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區生活59

來源: YMCK1025 2020-02-22 13:02:1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161 bytes)

 

金銀潭醫院ICU29天:女護士照顧的8個病人5人去世(5圖)
2020-02-22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女護士吳怡穎的日記裏,18床的患者又“走了”。

  1994年出生的吳怡穎,是上海市中醫醫院的護士。截至2月22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重症監護室)裏,她已工作29天。30張病床,她負責的4張住過8個病人,遺憾的是5人已經離世。第一例捐贈遺體的患者,也來自這個病區。

  2020年冬春相接的時節,吳怡穎見到了最頻繁的生離與死別。如果沒有接到1月24日下午5點半的電話,晚上8點和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她將在愉快的假期裏,迎接春天的到來。

  新冠肺炎從武漢爆發,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醫院,也是迄今為止收治確診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的醫院。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中,吳怡穎名列其中。

  交接 醫院物資人手緊缺  感覺吃了上頓沒下頓

  1月24日5點半,吳怡穎的電話響起時,她和家人正準備出發去飯店,一家人的年夜飯定在晚上8點。

  電話是單位打來的,通知她收拾行李,兩小時後出發去武漢。這時候,四川、山東等全國多地支援湖北醫療隊開始集結。

  “我以為還有一段時間,沒想到這麽快。”吳怡穎參加過多次醫療支援,這次23日報名,第二天就要出發,她還沒有做好準備。

  沒有吃晚飯,7點多從家裏出發,飛機臨近午夜才起飛。“在飛機上過了年,飛機餐成了年夜飯。”吳怡穎的第一篇日記裏寫到,25日淩晨1點半,飛機降落在武漢。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出發前的吳怡穎

  吳怡穎第一次到武漢,來不及熟悉這座城市。1月25日,金銀潭醫院將北院二、三樓移交給了130多人的上海醫療隊。二樓是普通病區,三樓是重症監護病區。

  彼時的金銀潭醫院受到全世界關注,收治著數量最多的新冠肺炎病人。它前身是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是武漢地區唯一一家具有近百年曆史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基地,也是是湖北省、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在武漢市民口中,這是專門收治傳染病人的醫院。

  吳怡穎第一印象是,已經連續工作一個多月的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明顯感覺吃不消了。“護理記錄是亂的,病區環境很糟糕。”吳怡穎描述是,兩天才能打掃一次的病區,垃圾從垃圾桶裏漫了出來。

  跟多數網上求助的醫院一樣,這裏也物資緊缺,手術隔離服和手術刀都不夠用。“今天用了,不知道明天有沒有。”吳怡穎說,最直觀的就是缺醫療物資、缺護士,生活物資也曾緊張起來,有一天,他們住宿的酒店通知“以後不管飯了”,“還好協調後馬上解決了。”

  護理  一人照顧4個重症患者  病人一個半小時吃完一碗稀飯

  1月26日下午,吳怡穎得知自己被分到了金銀潭醫院北院三樓重症監護室,第一個班是夜班。

  重症居多的金銀潭醫院,都是隔離區,重症監護室裏27個病人,20多個都用上了無創呼吸機。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護理病人

  吳怡穎要照顧一個房間4個病人,醫院裏沒有護工、衛生清潔人員,重症病人的生活護理全部由護士來做,生活垃圾、大小便全都由護士處理,病重的患者還需要喂飯。“我年齡最小,照顧得是病區最輕的一組。”

  4個病人,3人意識清醒,但是都無法大小便。“我幫他們墊便盆,擦屁股,他們會一直說不好意思。”吳怡穎說,都是男病人,長期斜坐的病人臀部有了壓瘡。

  對有意識的病人,吳怡穎需要看他們是否喝過水,然後計量,每小時還要記錄一次心電監護,每4小時量一次體溫。吃飯時,病情輕一點的,隻需要幫忙打開飯盒蓋子。病情最重的老人,吃飯需要喂,一小碗稀飯加一個包子裏的肉,喂完用了一個半小時,“吃飯要拿開麵罩,拿開癢飽和就往下掉,吃一口飯要戴一會兒麵罩。“

  “沒想到武漢的溫差這麽大。”吳怡穎非常後悔沒有看一下天氣預報,隻穿著一件單薄的護士服,防護服裏呼出的熱空氣,在她坐下時全部跑出來,還帶走裏大量的身體熱量,“第一個夜班,8小時下來,手都凍麻了,攤開手掌,五指通紅。”

