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旦:一個名字的悲喜劇
--作者:黎河
煉鋼工人代表王白旦
王白旦原名王白蛋,1935年出生在河北井陘縣。名字“白蛋”的意思是又白又胖,像石頭一樣結實,老輩最大的希望是他長大後成為頂門立戶的好莊稼漢。後來鄉村的私塾先生根據諧音把他的名字改成了“王白旦”,預示他將來如旭日東升,前程似錦,字麵上少了土氣,多了文化味兒。
上個世紀50年代初,王白旦在山西太原鋼廠當工人。1956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鋼廠剛剛興建,王白旦調入了齊齊哈爾鋼廠。開始時,他在煉鋼爐前搬運材料,是個出苦力的活兒。後來,他跟煉鋼工們混熟了,人們覺得他幹活兒肯賣力氣,在家裏還讀過兩年書,就讓他當了“爐前工”。王白旦這個人的性格隨和,由於名字王白旦和“王八蛋”諧音,所以工友們便稱呼他“王八蛋”,時間久了,他也習慣了,別人這樣叫他,他也就順口答應,原來的名字反倒沒有人叫了。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1969年初,正當“文革”高潮之時,一個絕密的通知從中央傳達到齊齊哈爾鋼廠革命領導小組。內容是: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北京召開,要求這個工廠選派一名有7年以上黨齡的煉鋼工人參加大會。這當然是件政治大事,選派代表的事就迫在眉睫了。
這樣重要的大會讓誰去參加呢?當時廠裏造反派的骨幹們雖然掌權,但有的不是黨員,有的是黨員卻不是煉鋼工人,不符合上麵的條件。廠革命領導小組翻來覆去討論了很久,這個代表名額總是落實不下來。眼看開會的日期臨近了,上邊催得很緊,要求盡快上報。怎麽辦呢?經過核心組多次商討,覺得王白旦既是煉鋼工人、黨員,又是造反派,完全合乎上邊要求。最後決定選派這個綽號為“王八蛋”的造反派出席大會。就這樣,王白旦被選為九大代表。
由於當年九大是秘密召開的,因此,送代表進京也沒有多大動靜,不像後來人山人海敲鑼打鼓歡送。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在毛澤東主持下開幕。在大會醞釀中央委員候選人時,傳達了一條最高指示:這次中央委員中應該有來自基層的產業工人參加。一經摸底,王白旦正合這個條件:本人身在鋼廠,又是爐前工,特別是最早起來造反的,足見政治覺悟是很高的。因此,立即被大會挑選上了,工人代表王白旦被提名為九大中央委員候選人。
要當中央委員了,王白旦的名字成了問題。據說,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議室,主持會議的周總理說了一句:“王白旦,這名字念白了不太好聽啊。”眾委員會心地笑了:“應該改改名,中央委員怎麽能叫‘王八蛋’。”
在座的陳伯達也覺得這個綽號實在是不雅,有損中央委員的崇高威望。憑著他天才的腦瓜,想出了一個高明的主意。他對王白旦說:“白旦同誌,你這個名字的發音容易引起不大好聽的諧音,影響中央和你的聲譽,我想替你的名字改一個字,把旦字下麵加上一豎變成‘早’字,合起來叫王白早,音變意不變。你看好不好?”王白旦一聽,頓然喜出望外,連聲說:“好,好,太好了!我完全同意。”於是王白旦變成王白早了。
4月24日下午進行正式選舉,到會代表1510人。大會主席團提名的170名中央委員和109名候補中央委員全部當選。“王白早”名列其中。普通工人王白旦成為中央委員王白早,又被當時炙手可熱的大人物“賜”了名,真是一步登了天!
過了不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送了黨的九大勝利閉幕的新聞公報,公報除了宣布毛主席仍是黨的主席、林彪是毛主席的當然接班人之外,還宣布了新一屆黨中央委員的名單。令北滿鋼廠職工大吃一驚的是:中央委員名單中居然有王白旦的大名(公布名單時仍用王白旦這個名,後來才改為王白早)。一開始,人們還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聽差了名字--憑他這塊料,怎麽會攀上那樣神聖的職位?可是連續聽了幾遍之後,便確信無疑了。於是,有好事者便奔走相告:聽見廣播沒有?“王八蛋”一步登天,居然被選為中央委員了!頓時在齊齊哈爾市掀起一陣旋風。豔羨、讚美、頌揚,一夜之間,王白旦成了“王白早”“王委員”,人們的稱呼變得十分甜蜜動聽。
沒過幾天,新任中央委員衣錦榮歸。整個鋼廠和工廠所在的小城,傾城出動,歡迎王白旦的回廠。人們現在當然對他刮目相看了。王白旦當上中央委員,其身價陡然高漲起來。於是,他在省、市的革命委員會都掛上了銜:鋼廠更不用說,也應該有其獨特的重要位置。這種平步青雲的幸運,令多少和他一起造反的人羨慕得嘴裏流哈喇子;核心組成員們吃的後悔藥就更不用說了。但是,群眾卻不管這一套:仍然稱他為“王八蛋”,實在有些不恭了。
然而,令人沒有料到的是,時隔不久,陳伯達因追隨炮製“天才論”,受到點名批判,很快便垮台了。中央委員王白早和他雖然沒有什麽組織聯係,“批陳”和他也沾不上邊,可是,有人提出了陳伯達為王白早改名一事。幸好周總理給解了圍:“那次改名是我提議,陳伯達插手改的。這件事我負責,不能讓老工人背包袱。”“文革旗手”江青知道了。旗手是珍愛造反派戰友的,就在一次中央全會上,親切地接見了王白早,說:陳伯達給你改的那個名字不能再叫了,我來給你改一下:把“白”改成“百”,把“早”改成“得”,以後就叫王百得吧!
