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耐心的看!看完回帖啊!

來源: 賈愛馨 2013-01-30 16:29:3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371 bytes)

聯係吉林白山同道之人!QQ1002261435!打上備注啊!也請廣大道友交流心得!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號。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組符號代表著萬物不同的性質,據《說卦》的解釋:“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yue同:悅)也。”
這八種性質又可以用“天、地、風、山、水、火、雷、澤”的特征來表示。
即: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風,兌代表澤。
八卦的"卦", 是一個會意字, 從圭從卜. 圭, 指土圭, 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 卜, 測度之意. 立八圭測日影, 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 這就形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 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 爻有陰陽兩類, 陽爻表示陽光, 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橫叫初爻, 中間一橫叫二爻, 上麵一橫叫三爻。
八卦有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
(一)八卦歌訣
先天八卦:“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後天八卦:“一數坎來二數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數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二)八卦代數
先天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後天八卦:坎一,乾二,兌三,坤四,艮五,震六,巽七,離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
後天八卦:震東,兌西,離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四)八卦所屬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離(火),離(火)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於秋,衰於冬;震、巽旺於春,衰於夏;
坤、艮旺於四季,衰於秋;離旺於夏,衰於四季;
坎旺於冬,衰於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後一個月)
(七)八卦所對應的五行: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土-坤、艮 坤為地,艮為山
水-坎 坎為水
火-離 離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八)八卦代數順序
先天八卦:震四,離三,兌二,乾一,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後天八卦:坤二,兌七,乾六,坎一,艮八,震三,巽四,離五。
(九)八卦分割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八卦
▅太陽▅▅少陰▅▅少陽▅▅太陰 四象
▅▅▅▅陽▅▅▅▅▅▅▅陰▅▅ 兩儀
(十) 八卦分陰陽
乾、坎、艮、震、四卦,屬陽卦 其中 艮為少男 坎為中男 震為長男
(震、坎、艮中陰多陽少,表示陰從陽,故為陽卦 )
坤、兌、離、巽四卦,屬陰卦 其中:兌為少女 離為中女 巽為長女
(兌、離、巽中陽多陰少,表示陽從陰,故為陰卦 )
後天八卦九宮排列:
乾六、坎一、艮八;
兌七、宮五、震三;
坤二、離九、巽四。
以上後天八卦九宮排列數,橫豎相加、對角相加之和,均等於15.即:
6+1+8=15;7+5+3=15;2+9+4=15。
6+7+2=15;1+5+9=15;8+3+4=15。
6+5+4=15;2+5+8=15。
[編輯本段]六十四卦
上下經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複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乾 (乾上.乾下) 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合,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得普施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複道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因詞條字數限製沒有乾卦的象辭跟彖辭!)
