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六度集經》卷3中所記載 佛陀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有關布施的事蹟。
從前有一隻鹿王,牠的身材非常高大,身上的毛有五種顏色,蹄和角也長得奇特雅致,有幾千隻鹿服從於牠而聚為一群。
有一天國王出宮狩獵,這群鹿被狩獵的隊伍衝散,有的跳下山崖、有的掉落坑洞、有的掛在樹枝上搖晃著、有的被樹枝刺穿身體,死傷非常嚴重。鹿王看見了,悲泣地說:「我身為這一群鹿的首領,應該要作明智的思考,選擇一個可以安全遊走覓食的地方,但是我卻草率地為了肥美的草原,讓大家停留居住在這裡,使得整個鹿群零落衰敗,這實在是我的過錯啊!」
於是,鹿王親自進城去晉見國王,人民看見這隻神鹿都說:「我們的國王,德行非常仁愛,所以神鹿來這裡居住,這是我們國家吉祥的徵兆。」因此沒有人敢阻擋鹿王,鹿王來到皇宮大殿前,跪著請求國王說:「我們是一群卑微的牲畜,為了活命寄居在貴國的土地上,突然遭遇獵人前來狩獵,我們如蟲蟻般四處逃竄,有的親人失散,有的死傷淒慘,上天仁慈、愛惜萬物,都覺得悲哀呢!我們願意每天自己選派代表來皇宮供太官發落,乞求能知道每天所需鹿肉的數量,我們絕對不敢欺騙大王。」國王聽了非常驚訝地說:「太官每天所需要的鹿肉不超過一隻,沒想到竟然讓你們死傷這麽多,如果真是如你所說,我發誓從此以後不再狩獵了。」鹿王退下後回到草原,召集群鹿,告知對國王的承諾,並詳細說明它的好處和壞處。群鹿聽了都信服並且聽從鹿王的旨意,相互地排列好入宮的順序。每隻鹿在入宮赴死之前,都來向鹿王辭行,鹿王為之悲傷流淚並教導大家說:「每個生命都會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避免死亡,在前往王宮的路上,各位要憶念 佛陀仁慈的教誨,麵對那位人王,心中千萬不要有怨恨啊 !」這群鹿就這樣度過每一天。
有一天,輪到一隻即將分娩的母鹿,牠說:「要我赴死,我不敢退縮,隻乞求讓我把小鹿生下來,由下一個先代替我前往吧!」排列在牠後麵的鹿聽到了,以頭叩地而拜,悲傷流淚地說:「我一定會赴死,但是我還可以活一天一夜,雖然隻是短暫的生命,但輪到我時才去赴死,我心裡就不會有怨恨。」鹿王不忍心讓牠喪失一天的生命,第二天鹿王避開大眾,親自前去見太官,廚人認得是鹿王,立刻去向國王稟報。國王問鹿王原因,鹿王就向國王解釋所發生的事情。國王聽了悲傷地流下眼淚說:「牲畜竟能胸懷天地之仁,捨棄自己的生命來救助眾生,履行古人大慈大悲的行為。我身為人君,卻每天宰殺眾生性命,隻為了滋養自己的身體。我這樣凶惡殘忍,簡直是豺狼的行為,連走獸都能行於仁慈,有上天愛惜生靈的美德,而我卻連畜生都不如 !」於是國王遣送鹿王回到牠原來棲息的地方,並且命令全國人民:今後如果有人侵犯鹿群,就要受到如侵犯人民一樣的國法處置。從此以後,國王與文武百官都遵循教化,人民也都仁愛不殺,因此草木潤澤,國家太平。當時的鹿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而當時的國王就是舍利弗尊者。
菩薩就是要像這樣,生生世世不顧性命來救護眾生,成就布施的功德;也必須累積無量無邊廣大的福德資糧,才能迅速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