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大時代

來源: YMCK1025 2020-08-20 22:10:2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315 bytes)
回答: 蠟炬YMCK10252020-08-20 22:08:55

押沙龍:小時代,大時代

郭敬明有個電影叫《小時代》,沒看過,據說拍得很爛。但是這個名字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小時代,私人化的時代,上上班,逛逛街,談談戀愛,吃吃火鍋,一輩子也就這麽過去了。這是屬於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時代。曆史書上對這樣的時代往往一筆帶過,因為沒什麽好記載的。但有的時候,大時代會忽然到來。曆史就會在這裏停留,記載大時代和小人物的相遇。有的輝煌,有的慘烈。厚厚的一大本,流傳給後世。

01

就拿歐洲來說,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歐洲發生過什麽?九十年代的時候,又發生過什麽?不是特殊的曆史愛好者,恐怕都說不上來。因為那是歐洲的小時代。人們跳跳舞,談談戀愛,吃吃布丁,看看福爾摩斯怎麽在貝克街叼著煙鬥推理。那時,人命還是貴重的。每一個凶殺案都是件大事。

曆史書記載這樣的時代的時候,沒有事件,隻有一筆帶過的“趨勢”。人們對這樣的年代,既得意,又厭倦。然後,曆史停下了。1914年,大時代的車輪迎麵而來。人們為它寫下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書,每一本書裏都落滿了小人物生活的殘骸碎片。

在1914年,麵對呼嘯而來的大時代列車,歐洲人歡欣鼓舞地迎了上去。戰爭被宣布的時候,是在夏天的八月。歐洲幾乎是一片狂歡,就像迎來了盛大的節日。

在維也納,人群興奮狂喜,容光煥發,到處是音樂,到處是旗幟,一直慶祝到了深夜。作家茨威格是反戰的,可就連他都心醉神迷了,也加入了慶祝的人群。他說那一刻他充滿了激情。在巴黎,人群也在歡呼。成千上萬的人圍在林蔭道上,喊叫著“打到柏林去!”人們熱淚盈眶,自豪不已。

在柏林,瓢潑大雨中,人們也在激動地大喊大叫,說要於葉落之前勝利凱旋。德國人唯一憂慮的是盟友太少了。不知道為什麽,沒有人喜歡德國。有人喊起來:日本加入我們了!大家抱在一起,發出歡呼。人流湧向日本大使館,在那裏高喊“日本萬歲!”日本大使尷尬地出來揮手。沒過三個禮拜,日本向德國宣戰了。是啊,沒人喜歡我們。可沒關係,我們還是能贏!

shi1

柏林人歡欣鼓舞地走向大時代

在倫敦,在莫斯科,在布魯塞爾,在貝爾格萊德,情形幾乎都是一樣。尤其是年輕人,他們亢奮得要發狂了,深恐自己會錯過這場戰爭。在英國,19歲才讓參軍,孩子們就謊報年齡,成群結隊地往軍營裏跑。他們覺得戰爭是一件最酷的事情。麵對高速馳來的時代列車,人們歡呼著迎了上去。然後被碾得粉身碎骨。

四個國家崩潰了,一千多萬人死亡,兩千多萬人受傷,無數人忍饑挨餓。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裏,人們都把戰前看成一個回不去的黃金時代。沒有戰爭,沒有革命,沒有黑市和饑餓,隻有福爾摩斯和鯨骨裙。自己不用去殺人,孩子不用去送死。

沒有多少人還記得這一切的起因。薩拉熱窩死了一個皇儲。他叫什麽?不記得了。如果再給他們一個選擇,他們肯定不會那麽歡呼慶祝了。如果英國有王安石的話,他也會這麽寫吧:願為倫敦輕薄兒,生在維多利亞時。鬥雞走馬過一生,天地興亡兩不知。

02

動蕩漸漸平息了。然後在25年之後,1939年,另一輛更凶悍的時代列車馳來了。25年,按照當時的婚育年齡,幾乎正好是一代人。父親經曆過的事情,又發生在兒子身上。這一次,沒有人歡呼,沒有人亢奮。

他們拚命躲閃過。

綏靖政策,慕尼黑會議,被後人唾罵了幾十年,可就是他們的躲閃。他們拚了命地想要躲開這輛時代列車。他們不想重蹈上一次的覆轍。25年前,巴爾幹半島上一個陌生的城市,把他們拖入了大時代。25年後,他們不願意為一小片遙遠陌生的蘇台德地區,再經曆一次同樣的事情。張伯倫簽了慕尼黑協定以後,英國人聚集在一起為他歡呼。啊,他帶來了和平!啊,他保住了我們這個庸俗苟安的小時代!我們躲開了時代的鐵輪!

