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啊,太慘了

 浪潮工作室 |文科生啊,太慘了

 

體驗過文理分科教育的學生會懂,在中國,文科生受歧視的程度,可能和婚戀市場上的屬羊女博士差不多。

最近的自主招生最嚴規定,更是給文科生們當頭又來了一棒子。自主招生標準收緊,高校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縮招,而縮招首先就拿文科生開刀。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今年就壓縮了文科自主招生的計劃。武漢大學等高校也減少了文科招錄的人數[1]。

另外,今年格外激烈的自主招生中,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的證書基本成了招生的標配,然而參與競賽的學科,沒有一個是文科。備受歧視的文科才子們,本來打算靠自主招生找回些麵子,現在不太可能了。

文科生也很絕望啊,他們眼中的自己,可能是詩詞歌賦風花雪月的才子。可在別人眼裏,他們就成了反麵典型,讀書時成績差,報誌願選擇少,畢業了出路窄,就業後工資低。文科生究竟做錯了什麽,要受到這樣的歧視呢?

1952年,文科斷子絕孫

提到文科生的辛酸史,1952年的院係調整是繞不過去的一件大事。

1950年6月8日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來自蘇聯的專家阿爾辛傑夫帶來了他的“蘇聯模式”。他認為蘇聯高等教育的特色就在為國家培養工程師、醫師和農業專家這樣的專門人才[2],而不是文科生這種大而無用的人。

阿爾辛傑夫的這套理論奠定了中國大學院係調整的基調,也決定了未來幾十年文科專業在中國的命運。盡管執行之初就有高校教師反對這種一刀切的政策,但是許多文科專業還是被直接砍掉[3]。

2015年10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即將改造的成都鐵路棚戶區中的小洋樓。據介紹,該樓房建於上世紀50年代,提供為支援修建西南鐵路的蘇聯專家居住。蘇聯專家不僅支援了中國的工程建設,也深深影響了中國的教育製度 / 視覺中國

社會學就是其中一個。在簡單粗暴的蘇聯專家眼中,社會學不屬於科學,既然跟曆史唯物論一樣是研究社會的,二者隻能取其一,姓資還是姓社,就看你砍不砍社會學了。

50年代,中國成了全世界文科生數量最少、文科教育比重最小的國家。文科、財經、政法這三個科類合起來的學生數比例從1952年的22.5%,降到了1957年可憐的9.6%[4]。

與此同時,理工科那邊又是另一番景象。高等工業學校1947年僅18所,院係調整後新設了鋼鐵、地質、化工等類學校31所,短短十年,工科學生所占比重從1947年17.8%漲到1957年37%,幾乎翻了一倍[4]。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機械工程館。在當年那場院係改革中,各大高校的理工科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 視覺中國

經過1952年院係調整,全國20多個社會學係隻剩下兩個,分別在中山大學和雲南大學,第二年最後這兩個也被取消了。

南京大學的社會學係1949年就被並入政治學係,政治學係在1952年又被取消。清華大學社會學係的多名學者被迫離開,潘光旦、費孝通去了中央民族學院。這兩位名氣極大的學者已經是結果非常好的,其他的教授要麽轉去教地理、外文,要麽轉行政,甚至有人直接被掃地出門[5]。

圖為費孝通三兄弟舊照,費老先生是當代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在1952年的改革中無奈離開了清華大學,後於1982年起任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費孝通是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 視覺中國

院係倒閉,學者四散,社會學作為一個學科,在中國內地真的斷子絕孫了。

心理學也沒好到哪去,僅僅是因為它“資產階級的出身”以及與“唯心論”的字麵聯係而不受待見,除了師範類院校有教育心理學的科目,綜合性大學裏隻剩北大和南大還留著心理係。而南大心理係1952年後也沒有再招生,1956年並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6]。

北大的心理係也非常坎坷。按蘇聯專家的理論,心理學既然研究人,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最後淪為哲學係下麵的一個教研室,卻成了全國唯一一個心理學教學單位。

