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偉大,隻差了一個體育老師

來源: YMCK1025 2019-02-03 17:09:3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048 bytes)

我們和偉大,隻差了一個體育老師

 

 

“都說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不這樣看,要把一項事業做到一個高度,都是需要動腦筋的。體育比賽總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後思考解決的方案,才能進步。我們做學問也一樣,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錢偉長

 

 

據說愛因斯坦在看了錢偉長的《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後忍不住跪了:“這個年輕人解決了我多年的困惑。”1942年在多倫多大學,錢偉長花了50天跟導師合作了這篇論文,和愛因斯坦的論文一起被收進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60歲祝壽文集。

 

今天我們不說錢偉長在科學領域有多牛掰,那畢竟是人盡皆知的,今天來說一說錢老的另一麵--體育。

 

錢偉長出生在一個書香氣十足、然而很窮的家庭裏,16歲時父親又英年早逝,好在他還有個當學霸的親叔叔給他當人生導師,加上自己家族遺傳的學霸技能,他以中文、曆史雙雙滿分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曆史係,那一年,他19歲。

 

22.jpg

年輕時的錢偉長

 

80多年前的清華大學是個什麽樣子呢?大!力!搞!體!育!

 

學校在1912年設立了體育部,建造了設備很好的體育館,將體育作為四年必修課,體育部為全校同學設置體育檔案,對體弱同學另設體弱班課程。最重要的是!學校不僅不占用體育課,每天下午四點半還關宿舍,封教室,鎖食堂,讓所有人去運動!是不是很羨慕!

 

從體育部建立開始,學校就有個令大把學霸聞風喪膽的規定:體育成績不及格的不能出國留學,著名的翻譯家吳宓1916年想出國,就因為跳高成績栽了大半年。

 

23.jpg

吳宓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主人公給清華大學創了個記錄:身高1米49,成為清華曆史上第一個身高不達標的學生。

 

掌管體測的老師就是清華大學赫赫有名體育教授馬約翰,但萬萬沒想到他告訴錢偉長“out of scale(不達標)”之後,接下來的話竟然那麽慈祥:“沒關係,可以鍛煉嘛!”

 

24.jpg

馬約翰輔導學生

 

不過馬老師似乎沒有預想到錢偉長每項成績都“不太妙”:體重太輕、肺活量不足、籃球扔不進筐子、在跑道跑兩圈也就跑兩百多米的距離已經喘不過氣……

 

在馬老師的鼓勵下,錢偉長總算堅持跑完了第三圈,馬老師一把拉住就要癱倒在地板上錢偉長慈祥地說:“以後可要注意鍛煉啊!”就這樣,個小體弱的男孩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了。

 

25.jpg

馬約翰給學生上課

 

開學沒幾天,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年輕的錢偉長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一看日本帝國主義一夜之間占領了東三省,當時就跑到理學院去要求棄文學理,用科學救國。雖然想法很好,雖然文史成績出色,雖然同時被清華、交通、浙江、武漢、中央五所名牌大學錄取,但是物理隻考了5分,去跟老師說要 “造飛機造大炮”用科學救國,這就有點不合適了啊……

 

但是,慈祥的老師不僅僅有馬約翰一個,吳有訓也是慈祥的很,這位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科學家、教育家,對錢偉長提出了一個條件:學年成績每科70分以上。並且吳老師還向男孩轉達了馬老師的鼓勵:不用回體弱班上課,但是要重視鍛煉,沒有好體格,科學學不好,也救不了國。

 

26.jpg

吳有訓

 

有這樣如父如兄的老師們,加上錢偉長又是一個懂得珍惜的人,從此開始了一邊努力搞物理一邊努力搞體育的生活。

 

一年後,他數理成績都超過了70分順利進入理學院;兩年後,他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以13秒4的成績跨入了100米欄的前三名。真的是不服不行。

 

更為震驚的是,曾經的體育渣渣錢偉長在清華硬是把自己練成了體育五虎將,到了大四班裏足球隊賽前缺人,他毫無懸念成了救場的。他牢記馬老師“帶著腦袋鍛煉”的教誨,苦練基本功,很快掌握了傳球、射門技能,並且身體靈活速度快腳法又很好,能用腳尖、腳背等不同部位傳球,到了留校讀研的時候,已經是清華大學足球隊的主力左邊鋒。

 

27.jpg

當年的清華足球隊

 

錢偉長還總結了很多踢球的經驗:

 

停球往往會失去機會,要練習快速出球,雙腳都要自如運用,射門要用平快球,對準上下左右四個門角,起腳要快,要果斷,絕不能猶豫;

 

個子小,避免跟別人爭頭球,要以快製勝,帶球不要離身太遠,不超出半米以外,踢法要靈活多變;

 

在球場上盡量不停球,而在比賽中傳球,出球速率越快越好,隻有在隊友沒準備好的情況下才選擇盤帶……

 

