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得起考驗

來源: YMCK1025 2019-02-02 15:27:1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0770 bytes)
回答: 哈哈,不可。yamyam2019-02-02 09:40:53

今天要講的是宋代李昌齡注的《太上感應篇注》中的一個故事,

 

看完你就知道,善惡必有報,行善者決定功不唐捐,而神天賞罰,決不偏私。

 

明朝時,山西有一個讀書人名為王用予,為人比較忠厚穩重,樸實沉默,平常不喜歡多言。

 

王用予平素裏尊奉文昌帝君最為謹嚴,並和同鄉的一些讀書人一起結文昌社,修身養性,積累陰德。

 

每年的大年初一,他們都在雲中山山頂上的文昌帝君行宮,建壇祭祀文昌帝君。

 

同社有的人叫俞麟,以孝順父母和為人嚴謹著稱,遠近的讀書人都非常仰慕他的德行和風範。

 

文昌社還有一個叫鬱從周的人,很有學問,身姿偉岸氣質瀟灑,看起來就是一表人才,

 

而且口才出眾,議論事理滔滔不絕,折服眾人。

 

不僅如此,他的文筆流暢,才思敏捷,寫千言的文章筆走龍蛇,一揮而就。

 

當時鄉裏都很推崇俞麟和鬱從周這兩位才子。

 

明朝英宗正統六年的大年初一,王用予按照慣例,要到雲中山頂文帝行宮去建壇祈福。

 

祈福後,他在那裏住一個晚上。

 

 

 

 

晚上他夢見文昌帝君升殿,天下所有的城隍爺都紛紛來到帝君殿,準備匯報各個地方的鄉試榜冊。

 

考試還沒有開始,諸城隍已經把將要中榜的名單預定好了,然後再呈送給文昌帝君最後核準。

 

其中有一位穿著紅色官服頭戴帽子的神,抱著一大捆冊子,準備送到文昌帝君麵前,做最後的確認。

 

王用予在夢裏麵見到這種情形,就偷偷地問這個抱著冊子的神:

 

您這冊子裏,在山西省榜冊裏,有沒有我王用予,還有俞麟、鬱從周?結果抱冊的神說沒有。

 

過了一會兒各省城隍爺都退了下去,在外麵等候。抱冊神抱著一大捆冊子走到殿上,跪在文昌帝君案前向他稟報。

 

文昌帝君拿著這些名冊一一批閱,看得很仔細,中鄉試的這些人的名單,他一個一個地去確認,每一個名字下麵確認的就畫一個押,或者是拿著筆點一下。

 

 

 

 

有的名字,文昌帝君猶豫一直沒有下筆,確認了許久。

 

過了很久,穿紅色官服的抱冊神,最後等文昌帝君批閱完後,把冊子收起來交給每個省的城隍爺,速速去查所在地哪些家庭有陰德,哪個讀書人是仁慈厚道的孩子。

 

然後趕緊把這些人的名字報上來,替換名冊中文昌帝君遲遲不能畫押確認的名單。

 

也就是各省的城隍事先擬定了準備中鄉試的考生的名單,然後請文昌帝君最終確定。

 

但是文昌帝君對其中的一些名字存疑,或者沒能確定,覺得他們不夠資格上榜,所以需要再找一些有資格上榜的人來替換掉。

 

此時王用予跪在大殿的柱子旁,忽然聽到殿上有人傳呼,叫王用予入見。

 

 

 

他非常敬畏文昌帝君,就匍匐往前爬到台階下,一直爬到帝君殿案桌前。

 

文昌帝君說:功名的事情(誰考上誰考不上的名單),本屬於天曹秘錄,不能輕易泄露。因為你供奉我恭敬至誠,十幾年如一日,所以特別召喚你來,給你細細地分析。

 

你的祖父為人樸實謹慎,謹言慎行,自食其力,從沒有虧負過任何人。因此我已經批注你為此次鄉榜的前幾名,以此彰顯你們家世代忠厚的善報。

 

你平生遇到神佛就稽首磕頭,隻是默求自己得到功名,諸願如意。你的妻子楊氏生病,你向神佛求他疾病痊愈,以能和你白頭偕老。

 

你父親已經去世,隻剩下老母親在堂,你卻從未向神佛為你母親祈禱過一句話。

 