  淚水  回完一個個“加油”   躺在床上哭了10分鍾

  從呼吸科走出來的吳怡穎,剛到武漢,對未知對新冠肺炎也很恐懼。

  從機場出發,到抵達武漢,“第一次看到人人戴著白口罩。”吳怡穎說,這時才感覺到病毒的可怕。

  入住賓館後,吳怡穎才看到微信有幾十條留言,都會給她喊加油。“一條條回複,都是加油兩個字。”她回複完時,眼淚就流了下來。

  心理突然崩潰,她躺在床上哭了起來。10多分鍾後,她才感覺心情輕鬆了許多。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平時休息就做外圍工作,幫忙送飯

  “很少離家這麽遠,離家這麽長時間。”吳怡穎說,麵對未知的疾病,不知道病因,也沒有特效藥,她和同事莫名的恐懼。

  心理壓力下,她和同事睡不著覺,需要吃助眠的藥物。“以前我也偶爾才會吃點助眠藥物,但到這邊來劑量都加大了。”吳怡穎說,平時倒夜班的時候吃一半劑量就行了,來到武漢後,有時候吃整個劑量的助眠藥,仍睡不著覺。

  幸好醫療隊配有心理谘詢師,吳怡穎也是人生第一次找心理醫生谘詢。好在兩周之後,逐漸熟悉了環境,她和同事也有了自我調整的方法。

  “整體的氛圍終於輕鬆起來。”吳怡穎的手機裏,還拍了一段抖音,配文“我是這條gai最靚的仔。”

  離別  照顧8人去世5人  一位叔叔前一天還握拳說加油

  2月9日,變故來臨。

  這一天,吳怡穎照看的16-19床,16床的叔叔情況越來越好,第二天就要轉普通病房時,19床的叔叔卻一直昏迷,無法進食。病房外的走廊上,開始加床,要給輕症病人吸氧。

  2月10日夜間,19床的病人沒有挺過去。2月11日早晨,18床的老大爺也走了。“雖然是預料的結果,但還是很難過。”吳怡穎翻出入院時折的小星星,她多希望這些人像16床一樣好起來。

  2月12日,18、19床住進了新病人,18床30多歲,19床40多歲。16床住進了一個24歲的小哥哥,雖然很虛弱,需要幫助他喂飯、喂水,但他很樂觀:“來醫院還挺好,有漂亮的護士姐姐喂飯。”隻有這一瞬間,吳怡穎才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可以開心地笑笑。

  隨之而來仍是壞消息。2月15日再上夜班時,同事告訴她,19床的男病人已經“走了”。不久後,18床的病人也停止了心跳。“精心照顧這麽久,還是走了,難受也很挫敗。”

  2月19、20日,吳怡穎休息,但還會去外圍工作,主要是幫同事送飯。“然後聽說17床的叔叔也走了。”吳怡穎感到震驚,突然悲傷地眼淚打轉。“我走的時候還好好的,還能玩手機。”

  “前一天,他躺著一直舉著手,好像要握拳又沒勁。”吳怡穎看到這個叔叔要說什麽,耳朵靠近嘴時,聽到的是聲音細微的“加油”。吳怡穎馬上回了一個“加油”,右手在胸前握緊拳頭。

  17床的病人剛來,情緒並不好,全身掙紮,輔助注射鎮定劑後,情況漸漸好轉。戴著呼吸機不能說話,這位叔叔在紙上寫下心願:“1、請你們全體領導及同誌,暢遊武漢,吃遍武漢,加油!!!2、將安排盛大答謝宴會,獎金及實物雙重獎勵。”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病人寫下心願單,這是寫給所有醫護人員的。

  “我在重症監護室待過,從來沒有經曆這麽頻繁的送別。”吳怡穎說,看著身邊病友離去,其他病床的人表情平靜,安靜地看著手機,“他不敢看這邊,一個個病友離開,他內心也是恐懼的。”

  在頻頻襲來的悲傷中,吳怡穎也看到了偉大。第一例捐贈遺體的55歲病人,來自這個病區,然後又有了第二例。47歲的肖賢友是提出捐獻遺體的第三人,他留下了11字遺書。

  吳怡穎記得這份遺書,一共兩行,每一個字筆畫都很淩亂。第一行“我的遺體捐國家。”空了很遠,第二行寫到:“我老婆呢?”

