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 是偽造的 zt

來源: yzout 2019-01-30 10:21: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214 bytes)

雷帝網 樂天1月30日報道

昨日晚間,一篇名為《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描述的是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本科選擇了會計專業,畢業後不斷打工賺錢補貼家裏,最終染病去世的故事。

 



這個故事擊中了很多人的內心痛點,比如,家窮、單純、奮鬥並且得了癌症的男主,反襯出家境良好的同學 肮髒、市儈、不擇手段追逐成功的本質。

“這個世界太浮躁,我們沒有堅持住當年的夢想,被殘酷的生活擊倒而隨波逐流。”

再比如,文章中,奶奶吼爸爸說:“我說不讓我孫女工作讓她繼續出國讀書,你不肯,你說隨她闖。你看看她現在這個樣子,整個人還有點小孩子的靈氣沒有,就跟個圓滑市儈的中年人一樣。她才20多歲啊。”

“因為當你一無所有時,你想改變世界拯救蒼生。但當你擁有了大軍,贏得了天下,成為了最有權勢的人,萬眾高呼萬歲時,你還會是從前的你嗎?”

不過,這篇內容卻是由一位22歲,曾在咪蒙團隊做過月薪五萬的實習生,但並沒有任何投資相關工作經曆的自媒體人,完全杜撰、編造的一個故事,而非真實事件當事人的事實回溯。

這讓很多的人感到很憤怒,原因在於,這不僅在做消極情緒煽動和劣等價值輸出,甚至為了達成目的(比如流量10萬+),喪失了作為一個媒體人最基本的底線。

一位業內人士稱,文章是嚐試用一種偽劣的“insider”的視角,去重新構造一個扁平化和兩極化的社會層次。如果說咪蒙做的隻是山寨加宣傳,這個內容已經是製假販假了。




很快,有人查詢到這個賬號是咪蒙旗下又一賬號。
 



咪蒙作為互聯網大號,一向流量10萬+,單篇廣告數十萬,但咪蒙為了追求點擊量,販賣社會焦慮,增加社會戾氣,早已引發了外界反感。

當人們知道咪蒙旗下賬號公然利用人們內心善良,肆意造假後,對咪蒙的憤怒進一步加強。

有行業人士指出,這篇文章是咪蒙旗下胡編亂造的文章,還給錘子做軟廣,咪蒙這個女人的內心比她的長相和氣質更醜陋。



另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咪蒙隱藏得太深,這個人太可怕,這樣欺騙善良的人們的感情,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一位前媒體人說,“文藝青年最鬱悶的還不是自己不小心給咪蒙老師貢獻了流量,最鬱悶的是發現自己居然妥妥是咪蒙老師的目標用戶、而且跟咪蒙老師的專業套路完全共鳴,一時間自我認知迷茫了……”

一位投資行業人士指出,咪蒙和她的夥伴們,是一群真正用力騙過的人。



相關閱讀

如何識破《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這種垃圾?



昨天發現朋友圈出現了一篇刷屏的文章,叫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



狀元、寒門、死亡,三個關鍵詞,非常抓人眼球。以前正經媒體寫特稿的時候,也會用《寒門狀元之死》這樣張揚悲劇意味的標題。

這篇文章我的很多朋友都轉了,包括不少媒體圈的大佬。

從流量意義上說,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發出來幾個小時,就閱讀10w+,好看3w+,粗略估計幾百萬點擊輕鬆到手。

然而你隻要冷靜一下,就會發現事情不對。為什麽不對呢?

