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鬼作耍子 —— 一組有關 ‘ 鬼 ’ 的故事
妄從念起,相自心生
茶餘酒後,作耍精靈
(三) 饞鬼 —— 金蟾
吳莊有兩座小廟都不大但各有獨特之處。一座是村口的土地祠,另一座是村東北角高台上的龍王廟。每逢初一、十五或特定的日子,兩廟都各有香火。咱們先說說那個龍王廟。那是一間不大的殿堂,所供的不過是龍王爺和他的蝦兵蟹將。與通常的龍王廟無異。其特殊之處是在龍王的供桌下,趴著一隻泥塑的癩蛤蟆。通身金黃,長滿了綠泡。瞪著兩眼,昂首欲鳴,極為生動。前麵還放著一個小香爐,看來它還陪著龍王爺,享受人間香火。村民們都稱它為金蟾。說起它的來曆,卻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傳說。
大多數人說,這隻金蟾金對百姓有恩,應受香火。那是因為在多年前的汛期,河的上遊連日大雨,河水猛漲,隨時都有決堤的危險。於是各村各戶都要出人在大堤上晝夜巡視,重點是查找管湧。查尋必須認真仔細,不能有任何疏漏。如有失職必遭重罰。在那年間,夜間照明可沒有汽燈或手電筒。有個煤油提燈就算不錯的了。一天夜裏有一老一少當班,負責一段半裏多長大堤的巡察。小的提燈,老的拿著根白蠟杆,在草棵裏戳來戳去。在他們巡查間,不知從甚麽地方突然躥出一隻癩蛤蟆,一下跳到那個提燈孩子的頭頂上,盡濕冰涼,把這爺倆嚇了一跳。他們以為它是被他們驚動出來的,也沒在意。可當他們返回頭,再次來到這個地方,那隻癩蛤蟆,呱呱地叫著又跳了出來。圍著他們又叫又跳,就是不走。一而再再而三,總是如此,好像成心跟這爺倆過不去。他們實在無法容忍被一隻癩蛤蟆戲弄。那孩子接過棍子,一通地窮追猛打,可是當追到一個草從時,癩蛤蟆不見了。卻發現一處管湧,已經開始冒水。用杆子一探,下麵是一個極大的空洞。若不是發現及時,是必釀成大禍,結果將不堪設想。這時他們才明白過來,原來這隻癩蛤蟆是來給他們報信的。事後人們為了表示對它的感謝,就在龍王廟的供桌底下塑了一隻金蟾,叫它和龍王爺共享人間香火。這本來是個極有人情味兒的美好的傳說,被大多數人所認可。可偏有好事者又編出了另外一個故事,與此事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卻硬把那隻蛤蟆和土地祠弄到了一塊兒。
皆因村口的那個土地廟的塑像也很特別,不同於別的土地廟。廟中隻有兩尊塑像,磚台兒上麵是一位土地爺,地上隻有右邊站著一個手捧書本的小鬼。左邊空蕩蕩的,隻戳著一支竹杖。因此人們就產生了很多臆測。有人說,這個廟裏起初也是兩個小鬼,一邊兒一個。一個捧書,一個持杖。而且香火極盛,隻是供品太素。村民來燒香還願,帶的供品不是自家蒸的饃,就是自家地裏種的瓜,很少能見到葷腥。可那個龍王廟就不一樣了,別看平日沒有香火,可是一遇上汛期或是大旱。人們總是整豬整羊的往廟裏抬。酒肉擺滿供桌。其實人家龍王爺住在水晶宮,很少來享用。這可把土地廟的小鬼饞得一個勁兒的溜哈喇子。持杖的那個膽大,常去龍王廟偷嘴吃。有一次正趕上龍王爺生日,供品特別的豐勝。那個小鬼又去偷供吃。他躲在供桌底下,隻顧啃豬爪尖兒。有滋有味兒地吃得正香。這時就聽得外邊,笙管笛簫,鼓樂齊鳴。原來龍王爺要來個 “ 借花獻佛 ” ,請四海龍王來赴壽晏。這個偷嘴小鬼一聽給嚇壞了,躲也沒地方躲,藏又沒地方藏,跑也來不及了。他急中生智,搖身一變,變成一隻癩蛤蟆,趴在供桌底下一動不動。時間一長,法力失效,再想變回來已是不可能了。從此龍王廟供桌底下多了一隻癩蛤蟆。土地祠裏少了一個小鬼像。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