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真正的末代皇帝,死於1861年

來源: YMCK1025 2020-07-26 18:13:5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2147 bytes)
回答: 新照舊影(131)YMCK10252020-07-26 18:07:54

大清真正的末代皇帝,死於1861年

 最愛君 最愛曆史 2020-07-25
 

 

 

有一段日子,道光皇帝比較煩。

 

道光苦惱的,是他兩個兒子,皇四子奕詝 [zhǔ]與皇六子奕訢 [xīn],誰才是儲君的最佳人選?

 

奕詝與奕訢並非一母所生,卻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多年,隻因奕詝10歲時,其生母孝全皇後英年早逝。孝全皇後在臨終前將兒子奕詝托付給了道光的寵妃,即奕訢的生母,後來的靜皇貴妃

 

因此,奕詝與奕訢都由靜皇貴妃撫養成人,“如親昆弟”,可說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

 

兄弟倆的媽媽都是道光深愛的女人,而在年長的皇子中,這哥倆也是最具資質的潛力股。道光朝的儲君之爭,就在皇四子奕詝與皇六子奕訢之間展開。

 

D172D98C-A3B1-449E-B846-BCFE8335EC73.jpeg
▲幼年的奕詝與母親孝全皇後。

 

知子莫若父。

 

道光知道這兩個兒子的能耐,大致上是皇四子性格好,皇六子智商高。比如拿出一些物品賞賜給兄弟倆,奕詝都會讓著弟弟,讓奕訢先挑;平時讀書,奕詝都是早早起床到書房苦讀,奕訢卻經常賴床,功課一點兒不比哥哥差。

 

他們一個勝在賢德,一個贏在才智。

 

但是,奕詝有一個好老師杜受田,屢次為他送上給力助攻。

 

有一次,道光帝帶諸皇子到南苑獵場比賽打獵。杜受田聽說此事,就跟學生奕詝說,四阿哥,您到那兒啥也別幹,看著別人騎射就行,等皇上問起,您就說,現在是春天,正是鳥獸孕育的季節,不忍傷生,也不想與諸弟相爭。

 

奕詝聽老師的話,乖乖照做。道光聽到他的回答十分滿意,開心地說:“我兒有人君之度啊!”

 

隨著道光帝年老體衰,奕詝與奕訢的明爭暗鬥愈發激烈,他們時常向各自的老師請教。

 

奕訢的老師知道學生才識過人,就向皇六子建議:“若皇上平時問您問題,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反正擺出“我是學霸我怕誰”的架勢,幹就完了奧力給。

 

杜受田卻跟學生奕詝說:“若是比聰明才智,您肯定不如六爺,隻有一個辦法,假如皇上說自己老了,將不久於人世,你就伏地大哭,以表孺慕之情。”奕詝還是按著老師說的去做,道光聽了後很是欣慰,說:“皇四子仁愛孝順啊!”

 

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答案終於揭曉。道光皇帝病危,召集重臣,宣布四年前立下的密詔: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即日後叱吒風雲的恭親王)

 

內憂外患之中,陰霾籠罩在紫禁城上空,帝國航船正駛向波詭雲譎的彼岸,道光皇帝永遠閉上了疲倦的雙眼。

 

道光萬萬想不到,他選出來的儲君,將成為清朝,乃至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

 

635D6692-91A8-419A-ABB7-D0A298D5C03E.jpeg
▲道光皇帝畫像。 

 

 

01. 文藝青年,風流天子

 

 

20歲的奕詝即位,次年改年號為“鹹豐”,取“四海豐盈,天下富足”之意。

 

大清是否還配得上這個年號有待商榷,但此時的鹹豐,絕對是一位意氣風發、極具貴族氣質的年輕皇帝。

 

史書記載,鹹豐帝在清朝諸位皇帝中文學最佳,批閱奏章頗有文彩:“清朝十帝之文學,以文宗為最優。”

 

他還喜歡繪畫,尤其擅長畫人物、山水、駿馬,如今還有幾幅畫藏於故宮博物院,藝術價值至少比乾隆的詩高一些吧。

 

鹹豐還是一個戲癡,為父親道光服喪時不能聽戲,他就偷偷命人找來戲班的刀槍劍戟,自己在宮裏擺弄。京劇在晚清發揚光大,風靡全國,正是始於鹹豐的熱愛。

 

清亡之後流傳的野史,大都認為鹹豐荒淫好色。

 

據說他寵愛四個漢人美女,分別賜名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武陵春,號稱“四春”

