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鄭成功殺害了施琅的主要親屬,但施琅在收複台灣之後,對搞台獨的鄭的親屬非常寬大

本帖於 2018-02-14 20:41:20 時間, 由普通用戶 yzout 編輯

日本人對鄭成功有一種特殊的尊敬感和親近感。日本人之所以對鄭成功如此感興趣,因為鄭成功生在日本, 是中日混血兒———他的生身母親田川氏(鄭氏家譜稱翁氏)是日本人。

台灣日據時期為1895年至1945年之間台灣由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據時代、日本統治時期或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對台灣的主權的所謂理論根據就是鄭成功是日本人, 鄭成功替日本趕走了荷蘭人而統治台灣,台灣的鄭氏王朝是日本的延伸。

澎湖海戰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師於澎湖海域殲滅鄭軍主力,收複澎湖、台灣,統一了中國領土。澎湖海戰是清朝為了消滅鄭氏王朝所發動的戰爭,雖然鄭軍一度擊退清軍,最後仍然由清軍獲勝。澎湖被占領後,鄭氏王朝已無力抵抗清軍,隻得投降,結束在台灣曆經22年的統治,台灣也因此成為中國的領土。

真要感謝康熙大帝!對最早的台獨分子鄭氏家族給予了毀滅性的打擊。

Image result for 施琅將軍

轉:鄭成功將施琅的親屬全部殺害,但施琅在收複台灣之後,對鄭的親屬非常寬大

施琅是福建晉江人,算是鄭成功的福建老鄉,年輕時因貧困所迫入海為海盜,後來被招如同為海盜的鄭芝龍麾下,施琅英勇善戰又聰明過人,很快就在鄭芝龍的軍隊裏脫穎而出,又因為是鄭芝龍同鄉的緣故,很快就成為鄭芝龍的貼身侍衛,深受鄭芝龍的信任,是鄭芝龍的心腹大將。

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南下至福建,南明小朝廷不堪一擊,鄭芝龍輕信清廷許諾的榮華富貴,不顧鄭成功苦諫,率領施琅等親信五百人投降清朝。不料一到北京即被軟禁,施琅等人也被安排到軍營南下鎮壓反清勢力。施琅本就對鄭芝龍的不義行為不滿,加上此時鄭成功正在廈門等地招兵買馬,反抗清朝,施琅便在鄭成功的邀請下加入鄭成功的隊伍。

施琅此後在鄭成功麾下屢立奇功,立下汗馬功勞,鄭成功的很多排兵布陣都出自施琅之手,施琅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也一心一意效力鄭成功。不料鄭成功生性多疑,擔心功高蓋主,加上施琅是一介武夫,不懂政治,又脾氣暴躁,與其他官兵的關係並不融洽。那些妒忌施琅的將軍趁機向鄭成功進讒言,說施琅欲取代鄭成功的位置,引起鄭成功的忌憚。兩人矛盾日益加深。終於在“曾德事件”中爆發,鄭成功下令將施琅父親、叔叔、弟弟逮捕,用計將施琅引誘到鄭成功軍營中囚禁,不料被施琅逃脫,鄭成功認為這是施琅想要反叛的信號,下令刺殺施琅,計劃失敗後竟一氣之下將施琅的親屬全部殺害,從此鄭成功與施琅的關係徹底惡化,再也無法在台灣鄭成功的軍隊中立足。他隻好趁夜逃到大陸,投降清朝。此時康熙帝早已聽聞“海霹靂”施琅的大名,大喜過望,立即將施琅收入旗下,委以重任。

鄭成功去世後,台灣的鄭氏子孫早已沒有了反清複明,收複大陸的雄心壯誌,他們偏安一隅,做起了土皇帝。康熙帝多次派使臣與台灣的鄭經談判,希望能和平收複台灣,可是鄭經卻不想做大清子民,一直把談判當做緩兵之計,企圖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康熙帝終於忍無可忍,決定武力收複台灣。

康熙二十年(1681年),長期主政台灣的鄭經去世。鄭氏諸子爭位,鄭氏政權陷入內訌之中。最終鄭克塽即位,但是很不得人心。康熙帝趁機啟用施琅,在大臣李光地姚啟聖的幫助下率領福建水師,東征台灣。施琅長期在海上作戰,對海上風向,潮汐等非常熟悉,經過充分準備,隻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一舉殲滅了鄭氏精銳部隊,打開了台灣島的門戶,鄭克塽不得不宣告無條件歸順大清。

尤其值得稱讚的是,施琅以大局為重,不僅沒有為報殺父之仇而濫殺無辜,沒有殺掉前來投降的鄭克塽等鄭氏族人,而且還到鄭成功廟祭拜,肯定了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複台灣的壯舉和開發台灣的貢獻,同時厚待鄭軍將領,錄用鄭軍中有才能的官員。施琅的寬容大度,以德報怨,以仁化仇,獲得了台灣人心。

此後施琅一直駐守福建,並得到康熙帝的重用和百姓的擁戴,康熙特準在澎湖大山嶼媽宮城內及台南城內樣仔林街建生祠,稱為“施將軍祠”。死後葬於福建惠安。今天在福建晉江市施琅紀念館中,有這樣一副對聯:“平台千古,複台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準確地概括了施琅與鄭成功的豐功偉績。他們同為民族英雄,同樣得到人們的敬佩。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