坤 ﹝坤上.坤下﹞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彖》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屯 ﹝坎上.震下﹞. 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彖》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蒙 ﹝艮上.坎下﹞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誌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彖》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需 ﹝坎上.乾下﹞ 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彖》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訟﹝乾上.坎下﹞. 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彖》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師﹝坤上.坎下﹞ 貞.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比﹝坎上.坤下﹞ 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彖》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易經六十四卦立體結構:在《乾坤譜》中,六十四卦立體結構如下:
《乾坤譜》插圖

[編輯本段]易經傳承
在中國文化的領域中,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之後,由他編著了六經,讚述《周易》以來,關於《周易》易學的傳承,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範曄的《後漢書》中,都記載有孔子以下的易學傳承的係統。但自詔、宋以後,我們所讀的《周易》,關於《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實上,大多都是根據漢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兩卦的文言,拿來放在本卦下麵。同時把《係列》的中間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來顛倒安排。等於我們現在讀的《大學》一書,那是經過宋儒的安排,並非原本的《大學》的次序。現在對於研究《周易》來計,這點應當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戰國末期的易學: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莊。此其一。又,孔子歿,子夏也講易學於河西。但受到孔門同學們的駁斥,認為他對於易學的修養不夠,所以子夏以後的傳承,並夫太準確的資料。唯所世留傳有《子夏易傳》一書,真偽難辯,但確具有古代“易學”思想上的價值。此其二。西漢的易學: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梁)丁寬、(齊)服生,四人皆著《易傳》數篇,但後世已散佚。其次,自(東武)王同子中一係,再傳楊何,字元敬。無敬傳京房。房傳梁丘賀。賀傳子臨。臨傳王駿、丁寬一係,又再傳田王孫,王孫傳施,傳張禹,禹傳彭宣。以上都是著名專長易學學者的傳承。至於陰陽、納甲、卦氣等易學,自田何到丁寬之後,又另有一係。主陰陽、卦氣之說的,由王孫孟喜。喜再傳焦贛,字延壽。著有《易林》一書,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徑。又另一京房,承傳焦延壽的易學,著有《京房易傳》一書,開啟象數易學的陰陽“納甲”之門。東漢與後漢的易學:西漢的易學,到了東漢時期,其間的傳承似乎已經散失不備。因此象數之學與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後漢的易學,傳承的係統更不分明。此時的著名易學大家,便有馬融、鄭玄、荀爽、劉表、虞翻、陸績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學,曾經有後人采集當時的九家易學合成一編的論友誼賽,故在後世研究易學中,經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詞,就是對此而言。鄭玄的易學,開始是學京房的象數。後來才舍離京學,專學費直之說,以孔子《易傳》來解說易學。漢末的易學,大概都跟著荀爽、虞翻的腳跟而轉,愈來愈加沒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來別走一途,專從老、莊玄學的思想而說《易》了。最為遺憾的,後世的易學,大體上又一直跟著王輔嗣的腳跟在轉,不能上窮碧落,下極黃泉,直迭羲皇之室。
[編輯本段]易學精神
唐、宋以後的易學研究,應該說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說。這個新的“三易”觀念,也是說明秦、漢以後以至現代的易學內涵“理、象、數”的三個要點。如果用現代的觀念來說,“理”便是類似於哲學思想的範圍,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理。“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詳它的變化過程,由引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與後果。反之,也可由數理的歸納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再來綜合這三種內涵的意義,便可知“《易》理”之學,是屬於哲學性的。“象”、“數”之學,是屬於科學性的。總而言之,完整的易學,它必須要由“象”、“數”科學的基礎而到達哲學的最高境界。它並非屬於純粹的思想哲學,隻憑心、意識的思惟觀念,便來類比推斷一切事物的。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綜羅易學“理、象、數”的明辯。《禮記·五經解》中,提到易學的宗旨,便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所謂“潔靜”的內涵,同時具有科學性周密明辯的作用。但在明辯理性之間,倘使不從沉潛靜定的涵養而進入易學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鋒,便會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經解》中,又說到易學的偏失,很可能會“使人也賊”。