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明今

蠻族勇士:

“奸臣”當國——劉瑾、魏忠賢與和珅的真實故事

 

一、劉瑾必須死

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壞太監,他和明代前期太監王振和後期的魏忠賢,並稱明代三大奸。在這裏,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劉瑾到底具體幹了什麽壞事,為何被明代那幫除了不幹正事啥都幹的儒官群體恨之入骨:

一,劉瑾委派太監去擔任各重要商貿城市的城門官,負責收取商稅,並規定每名太監城門官的工作下限:每年必須至少向國庫繳納萬錢。這項規定徹底堵住了儒官群體在商稅領域的貪汙機會,因此令儒官群體痛罵不已。

二,劉瑾發現京師周圍的農民生活困苦,農田被儒官群體大量兼並,失地農民淪為農奴,生不如死。於是劉瑾倡導大量建立皇莊,以皇帝的名義收購破產農民的田地,並以極低的地租送給農民繼續耕種。有了“皇莊”的名頭作為保護,儒官群體再也無法兼並土地,於是劉瑾成為了儒官群體的死敵。

三,劉瑾建立了嚴厲的官員工作時間製度,規定官員日出入朝工作,日落退朝下班,無故不得曠工。這種嚴厲的製度簡直讓懶散的儒官群體無法想象,一時間罵聲震天。

四,最關鍵的是,為了清查各省財政並杜絕貪汙,劉瑾取消了各省的財政獨立審核權,要求各省的庫銀必須全部移送中央清算審核。這次大清算查出數以百計的貪官,劉瑾也沒有對這幫貪腐成性的儒官們趕盡殺絕,隻是把他們統統被扒光了褲子在皇宮門口打屁股,然後撤了幾個實在是貪得太過分的職,也就算了。然而儒官們將此事視為奇恥大辱,必欲殺劉瑾而後快。

事情到了這一步,劉瑾當然就沒有活路了。正德五年,在儒官群體的集體造謠汙蔑之下,明武宗一紙令下,當權不過五年的劉瑾被淩遲處死。然而,吊詭之處在於,前麵這四件明明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居然被直接寫進了史書,作為劉瑾的罪狀。隻不過,對於熟悉真正的世情民俗的你我來說,這紙上的罪狀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麽樣的真相,當然是不言而明的事啊!

 

 

二、最冤不過魏忠賢

魏忠賢出身京郊的貧苦家庭,娶妻生女之後全家即將餓死,魏忠賢百般無奈,在萬曆年間被迫自行淨身,進宮當了一名小太監。他飽嚐人間疾苦,因此不同於宮中其他自幼淨身的太監,算是有見識也接地氣的那一類。

天啟皇帝即位後,魏忠賢得到重用,開始一步步走上權力舞台的中央。天啟皇帝在位七年,魏忠賢也因此為大明王朝幹了足足七年的實事,比劉瑾多幹了兩年。魏忠賢的主要事跡包括:

 

1、著手分化和打擊已經結成鐵板一塊的儒官群體。明末儒官群體結黨營私,已經到了罔顧江山社稷的地步,手段如狼似虎,比北方遊牧民族的搶掠還要殘忍。當然了,熟悉中國古代史的同學都知道,儒官群體的集體貪腐,幾乎是中國自漢代之後所有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大明王朝想要續命,就必須打擊儒官群體的貪性。魏忠賢幹得不錯,他很好的利用了所謂東林黨與楚黨、浙黨等內部派係的矛盾,挑動他們相互彈劾攻擊,由此罷免了一大批除了貪腐之外啥實事都不會幹的貪官汙吏,大明吏治為之一清。

 

2、全麵整頓東廠西廠和錦衣衛,並組建皇宮內衛,將內衛人數一步步擴張至過萬人,由此建立起直屬於皇帝的情報與武裝力量。這一點乃是重中之重。大明皇帝在天啟皇帝即位時已經近乎被儒官群體架空,魏忠賢重新給皇帝配上了武裝力量,並因此讓皇帝獲得了真正的權威,皇帝可以繞過腐朽的儒官體係,通過東西廠與錦衣衛直接收集政治與軍事情報,在做出決策後可以通過內衛直接予以執行。由於魏忠賢的賞罰還算分明,並極大的遏製了儒官群體對武將階層的欺淩和羞辱,大明王朝的軍隊也因此還保持住了一定的戰鬥力。恰恰因為這樣的原因,天啟皇帝才抵抗住了滿清軍隊在東北的持續進攻,維持了東北防線,雖然進攻乏力,但是也還能維持得住邊境的堡壘體係。魏忠賢後死後儒官群體失去製約,大肆貪腐軍事物資,並隨意屠殺軍中大將,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因此一落千丈,也因此走上了亡國之路。

 

3、魏忠賢仿效劉瑾,組建以太監為主體的商稅征收體係,確保東南一地的商稅牢牢掌控在中央手裏。東南一地上繳的商稅,占當時大明朝廷總收入的六成以上。富庶的東南支撐起了整個大明財政,整個天啟年間,朝廷可以一邊在東北跟滿清打硬仗,一邊還可以在西北受災時拿出錢糧賑災,讓老百姓有口飯吃,讓整個大明王朝維持穩定。魏忠賢死後,東南商稅轉給貪婪成性的儒官們征收,雖然商人們的稅一分錢都沒少交,但是中央財政很快就收不到錢了,東南商稅占朝廷收入的比值很快就下降到3成以下。這中間的差額,當然就是進了儒官們的口袋。為了彌補財政上的整體虧空,儒官們忽悠幼稚的崇禎皇帝去向西北災民征稅,終於激起了規模浩大的西北起義,並最終帶來了王朝的覆滅。

