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於幸福感和財富的資料摘錄:

本文內容已被 [ 懶風 ] 在 2014-02-09 04:39:1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一些關於幸福感和財富的資料摘錄:


******

最近有媒體報道:金融風暴的源頭,美國,老百姓的日子近來不好過。股票跌到8000多點。房子從一年多之前就開始跌落,現在差不多跌去了百分之三十左右。日常消費也大受影響,旅遊、購車、派對、晚宴等活動離美國老百姓的生活日漸稀少、漸行漸遠。但奇怪的是許多美國人的幸福感卻上升了。一位心理學家指出,目前是美國人最快樂的時候。前幾年股票猛漲,房價大增的時候,人們的貪求欲無法滿足,常常感到不幸福。股票跌到如此地步,金融全線崩潰,卻是人們幸福感上升的時候。

******

一個人的幸福感和他所擁有的財富多寡似乎關係不大。的確,無論是國際機構對全球各國幸福指數排名,還是國內的機構對國內不同城市幸福指數的排名,得到的結論都是幸福指數與該國家或城市的收入水平關係不大。

******

二十多年前,我工作不久,有機會買到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每次騎著這輛車都感到很拉風,這輛自行車讓我幸福了大半年。現在我也是有車一族了,但沒有幸福感,因為我居住的小區地下車庫都是好車,相比之下,我的車實在有點寒酸。自行車比機動車給我帶來了更大的幸福,為什麽?

幸福到底是什麽?百度一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

******

英國的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 (Andrew Oswald)指出...人們更關注於他們的相對收入。即他們發現別人賺得比自己多時,心中立即不快樂。有時候收入即使不高,但卻高過周圍的人,也可以帶來幸福感。...大部分關於幸福感的研究工作,是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的。結果顯示,即使過去的25年,西方人的收入大幅增加,但幸福感並沒有相應增加。
******

一項全球性的調查。......在這個調查中,幸福感被分為7個等級:1意味著對自己的生活一點也不滿意,7意味著非常滿意。

配合調查的美國億萬富翁的平均幸福分數是5.8,印度加爾各答市無家可歸的人的分數是2.9。

但是,在你認為金錢確實能買到幸福之前,考慮一下生活儉樸的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和居住條件極其簡陋的肯尼亞牧民——馬薩伊人,他們的幸福分數也是5.8。......

又怎麽解釋加爾各答貧民窟的居民呢——他們僅僅比無家可歸的人好過一點,幸福分數卻是4.6。 

******

一項對特定人群幸福感的研究證明了錢可以買到幸福是謬論。二戰以來,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兩倍。但是通過對不同人群的調查發現,人們的幸福感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美國的一篇《幸福為什麽越來越少》的文章寫道:“假如你用鉛筆和方格紙繪製一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美民眾生活變化的曲線圖,你會發現所繪製的曲線多呈向上的走勢。可以說幾乎每一項體現社會福利的客觀指數,如人均收入、實際收入水平、人均壽命、住房麵積、小汽車的人均擁有量、每年撥打的電話次數、每年旅行的次數、所獲得的最高學位、智商分數等都在提高。

“然而,當我們轉至人們的內心,幸福指數在近50年來沒有任何增長,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在下降,歐美人擁有的一切都在增多,隻有幸福除外。幾乎所有的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但人們卻沒有感到更幸福。”

在日本也是如此。鹿特丹伊拉斯馬斯大學的經濟學家瓦特·維霍恩說,戰後,日本的經濟從幾近癱瘓的狀態下恢複過來後,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得到了飛速的提高,但日本人平均幸福水平並未比戰前更高,盡管他們擁有了比以前更多的洗衣機、汽車、照相機和其他物質,但他們的幸福感等級並沒有取得意義重大的提高,甚至呈現下降趨勢。

同樣的狀況在其他富裕國家也普遍存在。2004年一項針對150份關於財富與幸福的關係的研究表明以經濟指標來衡量社會具有弊端,雖然經濟水平在過去二十年內陡然上升,但並沒有提高人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接踵而至的卻是沮喪情緒的蔓延和信任感的缺失。

******

如果錢買不到幸福,那什麽才能創造幸福呢?我們的爺爺奶奶是對的,
健康的身體,美好的心靈,珍貴的友誼,甜蜜的愛情,都是幸福的源泉,而不是金錢和物質享受。或者如黛安娜和賽利格所說的:“一旦你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幸福的差別就不是來自收入,更多的是來自家庭、社會關係和工作中的享受等。”

******

總結一下:

幸福,在於感恩於自己所擁有的那半杯水(而非缺乏的那半杯);所謂“知~足~常~樂~”。

幸福,在於享~受~當~下~!(而非憂傷過去,恐懼將來。)

幸福,在於對自己全~然~地~愛~與~接~納~!包括自己的一切優點與缺點,光明麵與陰暗麵。然後能把愛滿溢發散出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