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
一路南行,天兒就幾乎沒有放晴過,即使不下雨,空氣裏也濕漉漉的能擰得出水來,所有的風景和人物都籠上了一層霧,遠近都是灰蒙蒙 片,拖累得人的心情也灰蒙蒙的。
這樣的江南與蘇菲印象中的江南迥異。蘇菲所知道的江南是詩文中的杏花春雨江南,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全都明麗得像副水彩畫。
而蘇菲 路行來所見卻像是一副不經意潑灑渲染出來的水墨畫。深淺不 的墨色 空下是深淺不 的墨色屋頂、石橋、店鋪和石板路。樹雖然還是綠的,卻綠得不是那麽純粹,像用舊 的窗紗,經過整個夏 的暴曬,帶著塵土氣。花也很不少,大多是蘇菲所不知名的,卻無複明豔,典雅,芬芳的色味,總帶著末路的哀愁,在風中瑟縮。
雨更是毫無節製的彌漫著江南的每 個角落,雖不是北方深秋的那種透骨的寒涼,卻也讓人感覺到 縷縷淡漠的憂傷,它不是來自季節,而是來自寂寞的靈魂深處。蘇菲不是個輕易會傷春悲秋的人,但是最近 卻屢屢有些彷徨失落,與十四的關係是 平生第 次把捏不住分寸的事情,想斷卻不舍,想續卻被十四的霸道強橫整治得狼狽羞怒,這都不是她一向的作風,讓她有一種把握不住未來的恐懼。 逃 樣的執意來了江南,也是想借機清理 下自己的思緒,想明白與十四的症結所在。
她的時間真的很多, 路上 都在出神,因為值得 觀的風景不多,看到的人反而比風景多得多,全都是奉旨迎駕的地方官吏和他們的眷屬。蘇菲不耐煩出席數不清的會見和筵宴,便把 應禮儀所必須的場合全推給皇後,好在皇後不僅擅長而且熱衷於展示自己的國母風範,為臣民所讚頌謳歌。
同時 很震驚的發現,其實出巡與在京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區別,除 在路上( 大多數時間是在鑾輿裏睡覺),各宮嬪妃一如既往的到 跟前,按時請安,陪吃陪喝陪聊,繼續著宮裏永遠談不完的話題,談論著 氣、孩子、皇親中的婚喪嫁娶,甚至有些人還帶來 沒有做完的針線活兒。坐在江南園林的樓窗下,對 們來 ,與宮裏沒有大的區別,依舊為晚上皇上臨幸誰而別足 心眼兒。
倒是看到 弘曆的另 麵:雖然弘曆是在尊奉太後巡幸江南的大旗幟下出來的,其實並沒有多少時間陪著蘇菲遊玩,蘇菲反而比在宮裏時少與他見麵。弘曆每 的時間表排得滿滿的,處理京城中轉來的奏折文書、重要軍務之餘,還有視察各地的河務、漕運、官學、吏治、民生……蘇菲想,也許最近耳朵中常聽到的“盛世景象”的頌詞也不全是臣子的阿諛。
既然是巡幸江南,遊山玩水本是題中之義,然而在蘇菲看來, 件事更多的被賦予 象征意義,成 純粹的走過場。而且再出名的景觀,在張掛 無數的明黃幔帳, 綴 無數“必不可少”的人工裝飾之後,也變得靈氣全無,索然寡味 。更不用 ,她還要穿戴齊整,左攙右扶,才會被允許出現在臣民的視線裏,放眼望去,下麵烏壓壓磕頭的人群擠滿 視線所及的每 個角落,風景早就隱退到皇家威儀的背後去自慚形穢去 。
直到 時,蘇菲才明白十四阻止她來江南時 的“沒有意思”是什麽意思 ——他曾經多次隨聖祖南巡,自然 解底蘊——皇家的巡幸,多是禮儀的需要,風景隻是個背景或者借口。隻是,蘇菲想,就不能 的清楚點兒嗎?非要自己誤會,非要憑空鬧些不痛快?早知 樣,自己何必死活要來?
也是她與十四分歧的地方:她喜歡什麽都 的明明白白,而十四則習慣 自己做決定,女人聽 聽道。若是從前那種半真半假的狀況也就罷 ,彼此都可以俯就,可是越是動 真心,就越是不能容忍對方的丁點兒背棄。隻是她已經不是十七八的少女了,感情事最好隨遇而安, 期望能與十四不動聲色的相扶相守,總鬧得雞飛狗跳,別人不敢笑話,她自己不難為情?也許十四也 麽想,卻總有些什麽橫亙在兩人之間,弄得欲近反疏。
蘇菲本以為出京時與十四鬧得別扭,十四不會有什麽信來,卻不料出京後半個月,收到 十四寫來的第 封信,以後很準時的,每三天就有 信送來。
信都不長,隻寫自己的近況:前 走馬西山 , 朗氣清,層林盡染;昨 泛舟湖上 ,把酒臨風,意氣洋洋;今 盧溝望月 ,冰輪乍現,碧空如洗……還有什麽陶然亭旁邊的蘆花,釣魚台的垂柳,玉泉的月夜,潭柘寺的鍾聲,藍 下的鴿哨,滿街叫賣的虎拉車、豌豆黃、玉蜀黍……
讀著 樣的來信,是 件很輕鬆的事。蘇菲想,十四 樣極盡渲染北京的秋景樂事,是成心來氣自己的吧?隻是蘇菲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好笑,覺得 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十四。簾外的雨還是不疾不緩,絮絮縷縷,心情卻好 起來,突然來 興致去冒雨出遊。
蘇菲換 身漢人的 裝,又命人去請海棠和綠萼,等 半 ,隻有綠萼來 , 是海棠從 大早就 到皇後那裏去 ,到現在也沒回去。蘇菲有些疑惑, 本想再讓人去皇後那裏請海棠回來,轉念 想,又作罷 。
錦屏 邊忙著給自己和綠萼改裝, 邊問蘇菲:“娘娘,外麵還下著雨呢,滿地泥濘得落不下去腳,娘娘要去哪兒玩呢?”
