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上的文藝複興

來源: YMCK1025 2020-04-04 13:02: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1376 bytes)

為什麽疫情期,唯有歐洲陽台飄起文藝複興風,而我們卻沒有!

張予津 小津叨叨叨 5 days ago

 

 

 

 

 

歐洲

疫情期間的

陽台文藝複興

 

 

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31日10時,海外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達699729例,死亡累積34291例。
 
當我們國內疫情相對得到有效控製時,地球另一端的人類族群,卻仍然深陷突如其來的病魔災難之中。此時此刻,各界輿論風起雲湧,理性與非理性,正義與非正義,陰謀與黑暗,樂觀與光明......
 
也許,正如部分學者們所指出的,冷戰後的世界格局將以“疫情”為契機,走向全新的改組重構,曆史經驗的劃分,亦將變成“2020年以前”和“2020年以後”。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種族能夠逃離全 球 化 行 將 終 結 的 危 機

 

因此,這場覆蓋全球的戰“疫”裏沒有贏家,任何看似迅疾的管控並不足以成為炫耀的資本與製 度優越性的溫床,亦如我們也沒有什麽權利以“幸免”的姿態點讚他國的“苦難”,或者生發毫無必要的廉價“同情”。

 

 

就像千百年來,飽經宗教和世俗、戰亂與瘟疫侵襲的古老意大利,這裏的民眾早已習慣了天災人禍的摧殘,磨練出堅韌陽光的性格底色。

 

教宗殺戮、黑死病、流感,都不能掩蓋歐洲人獨有的熱情與浪漫。

 

對他們而言,相比於生老病死的痛苦,被限製的享樂生活與人身自由,可能才是最難以忍受的。

 

 

 

於是,我們看到,在封鎖範圍日益擴大的歐洲半島上,一座座開放街區的私人陽台裏,意大利、法國、奧地利、瑞士、西班牙等國家可愛的人們,放聲歌唱、舞蹈,即興演奏、用鍋碗瓢盆打節拍。
他們與鄰裏、樓上樓下、途經的路人相互應和,歡呼聲、音樂聲、鼓掌聲、接龍遊戲聲、健身聲,此起彼伏,掀起陣陣歡快的浪花。
 
 
普照的燦爛千陽映襯著歲月塵埃洗滌的昏黃古建和老街,毗鄰的一排排私家陽台,盡管狹小局促,僅能容納零星二三人,卻蘊含著酷愛審美與追求生活品質的歐洲人們誠摯無暇的,對於美好人生的富足想象與寬闊視野。

 

 

如果說,隔離在家,國人都變成了廚房裏的“中華小當家”,歐洲人們則人人都是——“陽台上的藝術家”

 

 
 
01
聽,陽台上,
他們在唱歌
 
去歐洲旅行,最愛的城市景觀就是居民宅邸的小陽台,它們臨街而建,伸出窗沿,不似國內用來“晾衣服”的無趣功用,而是充滿了居住者各自迥異、趣味盎然的小情調。
 
厚重且有沉澱感的羅馬柱、線條優美的雕花欄杆、彩色的百葉窗和牆麵,自是城市獨到的絢麗風景。
 
同時,生性文藝的住戶們會擺置一張角桌、一把座椅、一瓶紅酒、幾盆鮮花植物或纏繞藤蔓、個性鮮明的掛飾玩意兒.....

 

 

 
 
人們在陽台上曬太陽、吃早餐和下午茶,招待親友,這裏是他們忙裏偷閑、與俗世隔絕的“精神孤島”。
 
但又不絕然封閉,圍欄之外,聯結著社群與世界、天空與大地、自然與風聲,是釋放愛與歡愉的“情感小劇場”
 
當疫情讓遍及歐洲的無數博物館、美術館、歌劇院、電影院被迫關閉,寂寞難耐的人們怎麽能夠淡然接受沒有藝術熏陶的乏味單調呢?
 
