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無邪”?那些辣眼睛的句子

來源: YMCK1025 2019-02-11 06:19: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21 bytes)

詩無邪”?那些辣眼睛的句子,簡直不敢翻譯

 

 

2018年11月18日  大唐星沙日記 
 
“詩無邪”?那些辣眼睛的句子,簡直不敢翻譯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狠狠看過一段時間的hip-hop(說唱音樂),聽完幾段freestyle中的韻腳之後,自然而然就能聯想到中國傳統的詩歌上去。
 
中國古代詩歌,自《詩經》、《楚辭》開始,就注重韻律,越往後,詩歌韻律這一“藝術的鐐銬”發展得越全麵,到唐代臻於鼎盛,這一影響傳承至今,輻射海外,小孩牙牙學語的時候,大人往往就拿“白日依山盡”、“床前明月光”來培養孩子對漢語音韻的感受了。毫不誇張地說,中國人天生就會用韻,一個懂韻律的國度,是詩的國度,聞一多先生誇譽“詩的盛唐”,其實完全可以說“詩的中國”。
 
相比從前的任何一個時代,今天我們學習古詩詞,條件是最好的,有很好的選本,很詳盡的注釋,有各種視音頻作為輔助,有一位網名“白雲出岫”的先生,將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許多經典都吟誦了一遍,光是聽他的吟誦,都能感受到中國詩歌韻律的獨特美感。
 
不光如此,詩歌還是文明的記憶,也是民族的記憶,如同年輪一樣,每一時代的詩歌,都留下了屬於那個時代的顏色、氣味、溫度,留待後人去敲擊,去解碼,去觸摸。熟讀傳統詩歌,完全可以避免從思維到語言的扁平無味,詩歌就是語言裏的鹽,不用很多,但一定要有一點。
 
不讀詩,無以言。我們可以先從《詩經》開始。
 
“詩三百”還沒有成經的時候,就已經在周王朝各地流行。它最高大上的用途並非給少男少女做情書,也非拿來給女孩起名字——所謂“詩經宜女,楚辭宜男”實屬後人寄托,而是用作外交上的場麵話,所以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在貴族風氣濃鬱的先秦時代,各國使臣沒有讀熟詩三百,可以說很沒文化,開口注定尷尬。即便到了今天,許多冠冕堂皇的場合,講話都會加幾句文言點綴,顯然與先秦風氣一脈相承。
 
知曉了這個背景,就不難理解《論語》中的一段對話了: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這段啞謎似的對話,猛一看上去有點文不對題,子夏說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碩人》篇,本意是誇女性貌美,一笑傾城的感覺,到了孔子這裏,就上升到哲學高度,先有白底子,然後有花色,要求凡事先端正思想,再去考慮形式上的東西。孔子還很激動地誇了一番子夏“可以一起談詩了”,孔子難得誇人,如此讚譽在《論語》中是不多見的,也奠定了子夏在儒門的賢人地位。
 
孔子還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用如此套路去讀詩,再奔放的內容,也能收攏到仁義禮智信當中去。
 
如果看看《左傳》裏記載的多處“賦詩”的場景,就知道孔子的答題思路並非沒有根據,如《行露》篇講述女子拒婚渣男,《穀風》篇講述棄婦控訴男子變心,明顯屬於閨怨主題的詩,在《左傳》中一經貴族君子們故意誤讀,“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升華成為富有哲理的辭令,令人咀嚼再三,繼而寫入史冊,可見“繪事後素”其來有自。由此不難理解,一本儒家思想正宗的“毛詩序”為什麽將男歡女愛的《關雎》說成刺後妃之德,所謂“不學詩,無以言”,和我們今天用現代學術成果還原本義之後的詩,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
 
可如果仔細讀一讀《詩經》中的句子,“思無邪”的觀念是可以先放在一邊的,比如《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要命的是後麵兩句,“未見君子,惄如調饑。”這明明寫的是女性的饑渴,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饑渴得如同沒吃早飯一樣。”
 
再如《草蟲》中的句子: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沒有見到君子的時候,心裏七上八下的,見到君子,如願以償交合之後,我心裏可高興了。
 
這是人性的本真,《詩經》時代的人物,根本沒有太多的禮教觀念,也沒有那麽多的顧忌,隻是時過境遷,原本粗俗的詞也變得高雅起來,甚至高雅到一般人看不懂,才有了“不明覺厲”的疏離感。
 
再如《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後麵幾句寫得極為巧妙:動作慢一點,別動了我的裙子,別驚動了狗。這種話隻好請讀者自己讀原著,都不好意思太過直白地翻譯,畫麵簡直辣眼睛。
 
舉這些例子隻是說明,《詩經》既是一個時代的詩歌總集,內容其實很新鮮,假如讀懂了的話,是不會覺得內容如何偏離生活的。
 
問題來了,想要讀一讀《詩經》,到底聽誰的?
 
答案並非那麽理所當然,“詩言誌”、“文以載道”能夠傳承兩千多年,必然有它的道理在,孔子評價關雎“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可如果將《關雎》理解為後宮妃子如何修心證德,未免又太過離譜,不妨多讀一讀原著。對於初學者而言,今人所著《詩經注析》再合適不過,既沒有太多的證道之言,解釋又比較通透,如果文言基礎更好一點,可以讀宋代朱熹的《詩集傳》,如果覺得不夠全麵,還可以讀一讀前人的注疏,包括觀點極正統的“毛詩序”,兼容並包,才能有自己的觀點。
 
文藝總是相通的,撇開《詩經》中少數一些佶屈聱牙的篇章,從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十五國風”開始,仿佛能看到詩中的人物在麵前鮮活走過,古人同樣不想上班,害怕出差,吐槽領導,熱愛母親,他們打野豬,捉兔子,想戀人,鬧離婚,撩帥哥,追淑女,愛恨情仇,和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才是原原本本的《詩經》。

所有跟帖: 

這又驗證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句老話了。 -AllForYou- 給 AllForYou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1/2019 postreply 18:57:10

+1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1899 bytes) () 02/11/2019 postreply 21:33: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