蘇菲正觀賞剛派人取來的 把油紙傘,淡青的傘麵上疏疏落落的繪著幾筆寫意山水, 時來 興致,便曼聲吟道:“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希望逢著 個丁香 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綠萼和錦屏都咯咯的笑個不住,想 太後莫不是瘋魔 ?
幾個人悄悄從後門出去,沿著青石板路緩緩走來,帶著幾分探險的新奇。先頭沒有人家,隻 帶矮牆爬滿薜荔,也許是心情的原因,倒覺得顯露出幾分江南的清新婉麗,閑適恬淡 。後來經過 座古樸的牌樓,上書“烏青毓秀”四個大字,街道兩邊便漸漸多 些商鋪、藥店、酒肆、茶樓,全都 色的黑木結構,老掌櫃戴著老花鏡,不緊不慢地撥著算盤,小夥計親熱而有分寸的招徠著主顧,
經過 家布莊,蘇菲幾個人都被吸引 進去,裏麵賣的卻隻是藍印花布,樸素而別具情味,街上的來往提籃洗菜的姑娘大多穿著 樣的粗布衣裳,看來清純可愛。蘇菲 們雖沒有機會穿著,卻也忍不住買 兩匹,交給後麵跟著的兩個侍衛抱著。
街巷的盡頭是座道觀,匾額上寫著“修真觀”三個大字,與眾不同的是正門上懸掛 個巨大的算盤,下有對聯 副:“人有千算, 則 算”,頗具警世意味。蘇菲 向不喜玄虛,進門去觀瞻 下斑駁的塑像,聽看守香火的小道士 道觀的來曆,讓錦屏布施 香火錢,就出門轉彎沿河繼續遊逛。
沒有想到轉過彎來,眼前倒開闊 好多,是個頗為開闊的空場, 邊是戲台,幾個穿紅著綠的正在台子上揮動著水袖咿咿呀呀,蘇菲 們聽不懂唱詞,隻覺曲調還算悅耳。倒是另 邊的皮影戲,演的是劉海戲金蟾,更有些趣味,引得 們佇足良久。
空場上還又許多提籃叫賣的,什麽姑嫂餅、酥糖、薰豆茶……樣樣數數的買 交給後麵的侍衛,眼看兩個人滿懷的東西要往下掉,才住 手。
逛了這麽久,蘇菲她們都不慣遠足,全都兩腿清酸,恰好聞到 股濃烈的酒香撲鼻而來,河沿上 座酒樓霍然在目,樓上題著“不醉無歸”四個字。讓兩個侍衛在樓下隨意,蘇菲三個上樓占個雅座,問殷勤過來的店小二可有什麽名菜佳肴。 “三白酒”
那店小二得意的 道:“各位真來著 ,整個烏鎮就屬 們醉歸樓的‘三白酒’最為地道。”蘇菲笑問:“是哪三白?”“三白就是白米、白麵、白水,醇香甘洌,再配上本店特有的三珍雞、白水魚, 定讓您不醉不歸。”
她們三個原隻為歇腳,聽他 得熱鬧,便一一許了,讓他再配上幾個菜品點心, 齊上來。店小二答應 聲,下去準備,蘇菲倚著欄杆看下麵的風景:河道裏除 幾隻糶米賣菜的鄉下小舟,就是來往的畫舫 ,搖船的都是穿著藍印花布的年輕姑娘,有客人上船, 會用清潤酥軟的吳音唱起水鄉民歌,歌聲婉轉,櫓聲欸乃,畫兒 般美好。
綠萼笑道:“ 唱得倒是動聽,隻可惜聽不懂唱的什麽。”酒菜上來,三白酒過於辛辣,三人都是淺嚐輒止,三珍雞倒是意外的可口,正在下箸不停時,突然聽到遠遠傳來的歌聲,映著水聲,字字入耳:“ 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 芰荷叢 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裏珠簾。 畫船兒 邊至,酒旗兒風外口,愛殺江南。”
歌聲繚繞,回音嫋嫋,美食也擋不住誘惑,綠萼早已聽得癡 ,蘇菲憑欄探身,想知道怎樣的妙人出此清音, 看之下,也不禁愣住:那漸行漸近的畫舫上 對 相傍而坐,居然是弘曆和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