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

來源: YMCK1025 2020-07-22 18:34: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5832 bytes)
回答: 風影動YMCK10252020-07-22 18:29:05

滯留美國五個月,回國還有希望嗎

 

 
他想到自己拖家帶口的,回國後工作保不保得住也不一定,再加上當下的現實情況,越想越激動,這電話看來是非打不可了。

 

10.png
 這是全民故事計劃的第487個故事 

 

今年1月22號,張亦弛帶著全家五口人從上海啟程,到美國旅遊過春節。
按他的計劃,一行人先抵達紐約,接著遊覽華盛頓和波士頓,之後飛往西海岸,從舊金山沿著名的1號公路一直南下,自駕去往洛杉磯。
他們計劃2月9號過完元宵節,再乘機回國,一場計劃得非常完美的旅行。
直到1月31號,他突然收到航空公司發來的郵件通知:回國航班取消,建議改簽。
當時他們正在金門大橋旁邊的觀景台上拍照,讚歎風景壯麗,張亦弛心想“好事多磨”,自己和妻子之前想著玩一圈太累,回去再歇兩天,本就多請了一禮拜的假,不如索性就改簽晚幾天的航班,可以再去一趟拉斯維加斯。
五分鍾後,航班取消的消息,再次發了過來。
張亦弛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把手機往褲兜裏一插,奔向舊金山海灣的夕陽餘暉中。
旅行的快樂,在第二天上午就被打斷了。
張亦弛起床翻手機,看到朋友發來的微信,問他們“還回得來嗎”,接著是一條新聞鏈接:“美國啟動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三大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
張亦弛翻看了好幾家媒體的報道,確認新聞的真實性。腦子裏隻有四個字:趕緊回國。
對比國內人人自危、嚴防死守的勁頭和美國人輕視散漫的狀態,張亦弛覺得新冠病毒遲早會在美國大規模擴散,甚至比國內嚴重得多。
他跟妻子當即決定先不去洛杉磯。眼下最要緊的,是做好防護和盡早回國。兩人分工,張亦弛出門找藥店買口罩,妻子留守酒店訂機票。
他們的行動還是慢了一拍。之前國內疫情嚴重,身在美國的華人和留學生大批搶購口罩寄回國內,現在美國疫情來襲,口罩更加緊缺。大半天過去,張亦弛找了四家藥店和兩家超市,隻買到了20隻口罩。
至於機票方麵,妻子查了各個售票網站,所有回國航班未來一個月都是“售罄”狀態。
之後的每天,夫妻倆不停盯著手機屏幕,生怕錯過每一個航司放票的時機。
轉眼五個月了,張亦弛一家人還留在美國,擠在一個60平米的舊金山小公寓裏。
11-compressed.jpg
張亦弛一家人租的公寓 | 作者圖

 

