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識大棋局:布熱津斯基的戰略陽謀

來源: YMCK1025 2020-07-30 16:00:5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851 bytes)
回答: YMCK10252020-07-30 15:40:21

誰識大棋局:布熱津斯基的戰略陽謀

2020年07月31日 7:27   評論»

轉自:新世紀,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江淳獨步 

 

2017年5月26日,一代戰略巨星辭世。與曆史上同類重量級人物一樣,布熱津斯基的物質生命雖已結束,但他的思想和學說依然深刻影響著現實世界。(來源:世界軍事/江淳編輯)

自戰後改製以來,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國家戰略形成的過程中,發揮著日趨重大的作用。在這個委員會內,目前最強大的兩個派係,就是基辛格派和布熱津斯基派。深度理解布熱津斯基其人其書,是深度理解國家戰略演變的重要線索。

如果說基辛格是戰略陰謀大師,布熱津斯基就是當之無愧的戰略陽謀大師。《競賽方案》《大棋局》《戰略遠見》,堪稱布熱津斯基的三部曲。

這三本書各有一個副標題,分別是:《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戰略綱領》《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美國與全球權力危機》。

這三個副標題清晰地表現了美國麵臨的戰略環境的變遷,不變的則是作者一以貫之的戰略思維。也可以說,這是布熱津斯基針對不同的戰略環境,為美國量體裁衣打造的戰略宏圖。

本專題將立足這三部戰略著作,剖析布熱津斯基的三份大戰略宏圖,以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競賽方案》:大棋局1.0

說到布熱津斯基的思想與學說,就不能不提他那部聞名遐邇的《大棋局》。說來巧合,今年恰是《大棋局》刊行20周年。這本書雖然在篇幅上很小,可在內容上卻“很大”。一如這本書的銷量很可觀,但真正看懂的人並不多。

在《大棋局》一書中,布熱津斯基雖然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大棋局”這個概念,但其實真正的1.0版大棋局,早在其1986年刊行的《競賽方案》中就已經形成了。

在這部書中,布熱津斯基開宗明義地闡明,美蘇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競爭,更是兩個帝國體係間的競爭,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兩個國家為了全球優勢而競爭。盡管這兩個國家都被世人尊為超級大國,但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其實是一個軍事力量尤其是常規陸戰力量一枝獨秀的國家,美國卻是一個各項指標較為平均的綜合性大國。故而,隻要蘇聯不戰勝就會失敗,隻要美國不戰敗就是勝利。

核武器的出現,杜絕了大國間的全麵熱戰,無疑更有利於美國這種綜合性帝國,而非蘇聯這種軍事帝國。但是,蘇聯的戰略家們從不甘心束手待斃。他們要努力發揮蘇聯的軍事優勢,不斷改變棋局的力量對比。

於是,輸出革命、代理人戰爭、低強度局部戰爭……就像一個讓人眼花繚亂的武器庫,不斷切割歐亞大陸的戰略要衝。其背後隱藏著的,則是蘇聯不變的地緣訴求:進入大洋。

也可以說,蘇聯的優勢就是美國的劣勢,蘇聯的劣勢正是美國的優勢。

蘇聯雄踞歐亞的中央地帶,可以四麵出擊,享有內線作戰優勢,既可伺機鯨吞,又可用“切香腸”戰術穩步蠶食,從而得寸進寸、得尺進尺,是典型的陸權巨無霸的代表。

美國卻遠離歐亞,常常感到鞭長莫及。但是,美國控製海洋,這恰是蘇聯的致命傷。由於地球表麵的70%為水體所覆蓋,因而控製海洋,就是控製全球機動自由,控製全球物流網。

相比,美國的優勢在於其控製海洋

自彼得大帝時代,俄國的戰略家們就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不能擁抱海洋,俄國永遠不是一個真正的大國。俄國雖然在北冰洋上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奈何受技術限製,無用武之地。所以,彼得大帝的畢生功業,就是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其後繼者則不斷向黑海出海口衝刺。可是,無論是波羅的海還是黑海,都是封閉的海。俄國要想實現質變,就必須在大西洋、洋、太平洋上獲取優質海岸線和不凍港。正是在這三條線上,形成了從沙俄到蘇俄時代不斷的戰略傳承。

美國要做的,就是用圍堵戰略困住這個國家,使之與大洋絕緣。也隻有全麵封堵,方能加劇這個帝國內部的脆弱性,最終不戰而勝。這不僅是對付蘇聯的方略,也是對付所有歐亞大陸上一切圖謀衝向星辰大海的陸權強國的方略。

在這個全球性競爭中,歐亞大陸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美蘇爭霸雖然是全球範圍的,但有其中心重點:歐亞大陸。這個大陸是這場爭奪的地緣戰略的焦點,也是地緣的目標。”“誰控製了歐亞大陸,誰就支配了全球。”