對任何標榜非虛構的敘事,太完美的故事都不要相信。

這個故事太完美了。一個寒門子弟逆襲成為高考狀元,最終又被厄運擊倒。而作者——據文中描述是一個工作兩年就小有成就(住大悅城附近10000一個月房租的一居室)、出入上流社會(40多歲的投資人會單獨跟她吃飯),而且顯然還很有外貌資本的女生,一個物質社會成功樣本——從他的死亡中獲得醒悟,重新審視和批判自己以及世俗社會。

這個設定太符合戲劇需要了。我們把它套到一個有男女主角的影視作品上來,就是一個經典的結構:男主線:逆境-成長-打破逆境-更大的困境-堅持-犧牲;女主線:田園牧歌-沉淪-被男主犧牲所感化-重新做人。

就連其中的反派需要表現為反派的時候,都如此臉譜化,在悼念同學的聚會上毫無節製地吹噓自己的社會地位。隻能說,作者還是筆力和想象力過於稚嫩,隻能編出一個如此過於誇張的情節來滿足抒情需要。

但這隻是一個初步的懷疑。而且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會被這篇文章所煽動,一麵猛烈同情那個努力奮鬥卻輸給命運的悲劇少年,一麵跟著敘述者引導的情緒自我感動著,發誓也要做一個“用力活著”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然後,點了“轉發到朋友圈”。

其實,隻要你稍微冷靜一點,把情緒放一放,就能發現其中的諸多可疑之處。

比如,為什麽一個40多歲的投資人,要單獨約見一個25歲,隻有兩年職場經驗,還在他麵前裝傻賣萌而不是談創業計劃的年輕人?

比如,死者作為一個一流大學畢業生,為什麽會收入如此微薄,以至於連高中時代的羽絨服都還在穿?

比如,為什麽死者生前經曆的那麽多細節信息,比如打工一小時多少錢,銀行卡餘額,拒絕公司領導要求“做假賬”,來源都是聽同學朋友說?而那些聽說又過分詳細,詳細到恰好滿足敘述者煽情的需要?

作為一個當過幾年記者的人補充一句,我們這個行當裏判斷一個信息是不是可靠,最重要就是看信息來源是誰。銀行卡餘額這種信息,多半隻能來自家人;拒絕做假賬和拒絕做微商的信息,多半隻能來自特別好的朋友。而這些重要的信息來源,文中一個也沒有,全部概括為“聽說”,就已經有十二分的可疑了。

另外還有一些細節上的bug。

比如文中一個特別“動人”的點,是主人公周有擇穿了一件山寨羽絨服,logo是“adadis”,因此受到同學嘲笑。第二天他把羽絨服反過來穿:

“他是把衣服反著穿的。幾個不倫不類的補丁掛在衣服外麵,顯得更加滑稽了。但我猜對於他來說,那幾個錯了順序的字母應該比補丁更刺眼。”

請問,誰見過羽絨服翻過來穿還能看到logo反麵的補丁?

再比如,周有擇在這個匯集全省尖子生、排名全省前三的學校,考上了狀元,那麽在全省怎麽也得是top10級別了,作者卻描述成“全省50萬考生中的前500名”。前500名,作者大概沒考進過省前500名,不知道是啥概念,才寫出來這麽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排位。

隻要你放下情緒,就會不斷從這篇文章裏發現槽點,多到不值得一一列舉。

對這種垃圾信息,隻要不被情緒挾裹,能開始懷疑,就好辦了。

在新聞業,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核實基本信息。也就是所謂新聞的五個W要素: what、who、when、where、why。

文章中正好提供了一些可供篩查的線索。

2013年高考,該省50萬考生,省前三的中學,采用過四川高考卷做測試。

2013年,when是確定的。我們試試看能不能找到where。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的數據,2013年中國高考參加人數50萬左右的有三個省:山東、安徽和四川。

 



既然做過四川考卷,那麽我們優先懷疑四川吧。四川排名前三的中學,我們隨便檢索一下,大概會有如下幾所:
 

排名顯然有爭議,但是沒關係,我們隻是要鎖定有限的幾所學校

排名顯然有爭議,但是沒關係,我們隻是要鎖定有限的幾所學校



好了,原文裏還提供了一個特別有價值的信息,就是這張圖片:
 

