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徐文兵對話(全文):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來源: yzout 2018-04-30 23:30:3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7075 bytes)

梁冬:重新發現中醫太美,大家好,我是梁冬、梁某人。坐在我對麵的是我在求學中醫方麵的偶像級老師徐文兵老師,徐老師您好!

徐文兵:梁冬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

梁冬:哎喲,一看你就很有電台風範,從小肯定是聽“小喇叭”長大的人。徐文兵:聽孫敬修爺爺的故事長大的。

梁冬:我估計您可能是最後一批提到孫進修爺爺的小朋友了。

梁冬:以後的小朋友肯定都很難提到了,所以說讓我們無限傷感。其實還有讓我們更無限傷感的東西就是中醫。 中醫作為一個非常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且它作為一個能夠通達宇宙道理的一門學問,最近,尤其過去這一兩百年來可以說飽受詬病,很多人也不很理解。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一點點,讓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 尤其在中醫裏有一本書叫《黃帝內經》。

這本書很多朋友可能也在不同的地方聽說過。但是實際上,以我看來,我聽到的關於《黃帝內經》講的最有趣的人,就是我對麵坐的這位——徐文兵老師。

徐文兵:過獎。

 

梁冬:徐老師,你一看就是貴人。以前都說“賤人多語,貴人沉默”。

 

徐文兵:不是,先得聽你說,你拋磚、我引玉。

 

梁冬:那我們這個節目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本《黃帝內經》,足足可以讓很多人讀一輩子,所以我們肯定要慢慢和大家分享。《黃帝內經》有很多篇,大概有81篇。

 

徐文兵:《黃帝內經》分上、下兩部,第一部叫《素問》,它有81篇,第二步叫《靈樞》,也有81篇,合起來162篇。

 

梁冬:《素問》和《靈樞》有什麽講究嗎?

 

徐文兵:我們互聯網經常有一個詞叫FAQ,就是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就《靈樞》是指人的氣和人的神靈溝通的那個節點、關節點、樞是關鍵。就是我們開闔門的那個門軸,它一動整個門就動。所以這個是講針灸穴位的書。

 

梁冬:唉,有《黃帝內經》,是不是有《黃帝外經》呢?

 

徐文兵:沒錯。漢朝劉向整理的《漢書》

 

梁冬:哎呀,實在是太過可惜。因為據我所知,《黃帝內經》很多時候是講道理、講法則,《黃帝外經》可能還有很多的操作方法,會不會?

 

徐文兵:《黃帝外經》的解釋有很多種。古代大家寫書,經常把兩本書分成內篇和外篇,比如《莊子》

 

有內篇、有外篇,《抱樸子》也有內篇和外篇。可能是《黃帝內經》闡述了一些中醫的理論,《黃帝外經》

 

闡述了另一些中醫的理論,可能還是理論。因為稱為“經”的東西,它指的是道路和方向,它不是那種“論”,不是技術層麵上的東西。

 

梁冬:那會不會是一些外科手術方麵的理論呢?

 

徐文兵:有這種解釋。有人講到,華佗的那些那麽高超的外科技術,不是憑空掉下來,也有實測,所以有的人講《外經》是外科,包括中醫現在講這種整骨、整形。

 

我們前一段時間剛剛去世那位雙井老太太,羅老太太,那都是祖傳下來的那種整骨的手法,這其實也是《黃帝外經》的一部分內容。 還有,比如說華佗他臨死前寫了一本叫《青囊經》,總結他麻醉的藥方、外科的技術,相傳給獄卒,結果獄卒不接受,他隻好“索火而燒之”,就把這本書燒了。燒了一部分,但是留下一部分給凍了,就是做手術部分。包括現在我們做那種給豬啊、雞啊,做閹割手術,那個手術非常精巧,瘡口小,而且感染率非常低,愈合得非常快。

 

現在人們看來,就說中國古代的外科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一個境界。

 

梁冬:所以後來中國古代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裏麵,真正外科做的好的,那點技術全部都是從對動物的手法裏麵移植過來的?

 

徐文兵:可能有這種,就是說從對經絡的認識來講,中醫說有十二正經、七經八脈,有三百六十個腧穴;另外,人還觀察到動物也有經絡,也有腧穴,比如說豬啊、狗啊,都有。

 

這些都是古代的那些很高明的巫師或者醫師,他有望氣的本領,就像扁鵲一樣。《史記》記載,扁鵲學醫學成以後能夠什麽?能“盡見五髒正經”,他有一種超人的感覺能力。所以在這種感覺能力下再去紮針做手術,那就是相當高。

 

梁冬:所以現在有些時候說拿小白鼠做實驗,在小白鼠身上紮一下穴位,很多人覺得這簡直太可笑了,其實從另外一個更高的程度上來說,也不見得是錯的?

 

徐文兵:對,萬物有靈萬物有氣。還有人現在給樹還紮針灸呢。

 

梁冬:噢,怎麽說?怎麽能夠給樹來紮針灸呢?

 

徐文兵:樹病了以後,你在它的枝幹或者是軀幹和分支上,不同的地方,給它紮上針,然後它的病就好了,給樹也有紮針灸的。

 

梁冬:這真是太神奇了,要不是跟你聊的話,我們都想不到。其實這也同樣證明了中國古代人早在幾千年之前就比現代的西方人更有強烈的環球意識。

 

徐文兵:對,環球意識。

 

梁冬:什麽叫環球意識呢?不光是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且人、動物、植物,都在某種程度上是平等的,因為它們擁有同樣的係統?

 

徐文兵:對。古代的人和天、地,和動物、植物都有溝通,它們有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

 

梁冬:什麽交流方式?

 

徐文兵:就是神通,就是在神的層麵上與他們溝通。

 

梁冬:這會不會太懸了一點點?

 

徐文兵:是懸,我們今天談的中醫就離不開一個“懸”字。

 

梁冬:當時的古代人是怎麽樣和動物、植物去溝通的呢?那我們現代人說,經常說家裏養個狗狗,時間長了之後你跟它是有默契的,你看一眼,它都知道你要什麽。

 

徐文兵:這就是我們講的,在神的層次上溝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看狗一眼,狗看你一眼,兩個(眼神)就有一個交流,這絕對不是語言。

 

梁冬:我有一種假設,比如說我們現在這個錄音棚外麵有一些貓,夏天的有些時候,我看見這隻貓的時候它也在看我,我有些時候就在想,我看它是一隻貓,它看我看成什麽呢?

 

徐文兵:是一堆肉。就所謂“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魚之樂”,但是他人有心,我們可以予忖度之。我們發自內心的去體會一下,能夠感覺到,這是種感覺,可能說不出來。你看黃帝和蚩尤大戰的時候,其中黃帝取勝的一個關鍵原因,黃帝有一支特種部隊。

 

梁冬:是什麽?

 

徐文兵:熊羆虎豹。

 

梁冬:熊羆虎豹?熊虎豹我都知道,羆是什麽東西?

 

徐文兵:羆是一種大熊。

 

梁冬:怎麽寫,那個字兒?

 

徐文兵:就是一個能字,一個罷了的罷,上麵不是一個四,底下一個狗熊的熊,叫熊羆。

 

梁冬:噢,那叫羆?

 

徐文兵:對,一種羆,是一種大狗熊。

 

梁冬:是不是現在已經絕種了的一種動物?

 

徐文兵:很多動物現在都絕種了。

 

梁冬:對,就像以前有一種長著很長的牙的那種大象嘛。

 

徐文兵:猛獁。

 

梁冬:對,猛獁,也沒有了嘛。

 

徐文兵:所以他能夠驅動這樣一支動物部隊跟敵人作戰,這就說明他起碼跟這些動物有交流。梁冬:你說這個後來像《封神演義》這樣的東西,是寫的呢,還是真的有可能?

 

徐文兵:這個《封神演義》書名有點錯誤,應該叫“封仙演義”。神不是仙,我們經常說神仙、神仙,神不是仙,神是一種無形的存在,就是我們講的那個懸的層次。仙是人,仙是具體的人。所以封神演義封的都是仙。它是以大家,也是個鼻祖,薑子牙薑尚為封仙的主要人物,然後把這些各色人等,具有這種特異功能的人排了一下隊。

 

梁冬:你說特異功能吧,現在感覺像個笑話。因為曾經一度,大家也都覺得特異功能這種話是不能提的。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他們怎麽認識那些能力比一般人強一點點的人呢?

 

徐文兵:這個特異功能這麽講,比如說我們現在都有品酒師,同樣幾杯酒往這兒一倒,人家一喝,這是哪年的,美國哪個莊園出產的葡萄酒,人家告訴你。咱們喝都傻喝,就覺得是酸也不酸,甜也不甜的東西。你說這是特異功能嗎?

 

梁冬:他們這種人就叫以酒為常。

 

徐文兵:這是不是特異功能?

 

梁冬:算是。

 

徐文兵:孔子評論那個藝崖(音),就是一個好廚師的時候,他說,他把兩條河裏邊的水混在一塊兒,就讓他品,他能完全準確無誤的告訴你哪杯水是哪條河的,這也是特異功能。我們現在都把特異功能神話了,好象是有點懸,不大存在,其實這就是特異功能。古代人們認識中醫的方法離不開這種與生俱來的(功能),其實每個人都有,我們隻不過被一些後天的東西給蒙蔽掉了,這是人的真性情,蒙蔽掉了,隻不過有些人還保存著。所以你看《黃帝內經》第一章講上古天真論,所謂天真者,就是還沒有來得及受汙染、受蒙蔽的人的那個狀態。

 

梁冬:就是有機物嘛。

 

徐文兵:就是天真。

 

梁冬:對,咱們現在不是老說食物汙染,所以要吃有機雞蛋,有機蔬菜什麽的,算是這樣嗎?

 

徐文兵:現在人提的有機的東西還是停留在物質層麵上,“物質”就是唯物主義那個物質。我們認識到的有機的概念要比它要複雜的多。你就說你沒受一點汙染,沒受過化肥,沒這個沒那個,但是,你是在大棚裏長的,你得到那個天地之氣就不對,那都是邪氣。 梁冬:什麽叫天地之氣啊?

 

徐文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就是天地之氣。你非要搭一個大棚,然後把那些東西種在裏麵,長出來的還是那個形,還是那個樣,但是吃起來沒有那個味兒,這叫沒有得天地之氣,這種氣就是邪氣。所以很多人說吃東西還分析裏麵含多少什麽氨基酸,脂肪,含這種礦物質。中醫看到的是更懸的東西。

 

梁冬:或者是說更本質的東西?

 

徐文兵:就是它背後的能量,以及,你光有能量也不行,這個能量往哪個方向走。

 

梁冬:能量的方向?

 

徐文兵:對,能量的方向。說你開個車,我開個車,咱倆都奔廣東,你往北開,我往南開,這就是方向。

 

你肯定能量比我足,但是你方向錯了,我們說那個神就亂了。所以中醫講順應天地之氣的話,它講的是這個東西。

 

梁冬:有意思極了。所以今天我們稍微花一點點時間和大家分享一下,《黃帝內經》、中醫。現在我們開始了真正的談論《黃帝內經》的話題。《黃帝內經》在《素問》這本是有81篇的,在中國的所有醫典裏麵,最重要的一本書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裏麵排在第一篇的文章,居然叫“上古天真論”。足可見,這個“上古天真論”是多麽多麽重要。

 

徐文兵:對,沒錯。

 

梁冬:上古天真論第一句話叫“昔在黃陵”。

 

徐文兵:什麽,“昔在黃帝”。梁冬:對,我照著念都不如人家背。“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就是說當年有個叫黃帝的人,“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請問,什麽叫做“生而神靈”?

 

徐文兵:首先說“上古天真”的意思。我們剛才提了一點,說道家是講究道法自然,認為老天自然賦予你的能量或者是能力,是最高超的。所以自然的反義詞你想一下是什麽?