shi2

張伯倫。一年之後人們唾棄他,可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在為他歡呼

如果他們的對手是威廉一世,而不是希特勒,那麽他們確實保住了和平。後人會把慕尼黑會議視為一次充滿理性精神的外交奇跡。但是他們麵對的是瘋王希特勒,一個無法用正常思維來揣度的狂人。戰爭還是開始了。時代的列車再次馳來,把所有人的生活碾成塵埃。

上一代人經曆過的事情,這一代人要再經曆一次。隻是這一次,氣氛完全不同。即便在柏林,也沒有狂歡的氣氛。在巴黎和倫敦,更是如此。記者威廉·夏勒在柏林寫道:在人們臉上隻看到了沮喪,沒有歡呼,沒有喝彩,沒有鮮花,沒有好戰的狂熱。

25年前,人們歡呼過了,喝彩過了。後來發生了什麽,所有人都知道。

所以,這一次人們隻是麻木地看著,躲無可躲,避無可避,隻能看著它越來越近,把自己碾倒在地。不然又能怎麽樣呢?大時代太大了,小人物太小了。人們隻能清醒地走向烈火,走進深淵。深淵無底,烈火熊熊。

shi3

廢墟。廢墟。

03

又過了23年,又是一代人。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這一次,不光歐洲人,連美國人也一樣看見了大時代的深淵。

蘇聯在古巴部署了核導彈,美國封鎖海域,做入侵古巴的準備。雙方幾乎都被逼入了死角,全麵核戰爭隨時可能爆發。美蘇的核部隊都進行了緊急動員。核潛艇準備發射,裝有核武器的飛機隨時準備升空,導彈也都瞄準了對方。整個世界就位於毀滅的邊緣。一旦博弈出錯,億萬人的小時代將徹底終結,啟示錄式的劫後大時代就會開始。

shi4

在古巴的導彈

即便最高層人士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是麥克納馬拉。他在去五角大樓的路上,抬頭看了看天空,說:也不知道還能再看到幾次日落。肯尼迪也覺得一切都可能終結。他說如果世界真的毀滅了,未來的人都不知道是怎麽毀滅的。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麽會這樣。蘇聯也一樣。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堅信幾個小時後,核戰爭就會爆發。他趕往克林姆林宮,覺得在世界末日到來之時,應該和父親守在一起。

普通人更加束手無策。歐洲和美國,到處都在搶購水和食物,很多地方的武器也脫銷了。大家在為劫後世界做準備。就連小孩子也知道世界可能快要終結了。在美國有戶人家,聽到了一聲爆炸,是爐子出問題了。父母檢查爐子,12歲的兒子卻跑到窗戶那兒往外看,過了一會,滿臉高興地跑回來,說:沒有蘑菇雲!然後高高興興地寫作業。還有一個孩子給肯尼迪寫信,說:“我九歲。我太小了,我不能死。”

在那幾天裏,無數的人都在祈禱,祈禱還能看到明天的太陽,祈禱還能繼續擁有這凡俗的人生,祈禱大時代的巨輪放過自己。在最後一刻,危機解除了。蘇聯撤出了古巴的導彈,不久以後,美國也撤出了在土耳其的導彈。冷戰進入了和緩期。

這一次,大時代的列車迎麵開來,卻和人們擦肩而過。

人們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接著賺錢,逛街,看電影,工作然後失業,戀愛然後分手,不斷地操心,爭吵,抱怨。日子瑣碎到了不值一提,整個生活就像一部被豆瓣打4.5分的爛片子。
這是屬於自己的小時代,卻比一切壯麗的大時代都更加溫暖,如同六月的陽光,如同戀人的皮膚。

04

大時代的洪流往往會突兀而來,有的是在這一代,有的是在那一代。就像前麵講的那樣,有時人們歡呼著走向它,有時人們麻木地走向它,有時人們則祈禱它能夠在最後一刻放過自己。可他們太平凡了,太渺小了。作為個體,他們改變不了什麽,也預測不出什麽。很多時候真的就是概率的問題。如果真有平行宇宙的話,也許在另一個宇宙,瘋王希特勒沒有能夠發動戰爭,也許在另一個宇宙裏,世界已在1962年被核彈蕩平。

人們活在哪個宇宙裏,也許隻是偶然。

如果讓1914年的歐洲人再活一次的話,他們一定會祈禱說:不要讓自己這一代活在曆史的焦點裏。

他們會說願未來的曆史學家把他們那一代的生活寫成幾頁紙,而不是一本書;

他們會說願大時代的車輪不是在他們身上碾過,而是在他們麵前滑開。

他們也一定會說:願這一生都活在自己凡俗而平庸的小時代裏。

但是他們說的,並不作數。

讀者推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