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魯迅 《記念劉和珍君》

來源: YMCK1025 2019-01-20 16:23:5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19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9-01-20 17:28:2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為什麽都這樣了還沒離婚呢?

 

 

  即便離掉了,再去選擇和組織家庭的話,如果沒有找到痛苦的根源,那依然隻是從一個火坑裏跳進另一個火坑裏也許,會有人認為,萬一,下一個不是火坑呢?

 

     人的一生很短暫,根本就不夠嚐試著跳幾個火坑的……                             

        曾有一個同學,自幼隨改嫁的母親,到了新的家庭。

 

       在新家庭裏,弟弟因病夭折,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種地,下煤窯,飽經人間苦辛事,乃至於親眼目睹過一個親人在深暗的煤窯裏被砸碎了整條腿。

 

       最不幸的還不是這些物質匱乏和艱辛勞作的痛苦,而是父母的矛盾。

 

       我的同學用很長的時間講述過他以及他的家庭的痛苦,盡管已經很深刻了,但都沒有怎麽打動我,因為,這樣的人生故事聽得太多了,影視作品中也見多了,小說裏也見多了。

 

       很多的生命狀態都是這樣的,還能是什麽樣?但是,終於有一個情節讓我很吃驚。

 

       他的母親病了,因為種種家庭矛盾、感情糾結、經濟問題,已經到了極限的母親躺在醫院裏,默默絕食,以這種方式決定徹底解脫。但是,別人以為她隻是昏迷。

 

       就這樣昏迷了好多天,細心的兒子憑直覺,認為母親不是昏迷,但任憑自己怎麽呼喚,母親就是不醒。

 

       不甘心的他,找來一根針,在母親的麵前,紮自己的手指頭,紮著紮著,母親終於流下眼淚,說:“兒子,你這是何苦呢?為什麽要這麽逼你媽媽?讓媽媽就這樣死了不就都解脫了嗎?”

 

       這樣一個故事,是聽我的同學親口跟我講的,語言不是原話,但過程大致如此。

 

       其實,除了喚醒母親這個情節有些特別之外,家庭的痛苦方式都大同小異。那麽,有一個問題就擺在了我們的麵前,就是:痛苦的根源到底是什麽?人生何至如此?

 

      對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可能會歸咎於貧窮上,那痛苦的根源就是經濟問題;對從事社會工作的人來說,可能會歸咎於社會製度或者落實上;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可能會歸咎於教育和文化的普及上;對法律工作者來說,是法律的問題。

 

      種種都有一定的道理。

 

      那麽,對於我的同學來說,哪一種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家的問題。他的家庭故事就不用重述了,幾個詞就可以講清楚:感情、經濟、婚姻、住房、疾病、再婚後子女的撫養、家庭成員的關係等等。

 

      一度,很多問題都歸咎於貧窮,但後來,他們家的經濟條件逐漸好轉,痛苦卻沒能解除。再後來,經濟條件徹底改善後,有房有車,在北京已有一番事業,返鄉回家要把父母接到京城,老兩口居然不肯坐同一趟火車來。

 

      那他們為什麽不離婚呢?離掉了不就不痛苦了嗎,不就不再相互折磨了嗎?

 

      當然,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們靠離婚就能解決痛苦,他們早就離了。我想就是因為發現離婚不能解決問題,或者種種原因離不了,所以,就這樣苦苦地相互折磨一生。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那就一直到死。

 

       即便離掉了,再去選擇和組織家庭的話,如果沒有找到痛苦的根源,那依然隻是從一個火坑裏跳進另一個火坑裏。也許,會有人認為,萬一,下一個不是火坑呢?

 

      人的一生很短暫,根本就不夠嚐試著跳幾個火坑的。

 

      看完上麵那段文字,您可能對女方充滿同情,覺得她是受害者,後來我有機會和男方有過交流,他表達和傾訴的,似乎他才是受害者。

 

      在他的話裏,他的老婆很壞。當然,可以想象,他的老婆同樣認為是他很壞。這種事情,誰講得清楚呢?非要下個結論的話,那隻能說是相互的,誰也不肯放過誰!

 

       還有一個朋友。到我出家前,他好像結了四次婚。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四次婚姻都沒有給他帶來更高的生命質量。出家前,最後一次見到他,他和我談論了很多這一次婚姻的感受。

 

       真的是一聲歎息,當然,也有短暫的幸福和默契,但更多的還是爭吵、分歧、矛盾,彼此的工作關係等等,還是上麵那些詞,糾結在一起。

 

      我這麽表達,絲毫沒有要挖苦和嘲弄誰的意思,無論我們把生活過成什麽樣,都值得肅然起敬,因為,我們每個人活著,無論他是誰,都在幹同一件事情,追求快樂,遠離痛苦。隻是,方式和結果不同而已。

 

有一個誤解,認為出家人就是躲清閑,什麽也不幹,這真是個天大的誤會。

 

出家人和世間人一樣,在追求快樂,生命的快樂,但方法不一樣,我所接受的修行教育,就是向內求,通過種種的手段,向自己內心深處去尋找和領悟究竟的快樂。

 

而世間人是向外,我沒有覺得世間人向外追求生命的快樂的方式有什麽不對,隻是認為那遠遠不夠,而且有一些我在出家前都嚐試過,發現那些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甚至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痛苦和糾結。

 

比如,我的很多親人通過追求財富來獲得快樂,有的通過追求愛情試圖獲得快樂,有的嚐試在一次又一次的婚姻中找尋幸福,有的通過出國尋找幸福和快樂的歸宿,有的把一切寄托在還沒有長大的孩子身上,希望他大了以後能夠成龍成鳳,還有的通過追求事業、仕途等等,還有的幹脆就把生命徹底交給了酒精,他覺得那樣就是快樂……

 

外在的經濟、文化、法律、教育、政治等等也非常重要,但是缺少了健康和覺悟的心靈根基,這些外在的問題都無法真正幫助我們獲得生活的快樂。

 

這就是目前,我跑到寺廟裏學習和領會的人生認識,作為一個比丘,一直在為此繼續努力。

 

倘使,再有機會讓我重新來過,帶著這樣的認識和實踐經驗,我想,出家前的荒唐事會少做很多,那些混亂的、莫名其妙的所作所為,肯定會少很多,麻煩也會少很多。

 

當然,這隻是個假設,因為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當中,我接受了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生命是輪回的,在各種生命形式中,潮水一樣的一批又一批投生、死亡、再投生再死亡,永不停息……

 

外在處理得再好,最終對死亡這個終極問題還是要傻眼,還是在輪回這樣低級的重複中。所以,要跳脫出來,並幫助更多的人都跳脫出來,就需要獲得更高的智慧。

 

通過佛法的學習和實踐,讓我確鑿的認識到:生命痛苦的根源在於我們內心有煩惱,煩惱來自一個叫“我執”的東西,真正解決問題要靠慈悲和智慧,空性的智慧、無我的智慧。

 

文章來源:《比丘往事》19
原創: 賢書 

所有跟帖: 

護法,標題看得我都笑了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0/2019 postreply 20:45:45

這樣另類的故事看得多總有點感覺遲鈍,好像這些都是紙上的故事,別人的故事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0/2019 postreply 20:48:04

審“怪”疲勞,^_^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3966 bytes) () 01/20/2019 postreply 20:52:17

很搞笑,隻讀過兩首半,巧的是昨天突然想起蘇軾的突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自己笑了一回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1/2019 postreply 08:23: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