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子到皇帝,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質變,因為太子不一定就能當皇帝,而皇帝也未必非要由太子來當,所以安全的完成這一進化的現任皇帝重重吐了口氣,總算是了卻了一狀事。
“孤王看起來怎麽樣,有皇帝的樣子嗎?”
“皇上,不是‘孤王’,現在是‘朕’了”
由太子妃升級了的皇後一邊替皇帝擺好掛在耳邊的明珠,一邊替他糾正口誤
“對對,是朕、朕……朕、真他媽的緊張……”
皇帝結巴的罵了句粗口,手也下意識的鬆鬆領口,以防自己窒息。雖說當了皇帝,但是起初的興奮過去之後,隨即而來的就是一陣沉重,在東宮的時候就被管的夠嚴了,可從今往後,將會變成天下蒼生全來管著自己,靠!皇帝開始思考他到底是在萬人之上還是萬人之下了。
“皇上,早朝的時辰到了”
孟賢安隔著老遠就對宮內稟報,語氣平穩。他一路從東宮跟到長乾殿倒是沒見得有多緊張,想來當侍從的無論在哪,心境都是差不多的。
“那……那孤、哦不,朕走了……”
皇帝臉色猶豫,搞得好像跟要去送死似的,皇後則說著“一路走好”之類的套話,直到丈夫離了很遠還站在宮門口揮動手臂,看來反而更像臨終送行。結果皇帝踏上他帝王之業的第一個早晨,就製造出了這麽個英雄就義的氣氛,如果再配首國際歌,那就堪稱完美了。
“啟稟萬歲……”
一位臣子又從列隊中站了出來,皇帝也再一次的打起精神
他今天才真正體會到什麽叫做“如坐針氈”,身下的這個位子隻要是個人都想要,就算目前還沒這種遠慮,眼前的大臣們也不失為一個近憂。話說今天自己這麽緊張,為什麽他們見到新君卻一點也不緊張呢?不僅不緊張,連以往客客氣氣的態度也不見了,仿佛一夜之間就與自己不共戴天。
皇帝在這胡思亂想,底下的禮部尚書繼續開口道
“禮部欲擬年號為 ‘高隆’,請陛下裁決”
“高隆?嗯,就這麽……”
“陛下,世宗朝年號曾為‘隆緒’,今皇上若定年號為‘高隆’,似有超越先祖之嫌,臣認為不妥……”
出聲反對的是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他有破有立,反對完對方後也拿出了自己這邊的提案,要叫“瑞景”。
皇帝兩邊的意思都聽完了,沉默數秒,忽然發言道
“高隆不錯,瑞景也不錯,不過朕也有一個提議,眾卿覺得……‘延德’如何?”
要說如何……高隆、瑞景、延德或者張三李四什麽的,其實半斤對八兩,反正也不指望靠個名字就能將自己塑造成明君,所以皇帝隻覺得委實無聊,但他又不能在臣子麵前表現出他的鄙視來,因為在臣子們看來,芝麻大小的事都能決定天下走勢,倘若自己稍微露出點怠慢的意思,“昏庸誤國”的大帽子就會像雨後春筍般砸來。
當然他也不能說“那就叫‘高瑞’或者‘景隆’吧”,因為這樣一來,臣子又覺得你在和稀泥耍兩麵派,不尊重他們的工作。所以皇帝隻好花去幾秒鍾時間編個第三套方案出來,他想到自己當太子時的東宮叫德延殿,便順口把兩個字顛倒了一下。底下的兩派微微一愣,最終心不甘情不願的接受了皇帝的台階。
想到自己居然隻能用了幾秒鍾給伴隨自己一生的年號拍板,皇帝就覺得好不淒涼,可在他還沒感傷完時,另一個問題有迎麵而來
“臣有本奏……”
這次站出來的是戶部侍郎,他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先從聽覺上把皇帝繞糊塗了
“啊……這樣啊……餘大人說的有理,那就……”
“皇上,請三思而行,餘大人所言雖然有理,但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微臣認為應該先從在京官員開始,循序漸進”
“……鄧大人說的也有道理……那就……”
“皇上!此事應當快刀斬亂麻!”
餘侍郎眼見皇帝有倒戈傾向,立刻提高音量駁斥,皇帝給吼的渾身一哆嗦,視線巡視一遍全場,也沒見著有意欲站出來緩和氣氛的人士 ,終於憋不住火了。
又來了!又來了!這已經是今早的第幾次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通通要他當場表態,連點考慮時間都不給,害得他這個封建時代的集權君主,倒想推廣起民主表決來。原來他幼年時代所無限憧憬的朝議,就是一場批鬥大會!並且唯一被批鬥的就是他自己,隻有他自己。哼!你們不仁,也休怪朕不義,就讓你們看看朕的殺手鐧!
皇帝的殺手鐧說來隻是簡單的一句話,卻是無往不利,無可反駁,也是他曆代先祖們的經驗之談。隻見他輕輕咳了一聲,示意爭論雙方先聽他講話,然後不緊不慢的說道
“兩位愛卿所說之事,的確事關重大,所以還需從長計議,留朕回去考慮吧”
甭說了,從長計議要多長,那就看皇帝的心情了,大臣們一陣默然,一旁值事的史官也在薄子上添了一筆——
上曰:從長計議
不過這時的史官還沒有想到,這個詞還要無數次的在他的薄子上出現,以至於日後整理當天記錄之時,上麵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幹幹淨淨的盡寫著四個大字——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