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人是不是做學術的,但他寫了多篇有關漢語言和文字的文章:

來源: YMCK1025 2020-06-03 16:45:0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3082 bytes)

王玉江:為什麽漢族人沒有發明字母?

人類書寫符號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一,圖畫。二,表意的符號。三,字母。全世界很多國家都發明了字母。中國的蒙古族,滿族,藏族等,也發明了字母。隻有我們漢族人沒有發明字母。這是為什麽?

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一定會使用符號記錄一些事情。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圖畫,圖畫很麻煩,早已被淘汰。表意的符號就是簡化了的圖畫。漢字是表意的符號。由於表意的符號不可持續發展,人類發明了字母。字母比漢字效率高,使用漢字至少需要幾千個,字母幾十個就足夠了。現在,除了中國,全世界都使用字母。

由於字母不表意,而是代表說話聲音,發明字母就需要一個條件:大家說同一種口語。戰國時期,中原地區說各種方言的國家被秦始皇統一後,不再具有發明字母的條件。可以說,秦始皇是千古罪人。

中原地區周邊沒有被統一的少數民族,蒙古人,滿人,藏族人,都先後發明了自己的字母。所謂的漢字文化圈,除了越南因為殖民地原因,直接使用了拉丁字母,日本人,韓國人和朝鮮人,也都發明了自己的字母,因為字母比漢字好用。

一個國家的書寫符號,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經過前麵說的三個階段,也不一定非要自己發明。書寫符號沒有版權,隻要發現周圍有人使用先進的符號,就可以拿過來使用。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字母,也是最先進的字母。現代國家不再需要發明新的字母,可以一步到位,直接使用拉丁字母。越南人就是一步到位。漢語拚音也是拉丁字母。如果我們使用漢語拚音,也是一步到位。可惜我們沒有到位。

被秦始皇統一的漢族人沒有機會發明字母,這是曆史,已經不可改變。今天中國沒有使用字母,不能還賴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隻能怪中國現在還有很多愚昧無知的人在吹捧漢字,歌頌秦始皇的書同文。

2020-05-11

 

 

王玉江:書麵語和文字 一一 什麽是中國?

書麵語和文字是近義詞。書麵語是讀出來像說話一樣文字(文章)。用文字寫的文章讀出來不一定像說話。例如,中國的文言文。

書麵語 written language 是西方來的概念。文字是中國原有的概念。除了中國,全世界的書麵語都對應一種口語。例如,英文有英語,法文有法語,就連日文都有日語,隻有我們中國,中文沒有中語。當然,漢語也沒有漢文。

漢語沒有漢文,原因很簡單。因為漢語根本就不是一種口語,而是多種口語。或者說,漢族沒有統一的的口語。秦始皇統一中原,書同文(文言文)的漢字和說話的聲音(語音)很難建立聯係,因此使用文言文的漢族人無法統一口語。實際上,中國南方漢族人說的各種口語(方言)都沒有書麵語。白話文是普通話的書麵語。

不少人以為普通話是漢語。普通話是中國北方人說的口語。普通話不是漢語,也不能叫漢語,因為中國南方很多漢族人不說普通話。普通話起源於元朝,最早叫官話,清朝末年改名為國語,新中國改名為普通話。中國北方人說普通話,原因是元朝使用了八思巴字母,清朝使用了滿文字母。由於字母和語音容易建立對應關係,使用字母文字可以統一口語。

為什麽中文沒有中語?原因牽涉到什麽是中國。雖然我們經常使用中國這個詞,由於《現代漢語詞典》裏查不到中國這個詞,很多人說不清楚什麽是中國。中國,這兩個字好像是一個詞,實際上是一個 abbreviation 縮寫。就像北大是北京大學的縮寫,GDP 是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縮寫一樣,中國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縮寫,曾經是中華民國的縮寫,最早是“中華大清國”的縮寫。中是中華的縮寫,不是中央中心的意思。