他獨辟蹊徑的研究出:“由乾、坤兩卦開始,錯綜重疊,旁通漫衍,初從八卦而演變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繹,層層推廣,便多至無數,大至無窮,盡“精微”之至。如果歸納卦爻內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內容,隻有專長、坤、複、睽、家人、歸妹、漸、姤、?、解、蹇、頤、大過、未濟、既濟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內在交互中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現四次。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內在交互的作用,便隻有乾、坤、既、濟、未濟四卦,每卦各出現十六次。複由此類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間,除了乾、坤、坎、離代表陰陽的無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無論如何千變萬化,它的吉凶觀念價值的構成,唯有“既濟、未濟”兩個對待的現象而已。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晝未分以前,陰陽未動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體認大《易》“潔靜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
[編輯本段]科學內涵
“如果該理論是優雅的模型,它能描寫大量的觀測,並能預言新觀測的結果,則它就是一個好理論。”(《講演錄》 第32頁);無疑,一個好理論,在於它所描繪的模型、與所描述的預言;這一切,必在將來發生、以新的觀測結果,證實預言。中科院曾邦哲的結構論提出“太極圖是元氣本原、陰陽變易、卦序組織和道、器觀念的綜合”,認為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一種同型、同構數學模型的圖式邏輯體係,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論、演化論與建構論,以及“道”的精神與“器”的物體觀念的模型化邏輯思維方法。
第一節 陰陽易化
易經太極圖,以明快圖素的模型,勾畫《易經》陰陽互動易流的科學內涵:
精與汽也,聚則合一,散則分二,二汽陰陽;一體分二,陰陽二性,二汽量比,比例恒變,漸升量大,漸降量小,大不及一,小不為零;量變性變,量大性顯,量小性隱;性顯明現,性隱暗藏;現則物明,藏則物暗。故,精,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升漸大者,升浮漸散,散漸布寓,終極勢消;降漸小者,降沉漸聚,聚漸蓄根,終極勢盛。然,物極必反!根盛勢極,根勢漸長,長漸升散,散升布寓;寓衰勢極,寓勢漸消,消漸降聚,聚降蓄根。一體之內,陰顯陽隱,互根互寓,顯隱性易,互易互化,恒運無休。故,精汽互動,陰消陽長,陰進陽退,陽殺陰藏,和諧平衡。
明確,大自然具備《原始彈性》、弱勢收縮與強勢膨脹:如呈《收縮相》,它必固存著《膨脹相》;如呈《膨脹相》,它必先固存著《收縮相》。道家易經的論斷與近代的《收縮坍塌論》、《開放膨脹論》兩大理論相符吻合。無疑,道家易經在五千前整合的“坍縮與膨脹”,是如此完美精彩!故,“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這就已將“收縮坍塌論”、“開放膨脹論”整合到《大統一》的軌道——陰陽開闔。
無疑,道家易經以文字的描述和易經太極圖的描繪,在“有封”空間,陰陽的互動易流、正量與負量的流量替易;係列地以始基物質、力學結構與行為形態描述了大自然體演化的全程:
物質是《陰與陽》;力學是《強與弱》;行為是《斂與張》(開與闔);易替是《進與退》。
陽精《膨脹相》與陰精《收縮相》,相應地產生實有與虛無的空間;實有空間有一點虛無的陰精,虛無空間有一實有的陽精;陰陽流速緩慢、外形曲線平滑、宇宙總量守恒。
陰陽易化、是易經太極圖隱含《易經》科學內涵表達的單一模型:在恒定無邊有限的《虛空》,物質易流與總量守恒的演化,是開與闔、陰與陽的生生重複易替行為;現稱《曆史反演》。無疑,易經太極圖,是人類史上最古典的《泡利不相容原理》與《地下停車場》規則;“外如雞子”,是人類史上最古典的《宇宙混沌》的描述。易經太極圖,是最古典的科學模型!
……
第三節 當代印證
道家易經以《易經太極圖》、《太極球》與《無極球》的迭加圖,構建大自然母體與宇宙本體的優雅模型,用比類推演的簡明語言和圖素、描述和描繪了單一的模型。
明確地預言:
母體與有封;弦者與反者;陰陽與中性;光弦與空穴;引力與斥力;強者與弱者;天門與斂張,對稱與鏡像;互動與易流;混沌與初開;左旋與右旋;自存與自洽;汽場與守恒。
大自然母體的始基以《弦精》之物質與《羅網》之架構存在;
宇宙本體的始基以《弦精》、與《精》的《反者對》陰陽兩精物質結構存在;
道家易經提出與圖繹的命題如下:母體:明確的宇宙母體,稱《太上》、《空虛》、《道》;有封:明確的宇宙本體“有封”的《虛空》;導出:“有封”量恒;雞子:明確的宇宙“有封”陰陽液流的混沌狀態;弦者:明確的宇宙母體的始基,是《弦羅網》結構的中性體;這是《弦論》;無極:明確的萬維軸球體球膜架構;確定,宇宙體的網絡結構;元汽:明確的宇宙體的基態物質;這是《一元論》;弦精:明確的大自然體太初的兩種《電中性體》物質;九天:明確的宇宙體存在九重《羅網》的球體球網;太極:明確的宇宙體物質存在的、兩類流體基態與互動易流;這是《二元論》;反者:明確的宇宙體物質《反者對》流量的互動,是宇宙體的第一源動力;斂張:明確的宇宙體的《反者對》(引力與斥力),令宇宙體具《原始彈性》;開闔:明確的宇宙體的《收縮相》與《膨脹相》行為;弱強:明確的宇宙體演化行為隻呈現兩種形式:弱勢收縮坍塌、強勢開放膨脹;弱者:明確的宇宙體弱能《電中性》的《精》,是“不竭”能源、“弱能守恒”;生生:明確的宇宙體的演化、是重重複複的互逆互動;複歸:明確的大自然《時空反演》行為:《開闔收引》與《斂張縮脹》的《反者對》互動易替。複歸的形態是,以《精》為永恒的球座標軸,自旋粒子以陰陽兩正弦波圓柱流體纏繞著軸。作左右反纏上下逆繞的、雙螺旋體的周期易流運動;
故,《精》、無端不竭;《道》、易無始終!