美蘇爭奪歐亞大陸的競爭,一開始聚焦在歐亞大陸的兩端。

在西線,雙方立足鐵幕進行對峙,形成了北約與華約對抗的基本格局。在東線,美國則發揮海空軍優勢,打造島鏈戰略,阻止蘇聯在太平洋方向獲得不凍港。

波斯灣地區

到布熱津斯基著書立說的時代,美蘇爭霸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微妙卻深遠的變化。石油資源的戰略地位的不斷攀升,使得裏海-波斯灣資源圈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同時,隨著英國撤出蘇伊士以東地區,印度洋成為巨大的戰略真空,蘇聯海軍隨之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同時,在大陸上則出現了蘇印聯手、阿富汗逐漸變成蘇聯勢力範圍的新情況。

相形之下,美國的主要盟友、基地和海外駐軍幾乎都在歐亞大陸的兩端,而這些盟友越來越需要波斯灣的石油資源。也可以說,歐亞大陸的中央地區,日趨成為美國布防最疏鬆之處、盟友力量最脆弱之處,又是蘇聯的主攻方向——通過出兵阿富汗,聯絡印度,扶植緬甸,蘇聯顯然正在進行一次向印度洋的全麵衝刺。正是在這個狀態下,布熱津斯基繼第一戰線、遠東第二戰線之後,提出了著名的第三戰線概念。

這條戰線首先是防止裏海-波斯灣資源圈為敵對勢力控製,其次是阻止蘇印會師,最後還要防堵蘇聯獲得印度洋上的開放性海岸線和戰略性不凍港。正是這三條戰線,將歐亞大陸分成了四個戰略區塊:線內的蘇聯帝國和線外的三個圍堵區。

美國要做的就是以圍堵戰略困住蘇聯,同時用接觸戰略滲透蘇聯,最終不戰而勝。在圍堵的過程中,形成了關鍵節點上的“要害國家”。如何甄別並形成對相關國家的控製,就成了國家戰略時間表上分清主次輕重的重要依據。

《大棋局》:大棋局2.0

重估歐亞大陸:蘇軍退出阿富汗、美軍贏得海灣戰爭與蘇聯全麵解體,標誌著前述戰略設想的完美實現,但整個戰略環境也隨之發生了根本變化。蘇聯解體製造了大片權力真空有待填補,南部戰略區卻因為極端主義的崛起和蘇聯的退潮,日趨碎片化、火藥桶化。但是,歐亞大陸的戰略重要性絲毫沒有降低。對此,布熱津斯基在1997年刊行的《大棋局》中進行了更細致的分析:

“歐亞大陸是全球麵積最大的大陸和地緣政治中軸。主宰歐亞大陸的國家,將能控製世界最先進和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地區中的兩個。看一下地圖就會知道,控製了歐亞大陸就幾乎自然而然地控製了非洲,並使西半球和大洋洲在地緣政治上成為這個世界中心大陸的周邊地帶。歐亞大陸擁有世界人口的約75%。它的企業和地下礦藏在全世界物質財富中占有大部分份額。歐亞大陸的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額的約60%。世界已知能源資源的四分之三左右也在歐亞大陸。”

“歐亞大陸集中了世界上大多數在政治上非常自信和富有活力的國家。排在美國後麵的六個世界經濟大國都在歐亞大陸。公開的核大國隻有一個不是歐亞國家,不公開的核國家也隻有一個不是歐亞國家。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並有意謀求地區霸權和(或)全球影響的國家也都是歐亞國家。所有可能在政治和(或)經濟上對美國的首要地位提出挑戰的國家,也都是歐亞國家。歐亞國家的力量加在一起遠遠超過美國。”

1989年,蘇軍從阿富汗撤軍

在曆史上,“歐亞大國和歐亞民族主導世界事務達五百年之久,其間它們為了爭奪地區主導權,而相互爭鬥並力爭成為全球性大國”。因而,“對美國來說,歐亞大陸是最重要的地緣政治目標”。當年美蘇爭霸,就是為了阻止蘇聯一統歐亞大陸。如果蘇聯解體的結局是產生了比蘇聯更可怕的對手,形成了比兩極格局更難解的局麵,那就很難保證美國笑到最後。

換言之,伴隨著蘇聯的解體,業已在歐亞大陸上形成了一場比快的競賽——是美國還是周邊國家先填補蘇聯解體製造的真空地帶,將畫出下一階段大國博弈的起跑線。

也可以說,《大棋局》其實是在一個沒有蘇聯的世界裏,為美國繪製的2.0版大棋局宏圖。

布熱津斯基清醒地意識到,無論技術如何變化,作為一個遠離歐亞大陸的國家,美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的戰略宿命。這種遠離,既是美國的最大優勢,也是美國的最大劣勢。其弱點在於容易遭到孤立,優點在於便於製衡。