你僅為自己和能與你白頭相保的妻子祈福,因這種自私自利的心,我把你降了兩科,本來是上榜,現在為下榜第五十三名。

 

你應當改變自己的行為,勿再如此自私自利,不要再觸怒天心了。

 

王用予聽完文昌帝君的教誨,磕頭謝罪。

 

文昌帝君又說,你們文昌社裏的周吉,是山西省鄉試的解元(第一名)。

 

王用予一聽十分驚訝,因為同社裏的周吉同學,為人最為溫順恭謹,很謙虛待人恭敬,但寫的文字不怎麽樣,比不上其他同學。也就是屬於有德無大才之類。

 

於是他就叩頭問帝君,周吉能夠高中第一名的原因。

 

文昌帝君說,周吉的父親、祖父都是讀書人,從沒有給人寫過狀紙,沒有訴訟,不與任何人打過官司。也從不奸淫一個婦女。

 

他們家相傳三代至今,為人厚道,從不去揭露別人的短處和不足,也不暴露別人的惡行和缺點。

 

而且他的曾祖父曾經寫過《百忍說》來勸告世人,感化了很多人。

 

所以他們父子祖孫,簡默守己,積累福德已經有六十多年,這是最上的陰德,世人都不知道。但上天知道,天帝嘉獎於他,已經下了批注,要他們家三代昌盛(從周吉到他的孫子)。

 

這次周吉中了解元,隻是他家的福澤之開端而已,後續的福報延綿不斷。

 

王用予又叩頭問文昌帝君,同社裏大家都特別看好的兩個才子俞麟和鬱從周,不知道能否中舉及第有功名?

 

文昌帝君檢閱了太原士子冊,臉色似乎不太愉快地說,俞麟應當得一科,理應榜上有名。

 

但是他表麵上看起來孝敬父母為人恭謹,但心腸裏卻私下毀謗父母,而且很苛刻地評論批評他人,尖酸刻薄,不近情理。他還妄自以君子自命,自以為是高尚的君子。

 

因此我罷除他的科名,使他一生都潦倒不如意,無法再考上舉人,隻能做個秀才,無法做官。

 

王用予聽帝君說了一個罪名叫事親腹誹,於是問什麽是腹誹?

 

文昌帝君說:他對於父母的言語行為,心裏很不以為然(瞧不起自己的父母),隻是他勉強自己不露聲色,沒有表現出來,隨順著世俗的禮節,表麵上對父母恭敬孝順而已。

 

長此以往,心行不一,他與真實的本性越來越遠,逐漸變得虛偽,最後視父母雙親猶如路人一般了。他欺世盜名,沒有實德,以虛假表麵的行為,博得了好名聲,最受神怒。因此剝奪了他的功名。

 

至於鬱從周,他是天生的奇才,原本二十六歲考上進士,三十歲出頭官至中丞(副部長),四十五歲晉升為大司空(工部尚書,建設部長),還兼管農業和形獄糾察。

 

到五十四歲時以太子老師的爵位退休,六十九歲善終。

 

但是他自十七歲考上秀才後,恃才傲物,仗著才華很傲慢,看不起他人,且經常調侃、諷刺、戲謔和抨擊他人,言語多湊巧,尖酸刻薄地挖苦他人。

 

地府冥司記錄他輕薄的口業,已經超過二千四百七十餘條。天帝震怒,把他的這些口過,全部記錄在陰惡籍中,將鬱從周本來命中應得的這些功名富貴,都除掉了。

 

如果他不知道悔過,超過三千條,將減去他的壽命,且把他的子孫錄入乞丐籍中。

 

【注:《感應篇》裏麵講的大則奪記,小則奪算。

 

如果大的口過,譬如說把人的那些隱私揭露出來,誹謗中傷,讓人一生名譽掃地,至少是除掉一紀,一紀是十二年。如果是小小過失,隻是隨便調侃別人挖苦一下那就奪一百天,看這個過失的大小。】

 

文昌帝君又說:傷天地之和。犯神明之忌。莫此為甚。故其罪與殺生邪淫等。爾輩慎之。

 

造口業,中傷、毀謗人等,傷天帝之和氣,觸犯神明之禁忌,極其嚴重,其罪與殺生和邪淫同等。

 

