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五運六氣,分析此次病毒疫情還要持續多久可以控製住!zt

來源: yzout 2020-02-09 11:19:4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6801 bytes)

從中醫五運六氣,分析此次病毒疫情還要持續多久可以控製住!

中醫思維十 Yesterday

 

中醫,是中華民族最為耀眼的瑰寶有人說,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是闡述自然、生命、疾病時空規律的中醫經典理論,在曆代防治疫病的鬥爭中,功紀卓著。
 
基於五運六氣的中醫疫病分析以判斷病機、確立辨治思路為原則。其預測方法是通過理論推導,做出自然應時之氣、非時之氣盛衰及其對人體髒腑之氣影響的相應推斷,形成有關疫病流行趨勢、證候特點、防治原則的推論,進而求證於實際氣候、物候、脈象、症狀表現及辨證論治的符合情況以修正完善,最終采取趨利避害、糾偏補虛的有效方法,降低疫病發生與流行。
 
對疫病的發生、流行,強調:自然環境的非時之氣乖戾或應時之氣暴烈是疫病發生的重要外因,人體內在髒腑之氣的不充沛、不均衡是疫病發生的關鍵內因,社會環境的穩定是疫病發生與傳播的控製因素。
 
民國時期疫病專著《時疫溫病氣運徵驗論》提出:內火過旺者易受時令外邪侵害。歲氣流火外因雖難避免,內因“人積溫病深淺”卻可自控。故五運六氣防控疫病的原則為:了解歲氣外因以利祛邪,消除人體內因以利固本。
 
 

 

 

什麽是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為運氣學說的中心內容,在中醫領域的運用中,擴展了中醫理論體係的框架,對中醫理論的發展有啟奧升堂之功。
 
運氣學說的中心內容。以十天幹的甲己配為土運,乙庚配為金運,丙辛配為水運,丁壬配為木運,戊癸配為火運,統稱五運,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為厥陰風木,子午配為少陰君火,寅申配為少陽相火,醜未配為太陰濕土,卯酉配為陽明燥金,辰戌配為太陽寒水,叫做六氣,從年幹推算五運,從年支推算六氣,並從運與氣之間,觀察其生治與承製的關係,以判斷該年氣候的變化與疾病的發生。這就是五運六氣。
 
運氣學說的中心內容。以十天幹的甲己配為土運,乙庚配為金運,丙辛配為水運,丁壬配為木運,戊癸配為火運,統稱五運。前幹屬陽,後幹屬陰,如年幹逢甲,便是陽土運年,年幹逢己,便是陰土運年,陽年主太過,陰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屬某運。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為厥陰風木,子午配為少陰君火,寅申配為少陽相火,醜未配為太陰濕土,卯酉配為陽明燥金,辰戌配為太陽寒水,叫做六氣。按風木、君火、相火、濕土、燥金、寒水順序,分主於一年的二十四節氣,是謂主氣。又按風木、君火、濕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順序,分為司天、在泉、左右四間氣六步,是謂客氣。
 
主氣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變,客氣則以每年的年支推算。如年支逢辰逢戌,總為寒水司天,濕土在泉;逢卯逢酉,總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類推。從年幹推算五運,從年支推算六氣,並從運與氣之間,觀察其生製與承製的關係,以判斷該年氣候的變化與疾病的發生。這就是五運六氣的基本內容。
 
 

 

 

庚子年五運六氣概述

 

 
庚子年,天幹為庚金,庚為第七個天幹,奇數為陽,庚為陽,乙庚合化金,所以,此年的大運(也叫中運)為金運太過年(若為乙年,則為金運不及年),《黃帝內經》上稱這種年份為堅成之紀,主收引,金氣太過的年份氣候有什麽特點呢?就是全年氣候都處於濃濃的秋意之中,秋高氣爽,幹燥涼快。
 