 

這些女子都是鹹豐自己找的“編外人員”,照規矩無法進宮。鹹豐就想到一個辦法,將她們以“打更民婦”的名義送入圓明園。平時鹹豐在圓明園,她們白天休息,晚上穿上更夫的衣服去皇帝寢宮“打更”。

 

還有一個美豔動人的山西曹寡婦。鹹豐最愛她那對“三寸金蓮”,可能是對不纏足的旗人女子有些審美疲勞。

 

這些野史傳說可信度不高,一些史書卻留下了鹹豐後宮的另一麵。

 

有一年選秀女,正好南方戰事吃緊,鹹豐一心與眾臣商議軍事,忘了這事兒。一群女孩在宮裏苦等半晌,又饑又渴。這些都是官宦人家的女兒,哪裏吃得了苦?有一個秀女帶頭放聲大哭,一時激起哭聲一片。

 

宮裏太監急了,怕皇帝怪罪,就威脅這些女孩:“你們怎敢如此,不怕被鞭笞嗎?”

 

一個女孩卻說:“現在賊人(太平軍)攻下金陵,天下已失其半,皇上不能求將帥之臣,還貪戀女色,要選拔女子幽禁於宮中,這是放縱自我,棄江山社稷於不顧。我們死都不怕,何況是鞭打?”

 

太監趕緊讓她閉嘴,可鹹豐知道此事後,卻對這女孩佩服不已,並下令將全部秀女放回家,一個也沒留。

 

422C964D-D009-4529-908C-6FB4DF0EB402.jpeg
▲鹹豐帝作品《立馬圖》。 

 

鹹豐後宮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即後來的慈禧太後,她就是靠選秀女進宮。

 

野史記載,慈禧的祖先葉赫部與愛新覺羅家族有仇,她們一族本來不能與皇室通婚,慈禧初入宮時隻能當宮女,閑著沒事幹就唱歌,餘音嫋嫋,動人心弦,一下子吸引了鹹豐。慈禧從此得寵,並生下了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

 

實際上,這個故事也是經不起推敲的,滿洲貴族中,愛新覺羅與葉赫那拉兩家確實有仇,但從努爾哈赤開始他們就經常通婚,這本身也是一種政治聯姻。清朝曆史上有十多個姓葉赫那拉的嬪妃,慈禧不過是其中之一,她入宮不久後就被封為蘭貴人。

 

慈禧不是“超級女聲”,她討皇帝歡心的方法不是唱歌,而是靠才華。

 

鹹豐在位時,清朝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他每天都要麵對堆積如山的奏折,各地官員個個跟他要兵要錢要糧,他根本沒時間沉醉在嬪妃的溫柔鄉中。

 

此時,後妃中文化水平較高的慈禧,經常助鹹豐一臂之力,在旁侍候他批折子,聽他倒苦水。後妃本來不得幹政,但慈禧從旁協助,耳濡目染,政治野心也與日俱增。

 

鹹豐不知道,眼前這位可人,會在將來掀起怎樣的風浪。

 

05DDEF19-FE8E-40BB-9D39-441E3BF500EB.jpeg
▲影視劇中的鹹豐皇帝。 

 

 

02. 勤儉的皇帝,遇上最大農民起義

 

 

道光選擇奕詝,是希望他成為一個賢明之君,而鹹豐起初也想做個好皇帝。

 

鹹豐繼承了他老爸節儉的生活習慣。

 

上書房門壞了,官員請求換新門。鹹豐說,修一修得了,一看報銷經費,5000兩銀子!這是修門,還是造航母啊?官員趕緊回複,不是5000兩,是50兩,門還沒修,我腦子先被門擠了,寫錯了。

 

鹹豐衣服被燒了個窟窿,太監說不能再穿了。鹹豐還是說,補補就行:“物力艱難,棄之可惜,宜酌量補綴之。”太監感動得稀裏嘩啦,說主子儉德,堪比古代賢君。

 

天不遂人願。

 

鹹豐在位11年,幾乎天天都在“水逆”,各地奏折如雪片般飛入紫禁城,鋪天蓋地全是壞消息,無一日安寧。

 

他即位後第八個月,黃河決堤,洪水肆虐六十餘州縣,北方各地田屋被淹,房舍倒塌,遇難者不計其數。幾乎與此同時,四川發生了大地震,2萬餘災民喪生。鹹豐最信任的大臣,他的老師杜受田也在外出處理賑災時突發急病去世,這讓他悲痛不已。