當年大英帝國就是通過扮演離岸平衡手玩轉了歐洲棋局,進而玩轉了全球棋局。作為放大版的英帝國,美國現在要通過更高明的製衡戰略,玩轉歐亞大陸。這就是布熱津斯基在書中所說的,“美國如何駕馭管理歐亞大陸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如果美國直接和相關國家拚搶蘇聯解體製造的真空地帶,空間劣勢就會被放大,同時,美國的力量則會被稀釋,最終一無所得,甚至處處激起反感乃至反抗。所以,更高明的策略是,通過利用本地國家之間的矛盾,間接達成美國控局的效果,隻要不出現新的蘇聯,隻要局麵在美國掌控之中,就是美國的勝利。

四個戰略區設計:要想玩贏這場製衡遊戲,第一步要先看清棋盤。

布熱津斯基在書中感歎,“對美國來說,幸運的是歐亞大陸太大,無法在政治上成為一個整體”。這種遼闊和分裂,為美國的介入提供了極佳抓手。但同時,也是因為這種遼闊性,使得參與這場棋局的國家並非兩個或兩派,而是呈現出複雜的多元屬性。美國的巨大力量,是改變這些國家間關係的有力砝碼。然而,如果放得不當,就會適得其反。

故而,在看清棋盤之後,更重要的是要在棋盤甄別棋手。

在“要害國家”的基礎上,布熱津斯基這一次更精確地區分出兩類國家:

第一類國家是地緣戰略棋手國家,指的是“有能力、有民族意誌在其國境之外運用力量或影響去改變現有地緣政治狀況,以致影響美國的利益的國家”。

第二類國家是地緣政治支軸國家,這類國家的“重要性不是來自它們的力量和動機,而是來自它們所處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們潛在的脆弱狀態對地緣戰略棋手行為造成的影響”。

隨著形勢的變化,每一類國家的名單都不是固定的。布熱津斯基認為,當下存在五個最重要的地緣棋手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和五個最重要的地緣支軸國(烏克蘭、阿塞拜疆、韓國、、伊朗)。

在前述分析的基礎上,布熱津斯基進一步將歐亞大棋盤劃分為四個區域:中央區、西部區、南部區、東部區。將這個分區和《競賽方案》中的分區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其中存在著深刻的連貫性。

由於蘇聯的解體,中央區明顯縮小了。同時,其他三個區域在向中央伸展的同時,相互間的邊界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競賽方案》的第三條戰線,當年並不包括阿富汗、中亞的五個斯坦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外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原因在於,除土耳其外的其他國家,當年或是蘇聯的一部分,或由蘇軍控製,同屬於大蘇聯帝國,而土耳其則是北約的一員。《競賽方案》的第一戰線,是沿著華約和北約的對峙線劃分,所以把土耳其包含在了第一戰線之內。

現在,中央區和東部區幾乎各被一個棋手大國所控製,這兩個國家就是俄羅斯與,西部區則存在著兩個互相製衡的棋手大國——法國和德國,在南部區與東部區的交界處,則活躍著第五個棋手大國——印度。南部區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但缺乏主導性地區強國,而且正醞釀著極端組織泛濫的大潮,呈現出支離破碎的景象,日趨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巨型巴爾幹。

在這個新環境中,布熱津斯基要利用蘇聯解體、極端伊斯蘭勢力崛起,引導歐亞大陸上的各強國,圍繞裏海-波斯灣資源圈展開競爭。一向與伊斯蘭勢力關聯深厚的土耳其,就不免和阿富汗、五個斯坦國、三個外高加索國一起進入南部區了。

至於《競賽方案》中的第二戰線,因為中美關係的改善,使得美國獲得了虛線所顯示的政治安全邊界,但是,美國從未放棄實線所代表的軍事安全邊界,從而為《大棋局》中分裂東方預設了伏筆。

於是,《競賽方案》中圍繞蘇聯帝國展開三個圍堵區的設計,就變成了圍繞歐亞大陸巴爾幹圈層展開的四個戰略區設計。

五大戰略任務:在明確了前述一個目標(掌控歐亞大陸)、兩類國家(地緣戰略棋手國、地緣政治支軸國)、四個區域(中央區、西部區、南部區、東部區)之後,布熱津斯基為美國設置了五大戰略任務:

第一個任務是,繼續擠壓俄羅斯。

布熱津斯基認為,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俄羅斯依然是美國最大的地緣對手。所以,要宜將剩勇追窮寇,持續擠壓俄羅斯的戰略活動空間,最終將之降服,安置進美國的霸權秩序之網。

為達到這個目的,美國不僅要聯合其他四個地緣棋手國家一起擠壓俄羅斯,還要善加利用烏克蘭、阿塞拜疆、土耳其三個地緣支軸國家——一個獨立的烏克蘭,將在根本上動搖泛斯拉夫統一運動的合理性。一個擁有了新的油氣管線網的阿塞拜疆,則將徹底改變蘇聯時代的資源流向結構,最終讓裏海資源直接進入西方世界,從而降低當地國家對俄羅斯的依賴。土耳其則是實現新油氣管線網絡聯通的重要中轉站,又肩負著黑海守門員的重要任務。換言之,布熱津斯基列出的五個地緣政治支軸國家中,有三個是針對俄羅斯的。