道家易經斷言,宇宙母體的弱能造物創生,是弱《反者對》互動易流的必然。斷定,在一“有封”的《空虛》的互動易流、總量守恒!
當代的粒子、粒場、膠子、鏡像、對稱、超弦、膨脹、坍縮、嬰兒、弱力、強力、能量、奇點、《混沌性》與《原始彈性》等等的前沿科學、觀察、實驗、概念、論證、原理與法則;如,《洪特規則》與《泡利不相容原理》、《超弦的標準模型》、《宇宙網》、《P膜》、《M-理論》與《明暗物質圈環》等等,恰如其分地印證,道家易經在自然科學的領域裏,關於物質的微觀和宏觀構思的描述,與模型的描繪、推演與明確的預言。道家易經構思的模型與預言、是科學的模型與預言:
無極球,是宇宙母體的太初始基模型;球麵、是母體的陽精太初始基模型;圓平麵,是宇宙母體的《電中性的原始虛空》太初始基模型;無疑,《電中性物質》是《暗物質》;《暗物質》無電性,在一定條件下、《暗物質》粒子可裂化為《電陽性》與《電陰性》兩類粒子;
易經太極圖,是宇宙本體的太初始基模型;黑白魚形,是宇宙本體《太初黑洞》的始基模型、與骨架模型;陰陽兩精,是宇宙本體兩大粒子流體的太初始基模型;
太極球導出《超弦對稱的標準模型》的確立;這就確定、球心一點是《宇宙的奇點》;《奇點》的確立,就是確定、宇宙本體之前的《大爆炸》在球心發生;《量子力學》與《m維軸球體網球體》導出宇宙本體的《旋渦流體》;《旋渦流體》演化成宇宙本體的《骨架》;人類的科學,就跨越宇宙本體發生的《混沌》曆程;《混沌》的跨越、導出《九重天》架構:《九重》的架構,解決大自然的物質總量配置的比例;一開一闔的演化周期,就導出與完成了宇宙體的《曆史求和》。
《易經》,以單一模型圖繹求解《宇宙混沌》、《曆史之和》。
如果、求解的模型是符合《量子力學》的,所求得的解,就是科學的。
如是、中華《易經》,就是人類自然科學與自然哲學之尖頂!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大道之源”;這就是《易經》的科學內涵。
《道》的內涵是:
一是思維模式與思維邏輯軌跡,這是人的精神;二是物質的宏觀與微觀的易流互動模型與軌道,這是自然物質;這是明確的,精神與物質的關係。明顯,“邏輯”,本義是紋理或軌跡;引伸描述,人跟蹤自然客觀運動而思維,其思維的軌跡符合客觀存在;這是“邏輯思維”。故此,人的構思模型與客觀的自然體原型吻合、則稱:科學的思維與模型。這就是科學!