 

梁冬:就是不自然。

 

徐文兵:就是人為。所以說我們說做作,北京話叫“作”。這個人加上一個為,合起來一個字兒。

 

梁冬:偽。

 

徐文兵:對,就是偽。

 

梁冬:所以司馬南總說偽科學。

 

徐文兵:偽科學沒錯,中醫就是偽科學,中醫就不是科學。中醫是另外一門認識自然的學問。

 

梁冬:對,或在到達真理的路途上有很多的路徑,科學是一種。

 

徐文兵:對。

 

梁冬:宗教、藝術、文學都是。同時,我覺得我們對於科學的這種界定還不一樣。可能對於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中醫是另外一種廣闊的科學,也不一定。

 

徐文兵:不怕中醫是偽科學,就怕科學是偽真理。

 

梁冬:哎呀,這句話說得實在是太有趣了。

 

徐文兵:所以當中醫是偽科學,而科學又是偽真理的時候,我們是偽偽真理,正好負負為正,我們就是真理。

 

梁冬:好,轉過來,“上古天真”。

 

徐文兵:所以為什麽提到這個偽呢,真的反義詞就是偽。我們說天真,天,自然賦予你的那種能力。在這種能力麵前,你還是謙卑一些,不要把你的人為“作”出來的那種東西,淩駕於那種自然之上。

 

梁冬:對,不天真的男人就是“偽哥”。

 

徐文兵:就是“偽哥”,不是帥哥就是“偽哥”。

 

梁冬:你剛剛說到天真就是那種率真的和天地一體的?

 

徐文兵:對,就是不加任何雕飾的東西,不加任何人為粉飾雕琢的東西。另外這個上古,從道家來講,他認為今不如昔。就是說從這個道法自然角度來講,時代越進步,人為的東西越多、越高級,離那種天真越遠。而追求這種天真的唯一的辦法不是在現在世界上去找,而是返璞歸真,回到遠古的時代。那會兒的人們是最接近自然,最天真的。

 

梁冬:所以社會進步的另外一種表述就是距離自然越來越遠的一個過程。

 

徐文兵:對,人的本性越來越被壓抑,越來越被傷害。

 

梁冬:套用句時髦的詞叫越來越“異化”。

 

徐文兵:異化,就是異化,其實就是異化,異化的結果就是人活得越來越痛苦,越來越不自然。所以從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來講我們就得出這麽一個結論,人想回歸到自己自然純樸的本性就要做兩件事兒,一個是盡可能的親近自然,第二個,盡可能的回歸傳統。或者倒過來也行,叫親近傳統,回歸自然。

 

這就是上古天真論第一個題目,教給你要做的事兒。那麽它下麵接著就說了,“昔在黃帝”。他講的這句話是對黃帝一生生平的一個總結。黃帝他是要生而神靈。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梁冬:24個字就把一個人的一輩子講完了。

 

徐文兵:對,把一生概括了。

 

梁冬:你說你怎麽能夠不覺得中國文化太美。

 

徐文兵:對。

 

梁冬:24個字,“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24個字。《上古天真論篇》 《上古天真論篇》 《上古天真論篇》 《上古天真論篇》第二第二第二第二講講講講主講:徐文兵 主持:梁 冬大大 中中 小小 梁:輔佐中國文化,發揚光大,大家好我的梁東,在我麵前的是我非常尊敬的厚樸中醫學堂的堂主徐文兵老師。

 

徐:梁東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

 

梁:大家好!我們計劃,從新發現中醫太美,準備用一年的時間,好好講講這本書——《黃帝內經》。

 

在上次節目的時候,我們大概用了一個小時,講了《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的前三、四十個字,為什麽說可以用一個小時講呢?這的確是因為,每一個字裏麵所蘊含天地的道理太深刻了,不過講到這裏,天地的道理好像我覺得有點不對呀!

 

徐:“道”和“理”是兩個概念,“道”是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需要用你的心去悟它,“理”是看得見的,理的意思,它是個玉字邊,就是古代雕琢玉石的時候,他要順著玉石的紋路去治玉,玉石流露出的紋路就是“理”,你順著這個茬治玉就比較省力,這叫理。所以“道”和“理”就不一樣的。

 

梁:所以以前說“玉不雕不成器”,就是說對人才的打磨,你光說要打磨他,你還要順著他的心性打磨。

 

徐:對,你打磨是人為,而他本著具備的自然的紋路是渾然天成的,你順著渾然天成給你指的這個方麵去打磨,你就能治出一塊好玉來,否則要不就是把天然的美物給毀掉了(梁:暴殄天物),就是。

 

梁:上一次我們講的上古天真論,前幾句話是這樣說的,“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這是用了24個字,來講在古代非常厲害的一個人——黃帝的一生。中國古代人真厲害,24個字就能夠把這一生講完了,後麵又講到,有一天,問他的老師,說“上古時期的人,就是在他們再往前的人,都能夠活一百歲”,“春秋皆度百歲”,好像是彭祖就是那個時候。

 

徐:彭祖是八百歲。

 

梁:八百歲,“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也?人將失之也?”他的老師就說,上古時期的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上一次我們的節目就剛剛講到這裏,“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而特別提到的“術數”,前麵的術是技術的術,後麵的數是算數的數,這兩個“術數”是不一樣的。

 

徐:當然不一樣了。這個“術”是簡體字,繁體字是“術”,它泛指我們謀生的技術或是謀生的職業,上次我們講了,“術不可不慎”,人選擇職業一定要謹慎,中國古代選擇標準是,選擇這個職業,不光為了糊口,還要有宜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如果你選擇的職業,整天就是在對你的身心造成傷害的話,那這個“術”寧可不要做它。

 

梁:這個話讓我很有感觸,其實很多人在工作裏麵都充滿了焦慮。

 

徐:豈止是焦慮,有些人甚至充滿了仇恨、恐懼、憤怒,所有不好情緒都是工作給他帶來的,最後可能做了一輩工作,帶著一身的傷病,或者是中間就“半途而廢”了。

 

梁:沒來得急一輩子工作呢。

 

徐:沒來得急一輩子工作呢,所以孟子說過,“術不可不慎”,上期節目我們也講了,就是說,一定要選擇那些讓你發自內心,關愛自己、關愛人的這種工作,而不是去做那些,弓箭呀,怎麽想把人弄死呀,以此為樂的工作,另外要選擇身心統一的工作,所謂“言不由衷”,這種發自內心的不高興說出來,發自內心的高興又表達不出來的這種工作,對你還是一種傷害。梁:什麽工作是你內心很喜歡,但又說出不來的呢?

 

徐:就是說,你本來心裏是高興的,但是你要裝。比如說,我看到有人摔倒了,特想笑,但是我覺得不能笑,不禮貌或不道德。

 

梁:到底應該笑還是不應該笑呢?

 

徐:從本性來講,你應該笑,當你“見人有失,若已有所得”,看見別人有所不幸,覺得自己有快樂的時候,說明你屬於一種陰性負麵的狀態,你有一種陰寒仇恨的東西需要表達出來,正好給你一個表達機會,你把它流露出來也就完了,就是說你的自身不正常的時候,你應該有個表達的方式,而不應該壓抑,就根齊達內一樣,齊達內被罵了那麽惡毒的話,罵他姐姐或他媽,他選擇了一頭把他撞倒,拿一個紅牌下去了,從身心方麵來說,他沒有受到任何損害,他以牙還牙報仇了,他心理不憋屈,但是從意識層麵,他受到了懲罰,挨了個紅牌,法國隊也把世界杯丟了,但是換句話講,你憋著這氣去踢球,可能你最後得了這個世界杯,也跟大家在那歡呼,但是你心裏麵難受,因為你挨罵那口氣沒出來,所以怎麽選擇看你自己,也要看時間、地點和場合,說回我們選擇的職業,古代說,如果選擇一些跟自己內心相矛盾相抵觸職業的話,這些是最下賤的職業,不建議讓人去選擇。

 

梁:在中國古代選擇什麽呢?

 

徐:古代就把這種幽靈(演員)、娼妓放在下九流,最低等的職業,他不是人的收入來衡定的。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梁:強調一下,這是中國古代。

 

徐:不是我們現在人的偏見,另外,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對我們這此演義界這些明星、演員,應該注意到她們心裏的保健,看到過很多這種可歌可泣的事跡,就是一個演員他父親去世了,他今天晚上還演出,他回家給父親磕了個頭,然後強作歡顏就給大家做表演,作為職業道德來講,非常好,這個以值得尊敬,但作為醫生的角度來講,內心作了很大的傷害,內心很痛苦,但他要裝作很高興的樣子,這對他來說是個很大的傷害,長時間這麽樣就會做下病,我們看很多喜劇演員給大家帶來了歡樂,但是他本人卻是嚴重的抑鬱症病人,古今中外都是,外國憨豆先生,香港的周星馳,跳樓的張國榮,這些都是給大家帶來很多歡樂、笑聲的演員,但是自己卻是這種嚴重的心裏疾病。

 

梁:所以說,如果一個演員他在不知道自己會有這種衝突的時候他是不信的,如果他知道,仍然這樣呢,除了尊敬呢,我更要給他們關愛。

 

徐:給他們關愛,幫助他們去調整。看到很多很優秀的演員,他在入戲以後,很長時間出不來,然後近乎這種魔症、瘋顛的狀態。拍漢武大帝的時候焦晃先生,就是好長時間進入那種狀態出不來。

 

梁:當初那個演“林黛玉”的陳曉旭,最典型的,後來一輩子都沒走出來。

 

徐:但是有些認為他追求的東西,他認為他是一種成功,所以死了也無所謂,但道家觀點是,生命是最寶貴不可替代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你覺得我演個“林黛玉”就傳神的把“林黛玉”演的那種狀態給表達出來,然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那是你價值觀的問題。

 

梁:我們剛才用了8分鍾,簡單的講了“術”這個字。徐老師跟你聊天真的很有意思,用8、9分鍾能夠說一個字,所以讓我們重新發現,每一個字,天天都在用,如此熟悉的字,居然蘊涵了那麽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讓我覺得自己如此的無知,所以人的謙卑就產生了,你終於知道,我以為我知道的東西很多,其實還是很無知的。

 

徐:對,我經常說,我們現在中國人一大通病,叫認字不識字,這字認的嗎?認得,啥意思?不知道。

 

梁:我們說古代的人由於他“和於術數”,所以活的比較長,前麵的“術”是自己的職業,不做自己逆心的事,我適合作這個事情,我就順便做了,不像現在的人,為了供房子,萬惡的供樓製度,有的人這麽說,我們不完全同意和支持,就是為了供房子,有些時候被迫選擇自己不是很喜歡的工作,委曲了自己。

 

“和於術數”還有一個“數”。

 

徐:前麵一句話叫“法於陰陽”,“陰陽”我們講了是看得見的,四季的變化是陰陽,晝夜的變化也是陰陽,你順著它去調整自己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都是順應陰陽,但有些看不見的摸不著的或者是你沒法想像的古人就告訴你了,數字裏麵也有陰陽,你也去順它,13579奇數是陽,24680偶數是陰,這樣你在選擇日子,選擇時辰,選擇自己的吉祥數字都可以去調整陰陽。

 

梁:比如說,我是個陽人,陽氣比較足,應該是選擇陽的數字來順應自己呢?還是選擇陰的數字來補貼自己?

 

徐:那分你要幹什麽,如果是天亮了,你要去拚搏,去工作,去奮鬥,那就應該選擇陽的數,火上要澆點油,助推器,但到晚上了,該休息了,該閉藏的時候,或者是外麵環境不好,風刀霜劍嚴相逼,我準備收斂一下,那時候就應該選擇陰的數字,所以決定於你要幹什麽。

 

梁:所以說工作手機就應該是:13913913913,休13000000000

 

徐:

 

梁:說回來,說古代的人之所以長壽,還有一個原因是“食飲有節”。食就是食物,飲就是飲料、喝水。

 

徐:我們經常說是飲食,這話是說,吃飯、喝水,喝水裏麵包括喝茶、喝酒還有普通的飲水有節,節是什麽意思?

