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談談道家和道教兼談中華文化

來源: fanni 2013-05-05 09:41: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94 bytes)
頂薑爺的道士帖子!

推薦大家也看看磨鐵仐三的書評,也有很多有養料的帖子!

談談道家和道教兼談中華文化

03-23 18:06 冷如 評《我當道士那些年

中華文化一貫是儒道釋三教合一,這裏道家是大兒子,儒家是幺兒子,佛家是幹兒子享受親兒子待遇。中華文化自伏羲創立先天八卦開始,到黃帝集大成,經虞夏商周四個朝代,本來隻有一家學說。到春秋戰國,儒、道、墨、法、名、陰陽、縱橫、兵、農、雜等諸子分家,但是都承認共同的本源道,所以百家爭鳴也可以說是道家爭鳴。到西漢罷黜百家後,其實百家並沒有消失。這裏要談一下漢儒,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漢儒,董仲舒本人並不是百分之百儒家,本來是學陰陽、縱橫的,這個學說的創始人是鬼穀子,金篆玉函的傳人。董仲舒是半路出家的儒生,將百家諸子進行糅合刪減,來彌補原始儒家思想的不足。創立的天人感應學說後,就建議將其他學說盡數毀掉。漢朝以黃老立國,所以道家逃過一劫,其他百家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典籍很多散失。目前流傳下來的典籍,很多就是當時以道家名義保留下來的,如墨子就是在道藏裏麵找到的。這裏可以看出儒家對百家諸子的態度,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說難聽點就是閹割其他百家思想來適應儒家,不能適應的就扔掉。幾千年來儒家大師都是如此對待其他思想的,如孟子、朱熹、王陽明都是如此。這些儒家大師,沒有一個是最初就是學儒的。儒家的行為的確象家裏麵的小兒子,聰明善變,享受家中最好的東西,其他的都不在乎。

那麽道家呢,要知道從西漢開始,其他百家就沒有獨立的生存空間了。所以隻能依托道家生存。被儒家拋棄的思想,往往就存在在道家裏麵。道家就像家裏麵的大兒子,小兒子不要的東西,都被大兒子小心的收起來。所以大家看道藏目錄就會發現道家簡直就是中華文化的大雜燴,神馬思想都有。沒有道家這個“撿破爛的”,儒家又如何能夠在不同的時期找到他想要的東西。
再談談佛家,本來是外來思想,但是由於佛家思想本土佛教已經滅絕,所以這個孤兒在中華大地落了根。世尊在華夏的影響力甚至在道教之上。佛教無論多少派別,隻分為三支,北傳(目前隻剩下漢傳這一支,中亞佛教已經滅絕了),南傳和藏傳,隻有中華大地三支皆有。佛有三寶,佛法僧,佛法分三經律藏。這些都完整的保持在我華夏大地。僅舉佛祖舍利一例,我華夏是擁有最多佛祖舍利的地方,其中包括兩枚佛牙舍利中的一枚,僅有的佛指舍利,僅有的佛頂骨舍利等等,其他國家佛祖舍利加起來都沒有我們多。記憶當中隻有斯裏蘭卡有一枚佛牙舍利。所以我華夏現在可以說是佛教第一國。所以我說佛教是享受親兒子待遇的幹兒子。佛家這麽多年在華夏,也是不停的吸收百家諸子思想。和儒家一樣,佛教對我華夏文化也是隻取自己需要的,對不需要的也是棄之如敝屣。

道家自古以來就不如儒佛兩家,這跟道家敝帚自珍有關係。道家對中華文化是神馬也舍不得丟,各種奇書都被道士們精心保存著。由於思想混雜,缺乏主線,甚至自相矛盾,所以道家就沒有出現過一個一統江湖的大師。但是這就是長子的性格,看似木訥卻大智若愚。

進入二十一世紀,儒家再次滲透到主流思想裏麵,走他一貫的官方路線。憑借強大的國力,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學院。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也頻頻引用儒家的經典作為施政宣言。儒家借殼上市的路線已經明了。佛教在廣大百姓中信眾一直不錯,加上佛教是世界性宗教,所以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能得到支持。佛祖舍利每次出國供奉,那是香車鮮花,沿途設案焚香,盛況空前。道家呢?有誰在談玄,有誰在煉丹養氣?到處都是看相、拆字、算卦和賣狗皮膏的,修大道的卻沒幾個。大家都去搞短平快的能賺錢的道術,沒有人再去啃那些玄之又玄的道教典籍還談什麽修道?這樣遲早會被當成封建迷信給查封掉。

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道家的中華文化會是神馬樣子。中華文化的複興絕不能隻有儒、佛,如果道家缺席將是一個杯具。

所有跟帖: 

《轉帖》冷如 評《我當道士那些年》 -fanni- 給 fanni 發送悄悄話 (1430 bytes) () 05/05/2013 postreply 09:55:31

好貼, 多謝. -PandasMon- 給 PandasM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6/2013 postreply 09:22: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