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粗糲猥瑣,回憶嫩綠修長
2016-11-17 娜塔莎 梁惠王的雲夢之澤
(說明:這是著名才女娜塔莎的讀後感,她很多文章都好,三觀很正,有興趣可直接關注她的公微:Natasha-natasha)
這幾天在看梁惠王的《戶口本》,一邊看一邊回想自己小時候的樣子,非常的親切。我自認為看小說還是比較挑剔的,我不能忍受字裏行間的虛假、矯情、冷漠和自以為是的抖機靈,不能忍受貧乏的語言,不能忍受看似精致實則鄙俗的格調……但梁惠王從來沒有這些毛病,他的小說好真誠!
在具體介紹之前,我先籠統地講一下我對小說的一個基本認識。可能現在畢竟有些閱曆了,對各種各樣的故事不再感興趣了。一個人經過哪些事情,遇見誰,然後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各式各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大悲大喜,哭哭笑笑,小則改變自己的人生,大則改變族群的命運……我對這些好像真的已經無所謂了。
就我自己而言,回看過去的三十年,似乎什麽也沒有發生,我一路稀裏糊塗地就到了現在,生活像一本流水賬,每一頁都是與前一頁相似的內容。所以我在想,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可能沒有故事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吧?如果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候看不到故事,那我們能看到什麽呢?我們能看到細節。
我覺得生活的真相或者說回憶的真相不是故事,而是細節,並且是無法統括到一個主題上的細節——那些細節是沒有目的的,不是為了偶然或者必然地達成了什麽結果,它本身就是目的,就是結果。如此豐富而毫無意義,因為沒有意義而動人心魄。所以我覺得好的小說不一定要講完一個故事,但一定要把生活那種真實的旁人無可替代的質地表達出來,在那樣的質地之中,有我們生活的溫度,那個是最真實的,那個才是真正能打動人的。
《戶口本》就是這樣一部真誠的小說。王國維說,詞有隔與不隔,小說也是一樣的,這書裏有太多的細節一筆到位,直接喚起當年不知扔到那個角落裏去的感受。比如他寫一位身材健碩的女老師出場:第一次上課,她剛到門口,教室就黑了一片,再走幾步,才恢複光明,好像日蝕。寫排隊買肉一買完立即被後麵的人擠出去:好像閹割工匠從牛陰囊裏擠出一顆睾丸。寫廣播裏不斷重複地播著“豬呀羊呀趕到哪裏去,送給那親人呀八路軍”:音符間洋溢著濃鬱的屠宰場氣味。寫吃一個有辣味的珍貴的零食是舌頭上放煙花。說村子裏的男女關係,是鄉下的天空,無時無刻不彌漫著胡亂交配的氣息。這樣的語言一筆到位,真酷得要死!看小說好比武俠小說中高手過招,一招出手,打到就是打到,沒打到再怎麽咋咋呼呼也沒用。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沒有這樣的語言功夫還是別寫小說了。
當然僅僅語言好是不夠的,語言隻是工具,關鍵還要看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些什麽。好比一件衣服,不是麵料好就一定好的,還有看款式和做工。那麽在《戶口本》裏作者描述了什麽呢?我覺得可以概括為粗糲的生活。他用精致的一筆到位的語言,反過來描述一種粗糲的不知所雲的生活。這一種反差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們來看幾個片段:
二姆娘(二伯母)當時坐在婆婆的屍體旁,按照鄉下的禮節演奏般幹嚎:“我的可憐的婆子哎,你一生一世都在吃苦哦,沒吃沒喝哦哦哦~~~”又戛然而止,語調正常,給其他親戚分派任務,“小林啊,你去洪都機械廠跑一趟羅,買幾對粗點的紅蠟燭來,跟大牙叔同去;你,小秀,去鄰舍屋裏借幾對桌椅板凳來羅……”隨即又突然轉入幹嚎,“我的可憐的婆子哎,你一生一世都在吃苦哦,沒吃沒喝哦哦哦~~~”仿佛一台收音機,正在調試波段。
