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門軼聞】太極大師楊澄甫之死

來源: YMCK1025 2017-11-14 16:47:4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726 bytes)

【拳門軼聞】太極大師楊澄甫之死

 

“1929年的杭州西湖博覽會與中華武術有著密切的聯係”,上世紀80年代曾經擔任過杭州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今年已88歲高齡的武林老前輩陳天申把自己的思緒拉到了70多年前。
 
一、武術名家雲集杭城
 
70多年前的西博會期間曾舉辦一次規模空前的全國性武術擂台賽。當時,國內的武術名家雲集杭城,楊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澄甫等26人擔任了擂台賽的評判委員;南拳名師蕭聘三等37人擔任了檢察委員。比賽期間,武術名家都曾登台演示自己的招數,各門各派的高招絕技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
 
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擂台賽。為了爭奪武林擂主,當時曾有武術名家辭去評判委員的職務,而投入到打擂者的行列。這屆擂台賽規定:除挖眼、扼喉、抓襠等傷及性命的動作不準用外,其他各種手段都可使用;參賽者不用任何防護器具(連拳套都不戴)。所以搏擊相當激烈。
 
陳天申先生說:“為期7天的擂台賽上,有109位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上台搏擊,搏擊的場麵可謂驚心動魄。當時在台下觀看擂台賽的外國人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外國拳手,而擂台賽規定任何人都可以參賽(包括外國人),但比賽期間沒有一名外國人提出要加入到打擂台的行列。擂台賽讓人們看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還具有如此強的技擊性。”
 
這屆西博會結束後,展會租借的房屋都歸還了,隻有西博會唯一新建的展覽館——工業館(口字廳)有了新的用途。不久,它的大門上亮出了“浙江省國術館”的招牌。蘇景由、楊澄甫、劉百川、蕭聘三等武術名師,以及在擂台賽上嶄露頭角的多名武林高手聚會西子湖畔,擔任起浙江省國術館的教師。1930年,浙江省國術館招師範班學生,當年隻有15歲的陳天申通過各項考試,進入國術館成為首屆學員。
 
二、國術館內的遺憾事
 
“浙江省國術館舉辦師範班,是要培養武術教師,所以我們這些學生們主要是學習各門各派的武術。”陳天申先生靜坐片刻後,開始吐露國術館內的秘密:“1931年的一天早上,大約已過了8時,當時正是南拳名師蕭聘三在國術館內教我們打黑虎拳。打黑虎拳是要發聲、蹬腳的。功力深厚的名師每蹬一腳,水泥地上就會留下一個腳螢,我們30餘位學生紛紛提議蕭老師露一手。後來,蕭老師終於答應了我們的要求。他叫我們去搬來一些磚塊,零散地鋪在國術館的水泥地上,並將一塊很厚的青石板放在磚塊上。
 
接著,蕭老師便在青石板上打起了黑虎拳。隻見他大喊幾聲,腳下一用力,下麵的青石板和磚塊都成了碎片……我們30餘名學生一起鼓掌大聲叫好,聲音驚動了還在睡覺的太極拳名師楊澄甫。楊當時是國術館的教務長,有較晚起床的習慣。他披衣出門大聲責問:“什麽事,這麽吵?”蕭聘三便回答說:“是我在教學生練習黑虎拳。”楊說:“這種東西有什麽用。這句話惹惱了蕭聘三,他當即提出要與楊比武。楊說:“好,你就在我的肚皮上打三拳吧。
 
蕭聘三運足勁一拳打在楊的肚皮上。我們看到楊的臉上露出了痛苦的狀態。蕭打第二拳後,我們仿佛察覺到楊的嘴裏有血腥味。蕭打出第三拳後,楊右手緊捂肚皮,左手一掌飛出,擊在蕭的心窩處。蕭聘三頓時倒在了2米開外處,口吐鮮血。楊蕭之爭也驚動了國術館內的各位教師,他們將楊澄甫、蕭聘三扶回各自的房間。此後,這兩位名師都由於傷情嚴重,不再教我們武術。不久,楊澄甫便離開了國術館,由劉百川先生繼任教務長一職。
 
我在國術館共學習了兩年時間,畢業後曾留在國術館擔任助教。1933年,我去南京國術體育專修學校繼續自己的學業。不久就傳來蕭聘三老師逝世的消息。而楊澄甫先生也在1936年病逝。兩位武藝高超的名師,就是為了這樣一樁小
事,而遭受重創,並都過早地去世了。”
 
三、館長叮囑不對外講
 
楊蕭之爭發生後,考慮到國術館的名聲和教師的聲譽,時任浙江省國術館副館長的蘇景由曾要求在場的學生不要對外講這件事。目睹此事的38名學生也相互約定決不對外披露此事。就這樣,一樁70年前的曆史憾事一直塵封正在今天西子湖畔的北山路42號內。
 