“大道之源”,就是“大統一軌道”。“源”,指流水之源頭;故,“大道之源”的內涵明確、《道》就是思維軌跡、與物質軌道互易的源頭。這是,人類與大自然的“大統一”。
無疑,道家易經自然哲學,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唯物辯證法哲學。
…… 
第六節 思維整合
……
道家易經哲學的精髓是《易經》。在人類與自然、宏觀與微觀、現象與事件、動態與靜態等,全麵係統地認識、探索與整合、理智地發現:大自然、是《大統一》體具《同一性》:陰陽易流互動自洽。
基此,導出宇宙母體與本體,預言了當代《宇宙學》的《果殼》、《明物質》、《暗物質》、《膠子》、《弦論》與《宇宙網》等前沿理論與觀測結果。事實如下: 
“以為天下母”與《嬰兒宇宙》;“末始有封”和“如雞子狀”與《果殼中的宇宙》;“張之斂之”和“開闔”與《原始彈性》;《電中性的原始虛空》與《空虛》;“陽有餘,陰不足”與“明物質總比暗物質偏多”;“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與“人存原理”;《天門》與《奇點》等等;其中,《無極球》與《m維球》、《精》與《睡子》、“其小無內”與“還有很多空間”、“其大無外”與《無邊有界》;“弱者道不用”與《零點能》和《最小作用原理》、“精汽創生”與“能量創生萬物”。
如果,道家易經與當代科學家、在探索大自然體所描述的概念本質是一致;所謂《本質》描述、在於物質形態、行為軌跡與物質結構的始基態必是同一層麵的,與《量子引力論》相符:
道家易經球體《羅網》球體、與現代《宇宙網》同一層麵;《羅網》、是更明確的《宇宙球體網球體》;
基於暗物質、《精》與《睡子》、《膠子對》同一層麵;這是電中性的《暗物質》;
基於光波的《波粒二象性》,陰陽兩精《反者對》始基的《弱者》態、與《反光子對》同一層麵;兩者是電陽性物質與電陰性物質;光波的波峰,是光子呈電陽性的顯性、波穀,是光子呈電陰性隱性;粒子是《反光子對》呈電中性;這是《明物質》;
無論在文字、語言、術語的表述、中外古今之差異如何之巨大;如果、古今所描述的概念、與含義的本質是同一層麵的、與《量子力學》相符。這就是古今吻合。
道家易經以《弦》、《精》與《陰陽》相應地、構建無極球與太極球的優雅模型,明確地斷言,“道無始終”、“人存禁區”與宇宙本體是陰陽互動易流守恒自然體。道家易經的預言和單一模型,與當代的《量子力學》觀測結果與預言、驚人吻合。
……
第七節 《易經》內涵
自古至今,《易經》,曆尊為《三玄五經》八部“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已是一部理智觀測與思維整合的《大統一》經典。《易經太極圖》描繪“有封”限條件的“自旋粒子反轉互動易流”守恒,客觀上,《易經》已創立《有封互動易流原理》的大自然法則。如將古今中外的理論、模型與思維,整合、提升與完善;則,科學大統。
無疑,這就是《一個完備的大統一理論》!
“一個好的理論必須滿足以下兩個要求:首先,這個理論必須能準確地描述大量的觀測——這些觀測是根據隻包含少數任選的元素的模型所做出的;其次,這個理論對於未來觀測的結果作出明確的預言。”(《簡史》第10頁);
“科學的終極目的是提供描述整個宇宙的單一的理論。”(《簡史》 第11頁);
無極球的《羅網》,是道家易經提供的單一宇宙母體理論——《弦論》;
無極球的《精汽》,是道家易經提供的單一宇宙母體理論——《一元論》;
太極球的《陰陽》,是道家易經提供的單一宇宙本體理論——《二元論》。
基此,不拘一格地運用古今人類之大智大慧,將中華道家易經自然哲學、宇宙論,與近代的《宇宙學》、《量子引力論》整合;將單一理論《弦論》、《一元論》與《二元論》,以《精》、《陰陽兩精》行為的《弦》軌道作基準的、《有封自旋粒子反轉互動易流》的《易經太極圖》、《太極球》與《無極球》單一模型,湊建《原始虛空開闔陰陽易流模型》圖解。祈求以此模型,試解自然之謎!
道家易經構建的優雅模型和描述大量的預言,遠遠跨越了人類五千年的時空,堪稱人間一絕!這是中華思維文化之精髓!道家易經駕馭這一精髓,從古典哲學的必然王國,遨遊到大自然自由王國。
無疑,中華道家易經哲學,是人類思維整合科學金字塔的尖頂!
《易經》的內涵,在於人類的思維遵循大自然的《有封互動易流法則》,對現象和事件進行觀測與整合的藝術和技巧。
以《易經》導出模型,求當今尖頂的《宇宙混沌》、《時空架構》與《曆史求和》三大命題之解;如果,所求得的解之框架與《量子力學》相符,這就是科學。這是《易經》立下之豐碑!
無疑,《易經》的偉大意義與無限價值,在於《易經》是一座光芒四射、光彩奪目的《燈塔》,在《洞引》中華子孫乃至全人類、遵循自然大法、努力探索和解決麵對的三大命題:大自然之和、大自然醫藥、大自然社會。
正是:《易經》疊層擎日月,承鑄中華偉豐碑!
