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00字概括佛法
宇宙時空無限。一切物質現象和生命現象永遠存在,物質從一種現象演變為另一種現象,
生命從一種形態流轉成另一種形態,物質現象和生命形態都是從同一本源(暗能量)演化出來的,
這個過程永無止境。
這,就是空的含義,幻的含義,無常的含義。追逐這些不真實現象則是自投幻網。
宇宙中有十類生命:徹底回歸了宇宙根源的生命就是佛,能回歸本源但駕禦現象之間度化眾生的生命叫菩薩,
回歸了部分本源、隻得到了寂靜功效沒發揮作用的生命叫羅漢和辟支佛;
流轉於各種生命現象之間的生命叫六道眾生。
六道中有三種處境較好的生命,為天神、人和阿修羅;三種處境不好的生命為畜生、餓鬼和地獄生命。
六道中的生命,人最有機會修持出離輪回,其他五道機會不大。
因為天神生活環境優越,隻顧享受,來不及修持;阿修羅爭鬥好戰,沒有修持願望;
三惡道生命沒有主觀能動性,其行為不由自主,沒有福分和能力把握自己的行為。
雖然人生有生、老、病、死、愛別離、冤憎會、求不得和無常八苦,但人這種生命能夠把握自己的思想、
語言和行為,這種特性或能力為人積累功德出離輪回、離苦得樂提供了基礎。
因此,生為人不是不可以享受,但更應該利用這段生命延續以後的生命,
真正弄清自己生命的來處去處,實現生命的最高價值。
人有主觀能動性,能選擇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為,把握現在的因,就能控製將來的果。
把握現在的行為,朝著自己設計的一個目標去行進,這個過程就是修煉。
修不同的內容可達不同目標。
修十善道,不貪、不嗔、不癡、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將收獲人天果;
在十善基礎上修四禪八定,可生不同天國;修淨土法門,可生極樂世界或兜率天內院等;
悟四聖諦和十二因緣,修三十七助道品、禪定、空、無相、無願法等,收獲羅漢和辟支佛果;
修慈悲喜舍、攝持眾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等法,則收獲菩薩果位。
當行為完全達到這個目標要求時,就達到目標的果位。
讀經可讓人領悟佛法和判斷是非,雖然有時讀經本身不是修持;
修持不隻是打坐、念經或燒香,每天行、立、坐、臥、工作、休息和睡覺等都應符合應有標準。
密集、純粹的實踐才是修者盡早實現目標的保證。
不同層次的目標各有實現的標準,有的目標在修者壯年時就可實現,有的可能跨越不同生命階段,
實現目標與形體死亡非直接相關。每天溫習自己的願望和目標,時時刻刻把握自己的思想、
語言和行為,功夫成熟就可獲預期的智慧、解脫和幸福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