  吳怡穎說,她看到了一個人的偉大,也看到了他的平凡。

  送別50米的走廊 足足走了8分鍾

  2月15日,18床的叔叔離開時,吳怡穎在上夜班。拔掉氧氣管、鼻插管,耳朵和鼻孔塞上棉球,遺體消完毒,裹上兩層床單,然後推到走廊盡頭的樓梯口,等著殯儀館的車來接走。

  從病房到走廊樓梯口,總共50米,但推行病床時走得很慢,平時幾秒的路程,足足走了8分鍾。“我們不能讓他的頭碰到任何東西,讓他走得順順利利。”吳怡穎說,走廊裏擺著治療櫃,行進小心翼翼。

  行進的過程中,每位護士都會喊著:“老先生,一路走好!”吳怡穎說,這是一位護士姐姐教給他們的“儀式”,莊重而悲傷。沒有家屬送別,這是一場安靜的告別。“短短的50米,走得很漫長。”

  “想一切回歸正常,想摘掉口罩回家。”吳怡穎說,回到上海,她要家人補她一個團年飯。但是,回家之前,她想遊遍武漢,吃遍武漢,去看一看長江邊上的黃鶴樓。

  吳怡穎的日記中寫到:

  如果不是竭力對抗嚴冬,就不會感到春天的溫暖。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走出街頭,繁花與共!

  2月22日,采訪結束時,經過吳怡穎工作的病區樓下,樹叢中的白玉蘭已經綻放滿枝頭,這是迎春而開的花。

 

 

華南海鮮市場樓上商戶:當時很多舉動救了全家人(圖)
2020-02-21
 
 

  元旦那天,樓下海鮮市場就整頓休市了。當時,我們還正常營業,大家偶爾還下樓去,圍觀如何整治衛生,打探疫情方麵的情況。

  現在回頭想想,我當時的很多舉動,其實救了全家人的命。

  我是溫州瑞安人,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樓上做眼鏡生意。說起來,也算不幸中的大幸。我們警覺地比較早,剛有風聲時就開始戴口罩防護。

  後來聽說,市場裏有幾位輕度感染的溫州老鄉,都及時去醫院救治,現在也都痊愈了。

  2004年,華南眼鏡城開張。我是第一批入駐市場的商戶。與華南海鮮市場一樣,華南眼鏡城也隸屬於華南集團。

  海鮮市場在一樓,分為東西兩區,中間隔著新華路。眼鏡市場在二樓,麵積1萬多平方米,商戶一百多家,也分為東西兩區。

  在眼鏡城100多家商戶中,大概有20多戶溫州人。

  我們溫州人喜歡海鮮,偶爾會去樓下海鮮市場,買點螃蟹、基圍蝦之類的。但不會去買那些野味吃。

  我最早開始戴口罩,是12月31日。這天,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裏看到,“武漢出現類似SARS感染病例”。

  畢竟經曆過2003年的“非典”,我當時就緊張起來了,心裏盤算著該如何應對。

  結果,第二天有關部門出來辟謠——“不是SARS,專家說暫時沒有人傳人”。我們老百姓哪裏懂得這麽多,就認為可能是一般肺炎。

  緊接著,元旦那天,樓下海鮮市場就整頓休市了。當時,我們還正常營業,大家偶爾還下樓去,圍觀如何整治衛生,打探疫情方麵的情況。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已被封閉的華南海鮮市場。

  當時很多人還想,這得整治多長時間,不知年前能不能重新開業。

  直到我們接到通知,二樓眼鏡城也要提前休市,這才感到大事不妙。正常情況,眼鏡城一般是在1月20日左右休市。

  市場管理人員通知我們,準備提前一周休市。1月6日前後,又通知1月11日休市。

  6日左右,聽市場裏的人說,有幾家商戶感染,已經在住院。這時,一些小道消息越來越多,恐懼感也慢慢加劇。

  華南海鮮市場周邊有三家醫院。聽一些醫生朋友說,每天有不少人感染了,但與官方公布的情況不太一樣。

  我感覺疫情不會那麽輕描淡寫的,開始高度警惕起來——反正那幾天也沒有顧客,1月10日我就提前關門了。

  當時,兒子讀書的中學15日才放假,課外培訓班要等到20日結束。除了送兒子上學,我和老婆就不太出門了。

  由於我們所處的區域位置敏感,腦袋裏就要比別人多一根弦兒。當時,我已能明顯感覺到,華南海鮮市場周邊幾個社區,出來的人相對少一點,走在路上也神色緊張。

  大多武漢人還沒什麽感覺。送孩子上學時,我也在觀察,地鐵、公交、街上、超市裏和往常一樣,沒什麽人戴口罩。

  孩子回家還說,“為什麽要戴口罩,班上其他同學都沒戴,很奇怪。”