但是,這種擠壓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那就是等於幫助俄羅斯周邊國家順勢擴張,無異於美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垮了蘇聯,這些國家卻摘走了大部分果實。所以,接下來的三個任務就至關重要。

阿塞拜疆是高加索南部地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之一

第二個任務是,阻撓法德聯合,掌控西部區。

歐洲各國在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後,麵臨美蘇中印等陸地大國的崛起,越來越感到自身的渺小,急於抱團取暖。法德和解的實質即在於此。所以,美國要想方設法阻止歐洲統一,管控歐洲的發展方向。

對美國而言,非常有利的一點在於,因為曆史的原因,法德對歐洲的定義並不一致。法國更注重南進,整合北非法語區。德國則注重東進,整合傳統的德意誌文化勢力範圍。

美國要做的就是利用二者的矛盾,由美國來扮演歐洲合理邊界的劃定者,進而掌控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和限度,實質是要利用法德矛盾控製歐洲,進而掌控西部區,影響中央區。既要利用歐洲各國擠壓俄羅斯,還不能允許歐洲趁機做大,這就是布熱津斯基的底牌。

第三個任務是,阻撓中日衝突,分裂東部區。

麵對中日美戰略三角,很多美國戰略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像利用法德矛盾那樣利用中日矛盾,實現美國的控局。然而,布熱津斯基卻不讚成這種選擇。

不讚成的原因,《大棋局》書中語焉不詳,但可以順著其思維邏輯進行逆向推理:

歐洲問題的實質是,法德要通過聯合來根本改變現實世界中的權力結構,所以,美國要阻撓其合作。但在遠東,中日根本不存在合作問題,恰恰有一個對抗尚未徹底完成的曆史遺留問題。

中國太大,其潛力和空間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而日本又是一個如此令人不放心的國家——不要忘記,曆史上日本就是利用了英俄矛盾崛起,又最終摧毀了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帝國,也曾短暫建立一個巨型帝國。

一旦中日對抗啟動,就必將倒向劇烈衝突。即便短期內兩敗俱傷,但從曆史上看,這兩個國家都屬於複原能力極強的國家。率先複興的那一個,就將成為無可置疑的東方霸主。故而,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對美國不利。換言之,通過挑撥中日衝突進而牟利的做法,雖然有短期的戰術收益,卻存在長期的戰略風險。

最好的做法就是維持中日和平現狀,讓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永遠不要發生,從而自動分裂東部區——不再讓日本扮演一個東部區內的搗蛋分子,而是將日本及其周邊島鏈、海域,從東部區中永遠分裂出來,進而引導中國西進,形成中俄在中亞五國的持久地緣競爭。這樣,美國就可以在看好日本、協調中日矛盾的同時,靈活利用中俄矛盾達成控局。

為達此目的,他一再強調:削弱在日駐軍的做法和放任日本擴張的做法,都是錯誤舉動。絕對不能再讓日本成為有明確勢力範圍、不受管控的地區大國,但可以給予其全球大國的榮譽,由美國帶領日本多參與全球事務。隨著日本逐漸走出較小但較精確的“遠東”,進入更大但也更模糊的“亞太”,日本的力量自然受到稀釋。同時,東部區也隨之分裂,使得美國可以更自如地處理美中關係。

至於中國,則可以做日本不能做的事情——在遠東獲得自己的勢力範圍,做地區大國。但前提是,中國必須和美國在勢力範圍邊界上達成共識——在島鏈防線前適可而止,且不能以戰勝日本為頭號戰略目標。

第四個任務是,利用南部區的全球巴爾幹化,推動歐亞大陸上的各強國展開向心競爭。

離岸製衡戰略成立的基本前提,是美國牢牢控製海洋。故而,所有企圖衝向大洋的大陸國家,都是美國首要封堵、打壓的對象。同時,要引導俄羅斯、中國、印度、土耳其、歐洲列強,展開進軍南部區的向心競爭——這些國家的發展都需要裏海-波斯灣的油氣資源,又都承受著南部區的極端伊斯蘭勢力的威脅,有充分的理由深入經營這個地區。

相形之下,美國絕對不能深入南部區,但又要確保美國在歐亞大陸邊緣地帶的前沿存在,從而若即若離地隔岸觀火,關鍵時刻四兩撥千斤地投注資源,通過改變具體的國家關係和國家發展方向,讓自身成為控局者。這些國家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展開一場獨特的競爭:看誰能在美國的朋友圈裏擠得更深。

如果前述四個任務發展順利,美國就可以考慮啟動第五個任務:在歐亞大陸的兩端,各發展出一個新的地區組織,進而在推動前述各國向心競爭的過程中,將這個組織深入覆蓋整個歐亞大陸,最終全麵改造甚至替代聯合國——在他看來,聯合國代表的是1945年的權力關係和治理需求,早就過時了。

《戰略遠見》:大棋局3.0

按照《大棋局》的戰略規劃,美國無疑應該重新強化兩翼,削減中央,從東西擠壓俄羅斯,進而推中國、印度、土耳其、伊朗、俄羅斯等地區強國,圍繞裏海-波斯灣資源圈展開向心競爭。美國隻要穩坐釣魚台,進行製衡分化,即可穩穩控局。

