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那麽風行,不耐煩看電視劇,就讀一遍小說。評論先看了一些,但沒多看,怕影響自己的觀感。但還是受了一些影響。是個不錯的故事,有可讀性,沒什麽深度和文學性。可以看得出,是電視劇的好材料,因為接近生活,百搭了二奶,貪官,生兒育女之類的家長裏短。沒什麽要歌頌的,也沒什麽好批判的,不單是人,也包括他們的感情和處理。一些評論把小說和作者拉高了,褒貶的力度也就上升了。
宋思明和海藻沒有愛情。那是一個交易,各得所需,加上自己的幻想和美化,調整了心態所以頗能理直氣壯心安理得的把愛情冠到頭上。他們給小說增加了爭議性和八卦性,很大部分的主料和不可或缺的調味。
海藻和小貝有愛情,孩子式的那種。因青春而美麗,在現實麵前,即使沒有宋思明也會經受考驗,結局好壞不定。
蘇淳和海萍是蠻典型的受過些教育的小市民夫婦,為生活掙紮奮鬥。居住在大城市,但眼光放不開。他們的油鹽醬醋能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產生共鳴。海萍的買房欲望是貫穿故事的主線,她的婚姻對應海藻的二奶選擇,讓66能展開故事的平台,增加層次。
看網絡小說,故事最重要。從這一點來說,《蝸居》很不錯,值得4-5小時的閱讀。電視劇如果演員好,製作好,也會有可看性。再要提高一點,那就不能說瑕不掩瑜了。作者的局限就是小說的局限。女人寫得還豐富些,男人就比較平麵化了,隻有宋思明還有點厚度,但官場的場麵描寫遠不如臥室的好。基本上,男人就是女人和故事的陪襯,單個的人物形象立不起來。
海萍的定調太高。一個本科文憑實在算不了什麽。為了虛榮,留在上海,其實也就一基層群眾,不能把自己往高了拔。特別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農民,孩子就得怎樣怎樣的比農民的標準高。如果平等相愛,就不該在苦難的時候把自己的壞修養歸結到老公不賺錢上去。能做一個好老師,不一定能創辦和管理一個好學校。她的買房,教師工作,老公釋放和創業,都是用海藻的血淚買單的。可是海萍並沒有那麽清晰的意識到,而給海藻足夠的關心和愛護。
海藻寫得不錯,就事論事而言。她的眼光短淺,見招拆招,和可愛的女孩兒心情,很符合這個年齡層次的女孩。
海萍海藻的母親設計有問題。一個把小女兒的撫養交給大女兒,並不能公平對待孩子的過失,那樣的母親,不會有後來在反思女兒們眼界(兒子窮養,女兒富養)和經曆的局限,因為她自己就有。
宋的夫人是弱寫但成功的一個人物。撇開她的放債,對老公的背叛,二奶和宋官運的急轉,她都有不錯的反應,同時也合情合理。
網絡小說轉電視劇甚至電影,往往比原小說好。因為如果有專業的編輯,演員,導演,和後期製作,可以彌補作者的局限。不過我想,我還是不會去看的,離我的生活太遠了,不容易有共鳴,又太近了,不能忽略細節而海闊天空地亂體會。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