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啟蒙的藝術》,怎麽區分祖國和國家,圖 zt

來源: europe 2011-04-29 04:16: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361 bytes)
《啟蒙的藝術》與《啟蒙的辯證》
 2011-04-11 李述鴻
祖國才是藝術家的後盾,而不是國家,國家從來不是,不可能是。

 

《啟蒙的藝術》,《啟蒙的辯證》

——關於德國《啟蒙的藝術》展覽之一

 

網上一行人討論德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啟蒙的藝術》,讓人猛然想到法國文化曆史學家丹納的一句話:“理性總是抱怨偏見統治世界,但是,如果讓理性來統治世界,它會立刻變成一種新的偏見。”丹納這句話讓人覺得網上的這一行人的確有道理,“德國人的玩笑的確開大了”。但見他們說到阿多諾和赫克海姆所著《啟蒙的辯證》,理性和啟蒙是一對分不開的孿生兄弟,說到啟蒙,自然離不開理性,至少在西方人的觀念中。以理性為前提時,這一討論的情況就變得複雜了。

 

“為什麽人類不生活在真實的人性狀態中,而要一再地沉陷於新的野蠻狀態。”這是《啟蒙的辯證》的兩位作者在前言已經提出的問題,而這一提問本生就有問題的,仿佛人類知道,並曾經經曆過一個“真實的人性狀態。”其實,我們,人類,對此一無所知。遺忘也算無知。曆史中不斷有聖人、賢人出世,教導引導眾生,但似乎隻是一場不盡神意的營生,繼而有戰爭、和平,和平、戰爭,直到今天仍然如是。

 

世界任何一個古老民族都有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神話:失樂園。中國的三皇時代,猶太人的遠古,基督教的天國。西方人為什麽失樂園?不聽上帝話的緣故。中國人呢?不知道,或許也是不聽話罷,所以才有後來的“聽話”控。西方的上帝是集權者的象征,完全是權霸的形象,啟蒙運動以來,科學認識觀流行以來,特別進入後現代,人們越來越歡呼這場“失樂園”,因為人終於意識到失去了童貞,失去了本能支配下的行為方式,失去了“為無為”的天真狀態,這一切已經成為不複的過去,成為事實,而成長成為存在的方向,人接受了這一現實,並敢於承載自己,敢於擔待自身,以此為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人類的一個巨大的進步。但也不能忘記悲哀的一麵,人也因此成為了一種又一種的意識形態和思潮的工具和奴仆,成為剝削和壓迫自己和自然(廣義的自然)的罪人。自然和理性從此開始爭奪人!“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對立麵是“存天理滅人欲”,在西方是手持火焰寶劍的天使,在中國是溫和敦厚儒生。他們把持在天堂的門口,人就注定了要失樂園。

 

又怎麽樣呢?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頭……”這是西方人的選擇,這是啟蒙之路。

 

西方哲學家對“失樂園”的研究很多,阿多諾和赫克海姆的《辯證的啟蒙》就是最經典的一部。西方哲人曾經過於相信理性,而曆史給他們的失望使他們終於認識到:“人從沒打算回歸自然(天國),但同時又背叛了理性,人根本就成了壓迫人自己的工具,成了強暴自然的凶手。說白了,人奴役了自然(包括人自己。筆者)。”這是《啟蒙的辯證》中的一段話,分量相當重,放在二戰後的西方可以,放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呢?“完全啟蒙的世界將閃耀著邪惡勝利的光芒。”二位哲學家如是說。他倆都是猶太人,難免習染猶太人好做世界末日預言的習慣。無疑,物質世界肯定是要滅亡的,這不用誰來預言。但這之前的過程應當如何把握呢?還是那句歌詞:“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莫回頭……”啟蒙是必要的,啟蒙是必須的。

 

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啟蒙運動時代至今,漸漸遠離基督教傳統的西方人義無反顧地相信科學,相信未來,大膽地朝前走,直到今天,但是,疑惑也越來越多。瑞士畫家保羅•克裏畫過一幅畫,叫《新天使》,是繪畫史上對啟蒙運動最經典、最形象地總結:畫麵上的天使大睜開眼睛,舉起雙手,大約看到人類苦難重重,屍橫遍野,一片狼藉,傷心地想喚醒屍體,整理混亂,讓他們重新回到天堂,但這時,仿佛來了一陣狂風,把天使也一同吹進了未來。保羅是畫家,保羅不相信哲學抑或曆史,保羅是睿智的!他畫的天使是一個極有曆史意識的天使,“克己複禮”那一類,要人回到遠古,回到天國,回到自然天真。阿多諾和赫克海姆一方麵是那天使,哀歎人類不幸,不敢喊打到“進步”,另一方麵又恐怕進步帶來更多的災難。但回去肯定是萬萬不能了。老子的“返老還童”,也不是要大人變小兒,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