這個設計一度為美國政府所采納。但是,“9·11”及其之後的一連串劇變,卻徹底葬送了蘇聯解體製造的黃金時代。這就是布熱津斯基在2012年刊行的《戰略遠見》一書中概歎的:“由於民眾對世界曆史與地理的無知,追名逐利的大眾媒體利用公眾的恐慌心理,幫助善於煽動宣傳的小布什政府,用八年時間將美國變成了一個四處炫耀武力的國家。‘反恐戰爭’成了外交政策的代名詞,美國很大程度上未能製定一個能夠在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維護自身長遠利益的戰略。由於上述原因,美國在21世紀的新興挑戰麵前幾乎毫無準備。”

“小布什總統任期中代價高昂的單邊主義,導致了中東長達10年的戰爭,以及總體而言的美國外交政策的脫軌。2008年的金融風暴,幾乎使一場災難性的經濟蕭條加速到來,從而促使美國和西方許多國家突然認識到,自己在未受管製的貪婪麵前的係統性弱點。”

美國的係統性弱點:這裏出現了兩個概念,一個是“21世紀的新興挑戰”,一個是美國內部的“係統性弱點”。如不能深刻理解這兩點,就難以深刻理解布熱津斯基的2.0版大棋局。

事實上,比恐怖主義和俄羅斯更讓西方世界不安的,其實是中、印兩個東方人口大國的複興,以及那個藏在美國身後韜光養晦、非我族類的日本。

這可不是布熱津斯基的一家之言。早在1999年,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編纂的跨世紀年度“全球戰略評估報告”中,已經把俄、中、印三國列為有可能對美國的全球利益和戰略布局產生重大影響的國家。2001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破天荒地第一次未提及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和不利影響。到2010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出台,俄羅斯居然徹底消失,而隻剩下中、印被列為全球最大權力變量所在。對日本的猜忌、防範,更是從未遠離美國決策層。

美國的係統性弱點,則包括如下六個方麵:

1.國家債務不斷增加且終將不堪重負。

2.金融體係存在缺陷。

3.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流動陷入停滯。

4.國家基礎設施破敗不堪。

5.公眾對世界極其無知。

6.政治體製日趨僵化且黨派色彩濃厚。

盡管黃金時代去而不返,六大劣勢嚴重影響了“美國夢”的全球形象,但美國還沒有變成破銅爛鐵。布熱津斯基指出美國的六大劣勢後,又強調了美國殘存的六大優勢:

1.整體經濟實力依然占優。

2.源自企業家文化和卓越高等教育機構的科技和創新能力。

3.人口基礎相對雄厚(包括總量、出生率、老齡化程度、吸引和同化移民的能力)。

4.反應性動員能力。

5.獨特的地理位置。

6.包括人權、個人自由、政治民主和經濟機遇在內的一整套價值觀。

他尤其強調:“美國的建國原則影響深遠,經濟模式極具活力,人民與政府關係良好。這種具有持久吸引力的製度是美國在全球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隻有展示出美國社會製度的優越性,才能重新恢複其曆史發展勢頭,特別是在中國對第三世界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剔除掉這些話語的立場色彩,實質是布熱津斯基要立足文化優勢、價值觀優勢,整合其他優勢,改造劣勢,打造一個新棋局,也就是3.0版的大棋局。

既然1997年的世界格局已經遠去,就要讓地球轉動起來,換一個視角再看世界。這一轉,就轉出了《戰略遠見》第一章的第二幅插圖——跨大西洋聯盟:

接著,布熱津斯基將地球又轉了一下,畫下了一個圈:這個圈就是美國主導的,以北極點為中心的大西方陣營,占據了全球人口總量的15.9%,世界總產值的46.3%,全球陸地總麵積的27%。這個陣營首先是引領全球文化的核心圈,同時又是全球技術創新的製高點,進而再形成一個強固的政治、軍事聯盟,就可以無敵天下,實質是要讓世界變相回到甲午戰爭之前西方掌控世界的舊格局。隻不過,當時的“西方”局促在歐洲一隅,群龍無首。現在的“西方”則更大、更具活力,而且有了明確的領導者——位於歐亞大陸之外的美國。

這就像一個特權俱樂部,內部可以適當展開有限競爭,但首先要在美國老大的帶領下,共治非西方世界。

美國四大戰略任務: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美國要完成如下四大戰略任務——

任務一:立足自身的六大優勢,克服六大劣勢,實現複興。同時立足文化共性,對外再打一場文化整合戰爭。

肢解蘇聯,靠的就是文化戰,隻不過那是一個以破壞性、肢解性為主導的文化戰。這一次略有不同。蘇聯解體的現狀還要努力維持,但同時要更加發揮美國文化的融合威力,形成新的大西方陣營。