  “你別管別人了,自己戴好口罩!”我說。現在回想,這真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本來1月22日,我們回老家要辦喬遷宴。15日的時候,我就打電話提前取消了,通知了一圈親戚朋友。

  早辦晚辦都一樣,不要擔那麽大風險!一方麵我擔心萬一身體出狀況回不了家,另一方麵擔心人太多,萬一感染怎麽辦。

  11日,市場停業後,又聽說有幾位輕度感染,好在醫療資源還沒這麽緊張,去了還能就診。這是事後聽別人說的,當時誰也不會把隱私告訴別人。

  我回溫州是臨時決定的。19日晚上9點多,我們睡前打開手機,查了下回溫州的機票,看到20日航班還有票。

  “算了,我們還是回去吧,我明天給老師打個電話給孩子請假。”我和老婆商量。就這樣,我們晚上10點多開始收拾行李,第二天飛回溫州。

  20日,一個親戚送我們去機場。我們全程戴著口罩。當時,聽說機場管製比較嚴格了。

  不過,去到機場我們發現,和平常也差不多。偶爾看到幾個人戴口罩,感到納悶兒,好像大家對疫情很放鬆,沒有什麽感覺。

  登機後,空姐看到我們,悄悄地說:“你們一家防護措施做得真好,我也想戴口罩,現在上麵不允許。”

  從空姐的眼神裏可以看到,她其實挺擔心的。因為是公共場合的服務人員,佩戴口罩要有統一安排。

  當時,很多乘客、機場工作人員,都沒有戴口罩,跟平常沒有什麽區別。

  可見,疫情並沒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回頭想想,幸虧自己口罩戴得早,走在路上刻意與別人保持距離,市場關門之後就居家,也不出去吃飯。

  飛機抵達溫州後,我們提前約好車,直接回老家瑞安馬嶼鎮儒陽村。當時,從武漢回來還沒有要求隔離呢。

  不過,我還是比較謹慎,取消了所有應酬,也不讓親戚來上門走動。

  印象中,瑞安市政府21日左右正式發通知,提醒不要接觸武漢回來的人。

  說實話,當時並沒想到武漢以外還會這麽嚴重,我們也曾外出上街準備年貨。就算去市場采購,在外麵待的時間也很短,從不主動和別人接觸。

  回家後兩天,親戚朋友還辦了幾場喬遷的喜宴,我們也沒有去。

  我是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出去的,其他人可能沒有我想得複雜。我對這個會敏感一點。

  相比之下,浙江的防控措施比較早。很快,村裏就不讓辦紅事了,大部分農村的酒席都取消了。

  23日武漢“封城”,全國對疫情的重視程度都高了。我回家才兩三天,浙江馬上就啟動一級響應了,管製措施非常嚴格。

  大年初一開始,文化禮堂就關閉了。往年,村裏人都會聚在一起熱鬧熱鬧,現在這些活動也都取消了。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盡量不要聚集。

  接下來每個村開始封路。雖然給生活帶來不便,非常時期也沒辦法。

  我們安心在家裏隔離。有時待的時間太長了,晚上看沒人了,去自己家樓下散個步。農村9點之後,外麵就沒什麽人。

  我們村有30多位從武漢回來的,現在都沒有被感染。眼鏡城裏有幾個溫州人,過年沒趕回來。有的封了想走走不了,輕度感染的也不能回來了。

  現在就等著疫情過去,孩子開學才能回去。我們眼鏡市場這麽敏感的區域,能不能正常開門營業也是未知數。

  管理方說,要根據政府發布的信息最後確定。後來,我們得到消息,不會早於2月21日開門。

  現在主要關心孩子上學問題。生意上的事情也沒辦法,累了大半輩子了,就當歇一歇吧。

  今年生意肯定會比較難做,大家心情都是一樣的,希望疫情早點控製住,市場能慢慢回到正軌。

  現在苦的是武漢那些被感染的患者,還有一線醫務人員。我每天看新聞,想想都特別難受。(應受訪者要求,王力豐為化名)

所有跟帖: 

含蓄與遲鈍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4951 bytes) () 02/22/2020 postreply 13:17:59

剛剛為護士們給病人送行感動的淚水漣漣,然後就看到這個,然後就突然哈哈笑,護法,你這樣怎麽好呢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2/2020 postreply 18:39:47

淚中有喜-----這就是生活。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133 bytes) () 02/22/2020 postreply 22:25: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