又過了兩年,錢偉長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讀研,這個時候,身高也躥到了1米66。身高增長了11%,健康增長了1000%,技能增長了10000%的男孩順利出國到多倫多大學深造,然後就搞出了那篇令世界震驚的《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

 

28.jpg

錢偉長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留影

 

隨著年歲增長和科研任務加重,錢偉長不再踢球,但學生時代遇到好體育老師加上自己的踢球經曆,錢偉長的體育情結一直都沒消失。

 

上世紀80年代,會請秘書搞門票去現場看球。後來出行不方便後,每到世界杯,錢偉長不用人叫,會自己起床,準時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比賽。退役後在《新民晚報》當記者的前女足隊員孫雯在2004年采訪了錢偉長,這位不太喜歡麵對媒體的大師,整整跟她聊了一個多小時,還狠狠表揚了孫雯的任意球:“有角度有弧度,太漂亮了,我喜歡。”

 

孫雯回憶說:“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這麽大的科學家對足球情有獨鍾,當年,上海女足希望找個合適的場地做主場,聯係到上海大學,錢老得知後非常高興。當時中國女足生存情況不是太好,當得知客隊女足的食宿標準不夠時,錢老當即表示他來貼。”

 

1994年上海工業大學與上海大學合並成新的上海大學,身為校長的錢偉長把學校投資的六分之一用於體育健身設施,單個校區就有三個田徑場,也就意味著有三個足球場讓其他高校望塵莫及,他還將上海SVA女足將主場移到條件更好的上海大學。

 

29.jpg

錢偉長

 

2002年,錢偉長把上海大學體育學院的某個頭兒顧紅和體育部主任叫到辦公室,建議在上海高校搞一個足球聯賽,要求隊員是普通大學生,而且參加學校必須有足球場,他用鉛筆寫了一份比賽規程,還說:“決賽規程我再想想,過段時間寫下來給你們。”

 

過了兩個星期,秘書把錢偉長寫的決賽規程送到了體育部,那一年,首屆“錢偉長杯”足球賽在上海大學開賽。上海12所高校派代表隊參加,錢偉長出席開幕式,自己出資打造“錢偉長”獎杯。

 

與馬約翰老師一起進行體育訓練讓錢偉長受益終生,他後來回憶說:“馬約翰先生通過體育運動,培養了我們的人格,鍛煉了我們的意誌。即使在我生命中最艱難的時期,也沒有倒下,依然樂觀向上。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使我有勇氣承擔風雨,有毅力克服困難,有意誌不斷戰勝自我。”

 

也許真的是,我們和偉大,隻差了一個體育老師。

 

馬約翰: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

 

清華有一種曆史悠久的洗澡方式--來一遍熱水再來一遍涼水,再來一遍熱水再來一遍涼水。這被稱為“馬約翰澡”。

 

30.jpg

 

體育可以帶給人勇氣、堅持、自信心、進取心和決心,培養人的社會品質--公正、忠實、自由。——馬約翰

 

在清華校園裏,馬約翰是一個“異類”。他的雕像屹立在清華西區體育館南側,和他同享殊榮的是梅貽琦、蔣南翔、朱自清、聞一多、梁思成等教育家、國學大師、科學巨擘。在十二個雕像中,他也是唯一一個因體育而被奉為“名家”的教授。

 

體育不及格者不能留洋

 

1882年,馬約翰出生於福建廈門。在少年時期,他深受“東亞病夫”的刺激,發奮鍛煉身體,曾獲得100碼、220碼、880碼、1英裏等項的全校冠軍。1904年,他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預科。入校第二年的上海“萬國運動會”上,馬約翰奪得1英裏賽跑的冠軍,讓日本和歐洲的運動員刮目相看。

 

1911年大學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14年,馬約翰應聘來到清華,最初擔任化學係助教,隨後改到體育部任教。

 

他曾回憶:“我初來清華時教化學,對體育也很關心。有一次,跟校長談進一步發展學校體育問題。因為有了一個實際問題,就是清華每年要送出100名學生到美國,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不能送去‘東亞病夫’……我怕學生出國受欺侮,被人說成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東亞病夫。”

 

1920年,馬約翰接替美國人成為學校的體育部主任。此前,清華已經在實行“強迫運動”:即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四點到五點,圖書館、宿舍、教室一律關門,全校學生必須穿短衣到操場鍛煉。但 “強迫運動”貫徹得並不徹底,鍛煉時間內仍有人躲在樹蔭、牆角等僻靜處讀書。馬約翰到清華以後,一到鍛煉時間,他就拿著小本子到處尋找,不是為了記名字、給處分,而是說服那些躲起來的學生出來鍛煉。

 

他還製定了至今看來仍很嚴厲的規定:學生在校學習8年(1911至1928年,清華正式名稱為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生12-14歲入學,學製8年。),必須通過“五項測驗”指標,從百米跑,到鉛球,到足球籃球的基本常識--不過關者不能出國留學。