我查了一下,國名縮寫成中國從清朝開始。清朝之前沒有一個朝代的全名或者縮寫是中國。也就是說,中國這個國名起源於清朝。當然很多人不能接受這個說法,因為中國曆史應該悠久,更不能起源於“外族”,雖然這些人說不清楚什麽是中國,也不知道三個中國的英文都是 China,而 China 也來自清朝的清。

起源於清朝的中國,一開始的官方文字(中文)是滿文,不是漢字,民國時才改為(漢字)白話文。漢字是一種符號,不是(漢)文。漢字寫的文(章)分兩種,文言文和白話文,所以中文不能叫漢文。現在有些人常常把漢字和中文混為一談,因為他們不知道漢字不是一種文,更不知道中文曾經是滿文,

中文沒有中語,漢語也沒有漢文,根本的原因是中國沒有使用現代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字母文字都有對應的口語,都是書麵語。書麵語是文字;文字不一定是書麵語。

2019-12-12

作者投稿

 

 

 

王玉江:中文為什麽落後?

中文是中國的官方文字,也叫漢字。上個世紀,很多先賢,例如,陳獨秀,魯迅等人就已經發現漢字難寫,落後,不過他們不知道漢字落後真正的原因。

要想知道真正的原因,要了解文字發展的曆史。文字從原始的象形文字,發展到現代的字母文字,除了符號簡單容易寫,單位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單位 unit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語言學概念,可惜中國的語言學教授目前還不懂。所有的文字(文章)裏的句子都是由一個個單位組成。每一個單位一次代表一個意義(概念)。我們大腦思維使用的就是這些單位。

文字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原始文字。例如,象形文字。第二階段是現代文字。例如,拉丁字母文字。原始文字和現代文字的區別就在於單位的數量。多的先進,少的落後。

原始文字的特點是一個符號就是一個單位。隨著社會發展,人類使用的概念增加,文字的單位也增加,符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總有一天會複雜不下去,隻能停止發展。因此,原始文字的單位有限,表達的概念數量少,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最後被淘汰。

為了增加單位的數量,人類創造了字母文字。字母文字的特點是幾個符號組成一個單位。隻需要幾十個符號,就可以組成天文數字的單位。由於隻有幾十個符號,符號可以很簡單,容易寫。天文數字的單位,可以滿足人類社會的發展。所以,現在全世界,除了中國,都使用字母文字。

為什麽中國還沒有使用字母文字?一,漢字起步遲。很多人喜歡說漢字曆史悠久,實際上,中國發明甲骨文的時候,西方已經開始使用字母文字了。中國落後西方大約三千年。二,中國是一個封閉的社會,西北高原荒漠,東南汪洋大海。中國知道世界的時候是清朝末年,西方已經完成工業革命了。中國現在還要進一步開放,才能真正認識這個世界,才能知道字母文字先進,中文落後。

中文落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單位的數量太少。文字發展就是單位數量增加。隻要數一數單位的數量,就可以知道這種文字先進還是落後。由於中國的語言學教授至今還不知道中文的單位是什麽,他們不會正確比較中文和字母文字,以至於中國很多井底之蛙認為漢字最優秀。

中文是原始的文字,落後的原因是單位太少。使用漢字創造不出科學理論。目前中國的發展,全靠西方給我們培養傑出(科學)人才。不使用現代文字,中國人的思維永遠落後。

2019-11-16

作者投稿

 

 

 

王玉江:閑談漢文化和中華文化

文化,這個詞常用的意思有兩個。一是 culture,也就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二是識字,一個人識字就有了文化,因此文字和文化有時候是同義詞。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漢文化是漢族人(使用漢字的人)的生活方式。

漢字起源於秦始皇書同文。戰國時期,中原地區有很多國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原,焚書坑儒,禁止使用這些文字,現在我們已經不知道這些文字了。秦始皇書同文,強迫大家使用秦國的篆字。因此可以說,漢字始於秦始皇書同文。也可以說,秦始皇創造了漢字。

照理說,漢字應該叫秦字。不叫秦字是因為秦始皇搞的篆字不好寫,等到漢字隸變定形,已經是漢朝了。秦始皇統一中原14年就滅亡了。各國人剛變成秦人,就變成漢人;秦字還沒有叫習慣,就叫漢字了。漢朝前後四百多年,漢字這個名字才固定下來。