為什麽乙庚合化金呢?這是古聖仰觀天象得來的。他們發現天空中黅黃之氣出現在甲和己連線的方向上,黃色屬土,所以,他們就認為甲己合化而生土運。同樣的方法,他們觀察到蒼天木氣下臨丁壬之方,故識丁壬合化而生木運;丹天火氣下臨戊癸之方,故識戊癸合化而生火運;玄天水氣下臨丙辛之方,故識丙辛合化而生水運;素天金氣下臨乙庚之方,故識乙庚合化而生金運。蒼為青,丹為赤,黅為黃,素為白,玄為黑,天氣天幹合化就是這麽來的。甲、丙、戊、庚、壬屬陽幹,為五陽年,主五太太過之運;乙、丁、己、辛、癸屬陰幹,為五陰年,主五少不及之運。
 
天幹起運,地支起氣。地支為子,子午之年為少陰君火司天,也就是說,天幹為運為金,地支為氣為火,火克金,氣克運,這叫天刑,為不相得之歲。本來天幹的中運是金運太過,金顯得太旺,有火來克金,正好使得金氣就不那麽旺了,氣候也就沒那麽涼,《黃帝內經》裏叫審平之紀。司天之氣為三之氣為少陰君火,氣是按照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三陰(太陰)、一陽(少陽)、二陽(陽明)、三陽(太陽)的順序運行,所以,在泉之氣為六之氣就是陽明燥金,也是全年的終之氣。在泉之氣為金,與中運金運在五行上相同,而且庚子是陽年,所以,這是同天符之年,如果是陰年,則為同歲會之年,比如辛醜年。庚子年屬於同天符,天符為執法,跟城管似的,既然金氣這麽旺,那就沒收一些金氣,所以,金氣就不那麽旺了,變成了平氣之年。但是,畢竟這一年帶了天刑,偶爾還是會有劇烈的變化,出現大災大難。氣克運,氣盛運衰,我們看氣候就以氣為主,運次之。
 
司天之氣少陰君火,少陰有本標之化,本熱而標陰,寒熱得中,則其氣和,而無熱淫之勝。所以,上半年氣候還算平和,不會很熱,人會覺得比較舒適。
 
在泉之氣陽明燥金,陽明不從標本,而以中氣為化,燥濕相半,則其化平,是歲平金而無勝複,不取化源,惟資歲勝,折其鬱氣,無使暴過而生其病,歲宜以鹹寒調其上,以酸溫安其下,以辛溫調其中,食白丹之穀,以全真氣,食間氣之穀,以辟虛邪,運同地氣,化宜多用溫熱,司氣以涼,用涼遠涼,此其道也。所以,下半年氣候一半燥一半濕,基本上也算扯平了,不會太燥,隻是金燥之氣被克得太厲害鬱久之後會暴發,要預防金鬱之氣暴發而生病。
 
用鹹味寒性的食藥來克司天之少陰君火,鹹寒屬水,水克火;用酸味溫性的食藥來克在泉的陽明燥金,金性辛涼,酸溫與之相反,可以克製鬱發的金氣;用辛味溫性的食藥來和中。吃白色和紅色的穀物,可以保全真氣,因為白色屬金,紅色屬火,分別可以彌補在泉陽明燥金之氣和司天少陰君火之氣。按司天在泉的左右間氣分別吃對應的穀物,可以防虛邪之氣的侵襲。中運為金運太過,在泉之氣為陽明燥金,兩者都是金,金之象是寒涼的,所以用溫熱的食藥來化它。司天之氣是少陰君火,所以用涼的食藥來克製火熱,用涼的食藥要避開涼爽的秋季,這是順應自然之道。
 
金鬱之發,天潔地明,風清氣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霿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乾,金乃有聲。故民病咳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幹,麵塵,色惡。山澤焦枯,土凝霜鹵,怫乃發也,其氣五。夜零白露,林莽聲淒,怫之兆也。
 
金被鬱而發作起來,天氣高爽,地氣明淨,金風是清明急切,秋涼就此而起,草木之間霧乳浮煙,燥氣流行,濃霧時起,肅殺之氣一到,使草木凋落,西風聲厲。所以人們傷於秋燥,多患咳嗽氣逆,心脅脹滿連及小腹,時時劇烈疼痛,不可轉側翻身,咽喉幹燥,麵色很難看,好象滿麵灰塵。山澤幹枯,地麵凝霜,是其將發未發之現象。正當五氣——秋分以後之時,夜降白露,早聽草木之間風聲淒切,是其將發之先兆。
 
 

 

 

新冠病毒疫情的五運六氣分析

 