 

梁:節是節製的意思嗎,還是節奏的意思。

 

徐:節的是意思是,人碰到好吃的、好喝的東西,發自本能的一種天然的屬性,他不停的吃,(梁:多吃多占多拿)不停的喝,這是生物的本能,這種本能是自然的東西,有人跟中醫抬杠說,你們不是順應自然你就吃吧,但是這種吃很可能是就是縱欲,就是放縱你的欲望,就好像見了美女一樣,就發自本能的想要,而且想多要,這種欲如果不加控製的話,那就隻能說,喝的喝死,吃飽了撐死,所以中醫道家有個理論,他叫“取中”,它不提倡縱欲,也不提倡壓抑禁欲,它在中間選了個中叫“節欲”,這個節是有節製或者是有節奏的意思,所以吃飯和喝水都要講究節製和節奏。

 

梁:它這個沒法兒量化呀!

 

徐:沒法量化,就得根據人的這種,個人的不同,比如說,喝水的問題,我們現在很多科學家提倡,每天要多喝水,你看電視上或者廣播上,人一病了,就告訴你多喝水,一感冒就告訴你多喝水,這種多喝水喝的結果就給人造成很大的一種傷害,任何東西多了、過了都要出問題,所以道家有種理論叫,物無美惡,任何東西沒有好與不好,過則為災,過了那麽量,超過了你能化解的能力以後,它就會造成災害。

 

梁:那一個人一天到底喝多少水為過?

 

徐:意思是說你的身體是比你的意識要聰明,我們現在人說,你喝了再喝水就遲了,我說不對,那是病人,健康的人知道他什麽時候該喝,什麽時候該吃,所以這個飲食有節這裏麵要強調幾個問題,一個是,是不是要按時吃飯,另外是不是要多喝水,我給大家強調一下,按時吃飯指的是健康人,健康人的生物鍾和天地是同步的,所以他會在早上7點到9點,我們叫胃經的時候,胃經當令的時候,他會覺得餓,覺得饑,饑和餓也不樣,饑是胃腸空了,餓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我想吃東西了,所以正常會在早上7點到9點這會兒會覺得饑餓,所以就正好吃早餐,而且到了中午午時,就到心經當令的時候,他會又覺得饑餓,他會吃午飯,到了晚上7點到9點心包經當令的時候,他還會覺得餓,這是健康人,所以健康的人按點吃飯。那麽亞健康或者不健康的人,就會出現什麽問題,比如我們說吃早飯,不吃早飯有害健康,不吃早飯要得膽結石,這個那個一大堆,沒有一個人說,問問那個人,早上7點到9點的時候你饑不饑,你餓不餓,很多人昨天晚上吃的撐了,或者睡的晚了,早上起來一打嗝,昨天的飯的味還能聞見,整個胃是脹的,而且一刷牙就會不住的幹嘔、幹噦的人,這種證明他的胃腸還滿滿當當的,這會兒早飯又給端上來了,又是雞蛋、牛奶很多陰寒難消化的東西,你這會兒吃早飯,就是等於吃毒藥,所以這種飲食有節的話,一個要順應天地生物鍾,天地的變化,另外要跟你生物鍾的變化,所以要觀察自己饑餓的程度,而且這種節欲的表現在哪?我們平常說要吃7、8分飽,人比動物能進化優秀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快到頂,快到極端的時候,他刹車了,他不走那個極端,不說撐的我到嗓子眼了,為什麽要吃到7、8分飽,我們的胃本身是肌肉,他是有彈性的,你年輕的時候彈性好,你塞多少東西,他很快就能給你消化掉、排鬆掉,歲數大了以後,這種氣弱了,或者說是彈性減輕了,你瞬時間塞進那麽多東西,他就不蠕動了,就好像一個皮球一樣,他就沒有彈性了,這個時候人就會出現胃動力不足,吃完東西不消化,北京話叫“膈應”,就是在心口窩那好像堵一個什麽東西下不去,古代也有形容叫塊壘,就是老覺得心裏堵的慌。

 

梁:以前一個叫“用他人杯中酒,澆自己心中塊壘”。

 

徐:所以說這個“塊壘”怎麽才能讓它暫時好點,就是喝酒,喝酒或者是用一些辛辣的東西,或是是吃一些辣飯,我們經常說吃一些辣菜能下飯,也就是能促進消化,但是這都是暫時的,所以“食飲有節”,黃帝內經講的是這些人是對自己的食欲包括喝水是有節奏,有控製的,這種節奏還表現在比如說吃飯,很多人吃飯狼吞虎咽,嘴裏還嚼著,就又去夾菜,這些人都是欲望比較強,心火比較旺的人,吃飯本身就快。

 

梁:這種通常會得什麽病?

 

徐:這些人都屬於一種躁動不寧,心火旺,欲望過剩,嚴重的叫欲火焚身的人,心火太旺了,所在“食飲有節”的話,簡單的4個字其中包含很多的道理,另外說飲水的問題,飲水古代人講是不渴不喝。

 

梁:現在的觀念可真的不一樣了。

 

徐:現在是不渴你也要灌,而且每天要灌8杯水。

 

梁:而且杯子還不一樣。

 

徐:灌的這些人,一摸肚子咣咣,全是水的聲音,有的人還不停的小便上廁所,還說我排毒呢,其實這麽喝很傷腎,嚴重就憋不住尿,就腎虛,我治病人有的是一咳嗽尿就出來了,還在那灌水,還有人就是長一臉水斑,就是喝水多了,水是陰寒的東西,不要以為水就是好,世界上沒有好與不好,多了就是壞事,我小時在農村呆的時候,看那些大騾子、大馬牲口幹一天活,都出一身汗,然後就去飲牲口去,飲牲口的水都是從井裏打上來的涼水,特別特別的涼,這個水倒在飲馬那食槽裏麵,那些農民不直接讓馬去喝水,在水上麵撒上草料,草就敷在水麵上,馬的鼻子和嘴長在一起,一吸水,那個草就嗆到鼻空裏了,他喝一口水就得打一個響鼻,把草噴出去,這樣就強製它,食飲有節,就讓它一口、一口這麽喝,這樣喝水第二天牲口不得病,你如果不撒草,那牲口和人一樣,幹了一天活,它也想喝,渴的不行,喝下去,第二天牲口就得病了,老百姓說炸了肺了,就是一熱加一冷,牲口都受不了,現在牲口都受了的事,人在天天幹。

 

梁:而且現在的人是在打球以後,那個冰鎮的啤酒、冰鎮的某某飲料,年輕人咚咚咚咚,連農民都明白的東西,咱們的廣告人都不明白。

 

徐:所以現在很多得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好多孩子都得這病,其實就是這麽食飲不節,沒有節奏,沒有節製,這麽喝出來的,《黃帝內經》我們以後會講到裏麵有句叫,形寒引冷則寒肺,就是你身體受涼了,喝的老是冷飲,冷飲是0度或幾乎0度,喝到胃裏,在胃裏要靠你的熱乎氣把它溫乎到跟人體溫一樣,這要消耗你的能量,另外我們說身上哪疼弄一個熱水袋捂一捂,那是個熱水袋,你裝一肚子冷飲,那是個冷水袋,而且在裏麵冰鎮,肺絕對受不了,心和肺都受不了,所以這麽喝水的話,我覺得很多人的病,都是不經意的小事這麽得出來的,但可能要陪伴他終身,很多中國人一般到美國一般兩年到三年,就開始得花粉症,就是因為到美國沒有熱水喝,跟美國一樣喝冰水,喝著喝著三年以後就把自己的胃徹底搞壞。

 

梁:為什麽美國人,人家喝那麽多涼水就沒事呢?

 

徐:美國人會得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美國人的胖子都是奇胖,你到美國的餐館往那一坐,服務員上來第一件就給你一大杯冰水,一大杯水上麵全是冰,為什麽?

 

梁:因為他們喜歡喝。徐:美國這個社會全是商業行為,你在吃飯之前喝杯冰水,你什麽感覺,冰冰涼,透心涼,很爽,運動員受傷以後,我們用冰敷,冰敷以後什麽感覺?

 

梁:沒感覺。

 

徐:沒感覺,就對痛、疼、脹沒有感覺,所以在吃飯前來杯冰水,你一會兒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多撐一樣沒感覺。

 

梁:而且這東西做的一般你也不覺了。

 

徐:你也不覺得了,然後這些人就吃成這種奇胖,我們一般吃到7、8分飽,打一咯,知道吃飽了,不吃了,可是你先喝一杯冰鎮水以後呢,沒感覺了,所以這老板就掙錢了,就賣錢了。

 

梁:像你這口中好像還一個陰謀論呢。

 

徐:就是陰謀論。

 

梁:你在美國生活過。

 

徐:在美國呆了不到兩年。

 

梁:你是有親身觀察的,不像有些人,屬於是隔岸觀火型的,在現場看過。

 

徐:我是在現場看過,美國另外一個特點,美國的肉、菜沒味。

 

梁:為什麽呢?

 

徐:因為他全是工業化生產出來的,沒有味,所以我最痛苦的就是在那吃豬肉,你看著像豬肉,然後炒出來沒豬肉味,芹菜那麽粗,然後做出來也沒有芹菜的味。

 

梁:就像傳統上所說的,這一個長的像豬肉的蔬菜,很奇怪,號稱豬肉其實是沒有豬肉的味。

 

徐:傳統的這種評價叫,有形無氣,有那個型,有那個體,但內裏沒有那個氣,沒能那個能量。

 

梁:我們剛剛用了8分鍾,講了四個字“食飲有節”,吃東西不僅要有節製,而且還要有節奏。

 

徐:另外,我們剛才說了個喝水,這個“飲”還包括飲茶、飲酒,飲酒更得講有節,因為一會兒就說一下《黃帝內經》講很多人得病叫“醉以入房”,喝多了,乘著酒勁然後到房間裏做愛去了。

 

梁:做愛做的事。

 

徐:這就做愛做的事的,這也是在食飲無節裏麵表現出來的,很多人饞酒,沒事就張羅酒,然後一喝就多,一多就醉。

 

梁:一醉不買單。

 

徐:一醉不買單,還犯點事,這也屬於食飲無節,另外說飲茶,很多人說喝茶能抗癌,綠茶能抗癌,但不知道自己的體質,茶也有寒熱之分,你本身體質熱,你再喝點熱茶,或者說你體質寒你再喝點涼茶,這樣你的身體就會垮,天天喝茶而喝出病來的人也不少,所以這些東西都是學問。

 

梁:所以說沒有對與不對,不合適就不對。

 

徐:我們講的合適,很多人說你給我說一個好藥,告訴我,我說我知道貴藥,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好藥,因為我不了解你,跟你合適才叫好,再貴對你不合適就是不好,所以“食飲有節”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而且天天要碰到的事情,這個問題不解決好,結果就會得病。

 

梁:黃帝內經講“食飲有節”是很重要的,另外一個叫“起居有常”,我覺得這個對現在年青人來說,特別應該講一下。“常”是指什麽?

 

徐:“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變化的東西,我們講又它不變,又說它變化好像很矛盾,其實不矛盾,“有常”的反義詞叫“無常”,我們把人死了叫“無常”,人活著就應該是“有常”,應該有固定的起居的生活規律,為什麽要固定,因為天地陰陽的變化有固定的規律,比如,晝夜有規律,到冬天12月22日就冬至,冬至那天是晝短夜長,這個時候人就應該多睡覺,《黃帝內經》說,夜臥晚起,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就是沒太陽的時候你就別折騰,你就多睡覺,然後等日上三杆你再出來,你就是你的變化規律是跟著太陽走的,但是如果在特別陰寒(寒氣重)的時候,你不顧自己的身體,然後就去冬練三九,跑出去跑步,去鍛煉,如果身體底子還不錯的情況下,你能杠得往,你要是身體有問題,很多人就會在冬至這天出現這種心梗、瘁死,所以說人要“起居有常”,這個“常”就是說有規律,而不是說,我每天就得6點起然後幾點睡,冬天你應該幾點睡幾點起,春天你應該幾點睡幾點起,它是有個規律的,這個規律是符合人的晝夜和四季的變化規律的,如果你要順應這個規律,恭喜你,你有運氣了,我們經常說,祝你好運,祝你有好運氣,這運氣誰給你帶來的?這個運氣是天地運化的過程中有個節奏,有個規律,你跟著他走,你就走運了,你要是背著他,你就背運了,就倒黴了,可是我們現在看很多人都是晝夜顛倒。我們說春天生,夏天長,這也是順應天地變化,到秋天收斂一些,到冬天就貓冬了,就閉藏了,這就叫走運,我走的是天地的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練三伏還可以理解,夏天開放出汗,無所謂,夏天吹空調就是背運了。

 

梁:如果是南亞地區,根本就沒有冬天,那怎麽辦呢?