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有關。中華民族的說法起源於中華民國。現在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一百年前是五個。民國成立不是孫中山驅除韃虜,而是宣統皇帝退位。因此民國不是漢族的天下,而是五族共和。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這裏的回族包括維吾爾,哈薩克等穆斯林民族。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中華民族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多個民族;中華文化也不是一種文化(文字),而是多種文化(文字)。

中華民族要想成為一個民族,首先要有共同的口語,因為口語是民族的重要標誌。要有共同的口語,必須有共同的字母文字,漢字不行,因為字母文字是口語說話的標準。漢字白話文利用一萬個漢字的讀音代替字母,由於有很多同音字,效率低下。用漢字推廣普通話,難於上青天。要不是有漢語拚音(注音字母)幫忙,漢字可能已經被淘汰。現在中國沒有共同的口語,主要原因是沒有使用字母文字。

中國的普通話,起源於元朝的八思巴文字。由於政治原因,普通話曆經磨難。開始使用元朝八思巴文字。明朝趕走了蒙古人,官方沿用過去的文言文。文言文和字母文字,誰優誰劣,一目了然。說普通話,見過八思巴文字的中國北方老百姓,不能忍受文言文,就用漢字寫普通話,創造了白話文。

清朝滅了明朝,用滿文代替文言文,順理成章,因為字母文字比文言文先進效率高。民國接管了清朝,思想保守的人還想沿用文言文,人民不答應,爆發了白話文運動。新中國順應曆史潮流,準備使用漢語拚音文字。可惜不久發生了文化大革命,文字改革停止了,至今沒有重啟。

不少人認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不能改革。這些人不知道中華文化的文字改革反反複複已經好幾次了。這些人分不清漢文化和中華文化。如果你認為現在以北京(元大都)為中心,說普通話,使用白話文是中華文化,那麽中華文化起源於元朝。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個說法,但這就是事實。

中國很多人有大漢族主義思想,無視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滿族,曾經是中國社會的主流。他們認為少數民族落後,隻有漢族同化(漢化)少數民族。這些人不知道,同化至少要說同一種話(口語)。文言文不可能同化口語。使用文言文,不要說同化少數民族,連中國南方的漢族都不能同化。中國曆史上隻有字母文字同化漢族。中國北方說普通話,是漢族人被同化。

曆史上,漢文化隻能統一中原,中華文化才能統一全中國。蒙古人滅了宋朝;明朝趕跑了蒙古人;滿族人滅了明朝;民國接管了清朝。如果不是袁世凱有私心,隆裕太後大義凜然(有人說是婦人之見),民國可能還是南北朝。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字母文字比漢字先進。

沒有統一口語的漢文化(漢字)從秦始皇開始。以普通話為主流的中華文化從元朝開始。漢文化不是中華文化;一個是中國過去的文化;一個是中國現在的文化。

2019-10-26

作者投稿

 

 

王玉江:普通話的起源

普通話是中國北方人說的口語,民國時期叫國語,現在台灣還叫國語。國語再往前,一般人就不知道了。專家學者也不願意多說,怕傷害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國語再往前叫官話,英文是Mandarin。英文裏,Mandarin和Manchu滿文是對應的,因此Mandarin是滿語,不是漢語。

Mandarin是滿語,確實有些讓人不能接受。雖然Mandarin過去對應的是滿文,畢竟現在對應的是漢字(白話文)。但我們總不能說Mandarin過去是滿語,現在是漢語。鼓吹漢字優越的人都知道漢字超語言,也就是說,漢字不對應口語。嚴格地說,世界上應該隻有漢字沒有漢語。想想也是,如果把使用漢字的人說的口語都叫作漢語,那不亂套了,難道韓國人,朝鮮人,越南人,還有日本人,他們都說漢語嗎。

那Mandarin又來自哪裏?普通話起源於元朝,當時叫官話,是用蒙古文創造的。這裏說的蒙古文不是現在的蒙古文,而是元朝的八思巴文字,也叫八思巴字母,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國師八思巴製定的。可以說沒有八思巴字母,就沒有官話,也就沒有今天的普通話。