 

(本段內容作者:顧植山教授)

 

五運六氣是中醫學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也是當前中醫藥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讓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鑒未來”的核心內容。
 
我們曾在2019年分析預測己亥年末的運氣條件容易產生疫情,但當時主要從己亥歲終之氣的運氣特點出發,注重於少陽相火病機,這對年前的季節性流感較為符合。但目前運氣已進入庚子歲,新冠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的症狀特點也有所不同,需要從當前運氣的多方麵因素進行新的分析。
 
現試作分析如下:
 
2002-2003年發生的SARS,比較清晰地顯示了五運六氣對疫病的影響。SARS發生的五運六氣病機主要是庚辰年的“剛柔失守”“三年化大疫”,注意到新冠與SARS的相似性,故也要從“三年化疫”去進行分析。
 
三年前是2017丁酉年,《黃帝內經·刺法論》:“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氣不當位,下不與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剛,即地運不合,三年變癘,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
 
《黃帝內經·本病論》:“下丁酉未得遷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陽未得退位者,見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幹失剛,亦木運小虛也,有小勝小複,後三年化癘,名曰木癘。
 
回顧2017年,春天氣溫偏低,秋冬的燥熱又比較突出(因我們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疫病預測預警課題已於2015年結束,故對2016年後的氣象數據缺少具體數據分析,這裏隻能憑感覺回顧),從現在出現的新冠疫情反推,丁酉年的氣候應該屬於《內經》描述的“丁酉失守其位“了。
 
丁酉年是陽明燥金司天,那年秋冬季的氣候是燥象較著,故其影響三年後的“伏邪”是伏燥,與SARS相似,乏力較著是伏燥傷肺的一大特征,報道的大部分病例倦怠乏力、幹咳、少痰、咽幹咽痛等主要症狀都與伏燥相符。
 
對於三年化疫問題,過去我們主要關注了陽幹年的剛柔失守,《黃帝內經》對陽幹年剛柔失守的氣象特點有具體的描述,例如庚年剛柔失守的“陽明猶尚治天”“火勝熱化”“水複寒刑”等,容易把握;而對《黃帝內經》講的陰幹年的“地不奉天“”柔幹失剛“等則缺少這類描述,不易把握,也未見到過實例,因而缺少了應有的重視。這次新冠的發生,開啟了我們對五運六氣這一部分理論的認知。
 
有一點頗耐人尋味:《黃帝內經》把庚辰年剛柔失守、三年後所化大疫稱為“金疫”,病機也主要在肺;而講丁酉失守其位,“後三年化癘,名曰木癘。”我們注意到一些新冠病人早期並沒有肺部病灶,甚至有的病人沒有明顯發熱和肺部炎性病灶,直接發展為呼吸窘迫,似乎契合了《黃帝內經》的論述。因此,把新冠一概稱為“肺炎”似還值得商榷。我們認為,若能在早期進行正確的中醫治療,完全有可能把多數患者阻擋在”肺炎“之外。
 
對於目前疫情趨勢的分析:
 
1、從產生伏氣的三年前的運氣失常比較,丁酉年的失常比2000庚辰年的剛柔失守明顯要輕,故這次疫情的暴烈程度也不至於像SARS那樣強。
 
2、我們原來對己亥年末疫情的判斷,因未充分關注到丁酉伏燥的因素,也因為未能及時獲得早期的疫情信息,故認為大寒交歲氣後會很快緩解。現在有了伏燥的因素,庚子年的歲運又是“太商“,燥氣太過,不利於伏燥的快速緩解,故疫情的消退就不會那麽快了。
 
但畢竟大寒以來的歲氣交接正常,庚子歲一之氣的客氣太陽寒水對疫情的緩解也較為有利,在政府強有力的防控措施下,若能充分發揮好中醫藥的作用,我們仍相信疫情在2月份會很快得到有效控製並消退。
 
 
關於新冠的預防,《黃帝內經》對丁年失守三年化疫有一段專門論述:“勿大醉歌樂,其氣複散,又勿飽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久坐,食無太酸,無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強調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藥物方麵,要三因製宜,而既稱“木疫”,上要抗金,下要固土,大要以益氣健脾養陰潤燥為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