 

當年,著名學者吳宓跳遠隻能跳到3米5,而3米65是及格線。吳在被馬約翰扣了半年,體育及格後才得以去美國留學。

 

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剛入學時,身高隻有1.49米,體重不到50公斤。在馬約翰的督促下,錢偉長在大學期間從沒停過一天運動,成為清華著名中長跑運動員。

 

作家梁實秋在畢業前的體育測驗中,遊泳一直不過關,補考時,他拚盡全力遊完全程,才得到馬約翰的肯定:“好啦,算你及格了。

 

科學家周培源也是在馬約翰的調教下,獲得過清華三個中距離賽跑項目的全校冠軍。

 

晚年的梁思成常笑著對後輩說:“別看我現在又駝又瘸,當年可是馬約翰先生的好學生,有名的足球健將,在全校運動會上得過跳高第一名,單雙杠和爬繩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我非常感謝馬約翰。想當年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麽搞野外調查?在學校中單雙杠和爬繩的訓練,使我後來在測繪古建築時,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著名植物生理學家湯佩鬆先生回憶清華諸多名師,也對馬約翰念念不忘:“在那時以及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能克服許多困難和挫折,是與在清華八年裏強迫性體育製度分不開的。具體講,馬約翰教授培養起了很大作用。”

 

在馬約翰的力主下,早期清華先後成立了足球、籃球、網球、曲棍球、棒球、壘球、水球、長跑、遊泳、滑冰、拳擊等十多個代表隊,為清華成為一所真正的“現代型”大學打下基礎。

 

1929年底,馬約翰率領清華足球隊參加華北體育聯合會第六次比賽大會,奪得冠軍。當年校刊這樣記載:奪冠消息傳來,全校像大海裏的波濤似的歡騰,每個人內心都是愉快的火焰在燃燒,到處貼著大標語,‘我快樂得要打滾’、‘我願為你們脫靴’。球隊回校時,人們把馬約翰等從學校大門一直抬進大禮堂,以示慶祝。

 

自此,體育已然成為清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在這一時期,清華誕生了20多個全國冠軍,成為中國的“體育重鎮”。

 

馬約翰的遺產

 

上世紀50年代,清華校長蔣南翔說過,清華於1911年建校,馬約翰1914年到清華,服務清華的曆史差不多同清華的校史同樣悠久。“所有在清華上過學的學生,差不多統統受過馬先生的熱心教誨。”

 

每一個在馬約翰任教期間在清華求學的年輕人都曾聽到這樣的教誨:“Boy,太瘦了,這樣太不行了,要好好鍛煉。”有清華學子這樣描述馬約翰的體育課:他有一股勁,總瞪大眼睛,雙手攥拳在胸前揮動,不斷說:“要動!動!動!”

 

一位清華畢業的法學家晚年在某次論壇上,看著台下風華正茂的青年學子,脫口而出:“Boys and girls,good evening!”他解釋說,55年前在清華大學時,每當上體育課,總有一位慈祥長者像這樣用英語問候大家。

 

1919年和1925年,馬約翰曾先後兩次到美國春田大學學習,也是在這一期間,他完成了《體育經曆十四年》、《體育的遷移價值》等論文。在《體育的遷移價值》一文中,馬約翰深入論述了體育的教育作用和價值:“體育可以帶給人勇氣、堅持、自信心、進取心和決心,培養人的社會品質--公正、忠實、自由。”

 

1931年,馬約翰在清華大學《向導》專刊上發表文章明確概括了學校體育的兩個目的:使學生身體健壯成長;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這也是中國最早把“體育”與“教育”視為等同位置的教育觀點。

 

1957年11月29日晚,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在全校體育幹部會上說:“你們看,馬老今年已經76歲了,還是紅光滿麵。我們每個同學要爭取畢業後工作五十年。”後來,這句話在清華演變為一個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新中國成立後,馬約翰先後兩次當選為全國體育總會副主任;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為國家體委委員。

 

晚年,馬約翰仍舊堅持體育鍛煉。1958年, 76歲的馬約翰和一位中年教師合作,奪得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創造了老年人達到一級運動員標準的紀錄。直到臨去世的84歲時,馬約翰還能做13個俯臥撐。

 

至今,在清華大學,男生在3000米和引體向上、女生在1500米和立定跳遠上必須達標。

 

更為重要的是,清華大學校園內以“馬約翰”命名的體育比賽大大小小有42個項目,從百米跳遠到健美操,踢毽子等等。有清華學生自豪地講:“我們的‘馬約翰杯’比奧運會的項目還多。”

 

 

轉自《民國大師》

所有跟帖: 

受教了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7:18:57

不會遊泳不能畢業, 清華新規起源自哪?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7140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8:58:25

也好,我就是這麽硬生生地在大學學會一招蛙泳的,後來又說不要求了。當然不是該校。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9:53: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