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無趣的人相處,是一場無休止的悲劇

來源: YMCK1025 2020-03-29 19:54: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369 bytes)

和無趣的人相處,是一場無休止的悲劇

萬象文摘 2 days ago
文:網摘 編:先知書店店長、李強
 
 
和缺乏好奇心的人生活在一起,厭倦是遲早的事情。但很多人沒有在關係的初期注意到這一點。
 
如果自認為還算一個對世界有點好奇心的人,找到的另一半是一個缺乏好奇心的人,那自己不斷的成長需求就會不斷的和對方的故步自封產生矛盾,也就共同無法體味生活的趣味和樂趣,最後分離也就是大概率的事件。
 
一個人是不是有意思,是否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麵來觀察:
 
永遠隻聊自己喜歡的話題
 
最能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意思的,是通過觀察話題的多樣性。我認識一個女性朋友,我和她認識五年了,五年來幾乎每一次見麵她都在講她害怕丟掉現在這份工作。
 
像她這樣的人你身邊也一定有——和她聊天是聊不出什麽新東西的,要麽永遠在抱怨工作或者伴侶,要麽永遠在糾結一些講了幾百遍的陳芝麻爛穀子。
 
和這種人尬聊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因為她的世界就隻有那一畝三分地。你會發現你們聊天的話題兜兜轉轉最後總是會被她繞回那麽三兩件她感興趣的事情。
 
這其實還反映了這人的話題和知識儲備極為貧乏,貧乏到不足以支撐一段開拓性的對話。人的話題儲備是通過好奇心在幾十年中逐漸積累的,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和這種人生活就是一場漫長的牢獄。
 
 
“你懂這有啥用”?
 
注意觀察一個人的口頭禪是不是“所以又怎樣呢?”、“你懂這有啥用?”、“…so?”。
 
“我在學西班牙語”——“你學了能幹嘛?”
 
“我最近在研究明清建築”——“所以呢,你研究這有啥用?”
 
這些話是聊天的大殺器,足以掐滅掉任何有意思的火花。一旦以“有用”與否作為學習的唯一動機,分分鍾扼殺掉對新知的全部興趣。
 
好奇心強的人會廣泛涉獵大量“無用”的技能——調酒、野外求生、手工。這說明這個人對知識的索取無太多功利性。而缺乏好奇心的人對所有“無用”的東西非常排斥,視為浪費時間。
 
因為好奇心不足,所以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動機去學無用的東西,和這種人生活在一起,你的興趣廣泛度會被打擊和壓縮,逐漸成為一個無趣而“有用”的人。
 
不看書,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
 
你不妨在身邊做個調查,問下周圍人最近一次買書是什麽時候?(一個月內?一年內?記不清?),再讓被調查的人報出一本最近看完的書的書名。
 
結果肯定不會有意外:能堅持長期買書看書的人,是人群中的極少數。而絕大部分人,自從離開校園後就徹底不再看書了,一本也不再看。
 
所謂求知欲,其實和好奇心是一體兩麵。缺乏對未知的好奇,自然也就無法從探尋未知中找出趣味來。
 
因而大部分人的學習階段對於整個人生來說非常短暫,一旦離開校園後就完全停止了學習。所以畢業多年後你去和她聊天,會發現她好像被凍在原地似的,多年尺寸未進。
 
而愛買書愛看書的人,往往都是多少能從讀書中尋到一點趣味來的人,和前一種人本質上就不是一個物種,三觀也不會非常一致。
 
 
對“人”沒有強烈的好奇心
 
你身邊是不是總有一種人,不管是和出租車司機、菜市場賣菜的大媽、還是旅途認識的人都能夠很輕易的建立聯係,侃侃而談。而這種聯係的建立,源於對陌生人的強烈的好奇心。而另一種人,則完全不想了解別人,也很少和陌生人主動交談。
 
普通的中國人對陌生人通常敵意較重,尤其我們父母那輩人,很多一輩子隻和自己熟悉的人交往,也從不參加有陌生人的聚會。 
 
在互聯網時代,其實社交軟件是一個篩選有意思的陌生人的很有效率的方法。就像陌陌以前有句話我就很喜歡:總有新奇在身邊。
 
我很早就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般手機裏裝著某些移動社交軟件的人,通常更好相處。因為這其實是一種篩選,她能裝這些軟件,至少說明這人對與人交際有需求,對陌生人沒有非常大的敵意和提防,和這樣的人溝通通常相對會比較輕鬆。  
 