陳天申說:“70多年過去了,當年國術館的教師如今都已告別人世。在當時的38名學生中,我是最小的一個。那時大家都叫我‘小鬼’。今天,我這個‘小鬼’也已經88歲了。本來這件事完全可以永久封存在國術館內,但是,70多年來,這件憾事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它給我們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近年來隨著年事的增高,當年兩位教師教我們打拳的身影常常會浮現在我的眼前。這時我就會想到:是不是應該讓更多的人從這件事中吸取血的教訓呢?長期以來,我國武術界一直存在著門戶之見、派別之爭的惡習。當年浙江省國術館匯集了各門各派的武術名師,的確使我們這些學生受益匪淺,但是名師相輕、相爭的事也時有發生。楊蕭之爭後果最為嚴重,導火線就是因為楊澄甫說了蕭聘三的拳術沒什麽用。導致雙方都亮出了自己的狠招絕招。兩位先生的過早謝世是中華武術的重大損失。”
 
近幾年,一直在從事收集整理我國民間武術資料工作的陳天申深有感觸地說:“其實武術的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是我們中華武術的瑰寶。中華武術要發揚光大隻能走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路。門戶之見、派別之爭隻能危害中華武術。我們應該吸取以往的教訓,這也是我最終同意披露這樁憾事的唯一目的。”
 
現在,杭州北山路42號大門前豎起了一塊市級文保單位的碑石,它表明這座1929年的西博會工業館原址已進入了文物的行列。
 
                                                                  文源   京武功夫如是說
 
一代拳師陳天申
 
記者 嶽海智 
 
11月15日晚9時,江城路姚園寺巷10號,一位95歲的老壽星安詳辭世。老人叫陳天申,是杭州武術界鼎鼎大名的一代拳師。
 
11月29日下午,姚園寺巷10號陳老的家裏,小女兒陳芬娘和徒弟陳梅勇回憶起這位武術家。
 
官巷口一條石板路成了練武場
 
陳天申,號日升,1915年生於杭州官巷口。5歲那年,受經常“練把式”的舅舅影響,陳天申成了一個小武術迷。家門口的那條石板路,成了他的練武場。
 
舅舅本是個木匠,閑暇之餘,喜歡擺弄擺弄拳腳,收集了很多拳譜、劍譜,沒有拜師,就自個兒專心研習。舅舅看陳天申是塊練武的好材料,傾囊相授。
 
當時正值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社會動蕩,每家每戶的青壯年多少都會幾下拳腳功夫,有人用來防身,有人想通過習武來養家糊口。
 
跟著舅舅學了幾年“野路子”的花拳繡腿之後,年少的陳天申立誌做一名拳師,想正式拜師習武。
 
這時,恰巧趕上了1929年在杭州舉辦的首屆全國武術擂台賽。
 
14歲時曾親曆首屆全國武術擂台賽
 
1929年11月,與第一屆西博會同時召開了首屆全國武術擂台賽。當年14歲的陳天申,目睹了這一中國武林盛會。
 
但當時因為年紀小,沒有資格參加比武擂台賽,他隻能和師兄弟們上街散發擂台賽的宣傳單。
 
擂台賽為期7天,先後有109位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上台打擂、搏擊。楊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南拳名師蕭聘三等武術名家雲集杭城。
 
賽場設在通江橋畔的原清代撫台衙署舊址,建起一座高4尺、長56尺、寬60尺的水泥大擂台。會場門口豎起兩座牌樓,上懸“提倡國術、發揚民氣”八個大字。
 
打擂者全都精赤上身,不戴任何護具,除了對挖眼、鎖喉、取下陰等要命招數有所限製外,比武者可以施展各門派絕技。
 
擂台賽的第一名可獲獎金1萬銀元。賽後,各個名次的獲勝者上台領獎時,無不鼻青臉腫。 
 
一時,杭州成為全國武林高手匯集之地,習武之風大盛。
 
 
武林門派的“蕭楊之爭”
 
武術擂台賽之後,剛剛成立的浙江國術館邀請太極拳傳人楊澄甫、武當掌門高振武、南拳名師蕭聘三、“鐵腿”劉百川等武術名師留杭任教,當年浙江國術館的地址在葛嶺腳下。 
 
陳天申通過考試,成為浙江國術館第一屆師範班38名學員之一。在浙江國術館還發生過一起“蕭楊之爭”,給年少的陳天申留下深深烙印。
 
1931年一天清晨,蕭聘三在館內教陳天申等弟子們打黑虎拳。練黑虎拳是要發聲、蹬腳的,功力深厚的拳師每蹬一腳,水泥地上就會留下一個腳印。
 
當時有學生提議蕭聘三師父來露兩手。蕭聘三就在青石板上打起了黑虎拳。隻聽他大喝幾聲,腳下一用力,石板皆碎。
 
“好!好!”學員們的喝彩聲驚醒了國術館的教務長、太極掌門楊澄甫。
 
楊澄甫披衣出門說:“這種東西有什麽用!”
 
