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文化程度越低的父母,越喜歡送孩子讀“國學”?
那天經過一個廣告牌,看見宣傳的是傳統文化周,稍一留意,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
是不是二十四孝聽著特耳熟?總覺得弘揚孝道的正能量總沒錯吧?
來來來,咱們一起學習一下。
為了不曲解,特將原文貼出。
《二十四孝》之“埋兒奉母”:
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嚐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複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說的是東漢的郭巨,住河南,本來家裏條件還可以,父親死後,他把家產讓給了兩個弟弟,自己隻把老母親背走供養,對母極孝,然後家裏就窮得揭不開鍋了,這時候老婆給他生了一個兒子,本來是喜事,可郭巨擔心,養了這個孩子必然就養不起老媽,遂理直氣壯地跟老婆說“兒子可以再生一個,老媽死了就沒了,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老婆欣然同意??然後和丈夫愉快地刨坑,準備活埋了兒子。這份“孝心”感動了上天,於是刨著刨著,在地下二尺刨到一壇黃金,夫妻得到黃金,算算能同時養活老小,就暫時放棄了殺死兒子的念頭,高高興興回家了。
再來一個,《二十四孝》之《蘆衣順母》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禦車,體寒,失紖(zhèn)。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孔子的學生閔損,字子騫,山東人,他生母早年去世,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單薄衣裳。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了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隻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關於無條件孝順惡毒後媽的頌歌還有一則: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征。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嚐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山東人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麵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生病了,他衣不解帶伺候。大冬天的,繼母想吃活鯉魚,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想用體溫把冰河融化,這份孝心感動了上天,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了太尉。
再來一個關於吃魚的:
《二十四孝》之“湧泉躍鯉”
漢薑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裏,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kuai],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忽有湧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
薑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龐氏是個孝順媳婦,婆婆喜歡喝長江水,盡管家離長江六七裏之遙,也不辭辛苦去江邊取水給婆婆吃。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樂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薑詩懷疑她怠慢母親,一頓打罵把龐氏趕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讓兒子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這些故事裏倒黴的不是小孩就是女人,男人總能遇到好事,比如《二十四孝》之“賣身葬父”,這個主人公大家就很熟悉了——
山東人董永,家貧。父死,永賣身葬父,於槐蔭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淩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這些到底算傳統糟粕還是傳統文化?
被奉為蒙學經典的還有《弟子規》,一部非常普通的順口溜,一位熱心的古代無業大爺自己編寫的少兒行為規範,這幾年紅到幼兒園小孩都搖頭晃腦背的“傳統經典寶書”。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那我們來看看裏麵到底講的啥?
“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父母有錯你就和顏悅色地勸諫,如果父母不聽勸還要打你你就無怨無悔地承受。這是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事不關己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隻顧自己。
“說話多,不如少。惟其事,勿佞巧”,這是叫孩子不要多說話,話說多了會招惹是非。謹小慎微的結果是喪失活力,在諸多方麵一事無成。這已經和正統儒家思想南轅北轍了,別說成聖成賢,連做人都成問題了。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這個也片麵,父母喜歡的,孩子就去做,父母厭惡的,孩子就不要做,一切要以父母的愛憎為標準,難道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喜好和意願了嗎?
《弟子規》要求孩子無條件的服從長者,凡事都以長者利益、需求為先,幼者的需要、願望和利益永遠低於長者。不允許幼者辯解、質疑、拒絕,隻有絕對服從和順從。
還有另一部被偽國學學校奉為必讀的《孝經》是這樣講的:
”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意思是:國家用來規範人民行為的五種刑法,條款有三千多條,其中以不孝的罪行最重大,尤其是忤逆天地君親師,更是大逆不道。用武力脅迫君王,犯上作亂是不義的行為。君王代天治民,是國家安定的根本,藐視君王就是背逆天理。用言語誹謗聖人,不是智的行為。聖人代天教民,是人類歸根複命的根本,反對聖人行道救世就是蒙昧天理。
號召無條件服從君主,真的和現代社會的民主精神不違和?
前幾天孫楠夫婦宣傳“國學帶來的幸福生活”已經打臉完畢,為什麽文化程度越低的父母越熱衷於讓孩子讀“假國學”?因為假國學門檻低,心理獲得感大,裝X成本小。
很有意思,校長是從月亮上下來的,吸引了做直銷的家長
正常的公立或雙語學校都是經過驗證的現代教育模式,盡管也會存在各種瑕疵和不完美,但是最適合現代兒童的學習體係。
傳統文化要不要學?當然要學。兒童青少年能學的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太多了,詩詞歌賦、曆史傳記、哲學思辨,更有中國民樂、書法國畫。這些是傳統文化的寶庫,而那些和探索精神相悖的一味重複洗腦的玩意兒不是。
學傳統文化是為了讓孩子更好,而不是學得更傻。
現代教育教孩子成為有思考能力的世界公民,“偽國學”教孩子做一個溫順的奴隸。
各種“讀經”的偽傳統學校,在課程設置和教育方法上存在嚴重的問題。
孫楠的華夏學堂,全日製學校,不教自然科學,在求知欲最旺盛、學習能力最強的青春期教女孩“女工”、“勞作”、茶道插花,讓自己十八歲的女兒念了兩遍“初中部”。
孫楠女兒初次去華夏學堂是很不情願的
還有一家奇葩的“文禮學校”,台灣人王財貴創辦,也是如此,教材除了四書五經就是各種佛經,教學方法就是背背背!讀經讀幾百遍然後死記硬背,背出來算完事,也不教任何自然科學課程,學費一年也是十幾萬。
更有甚者,王財貴的徒弟,一個叫孟丹梅的開飯館的人,更開創了“讀經寶寶”的早教商機,專門拿“讀經”來賣所謂胎教早教的傳銷式課程,一個mp3讀經機加字卡、書籍,全套售價16800元。賺得盆滿缽滿。
七八歲的小學生,十幾歲的青少年,黃金時期去學這些,學了能幹什麽?穿越回去宮鬥還是飛升了去煉丹?你大人想淡泊名利禪修打坐都沒問題,但請不要在孩子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階段就出手廢了他的人生!
家長為什麽送孩子去這種學校?就是想讓孩子“聽話”、“孝順”、想掌控孩子的人生。
因為即使孩子去上了牛津劍橋,學完了他也不會回家給你洗腳給你唱感恩的心,但“傳統學堂”就可以。
這種學校的終極版,就是楊永信的網戒學校。
格桑:北京師範大學畢業,資深語言藝術工作者,兒童美育倡導者,宋慶齡兒童閱讀室指導老師。
“摩耶夫人”,精選給孩子的故事,關注女性精神生活,提供專業的美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