 

《啟蒙的辯證》仍屬於馬克思的思想傳統,認為資本主義時代,人被剝削,被買賣,人不是人,是商品。這是二十、乃至二十一世紀最時髦、最經典的社會批判觀點。但二作者與馬克思的分別在於啟蒙觀,他們太悲觀,他們否認啟蒙和進步的積極作用,誇大了進步的破壞力量。如果我們說進步的力量就是摧枯拉朽,這是講進步的辯證性,摧毀和更新,這很容易遭來人們的批評。但進步在人類產生之初就注定要忍受痛苦,不論取亞當的勒骨造夏娃還是離開母親子宮進入世界。

 

德國哲學家康德要人覺知理性,找回各自的發言權,放棄發言權就等於放棄生存權,成為被控製、被奴役就不可避免。那些為了國家、通過國家、依靠國家說話的人都算放棄了他們的發言權(祖國和國家是兩個概念),可能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樣就沒有資格談啟蒙,更何況談理性。被奴役的人應當夢想自由,啟蒙是前提。但《啟蒙的辯證》卻說“啟蒙是對群眾的欺騙”,是“進步的失敗,”“統治世界、征服自然,是人的野心,到最後,世界將成為人類的重負,自然難也將背棄人類……”日本的地震後,我也願意相信《啟蒙的辯證》。但事實上不是這樣。

 

沒錯,不要談啟蒙,誰有資格為我們啟蒙?可這一切從何說起呢?我們被西方人訕笑“思想雖然多,但卻沒有哲學家”(海德格爾);“孔子、孟子無非是倫理、道學家”(雅斯貝爾斯),不打緊,總還有科學思維吧,發現也夠嗆,連啟蒙是什麽還沒有明白,就奮起而攻之,奮起而捍衛之,讓人朦朧中隻見一番豪情和勇氣,耳聞一番不和邏輯的喧囂,文化自卑麽?

 

還是回到《啟蒙的辯證》。先看看這兩位作者,兩人都是十九世紀末德國猶太人出生,赫克海姆的父親是棉紡廠老板,阿多諾的父親經營葡萄酒,母親是一位出色的歌唱家,給他影響很大,年輕的時候,他一直想成為一名鋼琴家,曾經在維也納學習鋼琴的和作曲,但後來還是放棄音樂,去法蘭克福大學學習哲學。由於資本和剝削的背景,兩人都很快被馬克思主義吸引。進步的概念在兩人的生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阿多諾,早年就喜歡勳伯格和阿爾邦•貝爾格的音樂,他一生都是出色的音樂評論家,鋼琴彈得相當漂亮。赫克海姆年紀比阿多諾大,1924年成立的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他是是首任所長。1933年,納粹上台,研究所被迫關門,他去了紐約,阿多諾也去了紐約,但兩人完全不適應美國的經驗主義和研究與經濟掛鉤,就先後又去了加利福尼亞,但他們仍堅持德國傳統:純理論研究,尋找新的認識論。

 

1937年,赫克海姆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傳統批判理論》,提問社會理論到底應該是什麽?(西方人愛提問,中國人卻總是有答案,一直是我的疑惑。)他認為社會理論不應該隻是描繪、敘述社會,而應當力圖揭示和解釋壓迫和剝削的根源;解剖社會的結構是為了將人類從剝削和奴役這一惡性循環中解放出來(理論家的宏遠理想,令人欽佩,對後來的德裏達,福柯,本雅明,哈貝馬斯和菲爾阿本德都有影響),社會結構是人造的,因此是可以改變的,但同時他也承認合理的控製社會生活的一些範疇是必要的。認為傳統可以改變,並認為解放人類不僅僅是工人階級的的任務(比如藝術家也有責任)。

 

