JPG

 

成龍電影《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中有大毒梟深入金三角報仇的故事,電影中的“將軍”盤踞金三角,手下有很多士兵,還有坦克,原型可能就是羅星漢

 

    不同於“一時得誌”的坤沙、羅星漢等人,段希文率領的孤軍殘部來到金三角南部的泰北小鎮美斯樂安頓了下來——他們努力尋求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

 

    雖然隻剩下幾千人的戰鬥隊伍,但泰軍的幾次圍剿都被孤軍擊退。

 

    久而久之,孤軍不鬧事,泰國政府便也默認了這一地區的“自治”。

 

    孤軍落腳的小鎮美斯樂位於泰國最北部省會清萊的西北方,坐落在山坡上。    

 

    今天,有人說它是泰國的“雲南村”,有人說它是泰國的“春城”,也有人說它是泰國的“小中國”。

 

    不管是何種稱謂,都賦予了美斯樂一種中國淵源,吸引著不少赴泰旅遊的中國遊客慕名而來。

 

IMG_8872.JPG

 

美斯樂度假旅館

 

    在美斯樂,沒有泰國駐軍和警察,隻有當地人自己組織的“治安隊”。

 

    小飯館裏,老板娘操著一口地道的雲南話和遊客攀談著,孩子們則歡聲笑語地出入著當地的華人學校。

 

    除了漢字上麵略顯突兀的泰文,這裏和雲南山區的小鎮沒有什麽不同。

 

    就在這座位於金三角的泰國小鎮,段希文建立了流亡“省會”,領著數萬名孤軍及家屬安頓了下來。

 

IMG_8873.JPG

 

台灣出版的泰國版語文三年級課本,美斯樂的學校即采用該教材

 

IMG_8874.JPG

 

美斯樂興華學校取“振興中華”之意

 

    1980年,段希文去世,金三角的大毒梟們均以各種方式進行吊唁。

 

    在美斯樂的段希文將軍墓上,捐建者名錄的第一行就刻著“張奇夫”。

 

    “張奇夫”是坤沙的漢名,他的父親為漢族人,母親為緬甸撣邦人。

 

    段希文辭世後,參謀長雷雨田接替他出任“中華民國”雲南省第五軍軍長,成為泰緬邊境國民黨數萬孤軍及家屬的精神領袖。

 

    次年,為獲取泰國正式的“居留權”,雷雨田配合泰國政府圍剿泰共遊擊隊武裝。

 

    這也成為了“泰緬孤軍”曆史上的最後一戰。

 

    這一時期,由於美斯樂入不敷出、財政極其困難,雷雨田也曾率領部下幫助“國軍出身”的毒梟坤沙等人護送毒品,賺取5%的護毒費。

 

    作為曾經的國軍上尉,坤沙很信賴“老領導”雷雨田,與仇家談大單時的談判地點也常常選擇在美斯樂。

 

IMG_8875.PNG

 

1990年坤沙麾下的蒙泰軍士兵。坤沙是以毒建國的第一人,是海洛因王國中的國王

 

    1995年,坤沙在決定是否投降緬甸政府之前猶豫不決,還曾親自拜訪雷將軍征詢意見。

 

    雷雨田晚年曾說:“毒梟沒有前途,反攻更加無望,我勸他向緬甸政府和解。這一次他認真地聽了我的忠告。坤沙在我麵前是小字輩,在見識上有很大差距。”

 

    2012年5月28日,國民黨最後一任雲南省主席、雲南軍區司令雷雨田將軍在美斯樂逝世,享年九十六歲。

 

    在雷雨田的葬禮上,除了有“總統”馬英九的“黨旗覆棺證書”之外,還有大陸駐泰國清邁總領事發來的唁電。

 

    唁電中稱:“雷老音容笑貌,長者風範,曆曆在目,宛如昨日。”

 

    坤沙投降政府後,其部下之一糯康收編了大部分坤沙舊部,後逐漸壯大並發展成為金三角新教父。

 

    這個糯康,也就是2011年湄公河慘案的主謀,後在老撾被捕並引渡至中國判處死刑。

 

IMG_8876.JPG

 