對親人的死亡我們常常是無感的,這非常混蛋,但非常真實。我有一個姑父病了十來年,我姑媽伺候病人累死累活的,每次一吵架,我姑媽就拍著桌子破口大罵,“你不死掉害人啊!”後來我姑父終於死了,我姑媽也這樣嗷嗷地幹嚎,張羅喪禮威風八麵,遠比伺候病人更有活力。這一種感情毫無細膩傷感可言,對死亡沒有敬意,沒有溫情,但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人不就是這樣的嗎?在我們鄉下,粗糲的生活容不下精致的情感,家族裏的長輩死去的時候,我們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嗑瓜子,男人們通宵鬥地主。不必對生命唱讚美詩,也無需對死亡表達什麽敬意,一來一去都卑微無奈,都莫名其妙。
鄉下有一個工廠,工廠裏邊圈起一部分吃商品糧的工人,雖然近在咫尺,身份卻如同天上地下。“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仰,感覺那破舊黯淡的圍牆,已經將高尚和卑賤的鄉下隔開,變成一個世外桃源。牆外是充斥著巫術、愚昧和不確定的鄉村;牆內則代表高科技,現代文明,吃喝拉撒都有人負責,一切都充滿確定。”
這感覺太熟悉了,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的理想是當國營水泥廠的女工,那一座水泥廠是我夢幻中的城堡,能有幸成為裏麵的女工仿佛是灰姑娘變身成公主,從此以後在固定的時間上班、在固定的時間下班,生活和整個國家融為一體,堅不可摧。也是一堵牆,灰色粗糙的水泥牆,上麵拉著一些狼藉的鐵絲網。“世外桃源”的說法太棒了!我們小時候,桃源不是開滿桃花的地方,而是那一片被圈起來外人不得入內的機器轟鳴的廠房!
荒誕無處不在,但人在其中一點也不覺得荒誕。比如說“我在本地電視新聞上看到了對街的篾匠,他剃著光頭,和其他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畫外音告訴我們,原來他是一個‘糞霸’,霸占了半個城區的糞便,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終於捉拿歸案。這真是難以想象,原來家對麵那個胖胖的憨厚的篾匠,竟是這樣的人。”
看到這一段我笑了半天,糞霸是什麽神奇的物種啊?但我想起我小時候有一個特別蠻橫的孩子,我媽媽再三告誡我,不要去惹他,他要是惹你你躲得遠一點,他家裏很厲害,整個鎮子的糞便都歸他爸爸管……我依稀記得那好像也是一種國營機構,專門回收糞便的。在這種可笑的錯愕之中,有我們魔幻而真實的生活史。
這樣的片段遍地都是,夫妻吵架尋死覓活,祖孫之間蹭口飯還要看臉色,女人們揪著頭發互相詛咒,女孩子被人強奸喝農藥,男人被刀劈了頭,生活得亂七八糟,不知所雲。能把這些如實而生動地記錄下來已然是一本好的小說了,但《戶口本》不止於此,我覺得它是很美的小說,當我看過、笑過,覺得生活真是“戳大你娘的別”之外,還有一些非常精致的美的感受,就像我以前在畫冊上見到那些不知什麽年代的陶土罐子,那麽粗糙的表麵,一筆一筆地描畫出生動的花紋,我看到那些花紋總覺得非常的感動。
我們不得不領受的生活就是那一個粗糙的陶土罐子,不管你如何地努力或者抗拒,你總歸不能拋棄那樣的質地。但生活不止於此,“我也曾一個人在寒冬的下午,在這條道上踽踽獨行,路邊的樹葉全被冰封,我摘下一片,剝離出一塊完整的冰片,晶瑩透亮,還帶著葉子的脈紋,我用生滿凍瘡的手舉著,對著天空,一時簡直要自憐,感歎人生的艱苦。”多美!
我見過很多小說,迫切地要寫出生活的醜陋,人心的醃臢,甚至刻意地去寫醜陋和醃臢。似乎美是廉價的,醜陋才能顯出他的深刻與敏銳。我看不起這一類標榜醜陋的小說,好的小說不掩蓋粗糙的真相,但是也絕不會哭喊,來看呀,我是多麽黑暗多麽醜陋啊!如果要用最簡單的線索表達我對《戶口本》的讀後感,那麽我覺得是“精致——粗糲——精致”。第一個精致是語言,字字句句絕不馬虎,沒有花拳繡腿,一筆到位。而粗糲是他描繪的生活的真相,貧窮、愚昧、艱苦,生活得莫名其妙不知所雲。最後又回到精致,是讀完之後的感受,當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候,對那些辛辛苦苦而又活得亂七八糟的生命有多少感慨與同情,對我們生而為人有多少無可奈何的悲憫。就像文中所寫:
她們已經變得臃腫不堪,但記憶還是那麽嫩綠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