這句話惹惱了蕭聘三。他當即提出,要與楊比武一決高下。
 
“好!你就在我的肚皮上打三拳吧!”楊澄甫答道。
 
蕭第一拳下去,楊麵露痛苦之色;蕭第二拳下去,楊的嘴角已有血腥;蕭擊出第三拳後,楊右手緊捂肚皮,突然,他左手一掌飛出,擊中蕭的心窩。蕭聘三頓時跌倒在兩米開外,口吐鮮血。
 
兩位武術名師的“蕭楊之爭”,結果卻是兩敗俱傷。
 
幾年後,兩人相繼病逝。
 
這次武林門派爭鬥深深影響了陳天申。在他揚名立萬之後,他一再叮囑徒弟們:習武之人一定要講究“武德”。
 
 
曾任顧祝同的作戰聯絡官
 
在浙江國術館,陳天申學到了名門正派的各類拳腳劍法,散打、擒拿、拳擊、摔跤等各種技擊,樣樣練得得心應手。
 
1933年,在浙江國術館統考中,陳天申一舉奪得羅漢拳、太一門拳、劍、刀比賽第二名,在武林同輩中已小有名氣,別號“日升”。
 
同年,他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國體專科學校深造。1934年,陳天申隨國體專科學校轉入黃埔軍校,成為第十期學員。
 
抗戰期間,陳天申作為訓練軍官轉戰浙江、江西、江蘇等地,專門培訓連排級軍官。1942年,浙贛會戰中,他任戰區司令員顧祝同和國民黨49軍軍長王鐵漢之間的作戰聯絡官,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中,曾三次死裏逃生。
 
淮海戰役後,他轉入中共杭州地下黨工作。杭州解放後,參與籌備了浙江省第一屆武術協會。1982年,從杭州木器廠退休。
 
徒弟陳梅勇說,師父擅長靈令門、羅漢拳,年紀大了後,又擅長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功夫造詣在杭州武林圈內堪稱一流。
 
比如少林羅漢拳,拳法講究進攻、防守、反擊,陳天申的一招一式蠻清爽。原來潮鳴寺巷邊有個人民公園,每天早上,陳天申就在那裏教拳,至今徒弟、晚輩不下千人。
 
習武之人要以德為先
 
陳梅勇說:“師父常說,習武之人要‘以德為先’,你到任何一個地方去,對長輩要尊敬,對同輩要互相學習,對晚輩要愛護。習武是這樣,做人也一樣。”
 
陳天申常跟徒弟們說,習武練功時,要做到修身養性,把雜念要去掉,心要靜下來。
 
上世紀80年代,陳天申任杭州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兼杭州市體委武術挖掘整理工作小組副組長。一天,一位小他四五歲的同門師弟與他在工作中發生爭執,對方一氣之下,把一瓶藍墨水潑到他身上。
 
雖然貴為杭州武術圈至尊級人物,但當時麵對一身藍墨水,陳天申隻是淡定地說了句:你怎麽這樣的!
 
後來,這位師弟跟他道歉,陳天申一笑泯恩仇。
 
在徒弟陳梅勇印象中,師傅陳天申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從沒有和人急紅眼的時候。惟有一次例外,那是上世紀90年代一天,已70多歲的他在路上看到兩個小年輕在打架,老人明白,小年輕好衝動,打架可能鬧出大事情,於是他眉頭緊鎖,一個箭步上前,抓住兩個年輕人的胳膊(陳梅勇說,師傅乃習武之人,在這種場合抓人胳膊、手掌時,肯定抓住了對方的穴位),“啪”的一下將兩人一把推開,然後頭也不回,兀自離開。
 
小年輕本來都在氣頭上,但被這麽一抓、一推,知道老人可能身懷技藝,於是不敢聲張,悄悄地走了。
 
長壽之道:人生“四樂”
 
陳天申練武,講求融入人體的生理學原理。他說,學武術的人不懂生理學,就好比盲人走路。習武之餘,老人很講究養生,再好吃的飯菜,也隻是吃到七分飽,睡覺很講究時間。
 
陳天申常跟子女們講,每天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一定要休息一下,最好休息20分鍾左右,哪怕閉目養神幾分鍾也好,這是“補陽氣”,對心髒有好處;每天晚上11點至次日淩晨3點,這四個小時的睡眠很重要,一定要保證。
 
小女兒陳芬娘說,父親每天一日三餐時間都是定時的,會專門囑咐她,早了或晚了都不行。
 
幾十年習武下來,陳天申還學會了推拿、針灸,晚年還義務給人看過病。20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孩童患了小兒麻痹症,他用一套自創的“子午針灸法”,按“子午”等時辰給人針灸,最後把孩子的病治好了。
 
“師父的一生,簡單總結就是‘四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天天快樂,這應該也是他的長壽之道吧。”徒弟陳梅勇說。
 
                                             來源 都市快報
 
 
 
 

 

所有跟帖: 

據楊氏的幾個傳人說,楊澄甫之死有兩個原因,高血脂, 和用了抗生素過敏 -yzout- 給 yzout 發送悄悄話 (3276 bytes) () 11/14/2017 postreply 20:15: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