公寓是在網上一個華人地產中介那裏租的。麵積不大,電磁爐微波爐烤箱冰箱都有。
加上距離市中心聯合廣場不遠,購物方便,張亦弛沒多想就定了下來。
他們一家之前住酒店,房間費用每天將近450美元,現在倉促租下的公寓雖然小,但月租3000美元,比起酒店已經相當劃算了。
公寓有兩個房間,父母住一間,張亦弛一家三口擠一間。
搬進去的第一天,妻子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公寓裏沒有洗衣機。
美國很多老式公寓都沒有預留洗衣機的位置,而最普通的洗衣機加幹衣機售價基本都超過一千美元,改裝安裝還造價不菲,公寓裏沒有洗衣機是常態。大部分美國人都習慣每周去一次公共洗衣房,洗衣加烘幹隻需兩三美元。
對於中國遊客來說,這顯然讓他們無法適應。
張亦弛一家五口帶的換洗衣服,也就隻夠旅行的這些日子。現在租了公寓在美國“打持久戰”,之前積攢的髒衣服不得不洗。
兩口子在網上研究了如何在公共洗衣房洗衣服,又找了公寓附近的洗衣店,去超市買了各種看不懂說明書的洗滌用品,一次性把所有的衣服都洗了。後來的日子,妻子總覺得公共洗衣房會感染病毒,衣服不幹淨穿著難受,決定以後還是要自己一件件手洗,安全第一。
在公寓裏,張亦弛夫妻倆每天的頭等大事就是查機票。他們通過國內朋友幫忙,聯係上國航在舊金山的營業部,但對方回複說機票現在是“光速售罄”,沒有內部渠道訂票占座。
他們又打電話給南航和東航的客服,得到的答案依然是“不確定什麽時候會有票,不保證已購買的機票不會被取消”。
張亦弛在網上看到,有不少滯留美國的遊客從第三國轉機成功回國,就開始研究從加拿大、英國、日本、韓國、甚至白俄羅斯轉機回國的方案。但妻子讓他別折騰,帶著老人和孩子,長途轉機感染病毒的風險太高。
他又想到坐私人飛機回國,可是每人至少要3萬美元,他們夫妻倆實在拿不出。
3月底,國內疫情已經遏製,武漢也即將解封,美國這邊卻早已失控。感染人數突破一百萬,全國有30個州都宣布進入“災難狀態”。
舊金山宣布“居家避疫令”,禁止非必要的外出。美國隻要求重症患者入院就診。市長稱舊金山大概有700人確診感染,但張亦弛猜想,實際感染人數或許早就破千了。
美國官方把中國形容成新冠病毒的“罪魁禍首”,導致各州接連出現歧視華人的情況。
張亦弛一家本就小心翼翼,現在更是精神緊張,生怕哪天有人破門而入。而他需要去附近的超市采購全家的生活物資,又不得不出門。
超市距離公寓步行雖然隻要5分鍾,但中途有個空曠的小廣場,經常有一小撮人聚在一起聊天打鬧。張亦弛經過廣場的時候,總有人對他罵罵咧咧豎中指,他把衛衣帽子往頭上一戴,快步通過不予理睬。有一回,他正在默不作聲地走路,兩個小孩大笑著從背後對著他砸去一罐可樂,幸好他行動敏捷,躲了過去。
手頭的現金所剩無幾,ATM機就在往返超市的必經之路上。張亦弛快速瞄過幾次,機器支持銀聯取款,但總有一個流浪漢長期在ATM旁邊徘徊。他猶豫了很多次要不要取錢,擔心現金還沒在自己手裏捂熱就入了流浪漢的口袋。
12.jpg
街頭隨處可見的流浪漢 | 作者圖
然而,在路上遇到的這些情況,張亦弛一次也沒開口跟家人說起。每次妻子問起路上有沒有遇到麻煩,他就隻是笑笑說:“以後得少出去幾回,咱們剩的口罩快不夠用了”。

 