 

CCDA96F6-2F4F-46A5-A32B-A5133C44D742.jpeg
▲鹹豐皇帝讀書像。 

 

鹹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這場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將帝國拉入了生靈塗炭的深淵。

 

每次有天災人禍,鹹豐都要做檢討、想法子,他在三年內發了兩次罪己詔,自認“皆吾罪也”,向列祖列宗與黎民百姓請罪,同時兢兢業業,半夜處理政事更是習以為常。

 

關於鹹豐勤政的記載,晚清大臣張集馨曾在給曾國藩幕僚的信中寫道:

凡軍機大政,有急報,雖深夜,(鹹豐)必令內監就榻前跪讀。其大者,即炳燭披衣而起,禦榻之內列小幾一,上設筆硯文具,率憑幾批答,或朱筆宣召大臣,無不立時施措,無片刻延緩者。其尋常小事,訖後,即將原折置幾,黎明臨禦時,宣付軍機。

 

可見,鹹豐是個時間管理大師,但不熱衷於多人運動,而是每天被繁忙的政事纏住,國家大事壓得他喘不過氣。

 

為了對抗太平軍,鹹豐帝想盡辦法籌錢,他命弟弟恭親王將乾隆年間鑄造的金鍾投入熔爐,化成幾千條金條,送到前線當軍費。他批準了征收“厘金”的建議,加大對商人的征稅,集中力量辦大事,此舉有違祖製,且動搖民心。

 

但鹹豐顧不了那麽多。

 

他想起了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對大臣說:“天啟當亡國而弗亡,崇禎不當亡而亡。”

 

在鹹豐在位的第三年,太平軍攻陷南京城,半壁江山換了顏色。之後幾年,活躍於淮河流域的私鹽販子、遊民組成了“撚軍”,擁兵十餘萬;遍布各地的小刀會、三合會等起義,幹起反清的老本行;在偏遠的雲貴高原,還有苗民起義、回民起義、彝民起義。

 

整個天下亂成一鍋粥了。

 

當太平軍發起北伐時,鹹豐心情沉重,更是說,朕也要像崇禎一樣,不當亡而亡了。

 

鹹豐陷入了無盡的憂慮,他麵對的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也是清朝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而他,卻隻是想做個好人而已。

 

鹹豐四年1854年),太平軍占揚州,清軍圍攻不下,上書皇帝,請求挖開城外的大堤,以水灌城,讓太平軍與揚州城同歸於盡。

 

對於這一毒計,鹹豐親筆做出批示:“揚州可緩取,無傷吾百姓。”

 

1BE65762-E236-4501-8588-322D3874BB9D.jpeg
▲鹹豐帝畫像。  

 

 

03. 無分滿漢,用人不疑

 

 

鹹豐沒有成為第二個崇禎,清朝在他死後還存在了半個世紀,個中緣由,一方麵是鹹豐會用人。

 

崇禎當年也是進行多線戰爭,手下也有不少牛人,可這些人,不是被殺,就是被逼自殺,不然就是被他坑,然後丟了命,比如袁崇煥、楊嗣昌、孫傳庭等等。

 

鹹豐帝“治亂世,用重典”,在太平天國起義期間也處置了一大批失職的督撫大臣,但這更多是為真正的人才登上曆史舞台掃清障礙。

 

太平軍剛起來鬧事的時候,廣西官員連洪秀全的名字都沒寫對,還告訴遠在千山萬水之外的皇帝,洪秀全就一萬多人,成不了氣候,收拾他們灑灑水啦。

 

結果呢,太平軍轉眼間都打到南京了,“剿匪”的官員跟夢遊似的,留著等過年嗎?

 

鹹豐知道,大清的正規軍八旗、綠營已經糜爛不堪,就采納大臣的建議,在各地辦團練,也就是由地方漢人士紳帶頭,將本地的農民、佃戶武裝起來對抗太平軍。

 

鹹豐說:“朕用人行政,一秉大公,從無分於滿漢。”他一口氣任命了四十多名“團練大臣”,其中就包括日後打敗太平軍的最大功臣曾國藩

 

湖南人曾國藩丁憂在家,受命幫辦團練,就這樣組成了湘軍的最初班底。

 

鹹豐帝發現曾國藩的湘軍辦得風生水起,一個奪命連環Call過去,讓曾國藩趕緊出兵,充當救火隊長。

 

在給曾國藩的信中,鹹豐展現出了出色的辯才,嬉笑嘲弄之間還帶著皇帝的威嚴:“試問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時漫自矜詡,以為無出己之右者;及至臨事,果能盡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張皇,豈不貽笑於天下?……言既出諸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

 

大老板都發話了,曾國藩隻好出兵。湘軍初出茅廬,屢敗屢戰,文官出身的曾國藩現學現賣,在戰爭中學打仗,失敗N次後,奪回了被太平軍占領的長江重鎮武昌

 

鹹豐帝此前收到的都是各地失守的消息,突然翻到曾國藩攻克武昌的戰報,一時大喜過望,說:“不意曾國藩一書生,乃能建此奇功!”