足不出戶的現實改變不了,那索性在自家陽台載歌載舞,傳遞愛與希望。
 
 
《Balcony》, ,匈牙利畫家Edit Voros
 
 
意大利薩克斯演奏家Daniele Vitale為四方街鄰吹奏了一首意大利名曲《Bella Ciao》(啊,朋友再見),引得鄰居紛紛跟著節拍輕快舞動。
 
 

 

 

佛羅倫薩男高音歌手Maurizio Marchini伴著夕陽為大家獻唱普契尼經典歌劇《圖蘭朵》的詠歎調《今夜無人入睡》,帶領聽眾重溫圖蘭朵公主與王子綺麗夢幻的動人故事。

 

 

 

 

意大利Rai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手Aldo Cicchini則自主發動“陽台音樂項目”,他先是演奏了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曲》,在萬籟俱寂、悠揚婉轉的曲調中悼念因肺炎去世的一位朋友。

 

 

 

 

藝術的繾綣深情,總是無國界的。

 

不斷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線加入Aldo Cicchini的“雲演奏”,古箏、手風琴、鋼琴、吉他等樂器,合奏出情深意濃的跨國之音。

 

 

 

 

世間的良善亦是相通。

 

在西班牙久負盛名的聖家族大教堂旁的居民樓裏,西班牙小夥子用電子琴彈出《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我心永恒》,哥本哈根的公寓居民從他們的窗戶探出身子,一起唱“ You't Got a Friend”。

 

 

 

 

法國男高音歌唱家斯特凡.塞納沙爾在陽台上多次舉辦“個人免費音樂會”,令行人駐足聆聽,感受內心的聲音與呼喚。

 

 

 

 

 

陽台,對眼下的歐洲人來說,不止是在黑白舞片的感召下室內起舞的平台,它更像是對抗這個糟糕世界的“烏托邦”

 

它在靜止中流動,在曆史與光陰的浸染變遷中成為城市的“盛宴”。

 

 

 

 

陽台,無疑是歐洲文化的一種“空間隱喻”。

 

它曾是權力的窗口,貿易的廣角、情欲的宣泄、流連的風月、家庭的後花園/避風港,是個體公民與社會、時代曖昧關係的最佳見證。

 

 

02

陽台政治
與公共生活
 
 
古羅馬時期觀者台示意圖
 
 
陽台,英語為balcony,詞源為意大利語balcone
 
論及形態雛形,則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競技場上的觀者台,其座位分布層級分明,貴族、富裕平民、貧民需分級入座,不得有誤。
 
 
威尼斯畫派藝術家 Vittore Carpaccio,《Miracolo della Santa Croce a Rialto》,展現了 Altana(柱承式陽台),小型的木製露台上演了最主要的戲劇衝突。
 
 
到了中世紀,意大利市政建築群落中發展出“初代陽台”,但仍不是今人所理解的私人宅邸延伸空間。
 
相反,它是一種具有公共性質的露台,供重要人物如皇帝、教皇、政治領袖、軍事將領等居高臨下地對民眾講話或傳達指示。
 
作為意大利國中國的梵蒂岡,一直是信教者們的朝拜聖地。
 
 
複活節,教皇方濟各在陽台上主持彌撒©路透社
 
 
文藝複興時期,虔誠的信徒們即使一貧如洗,行經偉大的美第奇家族銀行兌換全部家當,也要走到天主教聖殿聖彼得大教堂,一睹教皇站在最上層陽台上為眾民祈福禱告。
 
 
 
 
甚至這次疫情期,年輕教宗為意大利人民送祝福也是在教堂陽台完成的。
 
19世紀以降,陽台的政治意味愈加強烈,它既是政治行為的舞台,亦是居民小規模抗議的場所。
 
它們多被權貴及上流人士裝點得美輪美奐,是尊貴身份與榮耀的象征。
 
 
 
 
政治人物希特勒、列寧、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曼德拉、卡爾·李卜克等都在“公共陽台”上發表演講。
 
尤以二戰時意大利法西斯領導人之一墨索裏尼在威尼斯廣場上的“陽台演講”為代表,開啟了“陽台文化”深入公眾視野及生活的新局麵。
 
 
墨索裏尼著名的“陽台演講”
 
 
在歐洲,不止是發生重大事件會在陽台上宣布,且與民共慶/共哀。
 
誠如電影《西西裏的美麗傳說》所演繹的,與1941年墨索裏尼在陽台上向英法宣戰同步發生的,是主角瑪麗蓮出現在老城熙來攘往的教堂廣場時,兩旁公共建築及私人寓所的陽台上,共同走出了一睹其風姿的人們,他們露出笑容,解鎖緊鎖的眉頭。
 
 
《西西裏的美麗傳說》劇照
 
 
的確,到處彌漫現代性的西方城市,早已一掃中世紀的封閉,它們經由文藝複興及巴洛克、洛可可的層層洗禮雕琢,最終將“陽台”衍化為建築學上的美學元素,歐洲人文情懷在“個人精神”領域淋漓極致地“落地開花”。
 