王白旦聽了,當然無比高興:能夠得到旗手親自改名,那是多麽榮幸!
於是,中央委員王白早立刻變成王百得,並且很快傳播開來。理所當然,在他榮歸“故裏”時,受到更加熱烈的歡迎,因為他的頭上又罩上了一道新的光環,那樣的璀璨,那樣的榮耀。在黨的“十大”上他又是黨代表,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可是,有許多人對此卻嗤之以鼻,挖苦他說:這個名字改得好啊!名符其實,他就是“白得”一個中央委員嘛!王百得非常大度,聽到這樣的議論,一笑置之,偶爾還說上一句:你說白得就白得吧,有能耐你也白得一個讓我看看。
這期間,王百得的原配妻子因肝癌去世,在組織的關懷下,36歲的女新聞工作者於淑彥走進了他的生活,王百得可謂春風得意。4年後王百得調任齊齊哈爾市委副書記,於淑彥升任市電視台副台長,一家人搬到了市委家屬院。
然而,1976年10月6日,“偉大旗手”和她的另外3位親密戰友,突然被趕下了台,成了萬人唾罵的“四人幫”。這使王百得深為焦慮,他飲食不安,坐臥不寧,深怕有人會追究此事。
“文革”結束後,不測的政治風雲再次向這個王白得襲來。他那段被陳伯達、江青二人改名的曆史,使他被列為市“揭批查”的重點審查對象,從1978年起,先是被審查8個月,等待處理則延續了3年多。但審查團將所有電文、信函查了個底朝天,也看不出他與陳、江有什麽“特殊關係”。有人建議王百得把名字改回去,免得沾晦氣,王百得來了倔勁兒:“名是名,我是我,改不改有什麽關係。”也有人動員王淑彥跟王百得離婚,她不為所動:“他是啥人我最知道。相信群眾相信黨,我家老王的事情總有一天會真正解決的。”結果,於淑彥由副台長降為部門主任。
萬幸的是,他和“旗手”僅有如此一麵“改名”之交,在此後清查“四人幫”及其爪牙的罪行時,並沒有發現王白得和他們有多少牽連;另外,他雖然身居“高位”,也沒做什麽大的壞事。黑龍江省委對王百得的問題作了實事求是的結論:“屬一般性問題,材料歸還本人,工作另作安排。”兩種職務安排,請他選擇:另任新職,或易地做官。已經厭倦官場的王百得明確表示:棄官為民,回鋼廠重操舊業,又當他的爐前工去了。
王百得一回廠就三班倒,真正當起了工人。一天深夜,一號平爐後牆塌落,鋼水一旦衝出爐體,便是塌天大禍。此時,鋼水已從爐體的裂縫滲漏,事不宜遲。根據王百得的大膽建議,平爐後牆終於被修複住了。王百得從回廠的第一天起就吃住在廠區宿舍,連續15年與市裏上班的妻子分居。距離隔斷了這個家庭裏丈夫對妻子和父親對孩子的照顧。15年間,他的愛女和長子相繼病逝。然而悲痛沒有動搖王百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煉鋼人生的決心。
1989年王百得臨近退休。妻子為他設計好了退休後的生活:受聘到市內一家區辦企業,每月可輕鬆地多拿400多元報酬。然而,分廠領導願意再留他一段時間,搞好傳、幫、帶,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他說:“隻要爐上需要,我就幹!”他又在爐前奮戰了5年。
1994年,王百得正式退休,每月隻有300元退休金。老伴也退休了,退休金1200元。王百得曾開過一段飯莊,小本經營,利潤不大,不到一年就虧本停業了。以後,他賦閑在家。後來,他的退休金已逐漸增至600多元,但自從老伴得了胃癌,他患上了糖尿病後,家中經濟狀況就每況愈下。
2005年初,他的老伴於淑彥患胃癌去世。被糖尿病困擾多年的他又患上了病毒性皰疹,疼痛難捱、行走不便,王百得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黑龍江省委聞訊後很關心,囑齊鋼予以照顧,齊鋼領導親自上門探望,並補助了他3000元。一輩子第一次拿補助金的王百得羞愧難當,他說他不想給組織添麻煩。如今,王百得過著普通人的生活,由在市電視台工作的兒子照顧著安度晚年。
這個荒誕而真實的故事,就因為姓名是諧音“王八蛋”,而福禍悲歡參半,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轉自《曆史黑匣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