 

湘軍在此後幾年迅速崛起,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從此以後,漢族勢力開始奪回國家的支配權,而這一切,可說是源於鹹豐帝的默許。

 

5E9029E6-9BF9-4A19-B43E-E86F51E39DCF.jpeg

 

▲曾國藩畫像。 

 

 

 

04. 一品大員人頭落地

 

 

即便當時身處內憂外患,鹹豐仍有整頓吏治的理想。

 

剛即位時,鹹豐就發現大清的官場有不少毛病,說:“弊習相沿,幾難挽救。一經官手,百弊叢生。日趨日下,何時才可挽救?”

 

他重用肅順等宗室,對朝中進行了大清洗。

 

肅順為鹹豐提出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削減八旗錢糧。

 

八旗子弟是“鐵飯碗”,不事生產,全靠領軍餉養家糊口。可滿人入關200年了,八旗人口越來越多,生活日漸腐敗,戰鬥力也日漸低下。肅順當上戶部尚書後,上書請求把給八旗子弟的救濟取消,幾乎得罪了全部滿清貴胄。

 

鹹豐對此卻故意裝聾作啞,默默支持肅順的改革。

 

另外,肅順還查辦了因朝廷濫印紙鈔而引發的貪汙案——“五宇官號案”,查出贓款上千萬兩,牽扯不少中央官員,包括皇帝的弟弟奕訢。

 

EA88004F-822B-4CAC-88C9-6DBA54520713.jpeg

 

▲紫禁城太和殿。圖源/圖蟲創意 

 

到了鹹豐八年1858年),發生了清朝最大的科場案——戊午科場案

 

這一年全國各地舉行鄉試,天下腳下的順天鄉試卻出大事了。此次順天鄉試錄取了300名舉人,其中,當地一個京劇發燒友、滿族人平齡金榜題名,而且名列第七名。

 

讀書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考生們一打聽,都知道這平齡就是個二流子,能參加鄉試就已經夠意外了,竟然還考中,這背後恐怕有貓膩。

 

於是有人上奏皇帝,請求查明此事,鹹豐就讓陳孚恩等大臣前往調查。

 

陳孚恩一查,發現平齡的試卷果然有問題。

 

當時科舉實行“糊名製”,為了避免評卷人碰到認識的考生,還特地分為“墨卷”與“朱卷”,前者是考生的卷子,後者是考官將其答卷抄寫一遍,用來評分。平齡的墨卷上錯漏百出,到了朱卷上卻全被改正了。

 

誰改的?隻能是負責抄寫的相關人員,平齡舞弊“實錘”了。

 

意外的是,平齡下獄後不久就死得不明不白。本來有大臣說,將順天鄉試的考官罰俸一年,就可以結案了。鹹豐卻聽從肅順的建議,下令再查,往死裏查!

 

陳孚恩等人對順天鄉試中舉者試卷進行了全麵複查,發現300名舉人,有50份試卷出了問題,也就是說,至少有六分之一的人本來不應該中舉,他們竊取了其他考生的人生。

 

鹹豐看完報告立馬“氣抖冷”。科舉考試是為大清選拔人才,是讀書人的最後一方淨土,竟有人敢如此胡作非為,而且是在天子腳下。

 

在鹹豐的支持下,陳孚恩等人揭開黑幕,將參與此次舞弊的考生、官員一一揪出來,一直查到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柏葰身上。

 

案發次年,經過陳孚恩等人審理,包括柏葰在內的四名主要涉案官員被判處斬首,其他幾十人被流放、撤職、降級、罰俸。

 

直到柏葰等四人被押到菜市口時,鹹豐還拿不定主意是否要處死柏葰。

 

鹹豐問大臣意見,一時鴉雀無聲,隻有肅順站了出來,說,科舉是國家大典,一旦徇私舞弊,處分極嚴,柏葰是一品大員,且是科甲出身,是他辜負了皇上的恩典,也藐視了國家的法令,請立即執行死刑。