 

徐:但是它有旱季和雨季,它也有陰陽的變化,比如,廣州就是沒有冬天,當然,沒有冬天他就會缺少一個閉藏,他總是一種開泄的狀態,這些人對陰津、陰液的損失就比較大,需要補充,所以廣州、香港人都在煲湯,天天在滋陰,如果不滋這個陰,那這個人就受不了,精力就跟不上,而且很多長壽的人,都是在偏寒的地方,(梁:新疆那一帶),就是高加索這一帶偏寒的地方,他有一個收藏閉斂的階段,像動物一樣它有個冬眠,在赤道的人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是早熟,另外一個就是早衰。

 

梁:所以說,像印度,為什麽釋伽牟尼那麽早就領悟到“空”、“滅”這樣的一種情懷,可能是跟那個地方太熱,很快就生命迸發出來,於是更快就看到這個生命的衰弱。

 

徐:另外,他們管和尚叫比丘、比丘尼,比丘在佛經的意思是乞士,要飯的意思,熱帶國家有個特點,就是物產豐富,不用什麽勞作,地裏麵老長東西,餓不死。

 

梁:插根筷子能長出苗。

 

徐:像我們這種地方(北京),有點幹旱再加嚴寒,就需要一點勞作,也是天地造化,不太一樣。我特別喜歡廣州的飲食,有一天廣州的飯吃膩了,看到有一家“譚魚頭”,我在四川的時候吃“譚魚頭”特別香,想換換品味吃譚魚頭,結果吃完當天嗓子就腫了,所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州是喝涼茶的地方,吃譚魚頭就不行,太熱。

 

梁:我們還是講回來,叫起居有常。“常”就是有規律變化的不變,不變的變化。

 

徐:有規律,但是這個規律是隨著四季的變化的,春天可以早早起來,到夏天完全可以晚上少睡,早起晚睡都可以,到秋天要收斂一下,到冬天幹脆就是晚睡晚起,睡懶覺。

 

梁:他們說,有些老人之所以長壽,入秋以後,每天晚上看完新聞連播就去睡了,睡到第二天早上太陽出來。

 

徐:對,老年人,到了一定歲數,覺就少了。

 

梁:如果睡不著的話,應該怎麽辦?

 

徐:睡不著就找醫生去調理,就好像一個車,隻有加油沒有刹車了,睡不著就是刹車壞了,刹不住車了。

 

梁:那很危險呀。

 

徐:非常危險。

 

梁:《黃帝內經》講人要健康,就要“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不妄作勞”就是不要隨便的工作和勞動,可以這樣說嗎?

 

徐:初步理解可以,“妄”字的意思就是死在女人手裏就叫“妄”,“作勞”我們管這個“勞”叫作防勞。

 

梁:“勞”還不僅僅指是勞動,“不妄作勞”的“勞”指的是防勞的意思。

 

徐:第一,心裏麵沒有太多欲火,“作”以後講中醫的五髒,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說的就是腎本身就藏精、化精然後生殖功能的一個器官,所以,我們經常說,一個人性功能差、生育功能差說這個人腎虛了,指的就是腎精出了問題,“不妄作勞”一個講的是欲望,一個是性愛過度或者是過分的勞作,這是養生之道非常重要的一點。

 

梁:然後是“故能形與神俱”,“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所以能夠“形與神俱”。

 

徐:度百歲乃去。

 

梁:這個我其實有一點點擔心,為什麽在四、五千年前,黃帝那個時候人都活不到100歲,不到一半,50歲就死了,平均壽命可能30歲都不到,為什麽在比它更早的時候,真的有一個“度百歲乃去”的一個年代嗎?

 

徐:有,別說過去有,現在也有,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一是,長壽,另一個是我們要“健康”,健康和長壽不是一回事,不健康的人不見得不長壽,很多人“藥罐子”病病歪歪且活著呢,很多人很健康,又有能力又有精力,最後突然死掉,質和量它中間應該有個平衡,就說“形與神俱”,經常說看一個作品或者看一幅畫,說這幅畫形似,或者說那個畫神似,或者說演員演戲“形神兼備”,所以中國人判斷一個人生死的標準,不像西醫那樣,西醫是看心跳,心律沒了,沒呼吸了,這個人就死了,後來又發展說,發現有些人死了又活了,盡管沒呼吸、沒心跳,但是他腦子沒死,所以現在判定一個死沒死叫腦死亡,可以中醫判斷人的死亡的標準是,這個人沒神了,他就死了,什麽意思呢,這個可能還在能吃、能喝、能坐,但是他已經死了,我們管這種人叫表決“行屍走肉”,這個人的元神已經離開他的身體了,對於我們軀體,隻不過是我們的元神寄居的“小的旅館”,如果你這一輩子伺候你這個神,伺候的好,讓他高興,讓他愉悅,把神保護的好,那他就多住幾天,如果伺候的不好,他就會離你而去,就會活的很痛苦,甚至有些人就會自殺、自殘,自殺、自殘的原因就是這個神不想這呆了,他走掉了,所以上古之人活一輩子,是形與神俱,他的軀殼和元神相處的非常融洽,也不會像現在人這樣,要死的時候痛苦的不行,非要安樂死才行,人家都得善終,叫預知時日,無疾而終,走完人的輪回,完成我天賦的使命,盡其天年了,然後把自己洗的幹幹淨淨,幾天前就開始不吃飯,然後就很安祥的走了。

 

梁:這是屬於有福報的人。對,我們又花了8、9分鍾和大家分享一下什麽叫“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徐:形與神俱,度百歲乃去的人太少了。現在就再說一下天年,什麽叫天年,天賦你活的壽命,是多長,據你所知。

 

梁:最近有看黃帝內經,說的好像是120歲。

 

徐:沒錯,我們經常說,祝您長壽,壽,古代是有特定含意的,60歲一個甲子,叫壽,就是說你生於某某年,然後又回到這一年了,活了60個春秋,叫一個甲子,這叫壽,所以我們60大壽,60就是一個壽,60歲之前死掉都要夭折。

 

梁:我以為2、30歲或者10幾歲的時候那叫夭。

 

徐:我原來以為沒出滿死叫夭,其實沒過60歲死都叫夭,都是很不幸的事,壽和夭是反義詞,60歲以後叫壽,那麽盡其天年,所謂的天年,天年是兩個甲子,是120歲,所以60歲叫壽,80歲叫中壽,按北方,如果人要是活了80歲後再去世,那孫子輩都要帶紅的,叫喜喪,就是說,這老人家,這輩子沒白活,活到了中壽,然後到百歲叫長壽,到120歲叫盡其天年,就是說,老天爺給你設定的程序就是讓你活這麽長,下麵就羅列出,他們為什麽不活這麽長,而古代人能盡終其天年,春秋兩度兩個甲子。

 

梁:兩個甲子,度百數乃去。

 

徐:而且在這百數中間,不是病病歪歪的,而且是動作不衰的,能盡其天年,你要是躺在床上,輸著液,插著呼吸管,那就是“行屍走肉”。

 

梁:那就真是霍元甲,“昏睡百年”了。

 

徐:那就是有壽,但是沒有質。

 

梁:“度百歲乃去”,所以“今時之人”,表揚完以前的人開始批評現代人了,“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此話怎講?徐:“以酒為漿”,“漿”是古代的水,喝酒跟喝水一樣,現在的人喝啤酒或者是白酒真跟喝水一樣,很多人外號叫“下水道”,針對於上節說的“食飲有節”,這麽喝酒哪有節製呀,沒有節製,沒有控製,這樣就是他夭折的原因,以酒為漿。

 

梁:“以妄為常”。

 

徐:剛才我說了,亡於女,“妄”後來就擴大成很多不切實際一種虛妄的幻想,有一天,我的老母親跟我說,現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

 

梁:有意思。

 

徐:這種想要就是被周圍宣傳、跟別人攀比,被煽動起來的那種虛火,就是妄想,你有妄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這種妄想當成本來就應該這樣的,當成你要去追求的東西,當成了正常的東西,就是把不正常當正常。

 

梁:以妄為常,就是把不正常當正常。

 

徐:已經不覺得了。

 

梁:“醉以入房”,這句話我覺得是整篇裏麵最刺激的一句話。

 

徐:“醉以入房”的是意思是,喝酒像喝水一樣,然後趁著酒勁然後做愛去了,就是先喝酒,然後再做愛,但是問題在於什麽呢,在這種情況下,等於是在沒有知覺的情況打開水龍頭流失你的腎精,這種情況按中醫理論下,對人體傷害最大,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生出來的孩子全是呆、傻、癡、苶,不光是我們現在人,現在科學發達,陶淵明就發現,陶淵明和李白的子孫都是呆、傻、癡、苶弱智,然後陶淵明就總結,我的孩子怎麽那麽傻呢,我做什麽缺德事了,他後來總結出,蓋因杯中誤飲,他們兩都愛喝酒,所以我們現在很年青人已經意識到了,和老婆計劃到懷孕了,頭三個月或者半年開始戒煙戒酒,這是對的,這是完全對的。

 

梁:所以“醉以入房”後麵蘊涵著一個很大的道理,如果你覺得這一次會比較愉快的話,其實是你下一次更大的不愉快來作為代價的,透支,典型的透支。

 

徐:而且是以終身的不愉快作為代價,因為他後麵接著講,“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梁:這句話怎麽講,“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徐:這樣的話會很亢奮,但是帶來的結果就是把你的精氣神物質基礎的那個“精”,腎精給透支光了,而腎精就是我又經常說的,練精化氣,化出的元氣的根本,沒有腎精,你的真氣,也就是我們說的元氣也就耗散掉了,剛才我說了,喝完酒以後,感覺氣的散的,所以下麵那句話叫,“以耗散其真”,把元氣給散耗掉了。

 

梁:然後,黃帝內經說,“不知持滿,不時禦神”,什麽叫做“不知持滿”。

 

徐:我們開始說“敦敏”的時候說了,離中虛,坎中滿,坎是腎,所以“持滿”就是養護我們的腎精,腎就像一個容器,他包裹了我們所有的精髓、精液。

 

梁:那“不時禦神”呢。

 

徐:這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四季、晝夜的變化,天上有天神,他有變化規律,人身上有人神,叫天人合一,就是人的神跟著天神的節奏去走,這個“走”是按時間,就是24小時變化它有規律,四季的變化有規律,你如果把它調到按時間、時辰的變化,做到天地同步的話,你會很省勁,這叫“不時禦神”,如果你按時禦神你會很省勁,如果你不按這個時辰走,不按這個季節走,那你會活的很累,很多人說我白天睡覺晚上工作,可以呀,不過你消耗的能量就大,就好像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一樣,你要順著地球自轉的那個方向去發射,你省燃料,你說我非戧著發,那你就多帶幾百噸燃料,這叫不時禦神。

 

梁:下麵是“務快其心”。

 

徐:“務快其心”,現在流行一個詞叫,玩的就是心跳。

 

梁:對,這是王朔說的。徐:現在很多有病的人追求的就是什麽來刺激,什麽能讓我興奮,什麽能讓我動心,什麽能讓我動神,這種追求的結果,其實就是縱欲。

 

梁:沒事去蹦個極呀,打個那個叫什麽槍呀。

 

徐:在這種動心、動神的過程,剛才說過還是在消耗你的腎精,有一種方法,不追求心跳加快,仍然能夠愉快,就是我們說在極靜的,靜坐、站樁、參禪的情況下,那種悟道的感覺,很多人靜不下來,所以隻有靠吸毒,務快其心,靠喝酒,務快其心。

 

梁:就是說,你看到有些人在那打坐、參禪呀。

 

徐:人家美著呢。

 

梁:然後還出汗,自己愉快著呢,比較環保的一種愉快,也不折騰別人,自己也挺愉快,而且還不會引起別人嫉妒。

 

徐:而且是最好“節能減排”,節你自己的腎精。

 

梁:節能減排,沒有那麽高的碳發放量。

 

徐:對,沒有。

 