玩社交軟件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接觸到和你的階層千差萬別的人。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是最低成本的鄉野調研。
 
永遠隻點自己吃過的菜
 
吃飯從來不是小事,我發現很多人嚴重低估了飲食習慣和口味對一段長期關係的重要性。要知道,吃什麽或不吃什麽這種事情,起重要性對人類來說足以掀起無數次戰爭。
 
飲食口味至少反應了三件事:
 
1.原生家庭打下的貧富烙印,
2.對既有習慣的保守程度,
3.對新事物的嚐試意願。
 
這三點放在任何一段長期關係中都是非常致命的issues。
 
從來隻點自己吃過的菜,這隻是一個表現,更深刻的原因是他們內心深處拒絕任何改變,是堅韌而保守的人。這類人還有個特征是地域觀強烈,對自己的家鄉有著非常偏執的認同,對其他地方的人事物有著莫名其妙的貶低。
 
和這類人交往是很疲憊的,因為你永遠要去迎合他的習慣,而他不會為你做出任何改變和調整。
 
 
自我設限
 
有種人,通常不管待在哪個城市,也隻會在住所半徑一公裏的範圍內活動。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去遠方了。歸根結底,旅行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是有收益和成本的。覺得收益大於成本的人會熱衷,覺得成本大於收益的人會排斥。
 
對一個國內中等收入的人來說,為期一周的旅行,機票酒店往往要消耗自己一個月的收入。因為這些人缺乏對世界其他地方的探究興趣,所以從探索中能獲得的快樂不足以justify旅途勞頓和金錢消耗。
 
失去了對世界的探究欲其實挺可憐的。陷在一個地方而不移動,這本身就會加劇一個人的既有偏見,假以時日往往心態更趨保守和頑固。
 
諸位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父母那輩人,是不是老了以後經常愛出去走動的人更好相處?但凡老夫妻滿世界跑的,一般和子女的關係都能較為健康輕鬆。
 
對外國人與文化是一種抵觸狀態
 
其實大部分普通的中國人其實對世界並不那麽了解。有限的認知也充滿錯誤和偏見。
 
盡管互聯網和信息流通已經到了今天的地步,但我發現對外國的了解和熱衷,依然隻是大城市中產階級才具有。
 
一個人好奇心強不強其實可以通過對外國的興趣來體現,越是小地方越能體現。因為小地方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機會少,普通人對外國文化沒有掌握的必要性,這這種地方很能對外國的一切保持長期的熱情,才更能說明一個人的開放性。
 
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是不會被母國束縛住的,他們能跳出中國人的思維範式去看待世界上的其他人。
 
編故事的能力為零
 
要知道什麽是腦洞大?所謂腦洞大的意思就是能考慮到事件所有的可能性。
 
網上你能看到的許多瞎扯淡,比如什麽阿笠博士/毛利小五郎才是黑暗組織幕後大boss,機器貓的黃粱一夢暗黑大結局之類的,都是這類腦洞特別大的,有意思的人想出來的。
 
這反映了一個人聯想能力強,有發現事物間隱含的聯係的能力。和這種天馬行空的人在一起非常好玩。一旦你接觸過這種人,再去麵對生活不懂得發現的人,必然是味同嚼蠟。
 
無趣的人有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腦洞小,無腦洞,所以隻能被動接受別人的腦洞。在讀書的時候體現的並不深刻,因為傳統應試教育無法測量發散思維,隻能用標準答案考核人,也就無從獎勵編故事這種創意性的能力。於是那些無趣無味,但背課本比較強的人就被選拔了上去。
 

這就是為什麽從交朋友的角度,學曆並不能保證對方是一個有意思的人。

 

 
遲鈍,對環境變化敏感程度低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社會名流,商界大亨往往年紀很大了還對新事物了如指掌?比如一個普通的70歲老頭可能智能手機都玩不利索,而一個70歲的企業家卻對互聯網新風向如數家珍,盡在掌握。
 
好奇心強的人對周圍世界有一個自動在線的雷達,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所以這類人對時政、時尚的東西敏感性特別強,什麽東西才剛剛開始流行他們就能很快捕捉到。
 
