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轉識記》之二十五

來源: YMCK1025 2017-02-03 18:14:3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76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7-02-04 08:22:4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辟穀轉識記》之二十五《上德若俗》

 

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辟穀第二十五天。

昨晚,和“益生文化群”裏的博友交流一小時,有不少是問丹道的。具體的問答見《轉身集》之(三十九)。

看北京衛視《跨界歌王》,最後小沈陽晉級。

早起後,小譚做早餐,昨晚的晚餐是他做的。我做氣脈手訣四遍,藥師法四遍。

算來我氣脈手訣每天要修持12遍,一個多月的修持遍數等於我教過的那幾個還在修持者一年的遍數。

難怪他們對氣脈手訣的體驗淺,是修持不到位。

我最近對氣脈手訣的體驗很豐富,真陽之氣在周身運行,如春風吹拂。

經脈裏的真炁的運行線路能清晰覺受。

了解了鼓腹閉息的妙處在於啟動臍門的一重能量接受機製、轉化機製,

也就解釋了古人“安心氣海,存神丹田,無思無慮,氣海若聚,自然飽矣”而能辟穀的要義。

臍門是人體與外界與宇宙溝通能量的通道,不經過修持,這個通道是打不開的。

必須能輕易閉息兩分鍾,不能閉息兩分鍾,就體驗不到海底會陰生發的陽性能量。

 

昨晚做的夢,與這樣的陽性能量的生發有關,夢見了母親,夢見三兄維榮,在老家采綠菜,有水地,

還夢見堂三嫂改仁,一起采綠菜。夢見路過大街上發小健全家的家門口時,成熟的向日葵排了一排排,

籽粒飽滿,葵花盤很大。

夢見母親,象征先天一炁,先天一炁能使生命顯現繁榮,所以有那麽多綠色植物。

三為火數,為陽氣;仁為心德。如此修來,就健而且全,沒有偏頗。向日葵象征陽氣。

這些夢境是潛意識思維,人的靈性知道很多修持的內景、秘密,可以幻化成夢境而傳遞信息到後天意識。

我每天修藥師法,最近在修行中給法界眾生回向,給我認識的親朋及其家人回向,

默念“承佛威力,願法界眾生,消災延壽,早證覺道。”我還會想一想那些需要我觀想的人,

多是一些親朋家裏的病人。觀想時不想他們的具體疾病,隻是祝願他們消災延壽,有的我知道他們的病情,

會觀想疾病從他們身體裏離開的通道。這對我來說是修行,是仁心。

昨天小譚送我的一套《東瀛藏中國古代寫經寫本集粹》,第六冊裏有唐人寫本《道德經》殘本,

我看到,其中《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文字與現行本有多處不同。現行本是: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穀;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唐人寫經本是: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忠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俗;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通過上麵的對比可以看到,最關鍵的,不是“而”與“能”、“中”與“忠”、“故”與“是以”的差別,

以及“大白若辱”位置的前後,關鍵在“上德若穀”與“上德若俗”上。

我以為,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

《道德經》原本應該是“上德若俗”,而不是“上德若穀”。

首先,上德若俗,句式前後就統一了,這裏列舉的都是相反相成的例子,明與昧、進與退等,

但“上德若穀”不是這樣的,而“上德若俗”,恰恰是相反相成的,“上德”與“俗”相對。

在道家的思想裏,在老子的思想裏,主張和光同塵,主張大隱於市,主張不顯山露水,

主張“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這恰恰是“上德若俗”的體現,一個有偉大道德的人,

看起來像一個俗人,甚至看起來像俗不可耐的人。

這正是老子“聖人被褐懷玉”的體現,用佛教的話說:“外現凡夫身,內密菩薩行。”

道教有很多真人隱身於醫生、卜士、教師、乞丐、農夫、工匠、看園子的仆人中,

像仙傳裏的王十八隱身於仆人,青邱子隱身於乞丐,陳泥丸隱身於工匠,這都是“上德若俗”的體現。

我一直喜歡這樣的修道方式與做人風範。

我曾隱身於打工者中,搬過磚,掃過地,看過大門,一直於此時隱修。

來到北京,我在社會上講了五年道家仙道經典,記得有一次講《悟真篇》後,

一位天津老人說:我們的陳老師看起來多麽質樸,走在路上,像個農民、農民工,

誰會想到他就是給我們講《悟真篇》的人?

 

隱身於普通行列的各行各業的精英很多,不少人隻是少了出頭的機會。

修道之人,除非某種大因緣需要出頭,否則,他會一直隱修、隱身,絕不出頭,不會出圭賣巧。

他的普通中隱藏著高尚,隱藏著大道。這是“被褐懷玉”,也是“上德若俗”。

很多有修行的人容易被俗人誤解,就在於大家以俗眼看人,自然,真人、高人在他們眼中即是俗人。

昨天有人發長篇短信給我,調侃張玉仙、雪漠上師,調侃張玉仙的財路廣,調侃雪漠一幅字賣四萬元,

調侃我騎著電動車,用不著裝清高。我對他說,管好自己,不要非議他人,以免造口業。

他隻看到張玉仙的財路,卻看不到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通過靈應、處方,救治了無數人,

不知道她三十年修廟,複興法泉寺,曆經了千辛萬苦;

他不知道雪漠上師的修行、慈悲與加持,以及他著述弘道的功德。

他不知道張玉仙與雪漠在法界的真相與果位。

俗眼看人,真人也俗,真人並不會向你辯解,你認為俗就俗,對於一個得道真人,俗,正好隱身。

這層“俗”,就是“被褐懷玉”的那件褐衣。

 

這本唐人寫本《道德經》殘本非常重要,對修道者,對研究《道德經》者,都有無上的、寶貴的啟示。

所有跟帖: 

上德若俗,受教。 -astermatch- 給 astermatch 發送悄悄話 astermatc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4/2017 postreply 08:13: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