梁:所以我們今天花一點時間,講到“不時禦神,務快其心”,說的是有些人不懂得把自己的神調養的和天地之間的節奏一樣(徐:同步),就是追求簡單的、馬上的快樂,其實長期來說,是有傷害的,所以叫“逆於生樂”。

 

徐:他是不符合我們這種養生之道的。

 

梁:對,逆於生樂。

 

徐:我們講順應自然的,你不要戧著來。

 

梁:對,“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徐:這就是現代人,大家都可以對號入座,上古這人也有一部分是這樣的,我估計上古之人也有“務快其心,醉以入房”的人,毛主席說過,是人就能分出左、中、右。任何時代、任何人群裏麵,他有一種健康且長壽的人,有一些健康不長壽的人,還有那些即不健康也不長壽的人,任何時候都有,我們現在教化人是,我告訴你們,人是能活120歲的,而且這個120歲不是枯燥無味的,有一種方法就是,又可以抽煙,又可喝酒,也可以滿足性欲,但是也可以健康長壽,這是道家告訴你的。

 

梁:這個東西,以我們再找個時間,再和大家慢慢分享。

 

徐:道家對飲食,對男女都有很深的研究,而且告訴普通的人,我們是人,不要追求那麽超凡脫俗的東西,我們就作為普通人來講,完全可以過的又很快樂,又很健康。

 

梁:能活到120歲,各位聽眾,我們今天的重新發現中醫太美,和大家一起來分享《黃帝內經》,黃帝內經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論,這一篇其實還挺長的,用我們這講法,估計怎麽也得一兩個月了。但是我覺得,這就是讀書的快樂,和大家分享了:第一,黃帝他是怎麽樣走過一生的,以前年輕的時候就很聰明,“生而神靈”,後來“長而敦敏,成而登天”,然後又講到以前中國古代的人,就是在黃帝內經成書以前更早的人,就很明白一個人起碼可以活120歲,隻要你遵循一些簡單的法則,比如說,“不以妄為常”,“不妄作勞”,總而言之,我覺得為什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代人為什麽讀書讀的那麽愉快,現代人為什麽讀書讀的那麽難受,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現在很多人,從來沒有認真的去琢磨,一、兩個簡單的字裏麵所蘊涵的巨大的人生道理和巨大的精神愉快享受,好,非常大家收聽今天的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之黃帝內經之上古天真論之前五十個字,我們下期見。《《《《上古天真論篇 上古天真論篇 上古天真論篇 上古天真論篇》》》》第三講 第三講 第三講 第三講主講:徐文兵 主持:梁 冬播出時間:2008-12-20 23:00—24:00經文: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梁冬:重新發現中醫太美,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晚上的國學堂。鄙人是梁冬,在過去的兩周裏麵裏呢,我們用了兩個小時,每周一個小時,輕輕鬆鬆地,啊,認認真真地講了《黃帝內經》的《上古天真論》

 

第一篇的前 50 個字,而且呢,我覺得,這次可能是我經曆過最愉快的一份工作,因為這份工作可以讓我每周都有機會傾聽一位我的偶像級的大師啊,厚樸中醫學堂堂主徐文兵老師和我們一起來分享《黃帝內經》。

 

徐老師你好!

 

徐文兵:梁冬好!聽眾朋友們大家好!

 

梁冬:這兩天呢我們也是經常收到了一些反饋意見,很多的聽眾朋友們都說,想不到啊,這個《黃帝內經》呢,是一本聽起來很深奧,但是,聽徐老師一講起來呢,又如此有趣的一本書,而且,想不到你們可以把一本《黃帝內經》的第一章《上古天真論》的前兩篇用兩個小時才剛剛蜻蜓點水地講了一下,這足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真叫微言大義呀!

 

徐文兵:沒錯。

 

梁冬:對,就是說,任何一個看似好像不是很經意的一個字就能夠傳遞那麽多的信息。比如說呢,在前兩周的時候呢我們講到"弱而能言",說黃帝這個人"弱而能言","言"這個字它就不是"語",也不是"弱而能語",徐老師跟我們講,"言"那可是有係統、有組織地講話,而"語"呢叫"牙牙學語"

 

徐文兵:對梁冬:通過一個小小的事件,我們看到字和字之間差別實在太大了。我們今天繼續往下講《上古天真論》第三段的時候呢,我想給大家稍微複習一下前兩段的東西。大概說的是呢,在這個《黃帝內經》前兩段呢,說道以前有一個人叫黃帝,這個人呢很聰明,從小的時候呢,就接通天地線,而且,講得很清楚,就是說,以前的人,在《黃帝內經》成書之前的,我們稱作上古時期的人呢,能夠輕輕鬆鬆活到一百二十歲,為什麽能活到呢?是因為他們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規律,和天地的規律在一起。所以呢今天呢我們就要接著《上古天真論》繼續往下聊,啊。徐老師,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上古天真論》第三段就講到說:"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大概的意思依我看來,說的是在古代的時候呢,古聖人往下教育呢,都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我想請問,什麽叫做"虛邪賊風"

 

徐文兵:這樣,"虛邪賊風"它是兩個含義:這個"虛邪"呢,"虛"的反義詞是?

 

梁冬:"實"

 

徐文兵:對,"實邪"。什麽叫"虛"呢?我們先看一下"實",我們平常說一句話叫"眼見為實",就是凡是你能肉眼看到的東西都叫"實"。那麽就是說,這種"實邪"呢,就包括我們的物質層麵,包括我們用顯微鏡能看到的細菌和病毒,它是有形有質的,這些都叫"實邪"。而"虛邪"是形而上的東西,它是一種物質之上推動物質運動的一種能量,包括含有一種信息,所以,這種"虛邪"呢跟這種天地變化有關係。梁冬:誒,能不能稍微舉一個例子哈。那這個很有意思啊,虛邪哈。

 

徐文兵:比如說,我們經常老百姓說的,"上火了","著涼了","火"是什麽?是一種能量,"著涼",寒氣,也是一種能量,它並不以物質的形式存在,但是它同樣能傷害你。所以,中醫把這種外麵對人的身體影響的這六種原因叫"六淫","淫"是過分的意思。我們講"風"、"寒"、"暑"、"濕"、"燥"、"火",這是一種"虛邪",因為你看不見它。很多人說:"我能看見風。"你看不見風。

 

梁冬:你看見的是空氣流動帶動的塵埃。

 

徐文兵:誒,那些塵土啊,或者是凝結在空氣裏麵的水蒸氣,你能看到,這叫"風邪"。"風"、"寒"、"暑""濕"、"燥"、"火"、這都是"虛邪"

 

梁冬:誒,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這個事情,比如說,有人說,梁冬你長得實在是太英俊了,那我當時就當受到了"虛邪"了,它也不是物質,但是我肯定內心產生了這樣的一種快樂,啊,這個就叫做"虛邪"嗎?

 

徐文兵:沒錯沒錯。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良言",就是"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這其實對人的身心都會產生影響,那麽他說的這句"良言一句"和"惡語傷人",這也是"虛邪"

 

梁冬:這個良是善良的“良”?

 

徐文兵:善良的“良”,所以呢,我們應該認識到,在物質層麵之上還有一些東西的存在,這就是中醫和現在某些學科的一些區別。

 

梁冬:這個道理,我覺得現代的科學其實慢慢也講清楚了,比如你看,這個互聯網傳遞的東西,它其實傳遞這個信息過來,你很難說你打開一篇文章,啊,在網上你打開一篇文章,好像是個物質,其實它網絡傳過來它怎麽會是文章呢,它隻不過是個信息而已,所以呢,你說這個"虛邪賊風"這個"虛"呀,真是太深刻了。

 

徐文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梁冬:但是它存在!

 

徐文兵:它存在。所謂"邪",我們指相對人的正氣而言,就是說,你活著,作為你個體的人,你的身上存在一股正氣,孟子講要"養吾浩然之正氣"。它有它的波長振動頻率,所有跟它這種波長振動頻率不協調不一致的,這都叫"邪氣"。或者跟它的方向,你本來想往東走,但是另外一種力量想把你往別的方向引,這就叫"邪"。我們應該把這種無形的,會使我們的思維情感產生錯誤方向的或者錯誤力量的這些東西,應該意識到它的存在……這個說中醫科學不科學,本身這個命題叫偽命題。

 

梁冬:"虛"呢,是對應“實”的,指的那些摸不著看不見,但是的確又能對人們產生影響的東西,啊,比如說一句善良的吹捧,它也能夠讓人家感到心裏溫暖,那麽它也會有正麵的健康的,是吧?所以呢,這個家裏麵夫妻的關係呢,一個聰明的老婆應該經常吹捧她老公,這樣的話呢,她老公才會健康長壽。

 

徐文兵:對,缺什麽想什麽,梁冬這也是有感而發。我們講的外因叫"六淫",內在的病因我們叫"七情",就"喜、怒、憂、思、悲、恐、驚"。所有能引起你情緒波動的這種能量或者是信息,這也叫"邪氣"。讓你大喜,讓你大悲,讓你大怒,或者讓你大驚、大恐,這都是"虛邪"。所以《黃帝內經》說,這種"虛邪"後麵接著一句話叫"避之有時",你不要迎著去上,你要躲它。

 

梁冬:所以有很多人都說啊,這個《黃帝內經》啊,它某種程度上說,它整個的哲學思想還是和道家的思想是比較接近的。徐文兵:不是接近,它就是一脈相承,我們叫道家學說叫黃老學說嘛,這就是道家,"黃"就是指黃帝。

 

梁冬:對,所以呢就是說,為什麽後世有一些這個中醫呀不能發揮作用,我估計從根兒上講呢,其實是和很多中醫後來接觸了儒家思想,或者說呢,他不能夠完全地理解道家思想的真諦所帶來的。

 

徐文兵:背道而馳。

 

梁冬:對,那實際上呢,我們很多朋友呢都覺得好像道家呢,是一個很虛妄的、很消極的一種思想,但實際上來說,大家現在都知道叫看不見的市場的手,它其實就是一種對本身真理的一種尊重。

 

徐文兵:道家是入世的。

 

梁冬:其實是非常入世的,是吧?那麽我們稍稍的休息一下呢,和大家回來繼續探討《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廣告片花)梁冬:好,我們繼續回來聊到這個《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裏麵剛才講到"虛邪賊風",其實呢講了"虛邪"之後呢,我想"賊風"那又是什麽東西呢?

 

徐文兵:"賊風"它是相當於,這個"賊"呀,我們講是偷偷摸摸的,不是正大光明、堂而皇之的,就是春風拂麵,春麵不寒楊柳風,這是正經的風,它不會對人帶來傷害。怕的是什麽?比如說,人睡著了,小偷偷東西都是趁你熟睡,不注意的時候,他突然進來了。所謂的"賊風",就是說,當人精神或是意識放鬆的時候,這時候刮起的那個風,對人傷害是最大的。就是說,我們身體本身就有一股保衛自己身體的力量,或者叫能量,我們叫衛氣,這個"衛"是"保衛"的"衛"。可是人在睡著的時候呢,這個衛氣呢就收斂到體內,這時候人就要蓋衣服蓋被子,但是有些人喜歡蹬被子,或者夏天的時候喜歡開著窗子開著空調睡,這時候吹來的風,在你衛氣虛弱,你失去防守的情況下,對你傷害是最大的。所以,有些人,小孩子蹬被子,第二天就流鼻涕感冒,很多人就是疲勞以後,再一吹上風,就容易出現麵癱,所以這種風,在人不注意的情況下侵害你的風叫"賊風"

 

梁冬:誒,這個東西呢讓我明白了為什麽同樣的室溫,是吧,我坐在這兒、躺在這兒我都不感冒,嘿,一睡著,你說那個溫度也沒變低,為什麽我就會感冒了呢?我一直想不通弄不明白。

 

徐文兵:外麵溫度沒變,你變了。

 

梁冬:對,因為呢人睡覺以後呢,我們身體的衛氣呀……徐文兵:收斂(到體內了)。

 

梁冬:就重新進(到身體裏)去了,這個哨兵就回去了。所以,我們平常感覺不到的風就對我們身體造成影響了。所以問題就在於說我們是不是能夠地隨時提高警惕,很有道理。那就是說所謂的"賊風"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沒有注意的時候,它同樣也存在的,當我們的身體提高警惕的時候呢,它就侵犯不了我們,我們沒有警惕的時候,影響我們的叫"賊風"。賊呢是小偷這個“賊”哈,文章後麵就講了,"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為什麽叫"避之有時"呢?

