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是認識所謂的"善果和報應"

來源: 小小R 2015-03-31 20:54:0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9 bytes)
回答: 關於因果報應的一點想法moderation2015-03-31 13:04:38
在小孩子的眼裏,無限製的吃巧克力,玩ipad打遊戲,好多玩具應該是善報。禁止打遊戲,做好多作業,不能sleepover,應該是惡報。---隻有父母才能看到更遠的未來。在我們成人眼裏,升職,發財,長壽,就是善報,磨難就是惡報———也許隻有更高一等的精神存在才能看到我們更遠的未來.

所有跟帖: 

胎兒出生時在產道裏倍受擠壓,經曆生死之關, -小小R- 給 小小R 發送悄悄話 (441 bytes) () 03/31/2015 postreply 21:10:53

你可真會胡扯。耶穌上了十字架,受盡折磨(惡報),卻由此進了天國?小心基督教信徒噴死你。 -問訊- 給 問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06:44:01

按照你的論調,惡行沒有必要被譴責,因為最後會有善果,最終公平。請問:昨天被父親拋下12樓的2歲小孩,是不是應該感謝他父親呢? -問訊- 給 問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06:48:18

哈哈,人家可沒這麽說也沒這麽推理啊,是你在歪樓發揮嘛。 -君子慎獨- 給 君子慎獨 發送悄悄話 (7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09:44:12

沒歪啊,按照他的論點推論出來就是這樣。 -問訊- 給 問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09:46:16

狗眼裏的世界是個灰度圖象,眼睛蛇眼裏是個紅外圖象,卻都自以為是沒看歪這個世界。 -君子慎獨- 給 君子慎獨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09:54:23

怪不得有人說跟你談邏輯太奢侈。論點和論據都錯漏百出,所以論證出來的東西才無比荒謬,以至於你們都不願承認了。 -問訊- 給 問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10:13:00

我姨媽脾氣急躁,表姐小時經常莫名其妙地被狠打, 姨媽罵起表姐時恨不得要用這世上最毒的字眼。 -lzx68- 給 lzx68 發送悄悄話 (677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14:38:36

基督教是講正義(天國)在人世間的實現,鼓勵支持男女平等和保護兒童權益及民權運動 -merleau- 給 merleau 發送悄悄話 (6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16:57:50

寫得好,佩服!正所謂“朝菌不知晦朔,螻蟻不知春秋” -君子慎獨- 給 君子慎獨 發送悄悄話 (626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09:51:50

過來教你一招,造些馬甲除了互吹互捧,還可以互砸,左右手可以玩的很花,可以掙的更多點。 -久今- 給 久今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11:02:52

老子曰:“掊擊爾智”,就是說少一點世間人的聰明和算計會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怨恨短視的原因之一就是太聰明。 -君子慎獨- 給 君子慎獨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12:10:11

也是,那大家都共勉,都少點自作聰明。少替他人過日子。各位小主玩論壇不要太累了哦~ -玉珠- 給 玉珠 發送悄悄話 玉珠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17:42:04

不期愚弄眾生,又何懼他人聰明智慧? -久今- 給 久今 發送悄悄話 (91 bytes) () 04/02/2015 postreply 11:04:54

否認基本是非,鼓勵惡行,鼓勵以大欺小,把無辜者當螻蟻踐踏,某些所謂“中式傳統”的昏庸短視藏汙納垢,就是造惡 -merleau- 給 merleau 發送悄悄話 (6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17:47: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