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

來源: YMCK1025 2020-06-20 09:42:3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394 bytes)
回答: 兩個凡是YMCK10252020-06-20 09:40:18

農村夫妻用一輛三輪車養活七口人,23年後全家都在擺攤 | 正常營業

中國人的一天2020-06-19


 

1.jpeg

△2014年9月的雨夜,時發展夫妻堅持出攤。

“地攤經濟”,注定將成為2020的年度關鍵詞之一。當城市的夜晚,被地攤的點點燈光點亮,當陌生的場景,時隔多年後再次出現在街頭巷尾,麵對不利局麵的中國人,再次展示出了極強的韌性和靈活的應對之道。

《中國人的一天》繼續推出“正常營業”係列,講述“地攤經濟”背後,小攤主的出攤體驗,分享他們的苦辣酸甜。今天的故事,來自河南攤販時發展一家。

 

作為一對農村夫妻,時發展和趙愛華靠著自創的一款小吃,“單餅夾香菜”,一輛小三輪車,終於在縣城站穩了腳跟。出攤23年,夫妻倆拉扯大了兩個孩子,還給結婚的大兒子買了房。這輛小三輪,養活了時發展夫妻一家人,也承載了他們對未來的期待。

“窮則思變”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河南長垣市鄉下種田的時發展夫妻,日子並不好過。種田收入微薄,家裏幾間老房子,一下雨就到處漏水。

“不如去縣城試試”,趙愛華和丈夫商量,樹挪死人挪活,即使為了下一代,也不能再過這樣的窮日子了。1997年,30歲出頭的夫妻倆,帶著7歲的兒子時宗楊,到縣城投奔親戚。

2.jpeg

2020年6月,收攤後的趙愛華。

時發展學過幾年廚師,聽說平頂山地區有道小吃叫“烙饃卷菜”,適合擺攤販賣,但路途遙遠,舍不得路費的他,在別人的描述裏,開始琢磨將它“本地化”。

在水溝街十多平米的出租屋裏,時發展和妻子研究起做餅卷菜的工藝,“剛開始做出的餅,不是薄了就是厚了,也不耐存放,放久了就幹了,沒法卷菜”。

“失敗了也舍不得扔,一家人經常幾頓都是吃餅”。

經過反複嚐試,時發展終於做出了特色小吃“單餅夾香菜”,相對於“烙饃卷菜”,他的餅更薄,菜品也更多樣,口感豐富。

3.jpeg

趙愛華正在製作單餅夾香菜。

做餅的原料小麥和花生,來自老家的地裏,小麥磨麵做餅,花生榨油做菜,卷上豆芽、海帶、豆腐皮、土豆絲,還有自家的醬料,5毛錢一個的卷餅,很受食客歡迎。

一輛人力三輪車400多元,時發展買不起,就先借了一輛,改造一下,就成了一個流動的小攤。

“技術升級,價格翻番”

4.jpeg

2014年9月,剛剛下過雨,時發展在等著顧客光臨。

“一開始沒有名氣,生意也一般”,時發展說,那時農忙時節,夫妻倆還要回鄉下操持農活,補貼家用。

再後來生意慢慢好了,時發展就很少回家,田地也租了出去,他對未來多了一些信心,“感覺我們靠這個手藝,也能在城裏立足了”。

5.jpeg

2015年1月,大雪紛紛的夜晚,時發展夫婦在擺攤。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時發展的單餅工藝也升級了,加入了豆腐串、雞蛋等菜品,價格也是翻了幾番,從5毛錢一個,漲到了3-6元。

“價格比以前貴,但吃的人也比以前多”,時發展說,模仿他的人也有,但少有成功的,“我的秘訣就是新鮮,菜從製作到賣完不超過3小時,夏天更短,即使放冰箱也不行”。

“賣不掉的,就倒了”,這點大氣,是很多模仿者學不來的。

“很多人買我的餅十多年了”,單發展說,有的人幾乎每天都來。

6.jpeg

街坊手中拿著單餅夾香菜。

這幾年,重要街道不允許固定擺攤,時發展夫妻白天在菜市場和學校附近擺,晚上在老十字路口出攤。

“每天要賣到淩晨一兩點,苦是苦一點,但收入還可以,比上班的還高一些”。

兒子的婚房

女兒出生不久,兒子也成家結婚了。“結婚後,他們小兩口搬進了老房子”,看著更加破舊,下雨天依然漏雨的老屋,時發展暗下決心,要幫兒子兒媳一把。

7.jpeg

時發展夫婦的孫女(左)和兒媳(右)。

用了多年積蓄,時發展夫婦在縣城買了房。

兒子買了一輛三輪車,子承父業,擴大了單餅生意的規模。時發展很滿意當前的生活,“一家人都在一起,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兒子時宗楊和父母擺攤,兒媳耿莉在家帶娃、操持家務,他們養育了三個孩子,老大老二上小學了,老三也將上幼兒園。

“我們都吃了沒文化的虧,所以現在最重視的,就是孩子的教育”。

8.jpeg

孫子、孫女獲得的獎狀。

在時發展的老家,一家人靠著當地政府危房改造的補貼,和自費出資數十萬元,把漏雨的老屋拆掉,建成一座幾百平方米的三層樓房。

“將來我們年紀大了,還是想回去居住的”,時發展說,這就是落葉歸根。

9.jpeg

還未裝修完的樓房。

最近,時發展把家裏的出租的田地收了回來,今年麥子收成不錯,這讓他很高興,“還是自家的麥子烙的餅好吃”,他說,“綠色生態,無汙染”。

10.jpeg

父子正在收拾麥子。

時發展回家的日子裏,留在縣城的趙愛華依然每天出攤。淩晨快2點,其他攤陸續打烊回家,她還在街上。

她說天氣熱,回到家裏也睡不著,在街上透透風也涼快。現在年輕人比以前睡得晚,半夜也會有人出來買吃的,能賣一個是一個。

11.jpeg

夏日深夜的趙愛華。

每年,時發展一家都會放幾天假,七口人一起去旅遊。

今年因為疫情沒能出去,但出遊的計劃,已經在一家人的討論之中了。

“每次出去旅遊,多老顧客就會催我們,問為啥還不出攤,生意還做嗎,啥時候回來?”時發展有些無奈,“擺個攤,擺出了上班的感覺。”

《中國人的一天》第3776期

攝影&文字 | 薄高鵬

剪輯 | 像素筆記

編輯 | 小凡 匡匡

出品 | 騰訊新聞

 
 
 

所有跟帖: 

看到加拿大一些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264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10:22:22

[~!~]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6/20/2020 postreply 11:55: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