任務二:改造歐盟。

改組歐盟,是因為歐盟大而無當,又不思進取——對外不配合美國的全球秩序維持,無所事事;對內追求“一種由社會提供安全保障(從搖籃到提前退休)的生活方式”,造成與經濟增長無關的公共債務越來越大。

結果就是,歐盟已經喪失了利用價值,越來越成為一個拖後腿的隊友,但同時又抱著個大歐洲的夢想不放棄。如果有一天真振作起來,又會從根本上動搖美國全球霸權的承重牆。所以,歐盟要重新找回曆史上的戰鬥、進取、創新性格,但又要接受美國的領導:“在經濟上,歐洲是一個主要的全球參與方;它的人口和對外貿易遠超美國。然而,歐洲仍然隻能在半統一的西方當中,通過其與美國的文化、意識形態和經濟聯係,更具體的是通過北約的聯係,充當美國的低級地緣政治夥伴。”

任務三:改造土耳其與俄羅斯。

這兩個國家都屬於半西方國家,退一步就會演變成非西方國家,進一步則可以進入西方陣營。在曆史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曾經代表伊斯蘭勢力,與基督教世界進行長達六個世紀的對抗,後來又因其世俗化而成為歐洲防範蘇聯帝國迂回歐洲和極端伊斯蘭勢力滲透的前沿據點。俄羅斯本是西方的一員,在皇室政治時代,一度深度融入歐洲大家庭,長期活躍在歐洲列強俱樂部內,既對內競爭霸主地位,又對外一起瓜分世界。

如果美國能將這兩個國家改造成功,不僅將戲劇性地改變全球力量分布,而且將曆史性地重塑“西方”,還可以利用土耳其與俄羅斯在“西方”內部更有效地製衡法、德、意等老盟友。同時,還能構築起針對伊斯蘭極端勢力的防波堤。

故而,確保土耳其的世俗化、俄羅斯的西方化,是未來美國全球戰略的兩大重點。其中,對俄羅斯的同化改造尤其困難。

深度改造俄羅斯的文化和政治製度的希望,在於普京之後的俄羅斯出現一個樂於深度西化的新領導人,同時又要嚴防俄羅斯得寸進尺,將計就計,重新變成新的蘇聯。

布熱津斯基尤其擔心,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地緣要點上伺機擴張。但是,他表述得非常巧妙,為了強化世界秩序離不開美國的印象,他在《戰略遠見》中說,“一旦美國衰落”,俄羅斯就會在前述三個點上發力:

“在成功擴張格魯吉亞的情況下,俄羅斯很可能會更加得心應手地迫使阿塞拜疆就範。麵對重振雄風的俄羅斯,阿塞拜疆絕不會公然反抗,歐洲也將麵臨更大壓力,不得不接受俄羅斯的政治日程。”

如果美國力量顯著衰落,就將“為俄羅斯提供一個不冒任何風險,便可吞並白俄羅斯的大好契機。俄羅斯僅需動用小規模部隊甚至無須動武便可達成目的,除有損其負責人的地區大國的形象之外,無須付出任何代價。與格魯吉亞不同,白俄羅斯既得不到西方的軍事援助,也得不到西方的政治同情。沒有美國的支持,歐盟不可能做出回應,而對一些歐洲國家而言,白俄羅斯的前途命運與它們沒有多大關係。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將陷入極大的被動。中歐國家處於害怕俄羅斯今後得寸進尺,可能會要求北約采取行動,但隨著美國的衰落,北約要作出強有力的集團回應將難上加難”。

烏克蘭則存在另一種可能,那就是不斷刺激俄羅斯,使之“喪失耐心而倉促施壓,西方又對此置若罔聞,歐盟周邊將可能陷入混亂”。

所以,單純的文化融合並不足以確保政治合作,還必須通過地緣控製、內部改造等多種方法,才能確保一個美國領導的大西方陣營。

任務四:維持舊南方,打造新東方。

美國重塑西方需要時間,更需要好的戰略環境。這個環境的底線是:美國重組西方之前,不能出現大的幹擾因素。美國重組西方之後,不能出現足以與之抗衡的同級別對手。故而,南部戰略區要繼續保持歐亞巴爾幹的動蕩屬性。同時,要站在亞太的尺度上,重新劃定東部戰略區的範圍。

因為重塑西方的需求,將必不可避免地從美國的核心盟友圈層中舍掉韓國和日本。這隻是時間問題和表述問題,但舍不得的卻是亞太地區的重要性。

在2.0版的大棋局中,布熱津斯基更多是立足中美日三角,分裂東部區,維持地區和平,進而無限拖延一場有可能促生一個海陸雙元強國的地區衝突,同時還要形成中美聯手擠壓俄羅斯的陸權合作,以及美日聯合維持亞太海上秩序的海權合作。

可是,今日世界時過境遷。俄羅斯已經利用“9·11”提供的反恐紅利,事實上重返大國舞台。潛在的東方對手中卻又多出個印度。事實證明,印度也是一個很善於見縫插針的國家。他同樣利用了反恐紅利,與日本、、東盟各國眉來眼去,更利用了奧巴馬“重返亞太”的機遇,變“東望”為“東進”,加速介入太平洋事務。

