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與懷:他是在以牙還牙嗎?
— 一個中國通已經開始但遠未完結的故事
大概二十年前,某天,在北京一個小旅館,一個年輕的美國記者被警察團團圍堵,幾乎要動粗了。
警察撕毀他的筆記,他也被迫刪掉自己的采訪內容,好不容易才得以脫身。
這個小夥子覺得整個事情本身很荒謬。他心裏很納悶:怎麽會動用警察去幹涉記者的報道?
中國的法律授予過警察這種權力嗎?而且,刪掉那些采訪的內容,當然在電腦上輕而易舉,
但是,你能從他的記憶中刪掉嗎?應該說,他已經納悶多次,這種事情對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他似乎也習慣了。在他調查商業腐敗案件時,他甚至被他不明身份的人其實是中國國家安全人員毆打……
這位先後擔任《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的駐華記者,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年輕人,
在中國的八年時光中,曾經做過一係列的報道,但很遺憾的是,他的報道因為涉及“敏感”內容,
大都曾經獲得類似的“款待”。
這個人就是馬修·波廷格(Matt Pottinger)——現今川普總統特別助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高級主任。
波廷格的中文名叫博明,是目前白宮裏麵一名也許是唯一一名中國通。
對他非常熟識的北京來說,非常不幸,正是他博明這個人,
在背後幫川普總統策劃了打擊“中國製造2025”的全新國家戰略,並參與了對華貿易戰。
今年44歲的博明出身美國上流社會,他的父親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曾任職於司法部,
後來在華爾街開辦投行,業餘創作小說。博明從小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就讀於馬薩諸塞大學中國研究係,
學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據說,在大學選擇這種文科冷門的美國學生,一般家境都很好,
不愁吃穿,也不愁找工作的問題,完全按照自己興趣來選擇。
1998年,博明利用他的專長,進入媒體工作。在中國和亞洲各地多年的采訪經曆,
讓他深刻了解到當地的體製、社會與文化,接觸到底層社會殘酷而又千奇百怪的掙紮現實。
特別是在中國各地采訪時被修理,令他受到了一輩子都沒有受到過的委屈和恥辱。
後來,他看到了聖戰組織斬首美國人的視頻,又一次被強烈刺激。
作為一個文人,怎麽樣才能反抗呢?他決定投筆從戎,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奔赴阿富汗作戰。
他當時年歲已大,身體條件也不好,要承受相當的磨難。退伍後博明投身政界,並迅速崛起。
他自稱由於“軍人的使命感”,決定響應國家的召喚,放棄華爾街的高薪,加入到川普團隊。
是什麽樣的動力,讓這個出身富裕家庭的美國少爺走上這條道路?
人們不能不想到,這與他的人生第一份工作也就是在中國多年的采訪經曆一定有些關係。
後來有美國媒體這麽總結:“在中國的壓抑經曆點燃了他心中的愛國主義激情。”
博明辭去記者後曾回憶他當年一次的遭遇:“我站在馬桶上,一群中國警察站在我旁邊,
一頁一頁撕毀我的筆記,接著衝進了馬桶。”他關切的好像還不單他自己,
他還直言道:“在中國的生活可以告訴你,一個非民主的國家能對它的公民做些什麽。”
這真是刻骨銘心的話。
這位博明先生現在開始摩拳擦掌大顯身手了。
觀察家發現,他進入白宮後,在提交的備忘錄裏麵,明確反對國務卿蒂勒森在公開場合使用
“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八個字來形容美中關係。
不像以前白宮喜歡請學院派的學者當顧問,博明作為一名中國通,完全是衝到一線工作的實戰派,
書本和教條絕對不會對他的判斷產生任何局限。作為鷹派重量級人物,他也不拘泥於美國黨派之爭。
觀察家還發現,不論是軍中大佬彼得.雷烏斯,還是川普當時的親信班農,
抑或是親民主黨的不少智庫學者和中國問題專家,都對博明不乏溢美之詞。
事實已經表明,隨著博明的經驗和地位的增強,未來此人很有可能主導美國東亞戰略。
人們甚至認為,川普隻是一個投石問路的開始,無論他是否能夠連任,
美國都將迎來長期的鷹派主政時代。
就是說,博明這種人會長期在美國政界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
該回頭懷著曆史感說一說了。多少年來,到中國學習、工作、交朋友的西方人,
往往都屬於本國人裏麵的親華派。畢竟,如果不是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
也不會耗費多年精力心血攻克世上公認難學的中文,還跑到難以適應的相對落後的地區生活。
可是,殘酷的事實表明,當他們在中國受到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打擊後,
便有可能一改之前的友好和寬容態度。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來華訪問或工作的學者和很多駐華記者,都屬於此類人,博明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這是一個中國通已經開始但遠未完結的故事。
人們問:不知在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當年在小旅館裏圍堵這位年輕記者的警察們該作何想?
那些群毆暴打采訪記者的人該作何想?那些為解決中美貿易爭端夜不能寐的人又會有何感想?
他們會後悔嗎?也許不會。他們會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狗行千裏改不了吃屎。
也許……也許在他們心中深處裏還會有那麽一閃念:那時把他弄殘可能更好?
的確,博明先生看來絕非那種你打我的左臉我把右臉也轉過來讓你打的人。
他大有可能或者已經是在以牙還牙了。這位中國通以他對中華文化的了解,
也許並不認為以牙還牙是中國國粹。
(2018年8月7日)
《縱覽中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