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羅森漢用假病人做的實驗,讓美國精神病醫生們大丟其臉 zt

來源: yzout 2018-04-03 14:01:1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60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zout ] 在 2018-04-03 16:51:0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Rosenhan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羅森漢招募了8個人來做假病人。8個假病人由1名研究生、3名心理學家、1名兒科醫生、1名精神病學家、1名畫家、1名家庭主婦組成。他們要完成的任務是把自己送進12所精神病院。到了醫院後,所有假病人都說相同的指導語,他們說自己能聽到“轟”和“砰”等聲音,除了這個症狀外,所有被試的言語和行為完全正常,並且提供給醫院的信息都是真實的。結果,除一人外,其餘被試均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羅森漢實驗(RosenhanExperiment)當年發布在《科學》雜誌上。這項研究被認為是對精神病患鑒定標準的重要批判。

一旦進入醫院 ,所有被試不再表現任何症狀,行為完全正常。被試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能夠被釋放,直到醫務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恢複正常才能出院。在這段時間,被試會把自己的經曆記錄下來。

  最初,被試們試圖隱藏記錄的行為,後來他們發現這種隱藏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記錄行為”本身被認為是他們精神病的另外一個症狀。而他們在院內的行為完全正常:與醫務人員合作,接受所有的藥物治療(但藥物不下咽,扔到廁所裏衝掉)。

  結果,在研究中出現了關鍵的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假病人被任何一個醫務人員識破 !當這些人出院後,他們的心理狀況被認為是“精神病恢複期”而記錄在他們的病曆中。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發現。

  在這個實驗的第二個階段,在假病人所在的醫院,精神病醫院的醫生對118個真病人中的35個表示懷疑,他們懷疑被試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你不是瘋子!你是記者或編輯,你們是來檢查醫院的!”

  在精神病院裏,病人與醫務人員之間的交流是很少的,而且常常是古怪的,雙方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的交流。同時對此形 成鮮明對比的是精神藥物的濫用。在研究中,醫院共發給這8個假病人2100片藥物(眾所周知,精神藥物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當然被試沒有吃這些藥,但他們注意到,許多真正的病人也偷偷把他們的藥片扔到廁所裏。

在他們這些假病人出院之後之後,羅森漢為了驗證他自己的論斷,他通知精神病院的醫務人員,在未來的三個月內,會有一些假病人將試圖進入他們的醫院。結果三個月之後,193人被確認是假病人,然而羅森漢恩在這三個月內竟然沒有派任何假病人去醫院!“這個實驗是很有教育意義的”,羅森漢恩說,“讓任何一個診斷過程本身 出現這麽多錯誤時,它當然不會是一個讓人放心的診斷過程。”

  羅森漢恩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在精神衛生機構中正常人不能與真正的精神病人區別開來。事實上,精神病學專業 人員具有一種刻板印象,傾向於忽略病人的個性化特征,並直接給病人貼上精神病學的診斷標簽,在病人被貼上如“精神分裂症”的標簽後,醫務人員對其所有行為都歸因於標簽,因此,對被試的記錄行為缺乏關注和懷疑,隻把它當成精神病標簽的另一個行為的證據。並且,醫務人員傾向與忽略影響病人的環境因素(對病人的行為具有完全內部歸因的傾向)。對於假病人所提供的完全真實且正常的個人曆史,他們給出完全精神病學的解釋。

  他的研究發表後,震動了精神病學專業領域,這個研究說明了兩個關鍵因素 :第一、在精神病機構中正常人並不能與精神病人區別開;第二、揭示了診斷標簽的危險性,一個人一旦被貼上精神病學意義的標簽,這個標簽將掩蓋這個人所有的其它特征,所有行為和人格特征都會被歸因於標簽障礙。

事實上,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精神病學診斷的效度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Rosenhan將這個看似荒謬的研究結果以’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當正常人在不正常的地方)為題,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引起心理學界和精神病學界的轟動和強烈關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