站在私家陽台上,那是個人的文化堅持與格調彰顯,是城市萬種風情裏最必不可少的熠熠光芒。
 
 
03
陽台風月
與現代城市
 
 
現代生活以前的“私家陽台”,僅限於“晾衣之用”以外的“貨品貿易”
 
毋寧說,更像是能夠打開的戶外窗,色彩鮮亮、木製結構,是其顯著特征。
 
 

 
 

「 傳統的馬耳他陽台,是歐洲現代陽台的雛形。 」 --德國洪堡大學文化學者斯朵克爾

 

今天的那不勒斯和南法地區,依然能看到這種傳統貿易形式。居民將錢放在籃子裏,通過陽台垂向地麵,與樓下商販進行交易。
 
 

陽台上交易的展示
 
 
當然最令今人心馳神往的“陽台”莫過於它半開放式的“誘人禁忌”。
 
文學戲劇及電影熱衷將戀人相會的地點設在“陽台”,癡戀男女在那裏邂逅、約會、擁抱、親吻、互訴衷腸。
 
 
 
 
「 那邊窗子裏亮起來的是什麽光?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 」--萊昂納多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他飾演的羅密歐在陽台上見到朱麗葉,悄悄說出了這句情話。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傾城之戀”始於陽台,阿拉丁公主的初吻在陽台實現......
 
歐洲17世紀的鐫版匠莫姆與已訂婚的女子相愛,後被情敵毀容、遠走他鄉的悲情往事在法國作家帕斯卡·基尼亞爾的小說《羅馬陽台》裏流淌。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劇照
 
 
詮釋1983年同性之戀的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我們看到17歲如水蜜桃般飽滿潤澤的少年埃利奧·帕爾曼初次瞥見奧利弗的到來,就是在城堡的陽台上。
 
它是愛情滋生的催化劑,營造出無盡的情愛遐想。
 
 
 
 
附有鐵欄杆和雕花設計的“現代陽台”,可在19世紀法國奧斯曼公爵大刀闊斧展開的巴黎老城現代性改造中一覽無遺。
 
曆史上從未有這樣一個時代,“陽台”在資產階級中產生活中扮演如此舉足輕重的角色。
 
與風靡一時的“奧斯曼陽台”之風相伴相生的是工業革命影響下,諸如巴黎、倫敦等國際大都市的興起,大量人口湧入,坐地起價的房屋利潤導致每家每戶可居住空間被嚴重擠壓。
 
 
《午夜巴黎》劇照
 
 
故此,可采光與通風的“陽台”便變得彌足珍貴、寸土寸金。
 
它還宣告了一種全新的家庭生活模式:共處一室不再是唯一選擇,步入陽台,就是一個人的小時光。
 
 
《午夜巴黎》劇照
 
 
電影《午夜巴黎》中隨處可見的巴黎臨街陽台,就像本雅明所描述的,躍升為有閑階級的標配,是時代精神的縮影。
 
「 每當晚間內陽台上的讀書會開始時,我們就把這些椅子拉攏來。煤氣燈的光芒從紅綠交映的燈罩裏射到雷克拉姆出版社的袖珍本上。 」--本雅明
 
印象派畫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在1880年前後創作了一係列主題為“巴黎陽台”的作品。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陽台》係列
 
 
值得玩味的是,畫家意不在描繪具象街景,而是執著於刻畫前景中閑散慵懶地或倚或趴伏在陽台四周的中年男性。
 
他們的情態揭示出“陽台”在彼時寓意:一個寧願待在半露天陽台打發時間的男人,也不願回到屋內與家人同坐。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陽台》係列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戈達爾影片裏站在陽台落寞抽完一支煙的男主角,亦如藝術史學者GriseldaPollock所提出的論點:
 
她認為,陽台,對男人,是僅開放給他們的陽性空間;對女人,則是唯一被允許活動的陰性空間。這間接強化了兩性在社會秩序裏的地位懸殊。
 
 

 
 
男性可以在家,也可外出消遣,女人卻別無選擇。
 
在遺存的各色視覺圖像中,我們可感知到,人們約定俗成地達成共識:女人多處在封閉/半封閉空間,或麵向觀者,或遙望困囿空間以外的風景。
 
很多時候,就連女性自身都在無意識規訓裏默許了行為受限的合理性,視之為常識。
 
 
弗朗西斯科·戈雅,《陽台上的少女》,1800-1810

馬奈,《陽台》,1868
 
 
無論是戈雅所繪的時髦女子瑪哈,還是馬奈傾向於展示畫麵光色技巧而特設的陽台,抑或是雷諾阿筆下明媚耀眼、正值妙齡的嬌豔姐妹花,尤金·布拉斯畫中顧盼生姿、向意中人羞澀拋媚眼的姑娘們,均少不了束縛住她們逾越疆界的“陽台”。
 