在使用八思巴文字之前,中國沒有統一的口語。一個國家要統一口語,有三個必要條件。
一,必須使用代表說話聲音的符號(字母)寫白話文。使用漢字不行。秦始皇書同文了兩千年,至今中國也沒有完全統一口語。
二,不能大多數人是文盲。兩千年前,統一了歐洲的凱撒大帝,用拉丁文書同文(拉丁文是字母文字),歐洲也沒有統一口語,原因是那時候的歐洲人絕大多數不識字。
三,統一口語需要一定的時間。小國統一口語相對容易,大國統一口語往往需要幾代人的時間。

由於八思巴文字是字母文字,以元大都(現在的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口語開始統一。根據維基百科,元朝創建了24400所各級官學,平均每2600人擁有一所學校。因此有“書院之設莫盛於元”的說法。雖然元朝時間較短,隻有近一百年,但是官話在中國北方已經初具規模。(注1)

明朝趕走了元朝,廢除八思巴字母,改用漢字。先進的八思巴字母被落後的漢字毀了。明朝官方重新使用文言文;民間開始用漢字寫官話,這是白話文的開始。

清朝滅了明朝,官方使用滿文寫官話。民間繼續用漢字(白話文)寫官話。這時候的官話是一語雙文;官方滿文是主流;民間白話文不登大雅之堂。由於滿文是字母文字,清朝統治近三百年,官話在中國北方又一次大發展。

清朝退位,民國廢除滿文,改用漢字。中國又一次毀滅先進的字母。老夫子們希望像明朝一樣繼續使用文言文。這些人不知道明朝官方不使用白話文,是因為白話文剛剛出現,還不成氣候。清朝官方不使用白話文,是因為滿文比白話文先進。經過明清兩朝的白話文,使用人數遠遠超越文言文,於是爆發了白話文運動。

民國人們隻知道漢字落後,不知道漢字是中國口語不能統一的元凶。好在民國政府及時製定了注音字母。漢字有了注音字母,對口語有一定的規範作用,雖然效果差了些,總比沒有規範好。官話有滿大人的色彩,民國政府就改官話叫國語。Mandarin無法改,隻能隨他去了。

新中國又進了一步,政府批準了漢語拚音方案。漢語拚音不僅比注音字母效率高,而且使用的是國際通行的拉丁字母,現在漢語拚音已經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國語有民國的色彩,新中國就改名為普通話。有好事者把普通話叫作漢語,例如中國大學裏的語言學教材《現代漢語》。前麵已經說過,隻有漢字,沒有漢語。如果普通話叫漢語,那麽就要委屈中國南方隻說方言的漢族人,他們將不會說漢語。所以我認為Mandarin在國內還是叫普通話為好,不要沒事找事。

有了蒙古文,準確地說,有了八思巴字母,中國才有了官話,也才有了今天的普通話。八思巴字母隻有元朝使用,當時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已經分裂,各自為政。因此可以說,八思巴字母是中國最早的字母文字。官話經過元,明,清,民國,新中國,變成了現在的普通話,在中國北方已經一統天下。由於漢字表音效果遠遠不如字母,所以中國至今無法統一口語。

參考:
注1,https://zh.wikipedia.org/wiki/元朝 注解17.

 

 

 

王玉江:為什麽使用漢字創造不出科學理論?

使用漢字(中文)創造不出科學理論,這是一個事實,沒有什麽可說的。但是,為什麽使用中文創造不出科學理論,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其實,原因很簡單。

科學理論是對世界上某種現象,或者事物的解釋。創造一個(新的)科學理論,肯定是說一些新的現象和事物。要說這些新的東西,首先要給這些新的東西起個名字,不然你怎麽說。這個名字必須獨一無二,否則會引起概念混亂和誤解。

科學理論都是使用字母文字創造的,例如用英文給這些新的東西起名字很容易,隻要造一個新的表意單位,也就是造一個新的word就可以了。表意單位是組成句子的單位,簡稱單位。詳情可以參考我的短文《表意單位》。中文由於不能造新的表意單位,也就是不能造新的漢字,因此用中文就無法寫(說)這些新的東西,也就談不上創造什麽科學理論了。