[編輯本段]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易經》是一種人工編碼係統。它由陰陽通碼卦符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個不同水平的係統層次,同時配以卦辭和爻辭進行文字說明,有著嚴密、完美的內碼數理結構,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層次最強、結構最嚴密的符號係統,也是最早運用係統論的典型。《易經》係統的開放性和兼容性為後世係統論應用樹立了典範。
《易經》編碼遵循嚴密的相似論、相應論、相關論、相對論規律,運用簡單卦符係統對宇宙萬物發展演化規律進行摹擬,找到了事物間的抽相關聯,比之研究具象關聯的現代科學可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其中的奧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經》編碼的陰陽學說及其極變規律、先後天八卦思想對道家影響深遠,是道家學說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為“三玄之一”。
《易經》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思想的重要來源,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
《易經》陰陽學說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基礎。《易經》的實時定位思想、與時偕行等思想對中醫有著至為重要的影響,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療原則皆源於此。同時對子午流注、八綱辨證、風寒暑濕燥火六邪等學說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受《易經》的影響很大。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運用八卦取象的觀念,明確了中醫用藥原則。張仲景《傷寒論》把陰陽學說和太極含三為一發展為六經學說,創立了六經辨證的原則,奠定了臨床醫學的基礎。
《易經》對軍事理論有直接影響。宋代王應麟在《通鑒答問》中稱:“蓋易之為書,兵法盡備。”《易經》64卦,適合戰爭機動戰略的選擇,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吳起、諸葛亮等,都根據《易經》原理排兵布陣。曆史上戚繼光抗倭,在創立陣法時也是參考《易經》原理。
《易經》對武術發展也有很大啟發。《易經》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辭,說“君子應整治兵器,以防不測”,對習武健身、防身觀念的形成有直接影響。八卦掌、太極拳等,都來自《易經》理論。
《易經》對建築學的影響主要和“風水”學說緊密相關,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築設置等都要以《易經》理論為指導,四合院就是陰陽平衡、和諧觀念建築的典型。傳統建築中的“九梁十八柱”等都是從《易經》中獲得靈感,故宮角樓就是這種風格的典型。
圍棋也是根據《易經》原理演變的遊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遊戲之一,當國際象棋大師被電腦擊敗的今天,計算機在圍棋領域甚至無法達到初學者的水平。此外,《易經》在園林、養生、環保、農業等方麵都產生過巨大影響,有的至今仍是重要的參考文獻。《易經》編碼獨特的實時定位係統論思想,從根本上打破了現代科學可以“重複”的神話,強調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麵,具有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隨著科學的發展,其深遠意義將日益被證明。
《易經》強調與時偕行的變易思想,是和諧文化、與時俱進等國學傳統思想的主要來源。
《易經》編碼的序結構思想,是已知最早研究事物序結構的典範,比現在的基因排序早了五千多年。同樣的卦符,由於序結構不同而有《連山》、《歸藏》、《周易》、《邵氏易》之別。
《易經》實時定位的思想,是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至今對環保,保健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易經》編碼的模糊觀念,是後世的模糊數學的先軀。《易經》編碼所依據的四論對中國文字造字、用字的“六書”有著直接影響,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都可以在《易經》的相似論、相應論、相關論、相對論中找到依據。
《易經》回答了諸多哲學、天文、預測等方麵問題,是真正的一分為二觀點,比馬克思學說早了幾千年。它注重推理和條件約束,沒有任何宗教色彩,通過象、數、理的推演,展示了獨特的宇宙觀,回答了物質、能量、信息、質量轉換、辯證法則(主次要矛盾、普遍和特殊)、整體運動變化、人的意誌等純哲學命題,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麵的重要意義,獨樹一幟。其辯證觀念是唯物辯證法的先軀。《易經》預測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結合點,是探討偶然和必然哲學範疇的先聲;其二元世界統一論思想,揭示了我們目前所處的宇宙空間的真象,暗示了二元世界解決一切問題的不二法門。
《易經》中常用的很多詞語至今仍在我們口頭應用,“突如其來”、“夫妻反目”、“謙謙君子”、“虎視眈眈”……等。“咥”仍是陝西方言中“吃”的代名詞,“與時俱進”典化於《易經》的爻辭,“和諧社會”典化於《易經》的“和諧律”,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海爾企業文化“日清/日新”、CL的合金文化等都來自《易大傳》。21世紀中國的崛起,正在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層結構。
《易經》對中國文化影響的領域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儒家、道家、中醫、政治、軍事、文化、民俗影響深廣,是世界上傳承非常完整、綿延不絕、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編輯本段]詳細解析
一、《易經》名字的解釋:
《易經》一般又稱為《周易》。
<一>、關於《周易》的“周”字,曆來有很多種說法:
1、有人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因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籠罩萬事萬物,所以卦爻的含義,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認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為一般人所接受,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稱。
<二>、關於“易”字的解釋有很多,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陽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2、金鳥,大日,生命。“易,飛鳥形象也。”
3、蜥蜴變化為易。“易,即蜴。蜥蜴因壞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曰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4、化繁就簡則為易。《簡易道德經》:“簡則簡,易則易。簡則簡之易,易則易之簡,萬物皆在一簡一易中矣。"
5、《係辭》則說:“生生之謂易”。
6、清代的陳震著《周易淺述》則將“易”的定義分為兩種:
⑴、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
⑵、變易:春夏秋冬,循環往來是也。
7、此外,“易”曆來有一名含三義的說法:
⑴、簡易,即“易”雖包羅萬象,但有一個最簡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以裝進這個“模式”裏,都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說明。即“大道至簡是也”。
⑵、變易,即“易”是講變化之道的,也就是講“辨證法”的。
⑶、不易,即“易”雖講變化,但這變化之“道”卻是永恒不變的,也就是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究竟“易”為何義,下麵我們不妨從“易”字的由來、及其形體的發展變化,來作較為深入的分析、探討。
<三>、關於“易”字在我國文字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對其形體變化和其字義的理解基本有以下兩種意見和觀點:
1、第一種觀點認為:“易”字是個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就像頭朝上的一條“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體,就更像“蜥蜴”的樣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體,與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現代楷書的寫法和形體。
此種觀點認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義為“變化”。當“易”字被假借為“交換”、由“交換”又引申為“改變”之義之後,那麽當“蜥蜴”講的“易”就寫作“蜴”了。“易”字還可以當“容易”講。
這就是認為《易經》中的“易”,是“蜥蜴變化為易”觀點的理論依據。
2、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易”字是個會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最初是左邊三點,中間一條長弧線,右是半個圓圈。或左邊是半個圓圈,中間一條長弧線,右邊三點。(在古文中,同一個字,不少是正反互寫的。)
其形義解釋為:
①、半個圓圈是半個太陽;
②、中間的長弧線是一條擋住太陽的浮雲;
③、旁邊的三點是從雲縫裏透射下來的陽光。(也可以說是表示多雲的“多”,因為古人以“三為數之眾,九為數之極。”)
是故,“易”字的原義是“乍晴乍陰”之意。
甲骨卜辭裏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氣”,“不其易日”就是“天氣不好”了。
“易”由其本義“乍晴乍陰”,後又引申出“變換”、“交換”、“更易”、“交易”等義。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體,是以甲骨文中的形體為基形發展過來的。半邊的太陽、散射的陽光都沒有變,隻是把蔽日的浮雲的長弧線、變為先向左拐、後向右彎的弧線罷了。而太陽裏像“鳥的眼睛”的那一點,其實就是我們所見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飛鳥之形,這也就是認為《易經》中的“易”,是金鳥,大日,生命。“易,飛鳥形象也。”觀點的理論依據和由來。)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經變成方形的“日”,弧線的下部和三點陽光已訛變為“易”下的“勿”了。
⑷、於是“易”這個會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體、發展成為漢代的隸書之“易”和現代楷書的“易”了。
綜上所述,我個人比較讚成“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陽具矣。”的說法。這是因為:
1、《易經》是揭示、論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發展、變化規律的經典書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陰陽,此種說法比較吻合《易經》八卦構成和排列的規律法則,及其內涵的核心思想。
3、無論哪種說法、觀點,都不能否認“易”的“變化”之含義。日月象數蘊含交替、變化之義。
但無論是什麽樣的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都是不錯的。
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並稱“六經”。於是《周易》又被稱為《易經》。

所有跟帖: 

要是有六爻對應的官鬼妻財也列出來就好了。 -笑含- 給 笑含 發送悄悄話 笑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0/2013 postreply 16:31: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