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透說

本帖於 2019-12-08 12:38:31 時間, 由普通用戶 YMCK1025 編輯
回答: 1993年的神異經曆YMCK10252019-12-06 21:23:56

智遊世間

 

《閱微草堂筆記》講,有一隻狗見一豬便狂吠,見別的豬則不然。而這隻豬見這隻狗也是很怒,見其它狗則不然。

六朝誌公一次參加婚禮,用天眼觀察新娘曾經是新郎的奶奶,而慶賀所敲的鼓是新郎爺爺轉生驢子的皮所做的,

嶽父嶽母前生分別是豬和羊。於是誌公留下一偈:

“孫子娶祖母,子打父皮鼓。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裏煮。眾人來祝賀,我看都是苦。”

 

    緣分就是跨越生命界限的生命之間的聯係。兩個前生有恩的人,這生很可能要相聚報恩。

兩個曾經有仇的,這生也傾向於相聚報仇。明清筆記中大量故事,述說兩個人前生的恩仇如何在這生得到還報。

曾經的恩愛情仇,跨越了生命的界限,繼續發揮著作用。

由於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看不到曾經的故事,便把這莫名而來的喜惡稱作緣分。

 

    緣分除了這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緣分,還有一種是生命與事業之間的緣分。

比如有的人生下來就對音樂、歌唱或武術有著愛好和特長,就可能是上個生命周期帶來的餘勢。

曆史上也有的人生下來就是神童,大家認為神乎其神,後來大多泯然眾人。很多人說是不學習不長進的結果。

其實不是。這是因為他轉生來的時候,帶有一部分上一生的記憶和能力,這個能力相當於成年人水平。

年幼人具有成人水平自然要超出同齡人,而驚到世人。

但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他與別人的能力差越來越小,長到成人時就與人無異了。

 

    修出三界的法門要求人了緣,把曆史上的緣分都做個了斷,對一切事業物質都不生留戀,

就不會有力量把人係縛在三界。否則自己就製造了留在三界的緣分。因此小乘佛教要求了緣。

大乘佛教要人結緣,也就是廣結善緣,幫助度化眾生,這樣就能不斷地和眾生聚到一起,來利益眾生和度化眾生。

因此他與眾生的關係是利益眾生,攝受眾生。

佛經中常見描述,大菩薩各攜帶多少億萬眷屬,在宇宙中遨遊參加法會。

在娑婆世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都與眾生緣分很深,

所以經常以各種身份出現,或指點迷津,或救苦救難。

 

 

    但緣分的結與了,並非一定在時間鏈條上不間斷,很有可能被中斷,過很久又連續上。

比如張三對李四有一種恩緣,假如下一生兩個人到了不同的生存場所,成為不同的生命,這段緣分就會擱置。

直到下次兩個人碰到一起才會了結曾經的緣分。

同時,緣分也不是絕對隻要產生就一定要了結,因為不同的緣分力量密度不同,更大的力量會衝破小密度的力量。

比如與佛結的緣分是更大密度的力量,它可以衝破世俗的緣分,而使世俗的緣分不一定形成事實來了結。

 

佛經中講念阿彌陀佛一聲可了多少劫生死業障,如果說那些生死業障必須得了,

可能在你了那些生死業障的過程中,又作下了新的生死業障的緣,

這些新的生死業障的緣可能又把人拖進另一個80億劫生死業障中,

那麽在那個80億劫生死業障中又會造新的80億劫生死業障。

如果這樣推衍下去,就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

所以,與佛結的緣是密度更大的力量,可以終止密度低的力量把人推到無限的輪回幻夢中去。

 

    緣是一種可短可長的一種關係,是可大可小的一種力量,緣可以結,也可以了。

緣可以斷,也可以續。緣可以不斷地持續。

想了緣者就不要再結緣,想結緣者就不擔心攀緣,想長久保持緣分者就不斷用心去維持。

一切都可通過心力的運作得以實現。想與佛結緣者就學習佛的經典,心底經常想著佛陀。

了解緣的生成、運作規律,生命可獲得法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