有人可能會說,中文用字組成詞,也可以表達新概念(這些新東西的名字)。但是結果完全不一樣。中文的詞有兩種。第一種使用漢字的意義。第二種使用漢字的讀音。

1,使用漢字的意義的詞。例如:飛機,意思是會飛的機器。英文airplane沒有會飛的機器的意思。再例如:汽車,意思是使用汽油的車子。英文automobile沒有使用汽油的意思。這類詞都是使用漢字原有的意義組成的概念,不是全新的概念。漢字的字義是固定的,都在字典裏寫著,組不成新概念。

2,使用漢字的讀音的詞。例如:坦克,tank。邏輯,logic。這類詞是新概念,但是,這些詞都是外國人造的,必須有外文支持。如果不是外國人先造出來,我們寫不出這些詞;就是寫出這些詞,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這種詞一旦漢化,意思又變了。例如democracy,德莫克拉西,原意是選舉領導人的社會製度;現在漢化為民主,就變成了人民當家作主,或者(當官的)要為民做主。意思又回到漢字的框框裏了。

有限的漢字是一個無形的框框,限製了中國人民的思想。隻有創造新的單位,才能表達新概念。一百年前,中文創造了一些新字代表化學元素,可是造字這個方法不可持續。而用字組詞一定要去掉漢字的意義,才能表達新概念,這又是不可能的。使用字母組成新的單位表達新概念,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也是世界通用的方法,隻是大多數國人現在還不明白這個道理,主要原因是中國語言學界目前還不知道什麽是中文的單位。

中文的單位(字),大約一萬個;英文的單位word,數以百萬計,還在不斷地增加。這就是中英文的差距。英文就是因為能夠造新的單位,使用英文的人可以說清楚新的東西,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科學理論。中文造不出新的單位,就無法寫新的東西。這就是使用漢字創造不出科學理論的原因,就這麽簡單。

參考:《表意單位》 http://hx.cnd.org/?p=170969

作者投稿

 

 

 

王玉江: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 —— English是英語還是英文?

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也叫屬概念和種概念。英文是hypernym and hyponym。簡單地說,上位概念包含了下位概念;下位概念是上位概念的一個部分。舉個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例如,貓和狗都是動物;動物就是貓和狗的上位概念;貓和狗就是動物的下位概念。

概念在我們的大腦裏,看不見,摸不著。用中文寫下來,就是一個字,或者幾個字代表的意義。用英文寫下來,就是一個word,或者幾個word代表的意義。不少人認為,雖然中英文使用的符號不同,但是它們表達的概念是一樣的。實際上,中英文裏的概念,有的我們以為一樣,不一定一樣。

我們先看看中英文裏一樣的概念。例如,太陽和月亮,英文the sun,the moon。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太陽是同一個太陽,月亮是同一個月亮,因此它們是相同的概念。再例如,父和母,英文father和mother。這兩個概念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英文有一個上位概念parent;中文沒有。不過,如果把“父母”兩個概念看成一個概念,也可以算是上位概念。

再看看不一樣的概念。例如,哥哥和弟弟,有人可能以為brother和它們意思相同,實際上不同。英文裏沒有哥哥和弟弟這兩個概念,brother相當於哥哥和弟弟的上位概念。同樣的情況還有姐姐妹妹和sister。

brother和sister有一個上位概念是sibling。當然,中文也可以把兄弟姐妹四個概念當作一個概念,算是上位概念。不過,把四個概念當作一個概念可能是極限了,再多就不行了。例如cou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八個概念連起來,太長了,我一口氣都讀不完,怎麽也不能算是一個概念了。

再例如,爺爺和外公,英文也沒有這兩個概念,隻有grandpa。同樣的,奶奶和外婆,英文隻有grandma。grandpa相當於爺爺和外公的上位概念,grandma相當於奶奶和外婆的上位概念。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眼裏,爺爺和外公不是一個類別,奶奶和外婆也不是一個類別,因此中文裏沒有這兩個上位概念。