 

徐文兵:這個"虛邪"呢,古代講五運六氣,它是通過一套計算方法計算出來,在什麽時候哪種"風","寒","暑","濕","燥","火",哪種能量會變得突然增強,對人的影響就大。所以我們經常算,初之氣,二之氣,三之氣,從大寒以後開始算,就預測一下,這時候你要計算,這叫"有時"。最起碼我們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去知道,春天多風,春天的風是往上走;而秋天的風具有肅殺之氣,秋風掃落葉;夏天多暑多熱,而秋天多燥,而冬天多寒。你要根據時令的變化,去避在那種季節下盛行的那種"邪氣"。另外就是說"賊風"來講我們要避,而不是說正麵迎對,或者是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要迎著"賊風"去。我看到幾個例子,我的病人裏麵,你比如說得關節炎,我們知道騎摩托車人容易得關節炎,但你記住,他得關節炎絕對不是在冬天得的。

 

梁冬:誒,為什麽呢?

 

徐文兵:因為冬天他知道,穿個皮褲啊棉褲啊護膝把自己包裹很嚴,他往往是在夏天,人的腠理開放的時候他騎著摩托車兜風,這時候(風)就進去了,這種人得這個病就是對"賊風"沒避,而且,他人為地製造"賊風"

 

梁冬:對,他騎著摩托車迎著風走,所以,拉風少年其實到後來都是有關節炎的。這是有道理的。

 

徐文兵:豈止是關節炎。還有,比如說我們在廚房炒菜,本來熱火朝天、汗流浹背,然後突然想起冰箱裏有個菜沒拿出來,一開冰箱一伸手,就那麽一下,"賊風"就進去了,"虛邪"就進去了,很多人得病就是這麽落下的。

 

梁冬:誒,我聽說啊,很多人都是因為夏天開空調落下的問題。

 

徐文兵:這種"賊風"都是人造"賊風"。我們這是叫"引狼入室",把賊召喚到自己家裏。夏天本來是腠理開放……梁冬:應該多出汗。

 

徐文兵:多出汗,然後呢,宣泄皮膚,然後流露真情的時候,結果我們就把自己弄在一個溫度特別低的房間裏,所以這叫弄病。

 

梁冬:所以,李光耀曾經說過,說空調呀是人類最大的發明,我們其實也可以補充一下這句話,說空調呢也是導致現代人很多的本來不應該在夏天得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呢我們剛才這句話呢《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呢裏麵講到這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啊。

 

徐文兵:第一要避之,第二要有時,按照時間段,你比如說,我們剛才講了"賊風"容易在你晚上睡覺的時候,那即便是在你午休睡覺的時候你也不應該去開個電扇或吹個空調。

 

梁冬:對,所以我聽說很多老年人呢,為什麽說要腦中風啊,麵癱啊,往往就是中午睡覺的時候,覺得挺熱開個風扇,結果……徐文兵:一醒來,半拉身動不了了。

 

梁冬:啊,而且有些時候呢,還是因為一陣兒女來問候的電話聲,一驚一嚇,然後呢,就出現問題了。

 

徐文兵:誒,你說這個很對,我總是勸我的病人睡覺時候要拔座機、關手機,這種在熟睡的時候突然驚醒是最傷神的,這種"賊",這種"虛邪"更厲害。可是很多人說,我們公司 24 小時要我待機,讓我不許關機,那就是為了工作而舍命,沒辦法。

 

梁冬:這個事情正好我們同事在旁邊,咱們就不要提了,好吧!(齊笑)。好,說過來呢,就是這個"避之有時",但是它後麵又講了,說這個保持健康啊,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誒,我們以前呢覺得這句話很淺,無非就是說你沒有那麽多的欲望,少掙點就少掙點,少花點也無所謂,但是我老覺得吧,自從跟你聊了天以後,發現《黃帝內經》它就沒有半個廢字,它絕不會那麽簡單地講的,所以"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此話怎講呢?

 

徐文兵:第一,我們說一下您剛才說的沒欲望,沒欲望是符合那個"淡","淡"是平淡、淡泊,沒有太高的欲望。我們現在社會總是講攀比,講互相要競爭……梁冬:說回來"恬淡虛無"怎麽說?

 

徐文兵:先說了個"淡",這是說一種平平淡淡,沒有太高的過強的欲望。"恬"是什麽意思?

 

梁冬:一個豎心旁一個“舌”啊徐文兵:舌頭的“舌”啊,這個字很重要。我們經常也說一個成語叫"恬不知恥"

 

梁冬:噢~對哦。

 

徐文兵:就是這個字,所以"恬"是什麽意思?

 

梁冬:你別說,就咱們呢,真的是用而不知啊!天天在用,但實際上從來沒有認真看過它!"恬淡虛無","恬不知恥","恬"這個字經常有很多人在用,但是從來沒有想過"恬"是什麽意思。

 

徐文兵:對,我專門研究過"恬"的意思啊,"恬"字它是一個豎心旁,帶一個舌頭,它的本來和我們"拿舌頭舔傷口"那個"舔"是同根同源的,本意是什麽?就是說,動物受傷以後,包括人受傷以後,就會下意識不由自主拿舌頭去舔那個傷口,而事實證明,唾液中含有很多的這種促進傷口愈合的酶或是其他的物質,所以,這種"恬"是一種自我療傷自我寬慰,最後達到自得其樂的一種能力。我們現在很多人已經不會"恬"了,不"恬"了,很多人在內疚、自責、自卑,這些人就需要"恬不知恥"。他本來沒幹什麽壞事兒,但是他就覺得自個兒對不起這個對不起那個,其實他就是,傷口敞開著,沒法愈合。所以,我們叫“恬”的話,現在要強調這種"恬","恬",說白了,就是一種自我寬慰,自我療傷,最後要自得其樂的這麽一種能力。

 

你看小孩子,他玩一種咱們覺得什麽都沒意思,他玩得就那麽認真那麽投入那麽高興;你看一些老小孩,他退休以後,就著迷於自己收藏一點咱們看來不起眼破破爛爛的東西,他玩得也很高興,你看他那個自得其樂的樣子,那就叫"恬"。我們現在必須得掙多少錢當多大官才會高興,你已經不"恬"了。

 

梁冬:哦,所以呢,再次提醒各位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啊,這個"恬不知恥"呢,是剛才我們講的,人要"恬不知恥"呢,徐老師講的,是要有上下文的,("恬")專指那些不懂得自我心理療傷的朋友,那要學會呢加引號的"恬不知恥"來讓自己呢從這個被別人暗示下的羞恥感裏麵呢解放出來,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身心的健康。

 

徐文兵:身心健康的身體的療傷和心靈的療傷同樣重要。

 

梁冬:我們講到這個"恬淡虛無"啊,是保持健康很重要的一個法則,尤其講到這個"恬"字,“恬”呢,一個豎心旁一個"舌"字,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安慰……徐文兵:自我寬慰。

 

梁冬:自我寬慰,那就跟那個我們用舌頭舔的"舔"呢,其實是一種身體上的自我療傷,它有表裏的特征,所以保持"恬淡虛無"很重要。我們才講了兩個字“恬淡”,那"虛無"又怎麽講呢?

 

徐文兵:剛才我們講的"虛邪賊風"時候就講到"虛",上麵兒還講了一個就是黃帝"長而敦敏",我說"敦敏"叫什麽?"離中虛,坎中滿",腎經要足,這時候呢你才能達到一種形而上的那種神和思的那種敏銳,所以這種"虛無"呢,佛家講"心無掛礙",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身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就說人的本心,天賦你的本心,是不附著這些不應該注滿了這些汙濁的東西。

 

梁冬:不會"豬油蒙心"的。

 

徐文兵:誒,不會,更不會"豬油蒙心"。你要保持這種虛空的狀態的話,你的精神是得到了極大的自由,你如果被"豬油蒙心",或者被人堵、被一些東西堵著、悶著、壓著的時候,你活得很痛苦,你也很累。

 

梁冬:所以,我發現呢,說中醫它講這個人的身體感受和心理感受是同一性的,經常我們有聽人說,這兩天被人氣了之後心裏老是堵得慌,表麵上看是被一句話氣的,它真的會產生像油抹著在上頭,那種堵著的那種真實的身體感覺。

 

徐文兵:他把一種無形的能量通過有形的物質來表達了出來,嶽飛講"怒發衝冠",這個"怒"是一種無形的能量,但是它會把人的頭發支棱起來,支棱起來,頭發居然把你戴的那個帽子又給頂起來。

 

梁冬:啊,是鐵的,而且古代那個,是吧?

 

徐文兵:對,誒,嶽飛是戰將,還真是鐵……梁冬:對呀,就是鐵的呀。

 

徐文兵:哦,你說對了。所以,這個"虛"我們就講的是讓自己的心靈精神(得到)最大的自由。"無"呢,就是說,人活一輩子追求個啥?人經常問"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道家講"人從哪裏來?""無中生有"。人,世界的本源來自於那個"無",我們如果活一輩子能體會到那個境界,真正地體悟到那個狀態,接近於佛家講的成佛,就悟到了自己的本心,所以這個"虛無"是我們活一輩子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和狀態。

 

所以說"恬淡虛無",四個層次不一樣,首先你要學會,"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挨完刀以後,別找別人去撫慰你,自個兒"恬"了,把它療好了,然後把自己追求的那種名利呀錢財的欲望放得淡一些,夠吃夠喝就得了,然後呢,有吃有喝狀態下追求什麽呢?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敏銳豐富。

 

梁冬:變成"虛心"的人。

 

徐文兵:哎,變成"虛心"的人,最後去悟到那個極樂的那個"無"的那個世界,這一輩子就沒白活。

 

梁冬:噢呦呦,你看看,你看看,我們平常看"恬淡虛無"四個字,眼睛都不停留地就趕緊看下麵一個了,但是呢在徐老師嘴中呢,這個"恬淡虛無"那可是四種不同的逐級而上的境界。所以呢大家要保持"恬淡虛無"啊,它不是一個詞,你還得一步一步來,你得先"恬"了,然後才能"淡","淡"了以後才能"虛","虛"了以後才能"無",啊。

 

徐文兵:這個人在我們說有一顆破碎心的時候,他的心神是不安不定的,他不可能存在那種淡定從容的那個境界,當你把自己的心神保護得很好的時候,就好像給一個閉關的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修行條件,這時候那個人才會淡,否則他老處在一種驚恐焦慮不安的狀態,你讓他怎麽"淡"?他"淡"不下來。所以"恬淡虛無"是四個境界。

 

梁冬:所以,而且這個境界呀它是適用於所有的人,比如說,就算你炒股,你也可以炒到"恬淡虛無"

 

比如說,我最喜歡的巴菲特,你說這個人掙了一輩子錢,幾百億上千億美元,說隨時捐出去就捐了,那他為什麽呢?因為他剛開始就覺得自己就沒有這些錢。它隻是個遊戲,對他來說。

 

徐文兵:他沒把錢當錢,他把錢看得很淡。我們現在把錢看成命根子了,那股票跌一點跌兩點,跌一百點,對自己刺激很大,我看到很多人炒股炒出一身病,不管是股市漲的時候還是股市跌的時候,這些人都在犯病。

 

梁冬:對,就是我的心隨著股票的價格忽起忽落,跌宕起伏啊!

 

徐文兵:這個成語就叫"忐忑不安"

 

梁冬:忐忑不安,對對對對。徐文兵:"忐"是那個心往上提,"忑"是那個心往下掉,最後,七上八下,鬧了個結果,就心神出來了,不安了。

 

梁冬:所以呢,就是有一些年輕的朋友啊,老覺得呢,父母在家裏沒點兒事兒,給他們弄個十幾萬塊錢炒股,表麵上看呢是孝敬,其實是摧殘。反而令到自己的父母啊,為此忐忑不安,有些太太覺得自己也是這樣,我也不用出去上班了,炒個股,是不是每天也能掙個幾百塊錢,每天忐忑不安,這是有成本的。

 

徐文兵:成本太大了。

 

梁冬:心理成本其實非常大。

 

徐文兵:太大了。

 

梁冬:對,所以呢,我們剛才從這個人呢,健康啊要從"恬淡虛無"開始講起,所以呢待會兒再和大家聊一聊"恬淡虛無"之後才能怎麽樣呢?"真氣從之"。什麽叫做"真氣從之"呢?