 
雷諾阿,《兩姐妹》,1881

《The unseen suitor》, 尤金·布拉斯
 
 
陽台,迫使女性與富含人生多種可能性的美麗世界割裂開來,縱使青春無限,亦抗不住被禁足禁言,有失公允的對待。
 
事實上,直到1918年,英國女性才首獲投票權,這也是女性參政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雖然這樣的投票權是有限製的,隻有30歲以上,擁有一定財產的女性才配擁有。
 
 
女畫家Berthe Morisot 在1871-72年間繪製的陽台上的孩子和女人
 
 
2018年,HBO 與意大利電視台合作,將女性小說《我的天才女友》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即使你從未看過原著,也會忍不住好奇這兩個抱著洋娃娃的女孩的命運——

 

莉拉聰明、漂亮,卻因為家庭無法繼續學業;萊農抓住一切前進的機會,但始終活在莉拉的陰影之下。

 

 

《我的天才女友》劇照

 

 

兩個女孩,在那不勒斯一個破落的城區相伴長大,攜手走到了改變兩人命運的第一個分岔口......

 

也正是在陽台上演的新年煙火大戰上,莉拉才第一次感到“界限消失”

 

 

04

在陽台上度假,
光照進來,
是苦難生活的喘息
 
 

莫奈,《聖阿得列斯花園陽台》

 

 

歐洲很多城市的美,是需要坐在陽台上認真感受的。
 
如果有機會,借住在素樸民居裏,又或年深久遠的老城酒店,在陽光甚好的清晨,推開彩窗,俯瞰一天伊始的熱鬧歡騰,煮一壺咖啡,慢慢啜,咬一口剛剛出爐的酥軟牛角包,手持一本書即可過上完整的慢時光。
 
轉眼到了盛夏午夜,和愛人說著無關痛癢的話,仰頭星光閃爍,以為擁有了整個宇宙。
 
 
 
 
馬蒂斯畫中的陽台及落地
 

 

土耳其著名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帕慕克從自己工作室陽台上拍攝了係列攝影“陽台”,記錄下伊斯坦布爾舊城與新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晨昏。

 

為什麽歐洲人對在陽台曬太陽格外著迷?

 

據統計,現今有2/3的歐洲人住在有陽台的住宅中。

 

文化學者斯朵克爾解釋說,這是因為歐洲,特別是中歐、北歐,太陽能資源稀缺。所以一到晴天,人們會馬上躺在陽台的躺椅上,盡情享受日光浴。

 

 

 
 

作家帕慕克係列攝影《陽台》

 
 

此外,陽台還可以滿足各類興趣愛好者,吹拉彈唱僅是入門級,人們還能支上望遠鏡夜觀天象,鋪上瑜伽墊呼氣吸氣,帶著小孩子假裝露營......

 

難怪歐洲媒體稱,他們現在喜歡“在陽台上度假”

 

現在這個迷人的角落,變身為困難期歐洲人彼此鼓勵、隔空文化交流的端口。

 

 

《有陽台的房間》,門采爾,1845

 

 

人們在“陽台文藝複興”中盡情綻放自我,一位參與了“音樂會”的意大利姑娘說:

 

「  最近大家一直因為身處疫情之中感到擔憂和抑鬱,而這是我們自發的排解悲傷傳遞快樂的方式。 」

 

在意大利封 城 的第四天,羅馬市長Virginia Raggi站在辦公室的陽台上,呼籲羅馬市民每晚6點鍾時打開窗戶,到陽台上唱一首歌,用樂觀來傳遞希望。

 

 

 

 

她的陽台上懸掛著一張手工製作的條幅,寫著“Andrà Tutto Bene”

 

這句話的中文意思是:

 

一切都會好的。

 

是的。

陽台,是疫情期重壓生活中最好的喘息。

 

它指涉“開放、自由、健康”,

更是人類精神相契的寫照。

 

歐洲人,在寓所留了一扇窗,

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也是人們經曆苦難之時最需要的希冀。

 

 

 

以上為
小津觀點
圖片及部分資料源於網路
侵權即刪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分享及關注

 

 

所有跟帖: 

呂先生遇上李先生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13179 bytes) () 04/04/2020 postreply 13:15:23

歐洲國家的陽台真是美,都有美麗的故事美麗的風情和傳說 -k467- 給 k467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4/2020 postreply 14:42: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