電影《湄公河行動》裏的糯卡,原型即糯康

 

    聊完了國軍一脈的孤軍和毒梟後,我們再來聊一聊“共軍”一脈。 

 

    “果敢軍事學校” 不僅培養了一眾金三角的毒梟,也培養了緬甸共產黨的很多高層。

 

    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彭家聲。   

 

    彭家聲早期和坤沙、羅星漢等人一起追隨國軍,後在緬北和緬甸政府軍打過一段時間遊擊戰。

 

    1965年,彭家聲對政府軍“降而複叛”,開始領導果敢第二次革命。

 

    說來也巧,當時緬甸政府在果敢地區扶植的“親緬武裝”領導人正是他的老同學羅星漢。   

 

    彭家聲不敵羅星漢,退入中國境內。

 

    在那個“支持世界革命”的年代,我方不但收留了彭家聲,還把他麾下的果敢部隊重組為緬甸共產黨東北軍區,命其率領部隊反攻果敢。

 

    此後二十多年間,彭家聲一直擔任緬共要職。

 

IMG_8877.JPG

 

滇緬邊境的小城果敢,有十餘萬人口。緬甸的果敢族即我國的漢族。果敢電力方麵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通過35千伏南果東線提供通信方麵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在附近建有基站,使用中國臨滄地區區號0883,互聯網也經由中國對外聯係 

 

    彭家聲在果敢縱橫了幾十年,人稱“果敢王”。

 

    說是“王”,其實也就是中國一個鄉鎮幹部的檔次(後麵有圖有真相)。

 

    改革開放後,中國摒棄了“世界革命”的理念,逐漸減少了對這些東南亞共產黨的支持。

 

    彭家聲等人因缺少了靠山,也被迫和緬甸政府進行和解,尋求一定程度的自治。

 

    彭對果敢的統治一直持續到2009年。

 

    這一年的八月份,彭家聲麾下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甸聯邦政府軍發生衝突,彭家軍最終被繳械。

 

    此次衝突引發了巨大的難民潮,給中國雲南邊境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失去地盤的彭家聲不得已投奔了自己的女婿——緬甸撣邦第四特區主席林明賢。

 

IMG_8878.JPG

 

 

IMG_8879.JPG

 

下野後的“果敢王”彭家聲居住在女婿的地盤“撣邦第四特區”。屋內掛著一幅顯眼的字畫——“威震緬北”

 

    彭的女婿林明賢和“果敢軍事學校”出身的幾位咖相比算是晚輩了。

 

    林明賢是廣東文昌人,文革時期的知青。

 

    他於1969年前後加入緬甸共產黨,短短五年時間內便一路混到高級將領(緬共中央委員兼北方分局副書記),有“緬甸小林彪”之稱。

 

    林審時度勢的能力很強,他深知同緬甸政府對抗沒有好果子吃。

 

    八十年代末,在坤沙、羅星漢還有老丈人彭家聲等人“飛揚跋扈”的時候,林明賢就最早宣布與緬甸政府和解,在轄區內全麵禁絕鴉片種植和毒品買賣。   

 

    為了支持林明賢的禁毒行動,當時的西雙版納猛海縣政府還無償提供了他很多經濟作物,並傳授種植技術。

 

    林的大本營猛拉是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的首府,比鄰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這裏使用北京時間,貨幣為人民幣。

 

IMG_8880.JPG

 

緬甸猛拉,這個小城裏有大量的賭場和涉黃場所,顧客大都是中國人

 

    幾十年的時光倏忽而過。

 

    今天,當我們再翻看這些緬北和金三角華人經曆過的風風雨雨,不禁感慨命運的捉弄。

 

    曾經出走的十幾萬國軍和家屬成了美斯樂的遺民,至今過著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孩子們讀著台灣編寫的華文教科書。

 

    曾經的毒梟們有的搖身一變成了商業巨賈,有的被招安後安度晚年,有的因闖禍丟了腦袋……

 

    曾經的緬共領導人和中國知青,在緬甸的邊疆山區裏過上了世襲土皇帝的生活,如今已經成功把“特區主席”的職位交接給了兒子輩。

 

    曆史的波譎雲詭,在緬北這片土地上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