麵對這種新格局,布熱津斯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對俄羅斯改為文攻武衛的同時,要在東方同時平衡三個大國的壓力,不能允許其中任何一個成功,甚至不能允許其中任何兩個深度結盟去搞垮或搞亂第三個,更不能允許這三個國家全麵結盟,又不能讓這三個國家全麵大混戰——那樣有可能誘惑俄羅斯南下,吸引極端伊斯蘭勢力東進,從而造成全球局勢徹底脫離美國掌控。

所以,必要的時候,可以拋出日本,讓中日印搞三角製衡,但美國要確保三國間的鬥而不破,最終在這種複雜的製衡再製衡中,形成一個更穩定、更少衝突的新東方,從而讓美國有時間、有精力去融合出一個駕馭世界的更大、更具活力的新西方。

到新西方君臨天下的那一天,就是全世界政治家都必須學會看以北冰洋為核心的世界地圖的那一天,也是破碎的非西方世界蠻夷化、邊緣化、附屬化的一天。

讀懂戰略陽謀,洞悉美國棋局

通過對三版大棋局的追溯,可以發現,布熱津斯基作為美式旋轉門製度的成功者,其著述即是對過往美國戰略的高度凝練和獨特反思,同時又為未來的美國戰略建言獻策、運籌帷幄。

反之,站在美國政府的立場上,最終形成的行動,必然是經過複雜的部門過濾、糅合了決策者風格與隨機應變的混合品。布熱津斯基隻是諸多構想提供方之一。在卡特政府時期,布熱津斯基因為身居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要職,對美國國家戰略的觀察較為真實、深刻,建議也較多得到采納、推行。

蘇聯解體後,布熱津斯基雖然退出一線,但仍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其2.0版大棋局一度影響了美國的外交舉措。但是,“9·11”事件、小布什的錯誤舉措、普京的趁機翻盤、安倍的渾水摸魚,徹底葬送了2.0版大棋局。

布熱津斯基的3.0版大棋局,能否為特朗普所用,無疑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在卡特政府時期,布熱津斯基身居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要職

事實上,特朗普上台背後的“”,和他一再展示要大力度改善美俄關係,無不預示著大國關係的重新洗牌即將開始。然而,由於國內輿情的反彈,和“通俄門”事件的糾纏,才使得特朗普放緩美俄和解的過程,甚至在朝鮮問題上拋出中美合作的橄欖枝。

這些貌似矛盾的舉動,其實是轉型期美國戰略的內在糾結的表現。如何從反恐戰爭浪費的10年中走出,仍是美國戰略家們要繼續深入思考的問題。但無論美國未來如何行動,我們通過對布熱津斯基思想的梳理,都要先從中學會深度理解大國博弈中的戰略陽謀。

陰謀就像撲克牌遊戲中的底牌,絕對不能讓對手看穿,但真翻開了,基本上人人都能理解。陽謀則像圍棋中的落子,每一步都是光明正大、天下皆知的,可真能明白如此落子的意義的人,永遠是少之又少的。

正因為說穿了大家都能懂,所以要保密。而那些亮出來你也不懂的,就可以不必保密。

在現實國際戰略中,既有陰謀的成分,也有陽謀的成分。陰謀主要與動機和手段相關,即你究竟為什麽做這件事,以及你會用什麽手段做這件事。陽謀則和做什麽有關,即如何在目標和手段之間找到具體行動的落子點。

陰謀的好處在於可以出奇不意、攻其不備,缺點是難以充分動員,限製了基層主動性,更限製了討論、完善的可能性。結果很有可能是,兩三個人在密室裏搞出了一個,或自以為高明,其實愚不可及,或確實高明,卻無法得到國人的理解和呼應。這還是兩三個人身在廟堂的情況,假如這兩三個人不在廟堂之上,而是在江湖之遠的地方密室私語,就有可能徹底淪為不為人知的自娛自樂。

陽謀的缺點就是陰謀的優點,陽謀的優點也正是陰謀的缺點。

陽謀家要做的事情,可以昭告天下,公開出版。如果你不能達到和他們同級別的思維高度,看一萬遍還是不明白為什麽要這樣下棋。而且,正因為可以公開出版,所以可以公開討論,不斷完善,激發更強大的思想不斷匯集。

在任何國家,能看清未來的人方能占據先機。然而,這洞察未來、占據先機的人,往往在江湖之遠的地方。不幸的是,江湖的特點永遠是龍蛇混雜、泥沙俱下,而且蛇遠遠多於龍。比平均素質,廟堂人永遠勝於江湖人,而且遠遠勝於。但比某個具體領域的最高值,往往是江湖人勝於廟堂人,而且是遠遠勝於。

如何讓那極少數的江湖龍鳳,超越江湖騙子的萬千雜音,脫穎而出?出版自由、言論自由,隻是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整套人才使用的旋轉門機製,這裏首先是一個內部的人才競賽、方案競賽的公開化招標過程,而非自以為高明的暗箱操作、任人唯親。故而,陰謀論往往成為無能者的遮羞布,一如陽謀設計永遠是強者的倚天劍。