 

(廣告片花)梁冬:要讓自己變得健康呢,"恬淡虛無",然後呢才能夠"真氣從之"。誒,徐老師啊,它這裏麵講這個"真氣從之"啊,為什麽要用"真氣"這個詞兒呢?對,真呢是這個真假的“真”,聽眾朋友哈。

 

徐文兵:我們講《上古天真論》,天真的那個"真"就是天然賦予你本來的那個麵目,就是說,人在出生以後,開始呼吸,小孩子一哭然後再吃奶,這個氣,我們叫後天的穀氣,這個氣寫成什麽樣?上麵一個"氣",底下一個"米",這個叫後天之氣。但是,在你父母的精子卵子結合的一瞬間,我們叫"兩精相搏謂之神",兩個細胞一結合,這時候人就有神了,而且,它的先天的這種神帶來的能量也就開始運動了,這時候,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兩個分裂成四個之後成為一個人形,推動他發展的這個能量就叫元氣。這就是天賦你的。

 

梁冬:也就是所謂說的"真氣"嗎?

 

徐文兵:"真氣"。但是我們後天出生以後呢,就是先天元氣加上後天這個穀氣,後天之氣共同作用,去完成我們生命的整個活動。這個呢,如果是你不知道保護自己的真氣的話,這個"真氣"呢就像是不可替代、無法再加、沒法複製的東西,用完了就完了。很多人是在每天做的事就傷害自己的元氣,所以,當我們處在一種"恬淡虛無"的狀態時候呢,這時候,你先天賦予你的真氣呢,就應該能夠隨著他本來的指揮他的那個神去運作。"從之","之"是誰?這真氣受誰的指揮?他肯定不受你的意識指揮,你的意識可以指揮你的手動一動,腳動一動,但是問你一下,你能用意識控製一下你的心率嗎?你說:"心跳,快點兒!""心跳,慢點兒!"或者說"胃,蠕動,趕緊消化!"或者說"大腸,趕緊蠕動,排便!"它不聽你的,這套內在髒腑的運作它是受另外一個係統控製,推動它的能量,我們叫真氣,推動真氣運動的那個我們叫元神。

 

梁冬:哦,這個東西就是所謂中醫裏麵講的"先天之本"

 

徐文兵:哎,"先天之氣"

 

梁冬:那這個事情呢,各位聽眾朋友,有些聽眾朋友呢總是覺得中醫呀有點偽科學的樣子,說呢這個什麽叫"先天之氣"不理解,跟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想應證一下。比如說,咱們地球有石油,有天然氣,這個東西呀,在很多時候,甚至在我們出生很多很多年以前它就停留在地殼裏麵了,它是經過了幾次地殼運動才留下來的。那現在呢,我們人類呢不環保,瘋狂地開采石油,瘋狂地開采天然氣,搞得地球也變暖了。實際上,這個地球變暖跟人的這個先天元氣過度開采而虛火上浮……徐文兵:浮躁。梁冬:其實是一回事。所以呢,咱們如果一講起地球,如果你相信地球也是一個比喻的話,我們人為什麽不可以不成為這個樣子呢,其實每一個人有可能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他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氣了,那如果我們能把石油天然氣比喻回來的話,大家就能理解"真氣"呢它不是偽科學,它是真的可能有這個道理的。

 

徐文兵:就是說,當你處於"恬淡虛無"的狀態的時候,你能夠感覺到你的真氣的運行,叫"真氣從之"

 

我們中醫發現的人有經絡和腧穴,都是在這種"恬淡虛無"的狀態下,這些古代的聖賢們體會出來的,然後他們把他們的感覺詳細記錄下來,這個氣怎麽走,從哪兒走到哪兒,在哪兒有停留,這就是經絡腧穴的發明。就是說,這個東西是可以重複驗證的,你如果按照我們道家或者中醫的方法去這麽做,你同樣能感覺到你的元氣的運行。舉個例子,當你手劃破的時候,你突然會覺得這個傷口這兒有小動脈"突""突"“突”

 

跳,什麽意思?是你的氣把你的神,或你的元神,把氣血送到這兒去修補它。如果你這兒劃一個口子,你啥感覺沒有,就覺得疼,然後呢長時間這個傷口不愈合,而且還會化膿流水,這就是說,你的真氣沒從神,沒到它該去的地兒。同樣,當我們的身體長出一個小的癌細胞或腫瘤細胞的時候,你如果真氣從之,它就會把氣血運過去把它幹掉。可是,我們在瘋狂地去用我們後天的意識去消耗我們的元氣,幹別的事情的時候,它就顧不上了,這時候人就會得病。舉個例子,當戰士衝鋒殺敵的時候,他有可能腸子已經流出來了,但他不覺得痛,把敵人都幹掉,慶祝勝利以後,他突然感到,"哎,這是什麽東西,嘿,一拉,自個兒腸子",然後才覺得疼,為什麽?

 

梁冬:就被絆到腳了,以為是鞋帶兒,一看,唔喔,是自己腸子!

 

徐文兵:為什麽那會兒不覺得疼?就是因為他那會兒的氣被用在他的另外一個事情上。我的很多病人,都是在經過自己熱情旺盛,投入到一個大的工程或是項目之後,事情搞定了,然後"咵"身體就垮掉了。

 

梁冬:誒,這個事情呢……徐文兵:經常發生。

 

梁冬:恰好就應證了現在我們現在在做的一個事情,我們在做那個太美健康啊,發現呢中國很多中產階級以上的這些朋友呀,有個情況,在經濟發達好的時候,合同一個又一個,生意特別好的時候呢,常常不覺得自己有病,誒,稍微經濟發展速度停頓下來,事兒沒那麽多了,哇,渾身的病就來了。

 

徐文兵:對,其實他當時不是沒有病,是被他那個欲火焚身的"欲火"掩蓋住了,他處於那種"high"的狀態,他意識不到自己病痛,等那個虛火一下來,就跟金融危機一樣,所有的,冰山一角底下的那些東西全暴露出來了,這時候他才知道病了,但是呢為時已晚。

 

梁冬:對,所以呢,在《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裏麵講到了,"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這八個字裏麵呢其實講了很有意思的一個境界。我有一個情況想向徐老師做一個應證哈,比如說,你說我們稍微安靜一下,自己待個五分鍾八分鍾,咱們都突然發現,噢,原來我能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聲音的,能感覺到自己心跳的,甚至能感覺到這個肚子裏有股氣咕嚕咕嚕響的,平常說著話、講著事兒的時候不覺得的,那你想,才五分鍾都有這樣的變化,如果,我們能夠靜靜地待個六天七天,那就一定能感受到一些比這些心跳呼吸更加微妙在我們生命裏的東西。這個待了七天叫什麽呢?叫"恬淡虛無"了。

 

徐文兵:真能做到這一點,你會感覺到這個世界完全跟你現在用意識學的那個世界完全是不一樣的,你會體會到很多奇妙的境界。《上古天真論》後麵結尾時候講到做人有四個境界,叫"真至聖賢。"它就告訴你,那會兒,你會有什麽樣的功能,會感覺到什麽。可我們現在連做一個普通的健康的人都做不到,你根本就體會不到那些東西。體會到的還是走火入魔,體會的是邪道。梁冬:是不對的,是吧?那好了,我們現在講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那後麵呢?“真氣從之”之後呢就是"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這個精神呢守在裏麵了,病怎麽會來呢?但是話肯定沒那麽簡單的,我隻是用第一層最簡單的方法講給大家聽……精神就是那個精神啦,內守是內外的“內”,守是守護的“守”。

 

"病安從來"呢,就是說,安是天安門的“安”,從呢兩個人,來呢是來去的“來”。"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徐文兵:嗯,在這種"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狀態下,人的精和神是牢牢地守在你的身體內部的。相反的話,我們現在很多人是精神不內守,他是外露,精和神都在外露。守是把他閉藏守住,他的反義詞是往外露的。我給大家舉幾個漏精的表現,漏精的第一個表現就是遺精,男人,晚上做一個性夢,雲雨一番,結果發現很快活就射精了。還有的人是叫滑精,沒有性夢,但是早上起來一看,內褲上黏黏呼呼的,知道自己又"跑馬"了。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裏的賈瑞,看風月寶鑒,對王熙鳳有單相思,看這麵,王熙鳳招他進去雲雨一番,然後遺精一下,一看這麵呢,是一個道人送給他的,看是一個骷髏頭,意思就是說,你要是老這樣你就死了,結果他還是忍不住老看那個雲雨那一麵,最後就脫精而亡。這叫精神,精不內守,精是神的物質基礎,你沒有這個養家糊口的東西,最後那個神就要跑掉了,這叫精不內守。還有人說,你就說的不就是遺精嘛,現在很多科學家說,發現精液裏麵不就幾顆蛋白質嘛,遺幾次也沒事。

 

梁冬:對,家庭醫生裏麵老是有王大夫張大夫回答這些問題。

 

徐文兵:他們是我說的典型的有智無慧的一幫人,他知道精液裏麵是蛋白質,但他不知道,蛋白質跟蛋白質不一樣。怎麽講呢,你知道鑽石是什麽成分?

 

梁冬:碳嘛。

 

徐文兵:碳?那我給你一塊石墨它也是碳。

 

梁冬:對,鉛筆也是碳。對吧?

 

徐文兵:你向老婆求婚的時候,你送她一塊碳,你說你嫁給我,她嫁你嗎?這就是科學家犯的毛病,都是碳,為什麽價值不一樣,所以說,那個蛋白質跟蛋白質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想把碳變成鑽石你還必須高溫高壓給它賦予特別的能量。所以製造精液這一套消耗人的能量是巨大的,所以你損失它也就等於損失很多你的氣血和能量。再不濟,咱不討論理論問題,那你誰說那個科學家在這兒做個實驗,我吐幾口吐沫也有蛋白質,你射一個精,我吐十口吐沫,你射一次精,咱倆一天每天都來這麽,看誰頂得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所以這種精不內守是我們現代很多人得的一個最大一毛病。

 

梁冬:精不內守,就會有這個各種……您作為大夫嘛,天天看各種男病人來了,是吧?

 

徐文兵:男病人女病人都有精不內。

 

梁冬:誒,對了,對了,你說的這個男病人當然大家都明白了,有剛才說到的那種精不內守的情況,那麽女病人是如何精不內守的呢?好,那麽我們稍微停頓一下,馬上回來跟大家講講,到底什麽叫女病人的精不內守?

 

(廣告片花)梁冬:到底這個“精不內經”啊,除了男性的這個“精不內經”之外,我們都知道有各種表現形式了哈。那,女同學,她是如何做到“精不內經”的呢?

 

徐文兵:這個男人有精,女人也有精。女人的精表現在她普通的情況下她分泌叫陰道的潤滑液,這種陰道的潤滑液呢在一定程度上它有滋潤和保護陰道粘膜的作用,當然在性愛生活中它也起一種潤滑的作用。

 

但是如果這種精流失過多,或者是有一些病毒或者黴菌、細菌的感染導致它陰道內不停地分泌這種粘液的話,她一樣在失精。就是說,過度性交的女人也會失精。就是有白帶、黃帶分泌,陰道感染久治不愈的,包括一些宮頸糜爛的人,她也在失精。

 

梁冬:那這種人在臉上能不能反映出來,她有什麽樣子呢?

