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4歲的吳書桂老師
文/圖
上圖:高中剛畢業的郭世英老師
1967年,就讀通道縣一中的“頑皮女孩”郭世英身懷無數個第一高中畢業了。
(郭世英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龍道美,是綏寧縣第一個大學生,抗戰時期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中文係。)
她可能是新中國第一個讀書不注冊、不交學費的女孩;
14歲時,她代表學校射擊隊獲得小口徑步槍全省比賽第一名;
她是文革中,通道縣第一個受毛主席接見的紅衛兵學生;
改革開放後,她絕對的是第一批經商發財的女強人,1980年,她用半年時間就賺了12萬,那時候,許多幹部職工的月薪才30多元······
郭世英的人生中有太多第一。可是她說,她最忘不了的是人生的第一次當老師的第一天的經曆。
當年,郭世英被分配到離自家杉木橋鄉30裏外的小水村高村小學教書。那裏是侗寨,不講漢話。
1-4年級就她一個老師,即複式班。
一年級辦報名時,8個學生。
突然有個叫吳書桂的學生用漢話問:“老師,你是杉木橋的嗎?你說杉木橋的話。”
“你怎麽知道講漢話?”
“我以前是(杉木橋)定溪的,我死了後到這裏來的。”
“我是肚子疼死的。”
接下來,從小膽大而心細的郭世英,驚異中連連發問質疑,而小孩不假思索就對答如流。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小孩的左耳根有一個清晰的“龍章貴”印章。
郭老師在找學生前世帶來的印章
天下第一章
上圖:龍憲提上師與龍章貴老人親切交談
2009年2月25日中午,中國藥師茶道傳人龍憲提(郭世英的老師龍道美先生第二個嫡孫,師從吳立民大師傳承藥師茶道)上師、艾居士、香港無為居士與筆者一起來到杉木橋鄉定溪村。
這是一個相當原生態的侗家村寨。
當中一條筆直的小溪把整個村落一份為二;機耕道似的馬路隨溪穿插。兩邊古樸的木樓千姿百態,地上和房屋四周堆滿了一根根碗口粗的柴火。一個森林資源豐富的地方,用它的另外一種富有,展示在這個世界上。
龍章貴的家在村子右邊,橫過一座“風雨亭”走20米就到了。
現年76歲的龍章貴有點耳背,坐在家裏極簡陋的火塘邊,說起自家47年前第五個孩子龍連生,他的記憶一點沒有減退。“那個孩子特別乖。2歲多就什麽話都會說了。”他似乎不好意思地摸著自己的臉說:“出事那天,早上發的高燒,晚上就走了。我實在是舍不得呀,想來想去,沒有什麽送給孩子,我就拿出了自己的印章,朝兒子的左耳根蓋了下去。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而已。”
龍章貴老人告訴我們“女兒那個當老師的同學(郭世英)把這件事告訴我不久,我們跟小孩就見麵了。我看了那個印章蓋的位置,一點不差。就是我那個章。”他回憶說:“那時小孩剛開學。我們家給他送了一套衣服。”
吳書桂老師
現年44歲的吳書桂,是杉木橋鄉中學語文老師。
這個整整深刻在自己啟蒙老師郭世英心靈44年的學生,今天就在郭世英的家裏與我們見麵了。
香港無為居士與當事人在一起
師徒相見的那份親切,讓每一在場的人都為之感動。郭世英毫不避諱學生的靦腆,掀開吳書桂左耳邊的頭發,說:“就在這裏!”
當年那個16歲年輕少女的驚嚇似乎已經煙消雲散,但是,那份記憶卻廣為流傳。
吳書桂說,那個古怪的胎記後來被今生的父母找了些草藥想方設法給抹掉了一些,現在隻剩下模糊的一塊印痕了。
而問起吳書桂小時候生活的區域,他說“侗族有自己的語言。7歲以前根本沒辦法離開侗語生活區,也沒有接觸漢語的機會。”
小水村到定溪30多華裏,當地同齡的孩子都不會漢話。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前世的這份因緣,吳書桂從小一口流利的漢話是無法解釋的。
“我現在的感覺就是自己有兩個家一樣的,像做夢一樣。”吳書桂坦言:“我們兩家就像親戚一樣在走。”
采訪後記:
筆者在會同、通道、靖縣、綏寧一帶采訪,發現當地有多起轉世實例。本文是筆者經多方求證後的一例。
敬請各位讀者不要妄自追求滿足個人獵奇心理,以求證為由,給當事人造成一些生活上的麻煩。
對於這種真實存在,需要人們重新審視人生,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