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與習氣之思辨

來源: YMCK1025 2019-11-07 14:56:5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726 bytes)

福慧果

 

業力與習氣之思辨
===========
梁源-阿魯科爾沁:果師兄好,請問什麽是習氣,什麽是業力呀,兩者怎麽區分,習氣是從哪裏來的?
========
回答:(1)、我以通俗譬喻,解說此理:種一棵花椒樹,長了幾十年,你把花椒樹砍了,並且把花椒樹的根都從土裏麵挖出來了,可是,花椒樹的根沾染過的泥土,居然攜帶有花椒樹的一部分麻味分子,這就是習氣。泥土比喻含藏種子的阿賴耶識,或叫八識心田,花椒樹根比喻煩惱種子,生長出來的花椒樹代表煩惱現行。而除掉現行之煩惱樹,挖掉種子之煩惱根,即便如是,賴耶心田依然有種子熏染的味道,這就是習氣。
 
(2)、業力是什麽?業力就是你身口意的所有行為之作用力所引發的反作用力,業力的引發機製就是牛頓第三定律,隻不過佛教引入了心理力量,這是牛頓定律沒有的。這也是我過去說牛三定律需要拓展定義範疇的原因之一。業和力的概念一體,故稱業力,就等於業力的概念本身屬於力學概念,應該遵守絕大多數力學原理。略舉一例:甲乙二人同修等同之福,甲感修福得力強,而乙感修福得力弱,何以故?因甲負債少,福力攤薄麵積小,單位麵積壓強大,故感修福得力強。反之,因乙負債多,福力攤薄麵積大,單位麵積壓強小,故感修福得力弱。此即我依照力學之常識性原理,解釋佛教徒修福感應強弱不同之神秘現象,所給出的不神秘答案。除此之外,佛教業力係統的絕大多數理論,都與其他力學理論符合,以後有機會再另外解釋。
 
《四十二章經》雲: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已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悔,禍必滅己。《法句經》雲:擊人得擊,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施怒得怒這些經典依據都證明,你給出去什麽屬性的力量,就會反饋回來同等屬性的力量,因此,牛頓第三定律所謂的反作用力,就是業力的本質。隻不過,這些概念已經超出牛三定律的原本定義範疇。因為牛三定律隻是定義了反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並沒有定義它的其他屬性。所以,牛三定律如果對接解釋業力業報理論,其還有很大的理論拓展空間。
 
請注意,我對業力的這一段闡釋和定義,是我自己在修證體悟中,參照自然科學的原理,所做的現代語言體係的定義,並沒有去照搬照抄佛教的傳統定義,因為佛教的傳統定義太抽象,太朦朧,不利於現代人理解“業力”概念之本質。關於業力的這一段闡釋和定義,具有我濃厚的個人色彩,大家有權力拒絕我的這種解釋和定義。當然,你也有接受的權利和自由。
 
這些概念前些年在老博客就定義過,本不必重複,但因為你是新讀者,這裏重複表達給你。
 
 
(3)、依照《瑜伽師地論》第一卷的定義,業力分善業、惡業、無記業。而其中無記業是在沒有善惡發心之心理狀況下所造的業,既沒有被貪嗔癡等煩惱驅動所造之業,也沒有被非貪嗔癡等善意驅動所造之業,叫做無記業。從此論定義無記業來看,無記業不是煩惱習氣引發的。而其中惡業是煩惱貪嗔癡引發的,善業是非貪嗔癡引發的。也即是說,煩惱和習氣可以引發業,但業不必然由煩惱習氣引發,因為無記業就不是由煩惱習氣引發的。因此,煩惱習氣和業力雖然存在相關的引發作用,但又不必然相關,因為無記業也是現實之存在。
 
 
(4)、關於你的提問,習氣從哪裏來的?如果從十二因緣的根本來講,習氣是從無明來的,也當從無明滅而滅。如果從阿賴耶識含藏種子的原理來講,習氣是從煩惱種子對阿賴耶識的熏染來的。隻看你從哪一個角度來解釋。
 
 
(5)、《成唯識論》卷八所雲,最能直接解釋你的提問。《論》曰:諸業,謂福非福不動。卽有漏善不善思業。業之眷屬,亦立業名。同招引滿異熟果故。此雖纔起,無間卽滅,無義能招當異熟果;而熏本識,起自功能。卽此功能,說為習氣。是業氣分,熏習所成。簡曾現業,故名習氣。如是習氣,展轉相續,至成熟時,招異熟果。此顯當果勝增上緣。
 
 
(6)、關於業力和習氣的問題,本文隻提供一部分角度之一部分參考見解。因為佛法理論浩繁,不同角度有不同之定義和辨析界定。以後遇到其他因緣,再解釋其他角度之定義。

所有跟帖: 

變換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307 bytes) () 11/07/2019 postreply 19:06: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