生活上的這些問題,忍一忍倒是可以解決,更多的難題接踵而至。
父母都有基礎慢性病,需要長期吃藥。來時備的藥早吃光了,在美國沒有醫療保險看不起病,再加上特殊時期也不敢隨便找醫生,倆老人近來都出現了各種程度的身體不適。
長期待在室內,不僅孩子受不了,老人的心情也變得格外焦慮。
“早知道就不來了,你說咱們一大把年紀瞎湊什麽熱鬧啊!”
“萬一我們一直回不去可怎麽辦?”
“唉,我可不想死在這兒啊......”
父母每天坐在沙發上重複著同樣的對話,緊接著是一陣唉聲歎氣。
張亦弛除了刷票和出門購物歸來的例行問候,幾乎再無和妻子過多交流。他深知妻子的情緒也處在崩潰的邊緣。兩口子是各自工作單位的HR,已經被分別催過好幾次,要求盡快返回工作崗位,否則隨時可能被裁員。
孩子這邊,因為要倒時差上網課,妻子不僅要幫著記課表、輔導作業,大晚上還得坐旁邊盯著,生怕孩子睡著不聽講。忙完了孩子,白天還要做家務、安慰老人。
父母的哀歎和孩子的哭鬧混在一起,讓張亦弛覺得頭大。那天他實在是呆不住了,看了一眼正在低頭悶聲刷機票的妻子,推開公寓門,隔著口罩深吸了一口氣。
公寓裏的廁紙不夠了,張亦弛步行去往超市。
之前聽說美國人瘋搶廁紙,那會兒疫情剛開始,張亦弛覺得美國人的思維太“奇葩”,不囤食物反而搶起手紙來。妻子還打趣說:“沒紙還可以衝水嘛。”
結果現在一家人開始犯難,廁紙原來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大問題。
美國廁紙比國內用的紙都要薄,看著厚厚一卷,其實根本不經用。他們誰都沒有經曆過五個人一起住的生活,完全沒料到廁紙超越口罩,成了頭號必需品。妻子注冊美國亞馬遜賬號網購各種衛生紙,隻下單成功過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搶到過。
疫情期間,美國超市的食物儲備豐富,張亦弛去的這家超市,各類食物從未斷供,還能買到國內常見的陳醋醬油等中式調料,算是他們困頓生活中的一點安慰。
不過,超市紙巾貨架上卻永遠是空空蕩蕩,不僅沒有廁紙,廚房紙、麵巾紙、手帕紙,甚至連濕紙巾都沒有。一家五口,沒有廁紙,很長一段日子,隻能節製著上廁所。
13.jpg
廁紙區空空蕩蕩的貨架 | 作者圖
到了超市,看到廁紙區一如既往,張亦弛歎了口氣,挑了點青菜,準備結賬回家。
紅頭發的櫃員小哥戴了個三角巾做的麵罩,頭也不抬地給貨品掃碼。
張亦弛每次看著都膽戰心驚,美國人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疫情爆發的前兩個月,無論是美國政客還是醫學專家,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戴口罩對新冠病毒無效”的說法。在他們看來,隔離不代表消除,所以戴口罩沒用。一直到了5月,新冠感染人數在美國突破百萬,美國人才重視起來,呼籲戴口罩或者麵罩掩住口鼻。
張亦弛看了看小哥,用不熟練的英語問:“When and where can I buy toilet paper?”小哥搖搖頭,示意張亦弛付款走人。

 

回到家,剛換好衣服,就聽到妻子說:“群裏又吵起來了。”
妻子說的是由一幫滯留在舊金山灣區的中國遊客自發組建的疫情互助群,專門交流買機票的情況和心得。張亦弛剛進群的時候,裏麵隻有不到50人。
短短幾天,就已經發展成200多人的大群。
可想而知,像這種規模的“滯留人員互助群”還有許多。
“又吵什麽?吵來吵去不還是得服從‘五個一’?”張亦弛最近沒少看新聞,民航局製定“五個一”政策,機票緊張,大家有家回不去,心裏有氣。
“罵使館唄,有人打電話讓他們給安排包機,或者幫忙買機票,他們說不行。”妻子憤憤地說,“明擺著就是打官腔不管我們嘛,可不是要被大家狠狠地罵。”
群裏早就有人貼出了駐美國各個使領館的熱線號碼,張亦弛之前被妻子催過好幾次打電話給他們,可他深知大使館說了不算,也沒權利安排航班,多說無益。
隻要現行的“五個一”政策一天不取消,他們就得多在美國待一天。
“據說有包機接留學生和未成年人,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接我們回國?”妻子說。
“哦。”張亦弛無精打采,懶得接話。
妻子看他無動於衷,突然想到今天群裏發的消息,又接著問:“咱們那個外匯政策你知道不?一年不能換超過10萬人民幣等值的美元,咱們現在花了多少你算過沒?萬一額度到了,取不來錢怎麽辦?”
張亦弛心裏驚了一下,來美國這麽久了,不計其數地花錢。妻子說得對,再這麽下去,換不來美元,無疑是斷了後路。
妻子補充說:“沒準新開了遊客包機,咱們沒打電話不知道呢?”
對啊,萬一有包機呢,既然留學生有包機,沒準也有遊客包機,或者留學生包機上能給我們讓出幾個位置。張亦弛心想。
他想到自己拖家帶口的,回國後工作保不保得住也不一定,再加上當下的現實情況,越想越激動,這電話看來是非打不可了,於是拿起手機撥通了電話。
接電話的女士很明確地告知,目前沒有針對滯留遊客的包機安排,登記了他們一行人的情況表示會向上級反映,請他持續關注民航局和航空公司的航班計劃和安排,在耐心等待的同時,做好防護。另讓他可以去領口罩。
張亦弛苦笑了一聲,來自對方的答複對改變目前困境毫無作用。他抬頭看向一直緊張地盯著自己的妻子,無奈地搖搖頭。