表麵上看隻是院係調整,但這種簡單粗暴的切割對學科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1952年開始,北大心理係本專業相關的課程少得可憐,哲學係課程占了大半,如“邏輯學”、“哲學概論”,甚至俄文。

2013年11月26日,一位老人在讀俄文書。她年輕時曾跟隨前蘇聯芭蕾舞專家學過芭蕾,做過芭蕾演員和教員 / 視覺中國

原來的專業課程不上了,文科都學什麽呢?政治課增加得最多,課程占比甚至超過了專業課。1957年和1959年,為了響應當時“聯係實際”的號召,才增加了醫學心理學和勞動心理學兩門專業課。

同樣被貶為“資產階級人文學科”的人類學,得感謝遠在蘇聯的莫斯科大學把體質人類學歸到了生物學下麵,所以複旦生物係得以保留一根人類學獨苗。隻不過,這根獨苗是披著理科的外衣才生存下來的[7]。

2018年10月12日,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現貌。得益於其把體質人類學歸到生物學體係之下,複旦生物係當年才能夠延續人類學的研究 / 視覺中國

直到80年代,文科才恢複重建,但重建談何容易。正像費孝通所說,一門學科固然可以揮之即去,但不能招之即來[8]。

被毀掉的文科專業

熬到20世紀90年代,文科院係終於看到了一線希望,中國興起了建設綜合性大學的熱潮,沒有文科專業說不過去。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場潮流與其說是複興,不如說是災難。

1990年,國家啟動“211”工程,從全中國各地挑選出了100多個高校,一起分130多億元的建設經費。僧多粥少,隻能給最高最壯的孩子吃肉,優先給辦學規模大、需求更大的綜合性大學打錢。

最近因為櫻花頻提熱搜的武漢大學,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也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院校 / 視覺中國

什麽是綜合性大學,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但有個硬指標,需要有效覆蓋6個及6個以上學科門類。

想要學科門類多,這太容易了,主要有兩條路:一種就是像浙大一樣,吞並周邊的專門院校;另一種就是自體繁殖。不管自己行不行,先申報學科點、招老師招學生。相當一部分綜合性大學就這樣由理工科大學匆匆改造而成[9]。

2012年03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學西溪校區裝修豪華的古籍閱覽室。西溪校區就是原來的杭州大學,文科實力強勁,後來和浙江大學合並了 / 視覺中國

學校是升級了,同時也誕生了一批低水平文科專業。不需要器材場地投資就能擴張的文科,尤其是名頭挺起來好聽管理類專業,這時候就成了熱捧的對象。不過這樣速成的專業,想想也知道水平如何。

當然,一心隻想增加學科門類的理工科大學並不在乎這些,大麵積擴建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文法學院”,很可能是從原來的馬列、思政公共課改造而來,大大節省了成本。

當代知名作家劉瑜,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任職副教授。1993年12月,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12年被分解為人文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在這所百年名校中,其辦院曆史並不算很長 / 視覺中國

2004年,南京郵電大學成立社會科學係,前身就是政治理論教研室、馬列教研室和社科部。華北電力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更厲害,從馬列教研室、社科部分裂出了法學、文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各種文科專業。

匆匆辦學帶來的惡果就是文科院係都像後媽帶來的孩子,爹不疼娘不愛,生存狀態極為惡劣。

2016年,廈大中文係教授、博導王諾發表公開信,抗議文學博導要先交學校2.9萬元/人的經費,然後才能招生的政策。多數人文學科,導師沒項目、學生不參與、窮的叮當響,卻要跟理工科一樣交錢。

2005年4月22日,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校園。985大學裏,這麽寒酸的“大樓”。文科有多窮,你看懂了吧 / 視覺中國

王諾老師抗議的大背景,就是中國高校裏文科普遍太窮。2017年4月,75所部屬高校公布了2017年經費預算排行榜,倒數的10所大學除了北京化工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全都是文科類院校。

