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傷痕文學

首先,傷痕文學本身一點問題都沒有。

以下我要說的問題可能有點枯燥有點大,但是這個問題清楚了,才能闡述我的觀點。

我們平常人做一件事情,都可能考慮不詳,損害到別人利益。如果你處於管理層,有作決策的經驗,可能就會更清楚。能讓70%的人的得到利益,並且滿意,都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有一個人不滿意,都很可能背後讓人指桑罵槐,說得很難聽。

何況一國之政見決策,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法子,讓人人都滿意。一部分人的利益獲取必然以一部分人的利益被剝奪為基礎。這個時候的是非觀在不同的角度就完全不同。從即得利益者的角度,是終於獲得生活保障,不再任人欺淩;從被剝奪利益者的角度,是家破人散,沒落蕭條。

所以,從利益受損者的角度出發寫東西表達觀點,我非常理解其中的辛酸苦楚。人類的很多感情都是共通的,父母子女之情,渴望被認可被承認的感覺,對愛情的向往。。。。。。所有這些,單獨提出來,都是整個人類文學的主題,讓人唏噓不已。

傷痕文學的出現,表達和描述了這些人的經曆,他們失去的家園,失去的歡樂,成長的艱辛。提供了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曾經的發展的信息。其中優秀之作包括梁曉聲的今夜暴風雪。我本身沒有看過比這個更早的。也曾經為了那個雪夜中大澡盆裏的裴曉雲淚流滿麵。她那難言的心思,沉重的背負,倔強的性子,還有敏感脆弱的人經典的蒼白到沒有血色的皮膚,都讓我想走進去抱抱她,拍拍她,安慰她。

在此傷痕文學之前的文學,大多是描寫作為對立麵的最底層人民的生活。剛解放的中國,因為對於曾經苦難的記憶猶新,這些最底層民眾,自發的訴苦大會,憶苦思甜的故事,經過作家的整理修飾,演變成了當時的傷痕文學。勞動人民沒有那麽細膩的文筆和感性的表述,但是他們曾經的苦難和艱難卻都是萬分實實在在的。賣兒鬻女,食不果腹,無錢無勢,被掐滅的奔頭,被欺淩之後的麻木。。。。。。其實我們已經不太了解我們的父輩曾經如何苦難過。他們的代言人已經過時了。但是當時的兒童死亡率,人均壽命,這些最客觀的材料很能幫助我們得知一二。在連最基本的生活保證都沒有的時候,很多文學上永恒的話題,在這裏都不值得一提。老舍小說中那些悲慘,那些最後淪為暗娼曾經美好娟麗活潑充滿希望的女子,讓我已經無法去唏噓或者流淚,隻覺得心裏有一團火,隻想走進去掀他個天翻地覆,還個清明世界。這還隻是老舍筆下老北京城市貧民的生活,現實情況可能比這個更悲慘一百倍。

文學本身是獨立的,但是被追捧的主體文學背後隱藏很多信息。(在以前底層民眾沒有掌握文字的時候,文學隻是很少一部分人風雅。但是現在可以說,文學可以自由地反映各階層的生活。)所以,觀察一個國家的主體文學是什麽風向,很能說明話語權掌握在什麽人手裏,國家權力掌握在什麽人手裏,即得利益者是什麽人。

當主體文學表達的是底層人民的苦難和希望時,說明權力在底層。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傷痕文學本身很優美很好。但是大量的傷痕文學,作為勞動文學的對立麵,充斥文壇和社會,反映的是一個社會問題。當權者要從根本上動搖曾經的權利在底層的情況,動搖這種權力下放底層的基礎,但是以一種傷情的情懷漸進,從道德上占有製高點。文學作為一種載體,不可避免會卷入這些是是非非。

如果你隻是看我的傷痕文學觀點,那麽到這裏就止了。接下來的內容比較左進。

為什麽幾十年的勞動人民掌權的現象,曾經以為那麽堅牢的東西,隻需要其三分之一不到的時間就崩潰了?因為一直他們這種權利掌握是來自於他們代言人的堅持,還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能完全消化掌握習慣這種權力,他們的代言人就在自然規律下走了。就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們的代言人思考的東西還是如何能在身後讓這種權力分配繼續保持下去。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種現狀,這種權利分配非常脆弱,因為底層民眾沒有經驗,就是不太會用,也不知道怎麽保護自己的權利。From my personal point of view, 文革是基於這種理念而發生的。是一次在他能把握全局情況下的全民大演習,讓底層民眾了解自己的權利,知道如何在合適的時間使用自己的權利。但是似乎不太成功。盡管如此,他的遠見卓識,魄力勇氣,還有人格魅力,在近一百年沒有人可以超越。他是屬於那種,離的越遠,越覺得斯人可貴,越讓人欽佩。

我再重申一遍,描寫文革弊病的傷痕文學,我個人沒有偏見。文字是用來表達情感的工具。描寫自己的情感經曆,再正常不過。換多個角度看問題,才能更加全麵了解問題。文字條理清晰,寓意深刻的優秀之作,我本人也很喜歡。我想提醒是傷痕文學成為主體文學的背後含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