 

接下來的日子,一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舊金山的疫情從5月起有所緩解,逐步解封,但他們還是不敢出門。一是因為口罩不夠,要攢著給張亦弛出門采購時用;二是在美國沒有醫保,擔心萬一感染了,沒錢救治。
目前最緊要的是解決父母吃藥的問題。張亦弛在網上查到舊金山有一家叫東華醫院的華人醫院,於是想辦法讓老人看上了病。因為沒有醫保,每次看病掛號費就要100美元,藥費需要400美元,這還僅僅是一個月的用量。
隻要滯留在美國,每個月這500美元肯定是免不了的。
張亦弛仔細算了筆賬,覺得自己和妻子換美元的額度差不多到頂了,就打電話請朋友幫忙換美元,但麻煩的是,不知道換好的美元應該怎麽轉到自己的手上。
14.png
美國疫情分布圖 | 作者圖
5月下旬,由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美國騷亂,已經在6月份蔓延到舊金山,更是讓張亦弛全家不敢踏出公寓半步。
租住的公寓距離市中心很近,張亦弛連著幾個深夜都能聽到街上傳來的喧嘩,商店櫥窗被砸的噪音伴著暴亂者的吼叫呐喊聲和警車鳴笛聲,偶爾還能聽到槍響。他不敢推窗出去看,隻能和妻子交換個眼神,捂好孩子的耳朵。
6月4號,張亦弛又迎來當頭一棒。
他在新聞上看到美國交通部發布通知,美方將從6月16日起禁止中方航空公司的定期客運航班來往美國。
美國三大航空公司在2月初就停航中國,如果在6月16號連中國的航空公司也被斷航,張亦弛全家就徹底回不去了。未來將是一片漆黑。
他和妻子每天堅持刷票,希望趕緊離開美國。這幾個月裏,他們將“改簽-被取消-重新訂票-被取消-改簽”這個過程已經重複了七次,在“興奮-失望-興奮-失望”的循環裏也轉了無數遍。訂機票訂到麻木,什麽時候回國,未知。
他和妻子的護照年底就該到期更換了。如果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買不到機票,護照有效期不到半年,連買機票的資格都沒了。張亦弛想在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申請換發新護照,可領館疫情期間不對外營業,如何申請,未知。
美國旅遊B1/B2簽證隻有6個月期限,滯留已近5個月,張亦弛需要在美國移民局的網站上給全家申請簽證延期,能不能獲批,也是未知。
在各種未知的夾擊下,張亦弛真的要崩潰了。
眼下唯一的好消息,是美國交通部在6月15號又發布了新通告,允許中國航空公司每周飛美國不超過4班。這樣一來,目前中國還在運營的4個直飛航班算是保住了。
張亦弛看到新聞,盡管知道機票依舊難搶,回國依然無期,還是忍不住說了句:“阿彌陀佛,謝天謝地”。
擔驚受怕的漂泊日子不好過,張亦弛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地想回國。以前隻知道中美之間隔著太平洋,如今才深有體會,雖然一水之隔,但回家真的太難了。
撰文 | 辛悅然
編輯 | 蒲末釋

所有跟帖: 

其實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336 bytes) () 07/22/2020 postreply 20:28: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