4、天啟年間,皇族人口已經膨脹到了驚人的數量,由中央財政直接供養的朱氏子孫已經超過十萬人。魏忠賢力主削藩,清查各地藩王人口,削減旁係宗親,同時降低藩王的爵位和待遇,以減輕財政負擔。

就上麵這些事,每一件其實都足以引來殺身之禍。天啟皇帝死後,傻了吧唧的崇禎皇帝即位,魏忠賢很快就被掃地出門,在被貶斥的半路上,上吊自殺,勉勉強強算是有一條全屍,比死於淩遲的劉瑾要稍微強點。魏忠賢死後,大明王朝就不再有任何人去嚐試幹實事,大明王朝,自此走向了不歸路。

 

 

 

三、和珅與他的商業帝國

和珅是滿清朝廷一個非常奇特的存在。雖然他出身權貴世家,不過很小就父母雙亡,在親戚的冷眼中長大,少年時期隻能勉強算是能混上個溫飽,談不上富貴。在這種處境之下,和珅不同於其他整天遛鳥玩樂的滿族公子哥,他努力讀書,精通儒家經典,算是滿人之中為數極少的讀書人。

22歲的時候,和珅被選去了乾隆身邊當侍衛(其實就是貼身秘書),因為文筆通順,頭腦清晰,一步步得到了乾隆的信任。到他23歲的時候,就被調到內務府管布庫,這是和珅開創商業帝國的起點。注意,內務府,也就是皇帝的私人錢庫,並不是由戶部管理的國庫。從這一刻開始,和珅開始了自己的偉大事業:幫皇帝管錢、掙錢、掙更多的錢

公元1776年,年僅26歲的和珅就任內務府總管大臣兼戶部右侍郎(皇帝的私人財富總管兼國家財政部副部長),自此走上了權力的頂峰。此後他在宦海浮浮沉沉,屢次遭遇彈劾和貶斥,又屢次起複,不過內務府和戶部的大權,始終被和珅牢牢把控,這是和珅能夠在權力的舞台站穩腳跟的根本。總體來說,在和珅的一生中,主要幹了以下幾件事:

1、低價收購或直接沒收犯官的土地,充入內務府。乾隆中期內務府下轄的皇莊田地麵積約為50萬畝,到乾隆晚年增加到了100餘萬畝。這些皇莊田地,每年可以給內務府帶來以百萬兩白銀計的收入。

2、大量開辦錢莊、船行與車馬行,組建起全國性的金融與物流網絡。僅在京城附近,和珅就直接投資開辦了百餘所錢莊和當鋪,以內務府的名義提供信用擔保。對當時的商家來說,使用和珅係的錢莊進行資金結算,並同時委托和珅係的運輸企業進行貨物長途運輸,可以免受沿途官僚的沉重盤剝,可以極大的提升商業經營效率。因此乾隆中期之後, 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的商貿活動迅速發展起來,並帶來了清晰的資本主義萌芽的跡象。到乾隆後期,這套金融與物流網絡每年可以給內務府帶來超過兩百萬兩的收入。

3、與廣州十三行合作,開展外貿進出口活動。和珅的商業帝國當時幾乎掙到了整個外貿順差的一半,每年超過百萬兩白銀。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皇帝完全放開了廣州地區的外貿限製,和珅係的外貿企業大量采購陶瓷、絲綢和茶葉,通過廣州十三行出口到歐洲、日本與東南亞各國。為了就近生產,廣州隔壁的佛山地區創辦了很多紡織廠和陶瓷廠,石灣陶瓷就此發展成為以出口為導向的區域性陶瓷品牌,並傳承至今。

整體來說,和珅一手創建起來的商業帝國,每年能夠給內務府帶來500萬兩白銀左右的收入,而當時戶部國庫的總收入也就是3千萬兩白銀左右。內務府的這筆收入極大的改善了乾隆朝的財政情況。乾隆皇帝晚年好大喜功,時不時就隨便找個借口打仗,搞大型宴會,沒事就下江南遊玩,但是朝廷的財政收支情況一直還能維持平穩,內務府每年都能拿出數以百萬兩計的盈餘,拿去補貼戶部國庫的虧空,這當然是由於和珅係的商業帝國經營有方,生財有道。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嘉慶皇帝並不喜歡和珅一手打造起來的商業帝國。1796年,嘉慶即位,已經八十歲的乾隆表麵上退居為太上皇,但依然一手把控大權,嘉慶隻不過是擺在台麵上的傀儡皇帝。嘉慶一直忍到1799年正月,乾隆去世,第二天嘉慶就將和珅抓捕入獄,原本想要淩遲處死,後來實在是覺得說不過去,於是賜和珅懸梁自盡。這麽看起來,和珅跟魏忠賢的結局,算是一模一樣。

 

和珅死後,他一手打造的商業帝國被全盤摧毀。他購入的皇莊田地被大量賣給權貴;他為內務府創建的錢莊和運輸企業,也被全部變賣,所得的數千萬兩白銀收入一次性轉入戶部所轄的國庫,號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他開創的外貿生意當然被全數停止,嘉慶皇帝重啟閉關鎖國路線,查禁外貿生意。這麽一通操作下來,內務府喪失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無從再補貼戶部,因此滿清朝廷的整體財政收支水平迅速惡化,並走向了破產邊緣,也無法再承擔賑濟災民的責任。同時,沒有了外貿渠道的歐美各國怨氣衝天,開始醞釀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國門。沒過幾年,滿清就要為逼死和珅,付出代價了。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