作者顯然是想通過這種標注了時間的照片增加可信度

作者顯然是想通過這種標注了時間的照片增加可信度



畫麵中有操場,操場邊上有一大塊石刻,外麵有電線塔。有了這張辨識特征明顯的照片,我們就可以驗證到底是where了。

特別有幸的是,四川省這些年教育信息化日新月異,各個學校網站都搞得不錯,提供了360度VR全景觀看。

 

視覺體驗爆炸啊

視覺體驗爆炸啊



有對比就好辦了,排除法。這一步比較費工夫而已,一個個排除下去,最終發現,可能進入所謂排名全省前三的中學,一個都不符合。

沒關係,我們再擴大一下搜索麵,畢竟四川中學那麽多。

然後,綿陽中學資陽育才學校出現了。這是校園360度全景的截圖。順便誇一句,這個全景的互動做得還挺好的。

 

注意建築、操場邊石刻,特征對比完全一致

注意建築、操場邊石刻,特征對比完全一致


那麽問題來了,根據學校官網,資陽育才學校2013年才建立,哪兒來的2010年高一入學的學生?資陽育才學校又哪來的底氣說自己是四川前三的中學?

好,你可以說這隻是一個配圖,跟具體學校無關。但是既然是綿陽的學校,作者又處處暗示是當時當地拍攝的照片,那麽鎖定綿陽市總是沒問題的。

既然確定了when和where,我們就可以查驗一下這個”寒門高考狀元“是不是存在,也就是who這個要素是不是真實。

我們再檢索一下2013年綿陽市理科高考狀元的信息:2013年高考成績公布,綿陽中學學生段了了以701分的高分勇奪綿陽市高考理科狀元。

附上來自正規媒體的鏈接:

 

https://my.newssc.org/system/20130624/001098654.html



此處省略5000字對百度的吐槽,找一個正經信息來源太難了。

報道摘要點如下:

(((0)))(((1)))

跟文中描述的家境極度貧寒、沒有見過世麵完全不同。而實際這位2013年綿陽市理科狀元,按照清華大學官網的信息,已經在清華直博。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感人淚下地把他寫死了。

至此,我們已經可以徹底斷定,《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是一個完全捏造、無中生有而假裝是真實發生的故事。它用非常巧妙成熟的手法,玩弄了讀者的智商和感情,灑了一通雞湯,騙取了一大波流量。

發布這篇文章的公眾號是”才華有限青年“,屬於咪蒙團隊。不得不說,這篇文章引導和煽動情緒的手法十分老辣。咪蒙老師據說正在研究影視劇本,這篇文字展示了強大的編劇能力,咪蒙影視未來可期。

幾年前我偶然在一個場合聽咪蒙說他們做文章的故事,說在某一天他們有一個妙絕的策劃,不辭辛苦去民政局拍離婚夫婦的照片,用許多真實故事感動了讀者。照片上陽光明媚,我恰好記得當天的天氣,北京是陰雨。

所以,一個字都不要信。


流量為王的xx老師們早就有了一整套如何編造故事、煽動淚點和轉發衝動的技術,他們爐火純青地把中文信息世界攪合成一灘汙泥。而對一般讀者來說,這樣去查證信息太難了,也完全沒有必要付出這樣多的精力和時間成本。完全不對稱的戰爭,信息的大屠殺。

我們有什麽辦法懲罰這樣的欺騙嗎?可能也沒有。作為一個曾經的媒體從業者,我隻能給你如下建議:

1、沒有明確信息來源的,不要相信;

2、”我有一個朋友“這樣的故事,不要相信;

3、試圖用一個完美的故事給你講人生道理的,不要相信;

4、出自某些團隊之手,不要相信。

所有跟帖: 

剛看完那篇文章, 一邊看一邊覺得某些細節不靠譜。 另外覺得作者太用力過猛, 感慨太多得沒必要。 -DoraDora2008- 給 DoraDora2008 發送悄悄話 DoraDora200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0/2019 postreply 13:23: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