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植山:五運六氣是中醫理論的源頭 (王永炎院士2019年六月說顧植山預測武漢冬季有瘟疫,推薦顧植山)

來源: yzout 2020-02-18 22:44:5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28 bytes)

顧植山:五運六氣是中醫理論的源頭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張夢雪時間:2017-02-07 閱讀:22122評論:0讚:0有0人參與

五運六氣學說不是中醫理論的一個分支,而是中醫理論的源頭,是五藏六府、三陰三陽六經、十二經絡等中醫概念形成的基礎。從五運六氣入手,是解讀《黃帝內經》和中醫理論的不二法門。”

這是安徽中醫藥大學顧植山教授9月6日在中國中醫藥報社舉辦的第五屆“北沙灘講壇”上所作《從中醫五運六氣看中華文明》講座中說的。顧植山多年來潛心研究五運六氣學說,是龍砂醫學流派的代表性傳承人。在講座中,顧植山以豐富的知識、深邃的思維推理、獨特的視角,梳理了中華文化史和中醫史,讓大家重新認識五運六氣在中醫藥學中的重要地位,認識中醫藥學對中華文明複興的重要意義。

 

五運六氣奠基中醫理論體係

遠在伏羲時代之前,中華先民對“天道”的認知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顧植山說,古人講的“天”指的就是大自然。上古先民通過觀察日影和天體運動的變化軌跡,產生太極和河圖等圖形;伏羲時代形成了以太極、陰陽、四象和先天八卦等為主要符號的八卦文化。八卦文化表達了古人對“天道”的認識。

伏羲時代比炎黃時代早得多,但後人把文明源頭定於伏羲而不是炎黃,可見黃帝時代文化的重要意義。

《史記》載黃帝“伶倫造律呂”,是通過“葭管飛灰”發現了時間周期的六律六呂,這是中華曆法的萬古不變之律!由六律十二氣而二十四節氣、六十甲子,進而造就了我國古代最先進的農業和醫學。又完善了陰陽五行學說,故黃帝被尊為“人文始祖”——人皇。

顧植山說:以木、火、土、金、水為代表符號的“五行”說,是對萬物之象的概括。《黃帝內經》植根於黃帝文化,是黃帝文化的活化石。《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代表了黃帝文化天人相應思想之魂。中醫藥學之所以能成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與其中的五運六氣學說有很大關係。

澄清對中醫學理論的誤區

顧植山談到,“陰陽首先代表的是氣化運動的兩種象態,太極圖由衰到盛叫做陽,由盛到衰叫做陰。”由於擯棄了五運六氣,現代教科書對陰陽的解釋往往脫離了《黃帝內經》中陰陽概念的本意,僅僅把它看作對兩種事物的分類,完全改變了陰陽的基本含義。

本來七損八益是中醫學調陰陽的根本大法。但近年來一些人誤以為七損八益就是房中術的專用術語了。顧植山指出:隻有從三陰三陽六氣的開闔樞動態變化中,才能理解“七損八益”是對天地陰陽動態變化盈虛損益的描述,“知七損八益”就是要把握天地陰陽動態節律中的盈虛損益關係。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與“七損八益”意思相通,“春夏養陽”是說春天和夏天要讓陽氣更好地發揮升發的功能,也就是要“八益”;“秋冬養陰”則是要順從秋冬天自然降、藏的規律,幫助陽氣收藏,也就是要“七損”。而不是如有些人說的春、夏天多吃溫熱補陽的東西,秋、冬天多吃寒涼滋陰的食物。

顧植山認為,五行的本意是對萬物之象的概括,並不是指五種物質;“三生萬物”也並不是普遍認為的天、地、人三才。《黃帝內經》中講“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即天、地、人都是由“三”所生,“其生五,其氣三”,故三生萬物的“三”指的是氣化運動的“開、闔、樞”三種狀態。

五運六氣學說以人類對自然的認知為基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和科學瑰寶,數千年來源遠流長。當今,對中醫理論的繼承和發展需對中醫科學內涵有深入理解,透過運氣學說解讀中醫,可更好地看到中醫理論的科學本原,避免許多誤區。

學習中醫不能脫離五運六氣

學習中醫不能不學《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全麵傳承了黃帝文明的文化模式,《黃帝內經》中處處都是五運六氣,不了解五運六氣,就讀不懂《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開卷第一篇叫做“上古天真論”,論述的是天人相應的基本思想;“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講的是人的生理功能是由所處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表達的觀點是要尋求和把握自然界的基本規律。

五運六氣反映的是宇宙基本規律。中醫強調“天人相應”,認為要把握和順應自然規律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這就離不開五運六氣了。

顧植山強調,解讀《黃帝內經》的關鍵在對開闔樞三陰三陽和五運六氣的理解。中醫教科書中擯棄了開闔樞和五運六氣,使許多中醫的道理和原則都講不清楚了。所以無論是學習中醫理論,還是臨床診治,都應以五運六氣的視角和思維作指導。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學說的主導思想方法是客觀的、辯證的,我們已用大量氣象資料的統計分析證明五運六氣客觀規律的存在,在臨床中,應用五運六氣指導,對疑難雜症甚至急危重症救治都顯示出了難得的療效。所以,正確認識中醫理論與黃帝文明的密切關係,正確認識黃帝文明的科學內涵和科學高度,將徹底改變人們對中醫學理論的偏見,給中醫人帶來自豪和自信。”顧植山語重心長地說。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