麥金德

但是,凡是威力巨大的劍,都是雙刃劍。正是麥金德、菲格萊為英帝國竭盡忠誠的思想,激發了德國同行豪斯浩弗的反超,險些葬送了的霸權。同樣,正是在麥金德、菲格萊與豪斯浩弗的基礎上,美國同行斯皮克曼開啟了新的邊緣地帶論,深刻影響了之後的基辛格與布熱津斯基。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軍事領域。一戰後,正是英法內部先行者們關於機械化戰爭的思考,激發了德、蘇同行的靈感,形成了德國的閃電戰與蘇聯的大縱深戰役理論。同樣,英美在航空技術和航母列裝上走在前列,可第一個成功運用航母集群戰術痛擊敵手的卻是日本海軍。

這就提醒我們,思想激發不僅在一國之內展開,也在國際層麵展開。然而,如果因此就取締陽謀的生存空間,那就不免因噎廢食。

實際上,國際層麵的激發和互相激發,是一個複雜的長期互動的結果。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魯登道夫的《總體戰》,拉采爾的新地理學說,老毛奇、俾斯麥的實踐,豈不也早已激發了英語世界的同行?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科學、藝術領域。

也正是這種長期互相激發,使得人類的智慧不斷向高階段發展。那種閉目塞聽,先堵住自己人的嘴,又不屑於也不善於傾聽別人聲音的人,是自掘墳墓的人,永遠無法進入國際間深度智力互動的陽謀競爭層麵。同時,那種以為可以堵住自己人的嘴,同時竊取別人思想的人,則是自作聰明的人,等於是永遠隻嚼別人吃過的饅頭,因緣巧合,或能成功於一時,但終將徹底戕害本國的核心創新能力與高端學習能力。最終,國家之間將出現一個斷層,形成兩類截然不同的國家,一類是通過密切互動形成強大創新力的國家,一類是不能或不願參與互動的國家。這後一類國家,往往走上閉門造車、出門翻車,或整天超車卻突然發現別人不再用車的不歸路。

二戰結束後,中情局,國家安全委員會,參謀長聯席會議,以蘭德公司為代表的新型戰略智庫的製度化、網絡化,既是美國對戰略決策程序的完善,更是對人才流動鏈條的完善。

民間戰略人才可以通過智庫進行旋轉,可以成為情報分析員,可以成為戰略設計師,還可以做五角大樓的顧問,甚至成為駐外使節,參與顏色革命、跨國冷戰。

布熱津斯基就是這個人才旋轉門的受益者。他以學者身份出場,卻得以深度參與美國的全球戰略設計,更在卡特總統時期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直接走向執行前台。此後,他雖未再擔任如此重要的公職,卻始終對民主黨高層的外交政策設計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旋轉”過程中,他既參與了陽謀的論戰,又參與了陰謀的執行。這就是為什麽他在相關著作中對落子點從不避諱,卻從來不解釋如此布局、取舍的戰略實質。這本身就是一種對陰謀和陽謀的平衡把握。

所以,大棋局,無論是1.0版、2.0版,還是3.0版,確實都是一家之言,而非美國的國家戰略。但是,這決不能成為我們輕視大棋局的理由,而要看到,這一家之言其實就是冰山一角,反應的是美國戰略家群體的龐大體量和思維活躍度。故而,在評估一個大戰略設計的價值時,決不能局限於其是否為當局所采納,更要看到,這個設計是否激發了更強大的思維互動,是否為國家提供重要的戰略備胎。

具體到前述三部著作,《競賽方案》與《大棋局》是強聯係,因為這兩個方案都是以將俄羅斯徹底降級、徹底打出大國舞台為目的而設計的方略。但是,《大棋局》與《戰略遠見》的聯係就較為隱晦,因為戰略環境發生了更根本的變化,也就更不易看出其中的因革損益。

總之,方法可以不同,敵友可以變換,海陸關係、歐亞大陸的重要性、美國的地理位置,卻是相對不變的常量。在布熱津斯基看來,美國要做的,就是立足常量,影響變量,最終實現對全球事務的領導。

對此,我們不必認同其立場和目標,卻不能不重視其思維理數和方 法 論,正所謂知其人,論其世。讀布熱津斯基這種戰略家的書,一定要結合戰略環境的變遷,看透字裏行間的言外之意,反推其出牌邏輯,方能入室操戈,將其思想利器為我所用。否則就會陷入其字麵含義的糾纏之中不能自拔,甚至為其牽引,替其背書,在不知不覺間忘記自己的目標和立場,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與手段。到這一步,也就是古人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作為與美國隔洋相望的新興大國,中國如何形成自己的戰略陽謀設計能力,與我們是否在製造業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樣重要,一樣深刻影響大國博弈的進程和結局,值得每一位向往星辰大海的年輕人為之臥薪嚐膽、斬將搴旗。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