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終身製(ZT)
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是1980年代鄧小平實際主導最高決策時決定的一項重要政治製度,終結了毛澤東時代的領導人終身製,建立起任期製和退休製度。1989年11月,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並於次年3月辭去國家軍委主席的職務,正式退休;其後數年內,陳雲、楊尚昆、薄一波、習仲勳、萬裏等中共元老也正式退休,以實際行動廢除了領導職務終身製。江澤民和胡錦濤兩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政期間延續了該項政策。
提出
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提出的《關於喪失工作能力老同誌不當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員候選人的決定》,是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製的開端。
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會議上發表了《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的講話(俗稱“8.18講話”),提出對現行製度存在的官僚主義、權力過分集中、家長製、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等各種弊端必須進行改革,而8.18講話也成為了1980年代中國政治體製改革的開端。
確立
1982年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試行退休製度,從企業中開始,逐步推廣到黨政機關職能部門。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通過了建立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作為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製的過渡性機構。
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八二憲法》,是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現行憲法。《憲法》規定國家主席、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國家領導人的任期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象征著領導幹部職務終身製正式被廢除。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開前,鄧小平、陳雲、李先念等人共同約定要退休,不再擔任任何職務。10月,中共十三大召開,鄧小平離開了中央委員會、離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一職,開始部署此後退休安排。1989年6月16日,鄧小平在六四事件後的一次談話中,提到:
現在看起來,我的分量太重,對國家和黨不利,有一天就會很危險。國際上好多國家把對華政策放在我是不是病倒了或者死去了上麵。我多年來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麵,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不出事沒問題,一出事就不可收拾。
同年9月,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人談話,主要商量自己退休的問題,說道:
我過去多次講,可能我最後的作用是帶頭建立退休製度。我已經慢慢練習如何過退休生活,工作了幾十年,完全脫離總有個過程。下次黨代表大會不搞顧問委員會了,還是搞退休製度。我退休的時間是不是就確定在五中全會……。退的方式,越簡單越好。我多次講,一個國家的命運寄托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是很不正常的。而利用退休又來歌功頌德一番,也沒有什麽好處。退休方式要簡化,死後喪事也要簡化。
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鄧小平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第二年再辭去國家軍委主席的職務,正式退休,以行動廢除了領導人終身製。其他中共元老,包括陳雲、楊尚昆、薄一波、習仲勳等,隨後也卸任領導職務,退出政壇,將權力移交給江澤民、李鵬、喬石、朱鎔基、李瑞環等人組成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
中共的人事任命開始依循“七上八下”的慣例,即68歲及以上必須退休,67歲及以下可留任。
發展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開,以江澤民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成員,不再出任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開始離開領導崗位,將總書記權力移交給以胡錦濤為首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不過江澤民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後,仍然繼續擔任了兩年中央軍委主席兼國家軍委主席的職務,之後再由胡錦濤接任。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上,胡錦濤將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交給習近平,不再擔任黨內職務,僅保留國家主席兼國家軍委主席到來年新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後屆滿卸任,正式“裸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