要知道,大學分配經費是以重點學科為指標,一共286個一級學科,平均每個一級學科可以獲得3.4億經費,但文科僅占60個左右。此外,中國設有國家自然科學獎,而文科的國家級獎項近乎沒有。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家麟。2012年2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家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摘得500萬元大獎。文科生想拿五百萬獎勵,隻能指望學莫言拿諾貝爾獎了 / 視覺中國

錢是第一生產力,沒經費意味著學者收入低,文史哲研究者在學校宿舍裏苦苦煎熬幾十年很常見。

文科學生就更苦了。眾多文科專業中,最典型的就是公共管理,這個理工科大學最常開設的注水專業。2000年,中國開辦公共管理專業的院校僅57所,截至2017年,高校數量已經達到476所。

熱火朝天開起來本身沒什麽問題,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專業的學生學了什麽、將來能做什麽。公共管理本來是外國針對第三部門或者非營利組織開設的專業,而在中國說到公共事業,可能你想起的是婦聯這樣的事業單位,完全對不上號[10]。

專業設置的莫名其妙,找工作也難找。爸媽或者親戚聽說你念公共管理,就盼著你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然而根據統計,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公共管理學生,能找到這種“對口”工作。而且這個專業也沒有給他們考公務員帶來優勢,反而是沒有專業技能帶來了限製[10]。

2018年12月2日,北京,在呼家樓中學考場,國家公務員考試前考生正在抓緊時間進行複習。在中國,考上公務員就有了“鐵飯碗”,每一年都有大批有誌青年報考 / 視覺中國

如果這還不能打擊到文科生的就業信心,現實還可以更殘酷。2017大學各專業就業排行榜,就業率高、薪資和滿意度較高的專業全被理工科包攬,比如信息安全、軟件工程、電氣工程等等;相反,前景黯淡的專業除了生物工程,曆史學、音樂表演、法學專業都擠滿了文科生[11]。

文科生真是太慘了,不僅大學裏待遇差,出來找工作也是一鼻子灰。

歧視從中學開始

經曆了上世紀的兩場高校改革,文科生終於成為了整個教育體係中的弱勢群體。

其實何止是大學,從高中時期起,文科生就受到鄙視。這也難怪,我們的文科生學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文科。

或許你還記得你的高考語文試卷,無非是死記硬背古詩詞、揣度人意閱讀題、抄來抄去寫作文,經過大量應試技巧的重複練習,不用思考,完全憑肌肉記憶就可以答題。文科特有的曆史地理政治三門課,大概也是這個模式。

2017年6月25日,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高考文科狀元在看自己曾經的曆史教科書。書上滿滿的筆記是文科生們必須熟記在心的重要知識點 / 視覺中國

“人的思維強行納入某一種固定的、不可置疑的、剛性的模式之中”,正如錢理群教授閱讀高考語文試卷後發出的長歎:“我感到生命的窒息。”

高中文科的初級難度,讓優秀的孩子更不屑於學習文科。難怪高中理科生會鄙視文科生,“兩眼一閉,隻是個默寫機器”。

另外,並不熱衷文化課學習,又有一定成績要求的藝術和體育特長生們,也經常選擇文科。比如,2017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班的藝體特長生是理科的2.88倍。這也可從側麵說明,文科確實相對容易。

2014年2月22日,北京,霧霾天,北京電影學院藝考生戴口罩參加複試。並不熱衷於文化課學習的藝考生更多會青睞於選擇文科 / 視覺中國

可以說,並不是文科生天生差,而是好學生用腳投票,蜂擁去了理科難度更低的文科,相對更容易的文科則容納了更多成績不好的學生。

當然,不是所有選擇都是考生自己決定的,也有老師和家長的影響。不過,老師和家長建議甚至逼著孩子選理科,是因為他們比孩子們更早的看清了現實。

2014年07月21日,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一家暑期學生補習班裏,一名正在上課的數學老師。在中國由於“理強文弱”的思想,一直流傳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 / 視覺中國

不妨看下2017年北京高考錄取情況,理科錄取率達32.4%,而文科錄取率僅有15.6%,不到理科的一半。即便是北京人想考清華北大,文科的錄取率也隻有理科的一半。2017年,清華北大在京理科錄取率約為0.75%,而文科錄取率僅約為0.45%。

