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鍾和:民粹主義席卷亞洲
近年來,民粹主義在西方的興起成為無數討論的主題,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民粹主義者的錯誤政策往往會產生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後果。現在,這些風險正波及亞洲。
民粹主義並不存在明確的定義。它可以是指意識形態、經濟、社會或文化。
它可能反映左翼或右翼的觀點,而且往往要放在特定國家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
但是,民粹主義的不同版本往往具有共同的特點。民粹主義政黨通常由一名充滿魅力的個人領導,
此人將“腐敗的精英”和“外來者”同“民眾”對立起來,民粹主義者則宣稱自己代表民眾的真實意願。
當民眾因為經濟和社會差異日益擴大、不安全感加劇或明顯的腐敗現象,
而對建製派領導人或政黨深感失望時,這種做法最為有效。
然而,一旦掌權,民粹主義者會使情況變得更糟。首先,他們經常破壞代議製民主的基本製度,
包括旨在約束機構過度擴張和防止權力濫用的製衡製度。他們聲稱,這些製度妨礙了他們為“民眾”服務的能力。
在拉丁美洲,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Evo Morales)、哥倫比亞的烏裏韋(Alvaro Uribe)和委內瑞拉的查韋斯(Hugo Chavez)利用公投來實施重大的憲法改革,延長了總統的任期限製,並限製了反對黨、司法機關和媒體,結果導致法治和製度質量的惡化。
民粹主義者的經濟記錄同樣糟糕。經濟學家多恩布施(Rudi Dornbusch)和愛德華茲(Sebastian Edwards)認為,民粹主義經濟政策大多“強調增長和收入分配”,而沒有考慮“通脹和赤字財政的風險、外部製約因素,以及經濟機構對激進的非市場政策的反應”。因此,這導致投資、經濟效率以及生產力增長的減弱,從長遠來看,這些趨勢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也是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
盡管今天的民粹主義者並未追求過於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但他們仍然依賴財政刺激和政府對市場的幹預。例如,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鼓吹財政紀律,但支出的增加和收入的減少(尤其是2017年實施的大規模企業減稅)正在推高聯邦預算赤字。此外,特朗普也主張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然而,盡管民粹主義者在西方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亞洲選民卻越來越相信他們的甜言蜜語。
印度的莫迪、印度尼西亞的佐科和菲律賓的杜特爾特都是這方麵的證明。
誠然,民粹主義對亞洲而言,並非一種全新現象。在菲律賓,埃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就通過把自己塑造成窮人的捍衛者而贏得1998年的總統大選,長期扮演下層階級英雄的表演經驗更是加強了他的這一形象。盡管他確實實施了全麵的減貧計劃,但其中大多數收效甚微,尤其是這些計劃受到政治分肥的拖累。
同樣,白手起家的電信大亨達信也憑借他精心塑造的“民眾”(尤其是貧困農民)形象,於2001年當選泰國首相。他一上台,同樣實施了有利於窮人的政策,包括全民醫療保健,但設計缺陷導致赤字激增和服務質量低下。由於麵對一係列腐敗指控,他於2006年被軍方趕下台。但他在泰國窮人中依然很受歡迎。
文化上的不滿,才是促使人們支持當今亞洲民粹主義者的主因。正如哈佛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羅德裏克(Dani Rodrik)所觀察到的,在歐美部分地區,強大的文化趨勢,如城市化及“後物質主義”(擁抱世俗主義、個人自治和多樣性),正在使年紀較大、社會觀點保守的民眾,在自己的土地上感覺像陌生人。
這種感覺激起了對民粹主義者的支持。對民粹主義者而言,民眾是一個本土群體的成員,必須保護他們不受移民、罪犯、少數族裔和宗教群體,以及世界精英的侵害。宗教傳統主義、法律和秩序以及國家主權等概念,為歧視性政策提供了有用的借口,例如特朗普(不一定合法)的移民鎮壓行動。
正是這種文化民粹主義在亞洲大行其道。杜特爾特通過將罪犯塑造為人民公敵來維持自身的聲望。而且,由於必須消滅敵人,在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間,有近5000名涉嫌吸毒者和毒販遭執法部門法外處決,以加強法治。盡管莫迪政府未能兌現對選民的承諾,但他的印度教民族主義使他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在今年春天的選舉中,得以增加在國會中的多數席位。
現在,東北亞正被民粹主義浪潮席卷。韓國總統文在寅於2017年當選,他的支持者就是那些厭惡政界及商界精英勾結、未能滿足其需求的選民。他的政府推行民粹主義的經濟政策,包括大幅提高最低工資及社會福利支出。
最近的一項亞洲民主動態調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顯示,香港和台灣的民眾,與韓國民眾一樣,都懷有極高的反建製情緒,而且對經濟不平等非常不滿。因此,民粹主義蓬勃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
為降低民粹主義的風險,負責任的亞洲領導人必須竭盡全力增強民主機構抵禦潛在破壞因素的能力,同時確保選民充分了解民粹主義的糟糕記錄。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通過推行以包容性增長為重心的經濟發展戰略,從而使民粹主義者沒有市場。隻有通過切實有效的方式解決民眾的經濟困境,亞洲領導人才能防止他們的國家淪為虛假承諾和文化不安全感被利用的犧牲品。
作者簡介:李鍾和,高麗大學亞洲研究所經濟學教授兼主任。
文章來源:《聯合早報》2019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