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太史突然夢見章節,見他手持曇花,慢慢地走來,向他道謝,喻示章節已經償還完世間的業債,返回到他原來的地方了。(shutterstock)
清朝時期,有一位神童,聰穎非凡,孝行卓著。他與翰林院太史對對子,脫口而出“香曇一現”。太史有感於他天賦異稟,特別相贈一塊玉佩。
然而,半年之後,太史卻在夢中見到神童,但見他手持曇花,前來道謝,並吟詠了一首絕句。太史恍然醒悟神童的來曆。
昔日,翰林有位太史戴公,奉命前往西秦督察學政。他按照名冊依次點考生的名字。當時有個七歲的童子叫章節,麵如冠玉,頭上的髻角還纏著紅絲線。他提著筆袋子,登上台階準備接取考卷。
太史見他年齡幼小,不屑一顧地說:“你來這兒幹嘛?一邊兒去!試院是比文章的場所,不是小孩耍鬧的地方。”小章節恭敬地舉手作揖,回答:“童子無知,有意觀覽一下。”太史問他:“你會作文章嗎?如果交上白卷,我可要打板子罰你。”
小章節說:“雖然不敢奪得錦標,卻也未必就領教板子。”太史認為小孩兒信口雌黃,於是詢問學宮先生,先生回答:“這孩子素有神童美譽。他的父親名叫九如,卻是久困童子試[1],未能取得功名。”
太史以為章九如考試時要為兒捉刀,於是喚來隨從,把章節帶到幾位幕僚處,防止考試作弊。
章九如的年紀約四十多歲,質樸頹唐,是村裏的平庸學究。太史得知章節是他的兒子,於是提醒他,如果考試作弊,必會依法追究。
試院大門關閉後,太史高高地坐在公堂上監考,過了中午才回到內庭。剛剛跨過門檻,就聽見小章節的喧鬧笑聲,期間他還與幾位長輩激烈地辯論,還脫下帽子,高興地在床上翻筋鬥取樂。
太史進到屋內嗬斥他,小章節恐懼地站好,整理自己的衣冠,立在一旁聆聽教訓。太史笑著說:“我就知道你不會寫文章。太陽已經移過八磚了[2],你不抓緊構思,卻還在喧鬧,你把這裏當作三家村的學堂?”
小章節說,還沒有收到試題,從何寫起啊?太史不禁捧腹大笑。繼而詢問幕僚:“這個孩子的本領如何?”眾人都說:“非常聰明,隻是太調皮,不受拘束。然而他把書都讀得很熟。提問百次,他都不會答錯一次。”
於是太史給他試題,讓他坐在小桌子前答題,並給他果品糕點吃。章節見到試題後,略微皺了一下眉頭,接著就奮筆疾書,洋洋灑灑,很快就完成了。他呈交試卷時,說:“童子章節,心中慚愧,缺少大手筆,且因倉促成文,時日已近黃昏,不過為了免於交白卷罷了。”太史讀罷他的文章,連連拍案叫絕。
恰逢牆上黏貼著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法帖,太史以其中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命他作對子。小章節即刻對答:“怕你不雕蟲篆刻,斷簡殘編。”幾位幕僚一聽,莫不拍手叫絕。
太史佯裝生怒,說:“小孩子也讀《西廂記》嗎?”遂即又依這句出了一道上聯:“童子讀《西廂》。”章節遂即脫口而出:“大人應東井[3]。”太史露出喜悅的神色,又指著庭院中的一棵大樹說:“老樹千年。”
章節對道:“香曇一現。”太史聽罷,不禁為他擔憂,這話恐是不祥之兆,然而心裏卻也讚賞他的聰睿靈敏。
此時,左右侍者點上蠟燭,章節將要離開,太史輕輕地拍著他後背說:“好自為之。一領秀才青衿[4],對你來說太容易了。”
忽然,章節麵色淒慘地跪在地上,淚如雨下,叩頭有聲,極力推辭太史讓他作秀才的好意。太史大吃一驚,問他:“既然你誌向高遠,又何必辛苦地到這裏考試呢?”
章節大聲哭著,害怕說出實情會遭懲罰。太史勸他,隻管說,不要害怕。原來章節的父親被童子試所困,已經好多年了。這次前來,原本打算為他的父親代筆,沒想到卻被隔離起來,所以他的父親此科就沒有希望了,下一科也難以有所作為。小章節乞求錄用他的父親,把他的名字除掉。
太史囑咐下官把章九如的試卷拿過來,見他的文章寫得草率。與章節的文章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太史無意錄用九如,章節苦苦乞求。太史感佩他的誌向,憐憫他的孝心,又欣賞他的聰慧,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小章節歡呼雀躍地一拜再拜。
翌日早上,官府張榜,名單揭曉,第一名是章節還,是章節的同宗族人,也是個名副其實的俊才。他父親的名字勉強附在榜尾。
太史督學結束後,啟程返回京城,諸生趕來送行。章九如也帶兒子章節前來拜謝。太史對他說:“你能被錄取,是你兒子乞求的。烏鴉巢裏飛出鳳凰,怎會有這麽稀奇的事?”
臨走前,太史讓章節送給他一幅對子,上聯是“章節,章節還”,章節對道“呂蒙,呂蒙正”。太史看著諸位先生,指著章節說:“怎能不把這孩子當成無價寶呢!”遂即解下玉佩送給章節,叮囑他多珍重,明年這個時候再把“秀才”的功名還給他,就以這塊佩玉作信物。章節感激涕零,號啕大哭,看到太史遠遠離去,才跟父親一起回家。
一晃半年過去了,一天太史突然夢見章節,見他手持曇花,慢慢地走來,向他道謝,並吟誦了一首絕句詩:“身本優缽羅,托身植瑤島。入世償宿逋,曇花依舊好。”
當太史再次來到西秦郡後,就急著要見章節,卻找不到他。太史驚訝地問學宮先生,先生說不出口,就叫章九如自己說。九如淚如泉水,悲痛欲絕。原來小章節接受太史的訓勉後,回家不久就得了天花夭折了。臨死之前還緊緊地抱著那塊玉佩。
太史很是震驚,為章節感到無限惋惜。九如還說:“孩子降生之際,他的母親夢到一個老僧,手中拿著曇花相贈。醒來後,就生下了他。命中注定,孩子不會久住世間。”
太史恍然醒悟,想起之前的對句“香曇一現”就是讖語啊。而後來的夢,喻示章節已經償還完世間的業債,返回到他原來的地方了。於是揮筆寫下《曇花記》,記錄這樁佛國曇花轉世而來的神童。@*#
注釋:
[1]童子試:分為縣試、府試和院試。由知縣主持縣試,清製,每年二月舉行,考五場。通過縣試後,參加四月份進行的府試,由府一級的官員主持,連考三場。通過縣試、府試後,就可稱為“童生”。繼而參加各省主持的院試,皇帝任命學政到地方主持考試。讀書人考中院試之後,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獲取“秀才”資格,書生算是取得功名,可享受一定的待遇,比如免除差役,可到官辦的州學、府學、縣學讀書。
[2]八磚: 典出“八磚學士”。唐朝翰林學士李程性情疏懶。冬天時,日影移至階前五磚時,就應入值。他要待到日影移過八磚時才到。因此人們稱他為“八磚學士”。後來,用“八磚”形容一個人的性情懶散。演變的詞匯有“八磚影轉”、“日影移磚”、“八磚花影”等等。
[3]東井:古代天宮二十八星宿之一
[4]青衿:即青領,青色交領的長衫,古時是秀才學子的常服
事據《秋雨夜燈錄》卷七
杜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