“良久。又諭雲。淫殺口過。絲粟有報。不待言矣。但淫殺二業。自愛者。猶知禁戒。

 

至於口頭訕笑。隨意譏彈。誅隱賊心。習矣不察。究至言貌心胸。盡成輕薄。鬼神悉記。凶惡相隨。向來福澤胎元。頓易為貧窮軀殼。

 

可惜可懼。汝當廣勸世人。鑒茲為戒。毋煩吾簽榜時。大費躊躇也。”

 

文昌帝君說,邪淫、殺生、口業這些罪業,絲毫必報,不需要多說。殺生和邪淫之業,自愛的人會禁戒不會犯。

 

至於口頭訕笑,隨意譏諷、毀謗、抨擊他人,嘴裏暗中誅伐他人。最後以至他的言語、容貌、心胸盡成輕薄。都變成尖酸刻薄的人,老愛批評人,最後就變成輕薄人。

 

一個福德之身,因為這種輕薄口過,就變成了貧窮下劣,沒有福報這麽個軀殼。

 

真是太可惜了,你應當廣勸世人,以此為戒,就不用我在簽榜上,如此猶豫不決。

 

“用予再拜而退。晨鍾驚寤。雞三唱矣。遂叩謝而援筆記之。及秋榜開時。周吉果冠一省。用予因布此告世雲。”

 

後來周吉果然獲得山西省的第一名,與帝君所說的一致。而那兩位被看好的才子則名落孫山,潦倒終生。

 

古代的登科及第,和今天的高考狀元很不一樣,因為一個人如果金榜題名,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他能在朝廷裏做官,有地位和俸祿,一生衣食不愁。

 

而今天的狀元則不一樣,緣起有變,故在法界必然有相應地調整。

 

從文昌帝君的教誨中,我們學到很多,希望大家都能運用到自己的人生和修行中,謹記聖者文昌帝君的話。

 

1、常思利他,乃至發展為一切眾生之菩提心。

 

以前我說過,如果以餓鬼道心態來修財神,很難發財。

 

因為不舍得有一絲一毫的付出和布施供養,就想靠念咒自己發財享樂,本身就與財神的菩提心之本誓相違,自然難得大相應。

 

王用予求神佛,僅為自己和妻子求,以求妻子能和自己白頭相保,自己不致於孤單一人,卻不曾為母親祈求,以此被文昌帝君責罰。

 

大家平常做功課的回向時,也可以回向給自己的父母、親人乃至全世界、整個法界的眾生。不斷地串習這顆菩提心,功德無量。

 

否則僅僅是為自己而求,為自己而修,難得大相應,更不要說解脫成佛。

 

2、謹防口業。

 

從文昌帝君的話來看,譏笑、諷刺、輕薄、毀謗、中傷他人的,都極其嚴重,被地府記錄。罪業重的,甚至可能從一個富饒有福報之人,變為一個窮人。

 

帝君也說了,邪淫殺生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偏偏口業不容易覺察,覺得可能沒有什麽,但其罪極大。

 

以前見過一個人似乎做功課也很精進,經常放生,但是生活非常艱難,甚至生活不下去,吃不上飯了。

 

他想求助於神通觀察看看什麽原因。後來我有次見他對出家師父爆粗口,諷刺嘲笑甚至辱罵出家人。

 

雖然僅僅是發文字而已,但是我卻覺得這個果報非常大,你精進念誦和放生的功德,可能都被你的這張嘴給漏掉了。

 

我舉著個例子,發心隻是為了說明口業之嚴重,令大家引以為戒。我也希望他能改正這個口業,福慧增長,究竟證菩提!

 

簡單來說,如果想改變人生和命運,想修法有大效驗,願我們都謹遵文昌帝君的教言,從閉嘴開始,從不輕薄抨擊人,從不說人過失是非開始!

 

3、注意起心動念。

 

如果一個人注意起心動念,把隱藏在深處的各種邪淫(見女色而意淫等心念)、貪執、嗔怒(如心中詛咒他人)等心念戒除、轉化為善念正念,加上謹防口業,不談論人是非,不彰顯人之短處缺陷。

 

並加上至心誦經咒,加上修諸功德,必能迅速轉變命運人生,而非久修似無所獲。

 

如本文開頭的那位師兄所說,求人不如求己,從自己的心念、嘴巴和行為做起,是改變的第一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