《啟蒙的辯證》中有一個最潮的單詞:“文化產業”。阿多諾在美國時的文化生活非常鬱悶。他對電影和爵士樂以及流行藝術完全找不到門徑。早在1936年,他就寫文章批評爵士樂,文化產業這個概念就是在那時萌芽的。但他所指的文化產業是大規模的流行藝術,認為這隻能麻痹人的神經,催眠人的思想,窒息人的意識,恰好是啟蒙的敵人。兩人在1940年先後去了加州,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嚴酷的階段,納粹最猖狂的時候。在西方,自由、民主和政治幾乎全麵崩潰,集權專製、法西斯將可能再一次成為迫害西方人的魔鬼,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兩個哲學家對人類、對世界悲觀到了極點,兩人開始籌劃寫《啟蒙的辯證》。1941年動筆,1944年結稿。整體上是發展了馬克思的理論,反對資本主義對人的異化,抹殺人的尊嚴,反對將一切人的關係物化和利益化(中國曆來的傳統:聽話,給你吃穿;馴服,給你人生安全),但他們比馬克思更加悲觀,可能是受了叔本華悲觀、懷疑思想的影響,赫克海姆的原話:“絕對的理性是非理性,是愚蠢,”也有可能是來自馬克斯•韋伯的影響,後者認為,過於理性化的世界、完全沒有神性的世界,是一個魅力全無的世界。當一個社會隻有國家這一個理性標準時,情形是一樣的。《啟蒙的辯證》也是不折不扣的意識形態批判。目的在於讓哲學和科學成為思想的內容,而不是政權和體製的工具。如果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了現代、後現代,那就的確是膚淺的認識了。事實上,說我們的意識形態根本就還在兩千年前彌留,都不算打妄語的。

 

《啟蒙的辯證》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的艱深。這是兩位哲人的意圖。他們不相信“白話”,害怕白話“太圓滑”,太“百家講壇”而成為“新理性”的工具。所以寧肯晦澀,畢竟,“錯誤的明晰,僅僅代表另外一個神話。”晦澀艱深的語言,如同當代藝術,實在不容易成為任何意識形態的工具。明白這點,就明白了當代藝術的一大半。神話曾負啟蒙之功,想想荷馬的那些故事;啟蒙也難免成為新的神話,看看意大利文藝複興。話說通俗些,絕對的理性是統治控,絕對的啟蒙是集權控,你要哪樣?文化產業?這個時代,生意而已。要說文化產業有啟蒙意義,有文化價值,那就是欺誑,惡意的欺誑,姑且當鬼話聽之。遷就群眾趣味,向下整齊劃一,隻會窒息個人的想象力,讓個體愚癡,讓社會退化。

 

1843年,馬克思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猶太人問題》,他說猶太人問題是世界性的曆史社會問題,關乎整個人類的問題。何也?其實就是文明中的成見、偏見、定見、陋見和愚見集中反映在這一點上了,隻有解放思想,重新構架(更新)權力,“猶太人才能夠成為人,”廣義上,人才能成為人。那些為了國家,通過國家,依靠國家而呐喊的批評家,還需要了解祖國這個單詞的含義。祖國才是藝術家的後盾,而不是國家,國家從來不是,不可能是。

 

啟蒙最後的辯證:人類創造了這麽多,積累的這樣多,知道了這麽多,控製了這麽多,而且仍然渴望更多、更多更久……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努力就是要幫助人從這瘋狂的狀態下解放出來。這大概是這兩位哲學家的意圖罷。

 

2011年,4月3日。草。


文章評論:

 無作者 2011-04-13 22:56:52
 無標題
   這其實隻是文人不敢明目張膽地進行反抗的一種手段,知道那些野蠻人的水平無法達到文章作者的比喻和暗喻,所以,那曆史說事,達到批評當今的目的。還是那句話,辛苦了!難得的別有用心。
-------------------------------------------------------------------------------
 無作者 2011-04-12 07:21:00
 無標題
   假如以人為本成為讓人聽話的工具,恰恰是拿人當非人。社會變成地獄。這就是中國的現實。
-------------------------------------------------------------------------------
 無作者 2011-04-11 21:46:23
 無標題
   人類在無休無止的爭論與征戰中,毀滅了自己,更毀滅了大自然。“啟蒙”也罷,“人文”也好,最後的結果都隻是毀滅人類自己和賴以生存的大自然。還有什麽情趣奢談藝術和辯論!理論家們,辛苦了!
-------------------------------------------------------------------------------
 無作者 2011-04-11 21:23:26
 無標題
   很有道理的一篇文章,是我們讀過的這類具有深刻理論的文章中難得的一篇。奧地利很有幾位比較有水平的作者,李述鴻、俞力功(雖然大有矯揉造作和水平中落的感覺),還有幾位其他方麵的作者,都可以說各有特色,早歐洲站得住腳。李述鴻這篇文章很有力量,很有味道和水平。隻是太硬了些,有些骨節摩擦的聲音。很喜歡。
-------------------------------------------------------------------------------
現有評論4條

所有跟帖: 

無軌電車隨便開 -哈_哈- 給 哈_哈 發送悄悄話 哈_哈 的博客首頁 (101 bytes) () 04/29/2011 postreply 05:00:34

可能吧。關於藝術與人體 ,圖 -europe- 給 europe 發送悄悄話 europe 的博客首頁 (3799 bytes) () 04/29/2011 postreply 05:10:0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