 

肅順的話,堅定了鹹豐的決心,當天,柏葰等四人被處死。鹹豐歎道:“雖然情有可原,但法令如山,不能寬宥,柏葰必須死。朕想到此處,不禁垂淚。”

 

作為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龍顏大怒的鹹豐,在這一刻秀出了自己的鐵腕。

 

這場科場大案,扭轉了清朝科舉的黑暗,朝廷用柏葰的死,一掃科場弊端。此後數十年,直到科舉被廢除,清朝再沒有此等大案。 

 

76266712-2882-4D9C-811F-39F55F4C3B10.jpeg
▲鹹豐帝畫像。

 

 

05. 帝國的黃昏

 

 

內憂未解,外患又至。

 

同樣是在鹹豐八年1858年),另一件事,讓鹹豐傷透了心。

 

這一年,前兩年開始入侵中國的英法聯軍步步緊逼,強迫清廷簽訂了《天津條約》

 

之後雙方要交換批準文件,也就是“換約”,英法兩國堅持要到北京,鹹豐卻想阻止外邦使者進京,衝突一時難以化解,且愈演愈烈,原本暫時中斷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火重燃,英法聯軍向大沽口進軍。

 

內外交困的鹹豐即將迎來自己的30歲生日,風華正茂的青年皇帝,卻已身心俱疲。

 

有學者認為,鹹豐十年1860年),是清朝立國以來危機空前嚴峻的一年,鹹豐的列祖列宗從未遇到過這樣的難題,甚至可以說,大清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這一年,江南大營潰敗,太平軍氣勢正盛。

 

帝國即將傾頹,曾國藩卻與鹹豐出現了戰略分歧,鹹豐希望曾國藩放棄圍攻安慶,率軍東下救援江南大營,曾國藩卻認為要從長江中遊著手,君臣二人一時貌合神離。

 

這一年,英法聯軍卷土重來,在北塘登陸,兵臨北京城下。

 

北京失守前夕,鹹豐以“木蘭秋獮”(清朝皇室秋季圍獵盛事)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莊,這是清朝皇帝從未有過的屈辱。大臣潘祖蔭甚至直言相勸:“國君死社稷,上欲何往!”

 

《清稗類鈔》記載,鹹豐帶著嬪妃、皇子與近臣,從圓明園離京當天,發生了一件怪事。

 

鹹豐乘船離開的渡口叫“安樂渡”,每逢皇帝禦舟在此啟程,太監、宮女必一聲接一聲呼喊:“安樂渡。”其聲悠揚不絕,直到船到對岸才停下來。

 

鹹豐的兒子載淳卻跟著太監、宮女一聲聲地喊著“安樂渡”,年僅5歲的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變故。鹹豐一把抱住兒子,潸然淚下,說:“今日無複有是矣!”

 

這一刻,鹹豐帝與北京城永別。

 

740714B7-427A-413A-8FC9-F27163A58708.jpeg
▲圓明園遺址。圖源/圖蟲創意

 

逃到熱河行宮後,鹹豐帝一改往日的勤政習慣,耽於行樂,縱情聲色,甚至有一種至今無法求證的說法:此時的鹹豐帝,有自求速死的嫌疑。

 

史學界大多認為,鹹豐帝死於肺結核

 

31歲的他體型消瘦,咳中帶血,卻不顧身體,在“北狩”期間拚了命地飲酒,經常喝到酩酊大醉,甚至借此發泄情緒,每次喝醉,必怒罵太監、宮女,連寵妃也不能幸免。

 

對肺結核病人而言,喝酒是大忌。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這個苦命天子,在熱河行宮走完了自己憂傷的一生,他曾不甘沉淪,卻無力回天。

 

在鹹豐之後,清朝最後三代皇帝同治、光緒、宣統皆為傀儡,鹹豐帝因此成為了愛新覺羅家族統治中國的最後一位君主,也可以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末代皇帝”。

 

他至死都以為,大清要亡了,卻不知,在他死後,清朝的太陽照常升起,繼續苟活了50年。

 

但那時,帝國的陽光不再耀眼,隻有刺骨的陰寒。

 

 

全文完

 

 

參考文獻:
[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中華書局,1981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98
茅海建:《苦命天子 : 鹹豐皇帝奕詝》,三聯書店,2006
喻大華:《鹹豐皇帝》,中國民主法製出版社,2010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