 

徐文兵:一般來講,沒精的人首先是眼睛沒神,再一個呢,這種人有一種表現,臉色發黑發癆,好像蒙著一層灰。老好像你來看病的時候,見她沒洗臉似的,我是指一種沒化妝的狀態,而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熊貓眼圈兒,圍繞著眼睛眼圈特別得黑,這是女性的失精。還有一種女性失精,最大的問題就是早產和墮胎,如果你正常的懷孕生育,這對女人和孩子都有好處,這是因為符合自然之道的。如果人為地中止妊娠,然後去做這種藥物和人工流產,這是最大的失精。我治的很多得抑鬱症的女病人,都是因為過多或者是流產不當造成的,這種也是失精。

 

梁冬:她們這種失精過多,會影響到她們的情緒。

 

徐文兵:精神。情緒是初級的,最終會傷到她們的神。但現在很多人把這不當回事,墮胎啊,做個人流藥流,根本不當回事。上午墮完胎,下午該上班該喝酒該跳舞,其實墮胎跟生育一樣,它是一種小產,這時候,人的身體是最虛弱的,就跟坐月子一樣你也得養。但很多人不養,所以就落下了病根。這是我們講極端的失精,還有很多失精呢,包括我們身體分泌的很多體液,包括你去老拉肚子,喪失人體的這種體液。或者是出大汗,我們現在很多人鍛煉,以出汗為目的,出一身臭汗就覺得好,其實他們是在傷精,傷害自己的精。古代人是講,比如說兩個古代高手比武,他不是說誰把誰打死了,比武的過程中誰先出汗了,誰就輸了,這說明你的精出來了。人到快死的時候,出現一個症狀叫"汗出如油",就是人到快死的時候最後那點精也出來了,這人就完蛋了。

 

梁冬:有些老年人身體特別虛弱的時候,你會很害怕,看見全身都是汗,那是很危險的。

 

徐文兵:還有的人會出盜汗,就是睡著以後出一身汗,然後整個衣被都濕了,這也是流失腎精的一個表現。

 

梁冬:所以呢我們很多年輕朋友以為呀,就是晚上熱了一整渾身都濕了,你看我穿衣服全濕了,為什麽你白天不濕呢?同樣溫度下不濕呢?你有沒有認真想一想,這背後可是學問大了。是完全不是因為外麵的溫度的問題,是你裏麵的問題,裏麵控製不住了,這其實是個自我身體控製機能的問題。噢,所以呢,剛才這個我們講到《黃帝內經》啊,這個“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啊。

 

徐文兵:當你把這些寶貴的精守在體內的時候不讓它漏,我們製止這種漏精的治療方法就叫補。我們現在理解"補"的意思和它的本意不一樣,我們現在說"你得吃點補藥"其實我們說的是"益"的意思。"補益","補益",“補”是什麽意思……梁冬:哪個“yi”呀?

 

徐文兵:就是有益於人們,利益的“益”。

 

梁冬:噢,上麵兒一個倒八,一橫再一個八,然後再那個“皿”,是吧?

 

徐文兵:就把人體比成一口鍋的話,如果這鍋破了,它在漏精,就是我剛才說的,遺精、帶下、出汗,包括流很多濃鼻涕,或者是流口水,或者是不停地出血,這些都是在漏精,我們先要用補藥把它補住。

 

梁冬:嗯,像補鍋一樣哈?

 

徐文兵:誒,這叫補鍋,這叫"補",補好鍋以後,我們再往鍋裏麵加水,這叫"益",現在人說話這個"補"和"益"他已經不分了。梁冬:現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益"這個詞,全以為就是往裏麵加東西就是補。

 

徐文兵:哎,他就理解成這樣,我們有個中藥方子叫"補中益氣湯",它的意思就是先把漏洞補住,然後再……否則呢,你要不補就往裏麵加,白加,"酒肉穿腸過",然後,加了又流走了。所以很多人是吃了很多的補藥,比如他小便裏麵有蛋白或者有紅白血球,這都是在漏。

 

梁冬:誒,怎麽樣才能知道一個人他小便裏麵有蛋白呢?

 

徐文兵:蛋白的話是這樣,我們古代人沒有顯微鏡,沒有化驗,但是他們發現了一個什麽問題。第一,他們發現,有些人小便完了以後,踩上去是黏的;有些人小便完了以後,螞蟻會往他尿的小便上去爬,後來有醫生去嚐嚐他的小便,說是甜的。

 

梁冬:哦,這是糖尿病嘛。

 

徐文兵:這就是糖尿病,小便裏麵有蛋白呢它裏麵是混濁的,很多人就是尿完了以後呢,有的也有它是澄清的液體,但是呢,他在小便時候泡沫特別多,肉眼雖然看不見它細微的蛋白,但是他能看見那個泡沫。

 

梁冬:還以為是喝了啤酒。

 

徐文兵:哼,還有的情況,肉眼就能看見他的小便就是混濁的,這都叫漏精。所以這種情況,中醫講先用補藥給他補住,然後再給他用一些益,往鍋裏加水。

 

梁冬:所以,再次跟聽眾朋友們強調一下哈,所謂的"補藥",“補藥”,咱們現在理解“補”啊,都錯了其實補呢,首先把你自己身體這口"鍋"啊,漏洞先給填上,這樣的話呢,吃什麽呢才能夠被接住,才能夠被身體吸收,否則的話也無濟於事。吃再多營養品也是對身體的傷害。所以呢,剛才這個徐老師講啊,這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呢,真是學問太大了。

 

徐文兵:剛才我們隻講了一個精的內守,下麵還講一個神的內守。神的內守呢,反義詞就是"失神",什麽叫"失神"?我們說這人"恍惚",恍恍惚惚的,心不在焉,再嚴重點叫"失魂落魄",老百姓說,"這人跟丟了魂似的。"這種人表現還有一個就是注意力極其不集中,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項工作,老是那種坐臥不安,然後呢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就是這種狀態。

 

梁冬:一會拿出手機看一下。

 

徐文兵:嗯,一會拿出手機那種叫"焦慮",他老期待著一件事情要發生,但那個事情又沒發生。有人是叫"憂",有人是叫"慮","憂"是老擔心一件壞事要發生,"慮"是老期待一個好事要發生。

 

梁冬:但老沒發生。

 

徐文兵:都沒發生。都屬於那種什麽?他本來應該把心神收在體內,結果他叫"誌發於四野",全發在外麵,惦記這個人或惦記那個事,所以這種人呢就叫"神不守舍"。所以"精神內守"的反義詞叫"魂不守舍",或者叫"失魂落魄",嚴重點叫"魂飛魄散",身體在這兒,心思根本沒在這兒。

 

梁冬:所以很多人老是說,一提到神呢,就咳,這個不科學,不科學,但是你又明顯地感覺到有些人的確跟一些人不一樣,他也在吃飯,他也在走路,他也在擠公共汽車,擠得還挺有勁,但實際上他跟我們還是不太一樣。

 

徐文兵:還是不太一樣,兩個眼睛直勾勾的。

 

梁冬:或者就是"迷茫",現在的時尚雜誌很過分,有的時候我覺得真該拉出去打靶,總是在強調一種眼神迷離的狀況,然後呢,告訴大家說這種就叫美,我覺這個特別不好。

 

徐文兵:那是一種失神,病態的美。任何一個社會總有一種畸形的病態的發展,當這種病態的人多了以後它就會形成一種文化,形成一種圈子,而當這種病態人又是有錢人的話他就會引導一種潮流。

 

梁冬:所以很多本來自己精神還挺好的人,本身兩眼炯炯有神哈,一看時尚雜誌,哦,原來現在流行這個模糊眼兒,非要把自己弄成那個眼神迷離,這簡直是自己找死。

 

徐文兵:這個眼神迷離呢,現在人們發現,當一個人瞳孔微微散大,就說我們看到一個令自己驚喜動心的事情或人的時候,瞳孔會不由自主的擴大,眼前一亮,但是有些人本來對這件事情已經沒有感覺沒有觸動,他的瞳孔不會大也不會亮,但是,他要向對方表現一次我對你很著迷,charming 那種狀態,他怎麽辦呢,他點散瞳劑。就女的約會之前,就我看上梁冬了,我要跟梁冬約會,我要讓梁冬感覺到我對他有感覺,但是呢,我又裝不出那種感覺,誰有本事讓自己瞳孔亮一些,約會之前先點散瞳劑。

 

梁冬:這個這個,那現在學名兒,就外麵叫什麽?

 

徐文兵:就是散瞳劑。就是阿托品類的東西。我們小時候就是配近視鏡嘛,真性近視以後先點散瞳劑,這時候你看什麽東西都是恍惚迷離,因為你那個神聚不住了。但是別人看你呢,噢呦,很那種迷離渙散的一種美的狀態,讓人感覺,就說,哇,這個人對我著迷了。

 

梁冬:哇,好有魅力啊。

 

徐文兵:好有魅力。

 

梁冬:所以,收音機旁的男青年大家注意了啊,如果有一天一個女青年……徐文兵:兩眼迷離地來找你,你一定要搞清楚……梁冬:對,首先他是不是近視眼兒?第二,如果他不是近視眼這麽迷離,你要想清楚:她很可能不見得是因為迷離你而是呢是一些別的原因,她用了散瞳劑,啊。男青年呢,要帶眼識人,啊。

 

徐文兵:帶眼識人。這個東西現在就是社會……我看到的就是這種"神憚散而不藏"的人太多了,不是為自己人活著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活著的人太多了,這都是屬於一種精神病的狀態。

 

梁冬:所以呢,這有意思啊。剛才咱們講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徐文兵:你能做到精和神內守的話,首先,你有積累,你倉庫裏麵有糧,第二,你的神在你的體內,外麵有點風吹草動,神的反應就很快,什麽病毒,細菌,虛邪賊風,它馬上就把它趕出去了。你如果是這種狀態的話,就像我們現在的國家,外匯儲備很豐富,國家領導人又這麽英明,外麵有點什麽事,犯不著你,所以下麵有一句話叫"病安從來?"你怎麽可能得病呢?

 

梁冬:啊呀,實在是太有意思了!今天呢我們有花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講人怎麽才能健康呢?

 

要避免哈“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啊,徐老師特別講到,所謂的虛邪是那些看不見,但是對你的正氣會有影響的。什麽叫看不見呢?比如說,一些風,風呢其實大家看到的呀,都隻是風上的塵埃,真正的風是看不見的。還有,幹燥,哈,這些東西呢……徐文兵:能量。

 

梁冬:對,是能量性的東西呢,它對我們身體影響很大的,所以呢,“虛邪賊風”呢對我們影響都很大。

 

那“避之有時”就是說咱們不要跟它對抗,要根據了解,我們這個知道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對我們這個身體有負麵影響的能量呢去進行調節。然後“恬淡虛無”,“恬淡虛無”呢,是四個不同的層次,首先呢要對自我安慰,然後呢,要足夠的這種淡薄名利,或者是對欲望稍微有點控製,有了“恬淡虛無”才會“真氣從之”。所謂的“真氣從之”強調一下,那就是說,當我們足夠安靜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感覺的到:我們身上是有一種力量,總是在身上走來走去,保護我們身體的關鍵。今天我們這課啊,講到了"精神內守",徐老師呢今天特別強調:精內守和神內守可是不一樣的。精內守對於男同誌來說呢,就最好不要有各種的遺精、泄精。那,神的內守是尤其重要的。雖然說,現在大家都叫無神論者,但是,咱們從廣義的角度上來說,神,那就是說是一種讓我們能夠自己安住在自己內心的一種力量。比如說你常常可以看見一些男青年、女青年眼神迷離、目光渙散,這就是神到外麵去了,隻有當這個神在裏麵的時候呢,我們才有足夠好的這個自我的抗體。今天呢,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時間,談了二十多個字,每個字呢,都是微言大義。

 

非常感謝。今天呢,我們的厚樸中醫學堂堂主徐文兵老師和我們一起來分享了如何能夠保持自己內心的從容,如何讓自己精神內守之後呢,才能達到一個完美的健康境界。《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第一篇的其中的二十幾個字。非常感謝!謝謝,徐老師!

 

徐文兵:別客氣!

 

梁冬:好,謝謝大家!

所有跟帖: 

我們說古代的人由於他“和於術數”,所以活的比較長?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1/2018 postreply 01:02:40

古代的人吃的食品都是粗糧,沒有經過加工,純天然無激素抗生素,所以春秋動不動就是百歲 -羽衣甘藍- 給 羽衣甘藍 發送悄悄話 羽衣甘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1/2018 postreply 04:25: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