結果就是,高中文理科生比例嚴重失調。2017年高考,安徽理科考生有29.6萬人報考,而文科考生隻有20.3萬人,比例約為3:2,這個比例在湖北約為5:3,在黑龍江甚至可以達到3:1。

學理科更容易上大學,跟大學的文理科專業數量有關。2017年全國高校本科506個專業中,文科專業隻有不到200個,其中相當一部分專業“文理兼收”,而且集中在經濟學類、法學類、教育學類等熱門專業。

說白了,理科的熱門專業隻招理科生,而文科的熱門專業都有文理兼收的機會。

第十七屆第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本次大賽參賽人數近5000名,是曆次大賽參賽人數最多的一次。競爭如此激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竟然還隻是自主招生認可的理科競賽中,說服力相對比較弱的 / 視覺中國

而且,選擇文科,你基本就告別了各種高中奧賽項目。而沒有奧賽成績,在很多高校那裏你連自主招生報名資格都拿不到。

至於文科的論文和競賽,那就非常沒有公信力了。高校一般要求省級刊物以上發表論文,根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這些刊物基本是公開要價。文學類的省級刊物2000字符要價900元,若再花上500元,還可以提供論文代筆。

2010年2月1日,廈門,“作家韓寒”。現在文科自主招生含金量最高的競賽,居然是韓寒賴以成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賽 / 視覺中國

想靠其他偏門上大學就更難了,就算你懂些曆史會點古文又能怎麽樣?2009年,一位考生在寫甲骨文高考作文轟動了全國,這可比古文難多了吧,可惜他作文隻拿了6分。

高考之後,確實有大學發現了他的才能,他被破格錄取到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甚至,他還得到了返聘教授的專人指導,待遇比一般碩士都好。

你以為這是一個不被理解的文科天才被人發掘,成為學術新星的故事嗎?並不是,兩年之後,導師嫌他沒水平、太浮躁,竟然一氣之下辭職了。看來野路子也走不通。

選擇了文科,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當你自招沒有名額,高考選不到好專業,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時候。

可能會理解媽媽當年為什麽跟你說“學文科,我打斷你的腿”。

 

 

 

 

 

[1]中國新聞網. (2019). 40餘所高校啟動自主招生 多校取消文科招錄計劃

[2]包丹丹. (2013). 1952年院係調整再解讀. 教育學報, 9(2).

[3]徐曉楚. (2010). 真的是“蘇聯模式”嗎?——對20世紀50年代初院係調整的一些思考. 高等理科教育(6), 15-18.

[4]項建英. (2011). 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學術的緣起. 教育學術月刊(7), 28-31.

[5]李剛. (2003). 大學的終結——1950年代初期的“院係調整”. 中國改革(8), 36-37.

[6]餘佳. (2013). 新中國心理學知識體係的重塑1952-1966——以北京大學心理專業教學活動為例. (Doctoral dissertation).

[7]杜靖. (2008). 1895—1950年間的中國體質人類學研究與教學活動述略. 人類學學報(2), 182-190.

[8]費孝通. (1994). 略談中國的社會學. 社會學研究(1), 2-8.

[9]別敦榮, & 徐警武. (2000). 我們為什麽要辦綜合性大學——兼論重點理工大學文科發展戰略. 高等教育研究(6), 92-96.

[10]楊豔東. (2013). 理工科院校人文社科專業建設中的問題與思考——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例. 高等理科教育(1).

[11]麥可思研究院. (2017). 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網易新聞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編輯 | 邱小奕

圖片編輯 | 蘇打

所有跟帖: 

社會太功利,獨立思考的人越來越少,一九八四年很快會到來! -亙古未見的筆名- 給 亙古未見的筆名 發送悄悄話 亙古未見的筆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3/2019 postreply 22:59:31

豆瓣超強書單TOP500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388 bytes) () 04/04/2019 postreply 16:43: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