上位概念是下位概念的歸類。各種文化對概念的歸類不完全一樣,因此中英文裏的歸類很可能不同。例如,魚fish是生活在水中的各種動物。中文裏,鯉魚,帶魚,鯨魚,鱷魚,都是魚。英文裏,鯨魚whale是哺乳動物,鱷魚crocodile alligator是爬行動物,它們都不是fish。生物學裏,動植物有自己的學名和科學的分類taxonomy。科學使用的概念和概念分類,要求是準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分類,有個大概差不多,就行了。

下位概念比上位概念準確,使用上位概念還是下位概念,取決於我們對準確性的要求。使用上位概念,實際上是把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例如,飯,大米,稻子,英文把這三個中文概念混為一談,隻有一個上位概念rice。再例如,crime,sin,guilt,中文把這三個英文概念混為一談,隻有一個上位概念,有罪。

雖然上位概念是把不同的下位概念混為一談,但是上位概念效率高,說一個上位概念等於說了很多下位概念。上課時老師一句話“同學們好”就行了。不需要張同學,李同學一個個地打招呼。幾百人的大課,如果一個人一個人地招呼,招呼還沒有打完,下課鈴就響了。

世界上每一個事物都是獨立的,不同的。如果給每一個事物都起一個名稱,最準確。但是,有時候做不到。例如蘋果。每個蘋果都不一樣,給每個蘋果都起一個名字,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最多,就是給蘋果大概分個類,國光蘋果,富士蘋果。即使能做到,有時候我們也記不住。例如,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是我們不可能知道每一個人的名字。除了身邊的人,或者某些名人,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我們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下位概念準確,上位概念高效。一般來說,概念劃分越細,表達越準確;越粗,效率越高。科學理論,要求概念劃分的越細越好。例如,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電子、質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組成的。日常生活中,雖然哥哥弟弟和brother,爺爺外公和grandpa,是不同的概念,翻譯時我們把它們當成相同的概念,這些概念對準確性要求不高,能說明問題就行了。

我曾經問過我的英文老師,一個不懂中文的老外,為什麽英文的brother不按照年齡分大小?他想了好一會,反問我,為什麽要分?他認為brother完全沒有必要分大小。我們中國人認為,兄弟按長幼順序分大小,天經地義。有趣的是,中文也不是全都分,叔叔伯伯分,舅舅就不分。英文不僅什麽都不分,幹脆一個uncle。

用英文說清楚叔伯舅是很麻煩的。首先要分清楚,uncle是你爸爸這邊的,還是你媽媽那邊的。爸爸這邊的uncle,還要分長幼。這個長幼不是他們年齡的大小,而是和你爸爸的年齡的比較。比你爸爸大的是伯伯,比你爸爸小的是叔叔。解釋起來遠遠沒有創造一個新的概念省事。看來,老外是真的不想分,因為英文造一個word很容易。

生活中有很多概念,英文是不同的概念,中文是一個概念。例如,airplane,helicopter,在我們眼裏,都是飛機。elevator,escalator,都是電梯。hope,wish,expect,都是希望。liberty,freedom,都是自由。good,well,都是好。astronaut,cosmonaut,taikonaut,都是宇航員。實際情況是,中文裏的概念,除了音譯詞和字母詞,和英文完全相同的概念並不多。就連是和不是,和yes or no,也不完全相等。

最後問一個問題。English是英語,還是英文?English既不是英語,也不是英文,而是英語和英文的上位概念,英語和英文是English的下位概念。

參考:

hypernym和hyponym,也有人翻譯為上位詞和下位詞,但是《現代漢語詞典》沒有收錄。
《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1208頁,【屬概念】具有包含關係的兩個概念中外延較大的概念。如“漢語詞典”和“詞典”,“詞典”是屬概念,“漢語詞典”是種概念。也叫上位概念。
1689頁,【種概念】具有包含關係的兩個概念中外延較小的概念。如“漢語詞典”和“詞典”,“漢語詞典”是種概念,“詞典是屬概念。也叫下位概念。

 

作者投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