因為在大家都還沒意識到的時候他們就能察覺到趨勢即將改變的端倪,這種人如果去做生意,往往具有先天優勢。而缺乏好奇心的人往往在這方麵是有明顯劣勢的,他們對周圍環境的改變非常不敏感,經常滿世界都開始流行一種新東西了,他們還一無所知。
 
遲鈍是一種能力缺陷,說明了一個人生活的可能性和生命的豐富性都非常有限。沒有好奇心會讓你的信息庫長期處於停止更新狀態,失去對生活的激情,最重要的是,它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錯過很多機會。
 
信服權威
 
缺乏好奇心的人在試錯這件事上有著不可思議的小心翼翼,他們是規則的遵守者,是規則把他們帶到了今天的中產階級位置,因而他們對“犯錯”這件事非常之恐懼。因為他們的一切都是位高權重者賜予的,所以他們對權威(老板、政府)有一種先驗的盲從。
 
在大部分的時間裏,權威都是正確的。但一旦權威和他們出現了利益分歧,這些人反應過來的時間要比另一種人慢好幾拍。而聰敏的人則能迅速意識到不對勁。
 
好奇心強的特點就是經常懷疑眾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
 
因為他們這類人對已成定論的東西沒有先入為主的傾向,所以對一切新事物都保持開放性的態度。隻要新的說法能給出自圓其說的依據,他們會把這種說法和定論放在同等地位評判,所以他們更難被權威帶進溝裏去,也更容易形成自身獨一無二的世界觀,甚至自己的粉絲和簇擁。
 
 
結語
 
好奇心對人的發展有多重要?
 
我們很容易把生活過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在這種模式裏很少有新鮮的事發生,雖然缺少一些新奇和刺激,但是和自己熟悉的一切度過每一天,也讓人感到莫名的安全。沒有好奇心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不過是去過的地方少一點點,朋友少一點點而已。
 
但要知道,好奇心這個東西,看似無用,但潛移默化的會影響你整個人的思想。思想一變,行動就變,行動一變,習慣就變,習慣一變,性格就變,性格一變,命運就變。
 
這裏的機會少一點點,那裏的見識少一點點,朋友少一點點,日積月累,最終會形成巨大的人生鴻溝。
 
對有好奇心的人來說,世界像個大遊樂場,永遠可以發現好玩的。而沒有好奇心的人,他們進入陌生的環境、麵對陌生的事物時,會拒絕、排斥,甚至恐懼,而不願意去探索、嚐試。
 
隻有找到也對新世界充滿求知欲的人,你們新信息同步的頻率才能相仿。和有好奇心的人在一起,才能真正的避免審美疲勞。

 

但,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一個有趣,有好奇心的人,那我們自己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而確立好奇心的前提,就是我們要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在這個自我撕裂最嚴重、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世界觀成為鏈接人與人的新“媒介”,樹立一個良好的世界觀,更是急迫之需。因為我們的行動源自我們頭腦中的觀念,而頭腦中的觀念都是由世界觀奠定的。在今天這個信息井噴,價值觀斯撕裂嚴重的時代。世界觀更是人的“底層操作係統”,正確的世界觀更有助於升級認知,為個人成長賦能。
 
為此,先知書店誠薦一部塑造世界觀的好書《世界觀》。不同於其他側重哲學概念和理論的作品,本書融入了前沿的科學元素,全書通俗易懂,幫助我們迅速建立人生底層的邏輯,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理解自己。
 
傅盛先生曾多次推薦:理查德·德威特教授的《世界觀》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理解自己。更是千千萬萬的書中最值得讀的一本,沒有之一。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您還可在規格中選擇“世界觀三書”)
 

所有跟帖: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9789 bytes) () 03/29/2020 postreply 20:36:39

怎麽評價中國的社會製度和西方民主製度,要看你是站在哪個角度?是站在社會大眾的立場還是站在個人的立場?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1/2020 postreply 21:39:12

在高中時期,我希望有許多朋友;性格成熟以後,朋友反而少了。真正對你好的人不多,而在你耳邊不停鼓噪的人不少,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 -七彩奶油- 給 七彩奶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1/2020 postreply 21:45: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